「我難受孩子也無動於衷」,學會3個步驟,科學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2021-01-16 林竹媽咪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全文字數:約2190字

閱讀時長:約7分鐘

每個人生來都有一顆溫暖的心,有些人之所以冷漠並不是因為他們生來如此,而是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影響。

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夠尊重和理解別人的關鍵就是這個人是否具有同理心,尊重他人的人也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因此,培養同理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

同事的孩子霖霖已經上小學了。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明明看到同學被欺負還喊著他的名字尋求幫助。而孩子對此漠不關心,只是冷冷地看了一眼,沒有給那個受欺負的同學任何幫助就離開了。

這件事被老師知道後,老師問霖霖說:「同學被人欺負,處在危險之中,你為什麼不幫忙呢?」但是孩子說:「是別人打他的,又不是我,這和我有什麼關係嗎?」

於是老師向家長反映了情況,說這個孩子一點也不關心別人。結果,同事也只能無奈地說:「孩子的性格比較淡漠,我也很無奈,只是不知道如何改變孩子。」

很多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些冷血,就會產生和同事一樣的苦惱,作為父母,我們不能讓孩子長時間的處於這個狀態,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的性格,否則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沒有同理心的孩子最終不會被別人善待。

01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一般指的是心理換位和移情。也就是站在別人的立場去了解、把握和理解別人的情緒和處境。主要體現在換位思考、傾聽能力、控制情緒和表達尊重等與情商有關的方面。

這個概念起源於德國。一般來說,它在個體的情感和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馬丁·霍夫曼說:「事實上,從嬰兒出生的那一天起,聽到另一個嬰兒哭泣,就會感到很不舒服。」

這好像就是同理心的最早徵兆。根據研究發現,嬰兒在幾個月到一歲的階段對別人的痛苦的反應就像它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

02那麼「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何分別嗎?

事實上,雖然同理心和同情都是情緒反應,但它們的內涵是完全不同的。

同情是指對他人的痛苦和不幸表示關心和理解的情緒反應。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安慰的方法也會站在自己的角度。

而同理心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接受對方的情緒,並通過自己的感受表達對方的情緒。

03孩子沒有同理心有哪些危害?

A、變得沒教養

由於缺乏同理心,孩子們往往不擔心自己的行為給周圍的人帶來麻煩。例如,如果他們在公共場合吵鬧時,並不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會打擾別人。

當別人制止他們的行動並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批判教育時,孩子也只會感到不解,因為他們不從別人的角度考慮。缺乏同理心很容易讓孩子表現得缺乏家教,做出沒有教養的行為。

B、 人際關係差

由於孩子不具備同理心,所以當他們傷害別人的時候,也不能感知到別人的情緒變化,即不具備負罪感。這樣,他們很難與同齡人進行友好溝通,更別提建立友誼了。

例如,曾經欺負同齡人的學生常常會懷念校園和同學們一起度過的時光,但對於他們的同齡人來說,這是他們最不想保留在腦海中的一段回憶。

C、 自私自利

孩子們缺乏同理心,就很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而這種孩子常常以滿足自己的需求為目的,不顧他人的感受完成目標。他們很難分享向別人分享自己的所有物,即使是對父母也十分吝嗇。

不具備同理心的孩子將做出許多缺乏教養的行為,他們沒有和人友好相處的能力,能交到的朋友少之又少。

不僅如此,他們的性格缺陷也十分明顯,只為自己著想,不顧他人感受,最終只會陷入孤僻黑暗的深淵。

04父母該如何科學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 學會傾聽

很多家長經常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孩子,以為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懂。家長只有學會平等地交流,孩子們才能感受到愛與尊重。

一個孩子做作業遇到難題,於是,他跑去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解題一直解不出來?」媽媽對他說:「你給我說明一下你的解題思路,讓我看看你是在哪個步驟上出了問題」。

於是孩子就向母親說了一遍自己的想法,而他的母親耐心地聽著,幫她發現了錯誤。最後,成功地幫助孩子解決了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總是習慣性地忽略孩子們的內心想法,並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們。這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不尊重,對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沒有益處。

▲▲ 不要使用暴力

有時,孩子會觀察到大人對他不禮貌行為的反應,他們會在多次的觀察中潛移默化地建立自己行為的底線。因此,當一個孩子對一件小事不滿意時,他就會向大人們大喊大叫。

這時,家長要及時地制止孩子,先讓他冷靜下來。在孩子冷靜下來後,平靜地糾正他,告訴他對別人粗魯的行為是錯誤的。

如果大人以責罵甚至打罵的方式解決問題,就會產生不但不能有效制止,反而會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

▲▲▲以身作則

孩子不具備同理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從不向孩子展示他們真實的情感。畢竟孩子還小,還沒有足夠的能力準確判斷別人的情緒,所以家長不必在孩子面前強顏歡笑。

父母們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正面臨著困境。如果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感受,仍然肆意要求父母滿足自己的願望,那麼父母可以展現自己憤怒的一面,從而教育孩子,培養他們。

05總結

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建立同理心,以便孩子們在他們未來的工作,生活和人際溝通中順利發展,就應該抓緊時機,學會傾聽孩子說的話。

不以暴制暴,以身作則展現同理心,讓孩子們從中學習,不知不覺中對他人形成自己的態度和情緒。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林竹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學會善解人意、換位思考?
    所以,有學者認為同理心是建立良好溝通,獲得他人信任與好感的橋梁,也是良好合作的基礎。2、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既然同理心這麼重要,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除了陪著孩子閱讀書籍,家長的行為也很重要。因為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 「有同理心的孩子未來一定不會差」了解發展機制,培養娃的同理心
    相反,缺乏同理心的孩子往往會出現問題,比如不會關心他人、性格自私冷漠等等……因此,家長應該嘗試去了解同理心背後的發展機制,科學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什麼是「同理心」?「同理心」是個心理學名詞,也叫「共情」,是指個體在人際交往中能體會到他人的情緒和想法,並且可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場的能力。
  • 孩子不受歡迎?提高孩子社交力,培養孩子「同理心」是關鍵的一步
    梳理完孩子的一些表現之後,這個寶媽就來問我,孩子不受歡迎,該怎麼去幫助他呢?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行,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其同理心不足。想要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受歡迎,最關鍵的一步在於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一、 什麼是同理心?
  • 有同理心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家長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要做到這幾點
    享譽世界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發現,一個孩子的共情能力越強就越善於社交,也越有能力感知幸福,更容易獲得成功。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缺少同理心,不善於共情,也不懂為他人著想,那麼這個孩子也會在與人相處時遇到困難,更容易被同齡人排斥。
  • 孩子沒有同理心,媽媽又氣又傷心:孩子的同理心到底該怎麼培養?
    作為兩孩媽媽,我會在孩子第一次做出這樣的行為時,馬上嚴肅地制止,告訴他,你這麼做,別人會很不舒服,但是不會像那位媽媽一樣「以牙還牙」,因為不想讓孩子也一樣不舒服。什麼是同理心?父母們都很關心孩子同理心的培養,那麼,同理心到底是什麼呢?
  •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比聰明更重要
    這才不哭,然後大口大口的扒著飯,深怕我的腿又流出血來~我的眼眶也溼潤了也許是我倆矯情的基因遺傳,也許是我的描述太過生動。但我知道:孩子一定比我想像的,還要更愛我。我希望她可以不聰明,但要有同理心。可以晚些明事理,但卻善解人意。這不衝突。
  • 培養孩子同理心,鋪就健康幸福人生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和情商,對他們的健康成長舉足輕重。 培養同理心和情商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舉足輕重。從根本上講,同理心是指自己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並了解他人的感情和感受。 心理學家對情商(EQ)的定義是能夠理解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以及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進行自我控制。和智商(IQ)相比,情商對實現人生成功更重要。 研究表明,同理心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對培養健康人際關係,成就事業和學習目標至關重要。同理心也會讓孩子明白欺凌危害,並主動拒絕參與欺凌。
  •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
    培養同理心和情商(EQ),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舉足輕重! 從根本上講,「同理心」是指自己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並了解他人的感情和感受。心理學家對「情商」的定義是,能夠理解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以及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進行自我控制。和智商(IQ)相比,情商對實現人生成功更重要。
  • 為什麼戲劇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對於個人的發展極為重要。它體現在一個人一旦具備了同理心,就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而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注意這裡所談的「信任」不是指對個人能力方面的信任(例如,讓別人相信我能把某項工作做好),而是指對人格、態度或價值觀方面的信任(例如,讓別人相信我的出發點是好的,相信在我面前不必刻意設防或掩蓋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同理心就沒有彼此之間的信任,沒有信任也就沒有順利的人際交往,也就不可能在分工協作的現代化社會中取得成功。
  • 你知道同理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到底有多重要嗎?
    小女孩的爸爸走到對方跟前說:「這位女士,你看你家小男孩行為有些粗魯,你要引導一下……」話還沒說完,孩子的媽媽就說:「別小題大做!小孩自個玩自個的,你一個大人參和啥呀?」旁邊一些大人對她的回答表現出驚訝。最後,誰也沒再出聲,而是牽著各自的孩子離開了。從此,每當這小男孩一出現,其他小朋友總會避開,到別的地方玩去了。大人沒有同理心,他們的孩子也難逃缺乏同理心的命運。
  • 培養孩子(和我們自己)的同理心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崔嫻我想在我有了第二個孩子之前,我並沒有完全理解我的兒子Edwin是多麼的善解人意。當我們把剛出生的Charlie從醫院帶回家時,Edwin經歷了一個無可厚非的轉變;當時發了很多脾氣,說了很多「不」,還有權力鬥爭。然而最值得注意的是,當Charlie哭的時候,Edwin的反應。
  •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多為他人著想,讓孩子受益一生
    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同理心教育,沒有注重對孩子同理心的培養。其實讓孩子學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考慮問題,能夠讓孩子受益一生。很多父母都說,不奢望自己的孩子以後是個多麼成功多麼有錢的人,只希望他可以善良快樂,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才能夠讓孩子成長為善良的人,擁有閃閃發光的好品質。
  • 父母要學會利用同理心的力量,和孩子產生連結
    這個人就是董國臣,他寫了《同理心的力量 : 非暴力溝通的奧秘》這本書,教大家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在人際關係中恰如。讀完這本書,發現「管教」孩子,不該用我們固有的思維,而是要利用同理心的力量,和孩子產生連結,用非暴力溝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非暴力溝通的實踐路徑是三個同心圓,要從這個出發。
  • 孩子不體諒父母,可能缺少同理心,家長恰當引導,讓孩子變得善解人意
    很多父母把孩子當做這個家的中心,事事都以孩子為主,這就會讓孩子對別人的痛處無動於衷,甚至父母有病,孩子也會懶得去過問,這就形成了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生活方式,溺愛不是愛,而是在給孩子的愛上割傷口。
  • 「過家家」角色扮演遊戲,適合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父母可以通過對待孩子的方式來提高他們的同理心,也可以讓孩子生活在嚴厲的懲罰環境中毀掉他們的同理心。場景 1 :媽媽在拖地打掃衛生,孩子自己在看電視,即使打掃到他的腳邊,還要媽媽請他把腳抬起來;孩子根本不關心媽媽做家務,只顧自己看電視。
  • 「同理心培養」並非靠「教導」,以身作則及經驗引導是關鍵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周周的兒子同理心是非常差的,他不會考慮媽媽的感受,他認為去遊樂園是非常開心的事情,但是他從不會想媽媽生病了身體是非常難受的。這樣的孩子如果再不教育他的同理心,長大之後很容易成為一個冷漠自私的人。
  • 「同理心培養」並非靠「教導」,以身作則及經驗引導是關鍵
    兒子卻一點都不關心周周,還是大吵大鬧的要去遊樂園,這讓周周的心情變得十分低落,周周想難道兒子一點都不關心我嗎?我身體這麼不舒服,卻沒有給兒子帶來一點情緒上的波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周周的兒子同理心是非常差的,他不會考慮媽媽的感受,他認為去遊樂園是非常開心的事情,但是他從不會想媽媽生病了身體是非常難受的。
  • 別再錯把孩子的「同情心」當善良,「同理心」才能培養高情商
    文/菠蘿媽媽育兒課堂 我相信許多父母會把「同情心」等同於「同理心」。當他們的孩子告訴他們的爸爸他們工作很努力,他們的媽媽照顧我時,他們覺得他們的孩子有「同理心」。因此,親愛的父母,「同情心」不等於「同理心」,「同理心」可以使孩子成長為善良的人,能夠以同理心去思考和行動。
  • 情商低對孩子影響很大,父母可轉化為「同理心」,讓孩子高情商
    父母在了解情商對一個人的人生產生的重大影響之後,必須幫助孩子改善這種窘境。父母可以通過鍛鍊孩子的同理心從而達到其目的。同理心與同情心大有不同,同理心是在同情心的基礎上,為對方尋找真正有效的方法幫助對方。
  • 抓住時機培養孩子同理心
    「同理心」是多麼基本的處事心態?可是現在的人往往會缺乏同理心。這是為什麼?學校、書本並不會教孩子同理心。所以這需要我們家長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讓孩子為他人著想。#同理心#我家閨女還小,可能只有5個多月,所以我是推著推車去的。都說一孕傻三年,我感覺我就是。我忘記了推推車很不方便!公交車來了,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上去。雖說路途近也不妨礙意外的發生。公交車突然急剎,我又是站著的。可想而知,有多危險。我撞到了一位男士。我連忙道歉,但是對方還是很憤怒。「對不起,對不起!」「帶著孩子還坐公交車!煩死了!」我也沒有說什麼,畢竟我撞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