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理心的孩子未來一定不會差」了解發展機制,培養娃的同理心

2021-01-07 朗姐育兒說

執筆&定稿:大古

全文字數:約1796字

閱讀時長:約6分鐘

何謂「同理心」:亦即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

一張小紙條就能決定人一天的好心情?去年年度溫暖事件之一,就是由一張小紙條而起。

公交司機提醒一名乘客上車時未刷上卡,卻被該乘客吼了一路,目睹此事的一位小學生悄悄給司機叔叔遞上紙條:「請您不要因為一件小事,就把好心情弄沒了」。

這一舉動不僅暖了司機師傅,還引來大批網友點讚:「孩子的教養很好!」。善行雖小,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能夠體察到別人的處境並及時送上關心,說明這個孩子有較好的同理心。

有同理心的孩子一般心中都懷有大愛、溫暖善良,這樣的孩子未來一定不會太差,甚至更容易取得成功。相反,缺乏同理心的孩子往往會出現問題,比如不會關心他人、性格自私冷漠等等……

因此,家長應該嘗試去了解同理心背後的發展機制,科學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個心理學名詞,也叫「共情」,是指個體在人際交往中能體會到他人的情緒和想法,並且可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場的能力。

簡單點說,就是一個人能明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孩子沒有同理心有哪些危害?

1、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對同理心匱乏的孩子來說,體察別人的情緒和感受是很難的事情,往往給人一種很冷漠的感覺。

朋友家的一個小男孩今年10歲,按理說已經到了具備一定同理心的年紀,然而有一次在親眼目睹自己爺爺摔倒在地時卻還能笑得出來,甚至還說了句「活該」。這其實並不是「童言無忌」,而是孩子的同理心出了問題。

2、形成自私的性格

孩子如果沒有同理心,就可能會在任何時候都習慣性地把自己當成地球中心,只看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絲毫不顧慮自己的不當言行會給別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逐漸形成自私的性格。

前幾年影視劇《虎媽貓爸》的爆火引發網上「隔輩帶娃」的爭論,在爺爺奶奶極度寵溺下長大的小女孩茜茜,養了一身公主病,與家人外出做客時脾氣惡劣、沒有禮貌,甚至還把紙巾塞到小朋友嘴裡稱要消毒,這些都是沒有同理心的表現。

3、喪失道德感

更有甚者,同理心嚴重缺失的孩子可能還會肆無忌憚地將個人的快樂凌駕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同時也根本意識不到別人正在遭受的這種痛苦會帶來什麼樣的傷害。這種致命的缺陷很容易喪失善良的本性,甚至喪失道德感。

電影《少年的你》中的魏萊表面上是個漂亮的乖乖女,實際上卻在學校橫行霸道,面對平常一同相處的同學,都可以做出辱罵、毆打、威脅這樣的事情,可見她的同理心喪失到了多嚴重的程度。

綜上所說,同理心的缺失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很多不良影響,因此父母應該學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懂得「同理心」的重要性。

父母該如何科學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1、讚賞孩子利他行為

有的家長在看到自家孩子熱心幫助他人時,會覺得吃了大虧,然後責備孩子「傻不傻啊,真是多管閒事」。這樣會讓孩子下次有同樣行為時不敢在父母面前表現,甚至覺得這是件丟人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也可能變得跟父母一樣自私。

相反,有遠見的父母看到孩子有關心、幫助他人等利他行為時,往往都會大加讚賞,讓孩子覺得自己這樣做是對的。

2、鼓勵孩子承擔責任

當孩子對他人造成傷害時,家長不要一味指責痛罵,而是要讓孩子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錯在哪裡,對他人造成了什麼不良影響,然後鼓勵孩子去承擔責任、彌補過錯,做好善後工作。

比如當孩子跟別的小朋友起了口角把人抓傷了,在了解事情原委後,父母可以讓孩子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對,要不要跟小朋友道歉,以及小朋友的傷該怎麼處理等等。

3、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表現出缺乏同理心的傾向,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嘗試換位思考,問孩子:「如果是你,你會有什麼感受?你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

孩子總是天真無邪的,當他們學會換位思考,對他人的情緒和想法有了一定了解後,自然就會注意自己的言行,考慮他人的感受。

總結

一個有同理心的孩子,往往懂得如何去尊重、理解、關心他人,能給世界帶來一些暖和光。

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固然有方法可循,但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示範、以身作則,父母的境界,決定孩子的修養。

因為良好的教育,從來就不在技巧上,而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姐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沒有同理心,媽媽又氣又傷心:孩子的同理心到底該怎麼培養?
    後來我了解到,孩子5歲2個月。我能理解這位冷不丁被灌一脖子水的媽媽的傷心和憤怒,但有點不能理解,5歲多的孩子,應該已經很明白水流進衣服裡有多不舒服,不會很容易幹出把水吐到媽媽脖子裡這樣不但缺乏同理心,而且很有攻擊意味的事,為什麼這位寶貝會如此和媽媽「鬧著玩兒」呢,媽媽之前又為什麼允許孩子對自己吐水「鬧著玩兒」呢?
  • 有同理心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家長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要做到這幾點
    享譽世界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發現,一個孩子的共情能力越強就越善於社交,也越有能力感知幸福,更容易獲得成功。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缺少同理心,不善於共情,也不懂為他人著想,那麼這個孩子也會在與人相處時遇到困難,更容易被同齡人排斥。
  • 想要小孩有同理心 大人先同理他
    而他的父母則語氣更是嚴厲的說:「你怎麼那麼自私,怎麼都不會考慮到別人!」試問:您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在教導孩子同理心嗎?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位替他人著想、體貼懂事、具有同理心的人,最好還要能同理大人的辛勞,不要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
  • 「我難受孩子也無動於衷」,學會3個步驟,科學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因此,培養同理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同事的孩子霖霖已經上小學了。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明明看到同學被欺負還喊著他的名字尋求幫助。而孩子對此漠不關心,只是冷冷地看了一眼,沒有給那個受欺負的同學任何幫助就離開了。這件事被老師知道後,老師問霖霖說:「同學被人欺負,處在危險之中,你為什麼不幫忙呢?」但是孩子說:「是別人打他的,又不是我,這和我有什麼關係嗎?」
  • 培養孩子(和我們自己)的同理心
    事實上,特別容易產生負面情緒的孩子更容易產生同理心(Spinrad and Eisenberg, 2019)。換句話說,那些已經非常敏感的孩子,比如我的兒子,可能會經歷強烈的負面情緒,因為他們對他人有著高度的同理心。同理心的另一個潛在的缺點是,我們並不是均勻地分配它。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更容易對與我們相似的人產生同理心我們的家庭成員、社區成員、種族成員或民族成員。
  • 「過家家」角色扮演遊戲,適合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父母可以通過對待孩子的方式來提高他們的同理心,也可以讓孩子生活在嚴厲的懲罰環境中毀掉他們的同理心。場景 1 :媽媽在拖地打掃衛生,孩子自己在看電視,即使打掃到他的腳邊,還要媽媽請他把腳抬起來;孩子根本不關心媽媽做家務,只顧自己看電視。
  • 別再錯把孩子的「同情心」當善良,「同理心」才能培養高情商
    文/菠蘿媽媽育兒課堂 我相信許多父母會把「同情心」等同於「同理心」。當他們的孩子告訴他們的爸爸他們工作很努力,他們的媽媽照顧我時,他們覺得他們的孩子有「同理心」。因此,親愛的父母,「同情心」不等於「同理心」,「同理心」可以使孩子成長為善良的人,能夠以同理心去思考和行動。
  • 為什麼戲劇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對於個人的發展極為重要。它體現在一個人一旦具備了同理心,就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而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在生活中,當你無意中衝撞別人時,如果對方非常信任你,在多數情況下對方會不會一笑了之?如果你們沒有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一次小小的衝突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麻煩。所以英國作家麥克唐納說:「信任是比愛更好的讚美。」信任關係來源於同理心,要建立信任關係,就要在人際交往中逐步體現出自己的同理心,並以此證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
  • 培養孩子同理心,鋪就健康幸福人生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和情商,對他們的健康成長舉足輕重。 培養同理心和情商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舉足輕重。從根本上講,同理心是指自己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並了解他人的感情和感受。 心理學家對情商(EQ)的定義是能夠理解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以及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進行自我控制。和智商(IQ)相比,情商對實現人生成功更重要。 研究表明,同理心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對培養健康人際關係,成就事業和學習目標至關重要。同理心也會讓孩子明白欺凌危害,並主動拒絕參與欺凌。
  •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
    培養同理心和情商(EQ),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舉足輕重! 從根本上講,「同理心」是指自己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並了解他人的感情和感受。心理學家對「情商」的定義是,能夠理解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以及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進行自我控制。和智商(IQ)相比,情商對實現人生成功更重要。
  • 「同理心培養」並非靠「教導」,以身作則及經驗引導是關鍵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周周的兒子同理心是非常差的,他不會考慮媽媽的感受,他認為去遊樂園是非常開心的事情,但是他從不會想媽媽生病了身體是非常難受的。這樣的孩子如果再不教育他的同理心,長大之後很容易成為一個冷漠自私的人。
  • 「同理心培養」並非靠「教導」,以身作則及經驗引導是關鍵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周周的兒子同理心是非常差的,他不會考慮媽媽的感受,他認為去遊樂園是非常開心的事情,但是他從不會想媽媽生病了身體是非常難受的。這樣的孩子如果再不教育他的同理心,長大之後很容易成為一個冷漠自私的人。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孩子同理心的發展過程。
  • 同理心≠同情心 同理心與同情心有什麼區別?
    同理心≠同情心 同理心與同情心有什麼區別?時間:2016-10-21 11:03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同理心同情心 同理心與同情心有什麼區別? 如果,你曾經不惜與最親密的人絕裂,痛徹心扉。 如果,你曾經一次又一次地吶喊:為什麼沒有人了解我。
  • 缺乏同理心真的很討厭?讓孩子懂得換位思考,他們的生活才有樂趣
    2、同理心是培養孩子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科學家研究發現,那些從出生就被培養同理心的孩子,在長大之後都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並且還有不少的成功人士,而沒有同理心的孩子,有的初中還沒念完就輟學,有的則是畢業後找工作成了最大的問題,甚至無法在社會上生存。
  •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學會善解人意、換位思考?
    而高情商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擁有良好的同理心。同理心是一種令人感到溫暖的情感。 所以,有學者認為同理心是建立良好溝通,獲得他人信任與好感的橋梁,也是良好合作的基礎。2、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既然同理心這麼重要,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
  •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比聰明更重要
    但我知道:孩子一定比我想像的,還要更愛我。我希望她可以不聰明,但要有同理心。可以晚些明事理,但卻善解人意。這不衝突。當一個孩子,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時;當孩子能主動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時;當她/他對人類的各種情感有所認知:憤怒、喜悅、恐懼、驚奇……當她/他能夠想像自己處於某一情境下,會有什麼感受,作出什麼舉動,以及,是否能對他人更好意味著他/她是一個有同理心的孩子。
  •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多為他人著想,讓孩子受益一生
    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同理心教育,沒有注重對孩子同理心的培養。其實讓孩子學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考慮問題,能夠讓孩子受益一生。很多父母都說,不奢望自己的孩子以後是個多麼成功多麼有錢的人,只希望他可以善良快樂,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才能夠讓孩子成長為善良的人,擁有閃閃發光的好品質。
  • 孩子缺乏同情心,通常有這三種表現,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同理心
    其實孩子之所以沒有同情心,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同理心。同理心的缺失最容易讓他們引起的一個問題,就是不能夠感同身受。當這些孩子看到別人很可憐的時候,他們不會下意識地去憐憫對方,而是把對方的所作所為當成是一種笑話來看待。
  • 家長謹記,孩子離父母遠近不在於是否優秀,而在於是否有同理心
    一個人越優秀,接受的教育層次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來講就越懂得感恩。但是在當今社會上總有一些高學歷的人做出一些令人髮指的事情,北大弒母案等等,讓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慄。那麼接下來讓我們看一看有同理心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呢?呢?家長們應該如何去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一、有同理心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 想讓孩子善良,不是教孩子有"同情心",而是有"同理心"才對
    家長們認為,孩子只要有&34;,那就是善良教育成功的體現。然而說是並非如此,今天這篇文章也正是要提醒各位家長注意:想讓孩子善良,不是教孩子有&34;,而是有&34;才對!一:什麼是同理心?同理心是EQ理論的專有名詞,是指正確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緒,進而做到相互理解、關懷和情感上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