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同情心,通常有這三種表現,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同理心

2020-11-10 小焦媽媽

文/小焦媽媽

只有擁有同情心才能夠感同身受,但現如今有很多孩子他們的身上是看不到同情心的樣子的。因為這些孩子總喜歡展現出自私自利的一面,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困惑。

張先生就發現孩子身上存在一個較大的問題,那就是沒有同情心。這一天張先生帶著孩子去商場玩的時候忽然看到了一個老人,因為站不穩摔在了地上。而這個時候孩子卻笑得非常開心,並且說道:「活該!」張先生聽到孩子的話之後,立刻就數落了孩子一頓。

按理來說,看到老人摔倒了之後,應該上前去攙扶才是。孩子非但沒有去攙扶,而且還在嘲笑對方,顯然是一點同情心都沒有的。張先生也是感覺到非常疑惑,為什麼孩子身上完全看不到同情心呢?

其實生活中關於這樣的事情也是有很多的,有很多孩子所展現出來的樣子就是沒有同情心的。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疑惑,為什麼孩子沒有同情心?其實原因也並不難以解釋。

為什麼孩子沒同情心?

其實孩子之所以沒有同情心,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同理心。同理心的缺失最容易讓他們引起的一個問題,就是不能夠感同身受。當這些孩子看到別人很可憐的時候,他們不會下意識地去憐憫對方,而是把對方的所作所為當成是一種笑話來看待。

而且這類孩子的身上還存在著一個更大的缺陷,那就是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從來都不需要考慮別人的感受。不論是在怎樣的場景下,這些孩子所展現出來的樣子都是相同的,而且這些孩子會非常直觀地忽略身邊的人。而且有些父母即便是再怎麼跟自己的孩子講道理,關於這個問題也是無補於事的,因為孩子往往就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所以說講道理才成為了一種沒用的方式。

所以說孩子沒有同理心也是有著其中的原因存在的,但是很多父母都沒有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否沒有同理心。其實從多個角度都能夠感受到孩子是否擁有同理心,因為沒同理心的孩子表現出來的樣子是非常純粹的。

孩子沒同情心的表現

1.自私自利

如果說一個孩子沒有同理心的話,那麼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過於自私自利,他們總是喜歡以自我為首要考慮目標,而忽略了身邊人的感受。因為在這些孩子的眼裡,完全就沒有必要去在意別人的感受,別人也在他們的心中是不太重要的。

而且這類孩子還有一個最大的特徵,那就是他們只會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別人的可憐之處,甚至還會覺得有趣。

2.不能感同身受

沒有同理心的孩子身上還有一個問題是比較嚴重的,那就是他們根本就不能感同身受。即便是父母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擁有一些同理心,但是孩子還是沒有辦法明白父母所講的話究竟代表著怎樣的意思。

因為在孩子的眼裡,同理心是一種非常虛無的東西,碰不到也感觸不到。而且有的孩子想要開竅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在這方面他們所展現出來的樣子必然是被動的。

3.哄抬自我身份

所謂的哄抬自我身份,就是這類孩子總是把自己想像得過於重要,把其他人貶低到一無是處的樣子。而這類孩子跟自私自利的孩子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他們可能並不自私自利,但是他們卻永遠把自己想像得那麼高貴,所以說身邊的人即便發生了,怎樣事情都與自己無關。

就算是對方過於可憐,這類孩子也會把對方想像成是一種低賤的生物,因此沒有必要去可憐他們。可以這麼說,一般這類的孩子都是比較冷血的,也是很難糾正他們冷血的一面的。

所以說通過這幾點,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些沒有同理心的孩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狀態。而且很多父母肯定會比較好奇,該以怎樣的方式才能夠培養出孩子的同理心呢?其實方法也是非常簡單的。

如何讓孩子有同理心?

1.以身作則

身為父母的我們,如果想要培養出孩子的同理心的話,那麼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則。如果父母在平常的生活當中都沒有展現出同理心的一面,那又怎麼可能去感染自己的孩子呢?所以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嚴謹妥當一些,別讓孩子看到我們所做的不好的一面。

譬如看到有些人需要被關心,我們就走上前去關心他們,安撫他們。當孩子清楚地意識到我們這些所作所為是有意義的時候,那麼孩子也會逐漸受得一些改變,別讓自己看上去更加優秀。

2.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有的時候我們也必須要讓孩子懂得換位思考,只有讓孩子真正地站在別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的時候,他們才會展現出自己的同理心。就譬如看到一個老奶奶摔倒了,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寶貝,你看看那個老奶奶多可憐,我們是不是應該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一下,把她扶起來呢?」一般來說,當孩子感同身受的時候,他們就會擁有一定的同理心,並且去做一些正確的事情,而且完全不需要我們去催促。

3.不溺愛孩子

生活當中有的時候正是因為我們太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了,所以導致他們根本就沒有同理心的存在。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最應該改正的就是溺愛孩子的這一面,我們應該以一種淡然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那麼這樣的話孩子才會考慮到我們的感受。

想要培養出孩子的同理心,那麼首先就應該讓他們了解父母的感受,然後他們才能夠了解別人的感受。如果他們連父母的感受都不願意思考的話,又怎麼可能做到博愛呢?

所以說想要培養出孩子的同理心,我們只需要通過以上的方式來引導他們就可以,這樣一來足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那麼你覺得想要培養出孩子的同理心,需要用怎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呢?請說出你的看法,讓我們來討論一下。

相關焦點

  • 別再錯把孩子的「同情心」當善良,「同理心」才能培養高情商
    文/菠蘿媽媽育兒課堂 我相信許多父母會把「同情心」等同於「同理心」。當他們的孩子告訴他們的爸爸他們工作很努力,他們的媽媽照顧我時,他們覺得他們的孩子有「同理心」。因此,親愛的父母,「同情心」不等於「同理心」,「同理心」可以使孩子成長為善良的人,能夠以同理心去思考和行動。
  • 想讓孩子善良,不是教孩子有"同情心",而是有"同理心"才對
    普通情況下,正常的教育都是注重&34;的。很多家長會結合生活中的事例,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但是很多家長這一方面會出現一個認知上的誤區。家長們認為,孩子只要有&34;,那就是善良教育成功的體現。然而說是並非如此,今天這篇文章也正是要提醒各位家長注意:想讓孩子善良,不是教孩子有&34;,而是有&34;才對!一:什麼是同理心?同理心是EQ理論的專有名詞,是指正確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緒,進而做到相互理解、關懷和情感上的融洽。
  • 孩子不受歡迎?提高孩子社交力,培養孩子「同理心」是關鍵的一步
    梳理完孩子的一些表現之後,這個寶媽就來問我,孩子不受歡迎,該怎麼去幫助他呢?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行,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其同理心不足。想要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受歡迎,最關鍵的一步在於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一、 什麼是同理心?
  • 教育小孩有「同理心」,比教小孩有「同情心」更重要,家長要重視
    因為家長很多時候都踏入到了一個誤區,那就是將&34;錯當做&34;,兩個詞雖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卻蘊含著不同的待人接物的思維。一、同理心≠同情心同理心和同情心究竟有什麼區別?一個有同理心的人想的是:如果我是他/她 ,遇到這件事 &34;會有什麼感受。說白了,同情心還是站在自己的思維和立場上想問題,而同理心則是真正站到對方的角度考慮事情。一個沒有同理心而只有泛濫同情心的人,容易變得太相信他人,而成為了不懂得分辨是非的&34;。
  • 同理心、同情心傻傻分不清?自閉兒需要的是...
    但同理心與同情心我們真的分的清楚嗎?對自閉症患者來說,具不具備同理心,又有何重要性?今天,編編就要帶各位來一探究竟。比如:在寒冷的天氣裡,我們看到小孩因為穿的太單薄在街上一直發抖,我們可能會覺得他很可憐,但卻不一定會伸出援手,這是有同情心的一種表現。
  •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多為他人著想,讓孩子受益一生
    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同理心教育,沒有注重對孩子同理心的培養。其實讓孩子學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考慮問題,能夠讓孩子受益一生。有一次小虎在小區裡看到了一隻流浪貓,這隻流浪貓受了傷走不動,小虎見狀直接上去踢了一腳。小虎媽媽非常嚴肅地訓斥小虎,你沒有覺得小貓很可憐嗎?為什麼還要踢小貓呢?其實小虎這樣做,就是沒有同理心的表現,他在情感上是比較麻木的,沒有設身處地考慮到弱者的感受。
  • 有同理心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家長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要做到這幾點
    享譽世界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發現,一個孩子的共情能力越強就越善於社交,也越有能力感知幸福,更容易獲得成功。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缺少同理心,不善於共情,也不懂為他人著想,那麼這個孩子也會在與人相處時遇到困難,更容易被同齡人排斥。
  • 缺乏同理心真的很討厭?讓孩子懂得換位思考,他們的生活才有樂趣
    要知道對於一個殘疾人來說,他們的內心是非常敏感的,他們需要人們用正常人的眼光去看待他們,而這個孩子不僅大聲提及到他的殘缺,還非常諷刺的模仿他走路的姿勢,確實有些過分,而這幾個孩子的行為就是缺少同理心的表現。一、何為「同理心」?
  • 同情心?同理心?(2020.12.18)
    做教育,我原先用的是同情心還是同理心?我確實沒有認真觀察過我的教育狀態。在這個問題的推動下,我發現一直在調用自己的同情心做教育。家紡城小學是一所相當特殊的學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他們為了爭取一份美好(富足)的生活來到這裡奮鬥。由此可見,他們原來的生活不一定富足。在家紡城,相當一部分家庭租住在民房內,一間民房搞定一家人的吃、睡、學習、工作等。
  • 「我難受孩子也無動於衷」,學會3個步驟,科學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因此,培養同理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同事的孩子霖霖已經上小學了。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明明看到同學被欺負還喊著他的名字尋求幫助。而孩子對此漠不關心,只是冷冷地看了一眼,沒有給那個受欺負的同學任何幫助就離開了。這件事被老師知道後,老師問霖霖說:「同學被人欺負,處在危險之中,你為什麼不幫忙呢?」但是孩子說:「是別人打他的,又不是我,這和我有什麼關係嗎?」
  • 缺乏同理心&他們的行為的例子
    為什麼有些人缺乏同理心? 不能表現出同理心通常與低情商有關。這意味著,如果你生活中的某個人似乎無法理解你的感受,那可能不是故意的。 情商低意味著一個人沒有足夠的資源去把握自己經歷範圍之外的情感。這就像一個非常小的孩子,他還沒有達到情感上的成熟。
  • 同理心≠同情心 同理心與同情心有什麼區別?
    同理心≠同情心 同理心與同情心有什麼區別?時間:2016-10-21 11:03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同理心同情心 同理心與同情心有什麼區別? 如果,你曾經不惜與最親密的人絕裂,痛徹心扉。 如果,你曾經一次又一次地吶喊:為什麼沒有人了解我。
  • 「有同理心的孩子未來一定不會差」了解發展機制,培養娃的同理心
    這一舉動不僅暖了司機師傅,還引來大批網友點讚:「孩子的教養很好!」。善行雖小,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能夠體察到別人的處境並及時送上關心,說明這個孩子有較好的同理心。有同理心的孩子一般心中都懷有大愛、溫暖善良,這樣的孩子未來一定不會太差,甚至更容易取得成功。
  • 培養孩子(和我們自己)的同理心
    此外,對群體內成員的同理心甚至會導致對群體外成員的同理心減少(例如,Bruneau, Cikara,和 Saxe, 2017),這甚至可能打開種族主義和仇外心理的大門(Bloom, 2017)。拋開這些潛在的負面影響,同理心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件好事。事實上,它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親社會情緒,因為同理心的體驗與親社會行為有關,比如幫助或分享。
  • 孩子冷漠自私?可能是缺乏「同情心」,家長要儘早做好三件事
    1.有助於高尚品質的養成比如說有同情心的孩子總是能夠做出更加令人感動的行為表達。孩子們會在同情心的驅使下更加有樂於助人的行為發生。同情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柔軟,讓孩子更加能夠做到體諒他人。3.有助於孩子的自我認知建立有同情心的孩子總是抱著更多的善意看待生活,這讓孩子總是能夠看到事物的更多面。這使得孩子對於事物的認知更加全面,由此孩子對於自我的認知也更加豐富,更加明白自己是怎樣的人。三、缺乏同情心孩子,長大會怎樣?
  • 培養孩子的同情心,教會孩子感同身受,發展孩子親社會行為
    心理學專家說:親社會性的發展不但可以減少孩子的暴力傾向和攻擊行為。而且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同情心,同理心,讓孩子學會感同身受和換位思考,懂得什麼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培養樂於助人的精神和利他主義的品質。,而且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同情心,同理心,讓孩子們學會感同身受,換位思考。
  • 教育孩子的同理心很重要,這是比任何東西都珍貴的品質
    同理心和同情心是不一樣的,同理心更多的表現為共情,即把自己假想為對方來體會對方的情感比如,朋友最近因為自己的心愛的狗狗跑丟了,有同理心的人會當作自己的狗狗丟了一樣,這種情感上的共鳴讓自己想要幫著朋友去尋找那隻丟失的小狗。同理心是自己站在當事人的角度上,客觀的理解當事人的內心感受。同理心是可以培養的,我們可以這樣做。  1、樹立好的榜樣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起到榜樣作用。
  • 都知道培養高情商要「同理心」,為何沒效果?是你同理方法沒用對
    有很多家長都曾私信諮詢自家孩子在外界交往中遇到的問題,而很多情況下都是缺乏同理心導致的,對於同理心的培養我們一直都是在強調,但是仍有很多家長們發現並沒有產生理想中的效果。
  • 抓住時機培養孩子同理心
    「同理心」是多麼基本的處事心態?可是現在的人往往會缺乏同理心。這是為什麼?學校、書本並不會教孩子同理心。所以這需要我們家長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讓孩子為他人著想。#同理心#可想而知,有多危險。我撞到了一位男士。我連忙道歉,但是對方還是很憤怒。「對不起,對不起!」「帶著孩子還坐公交車!煩死了!」我也沒有說什麼,畢竟我撞到了他。其實我還是蠻生氣的,我並不是故意的。而且我還帶著個孩子,為什麼不能有點同情心。
  • 孩子沒有同理心,媽媽又氣又傷心:孩子的同理心到底該怎麼培養?
    後來我了解到,孩子5歲2個月。我能理解這位冷不丁被灌一脖子水的媽媽的傷心和憤怒,但有點不能理解,5歲多的孩子,應該已經很明白水流進衣服裡有多不舒服,不會很容易幹出把水吐到媽媽脖子裡這樣不但缺乏同理心,而且很有攻擊意味的事,為什麼這位寶貝會如此和媽媽「鬧著玩兒」呢,媽媽之前又為什麼允許孩子對自己吐水「鬧著玩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