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同理心的人,今天不去幫助別人,明天也無人來幫自己。
執筆:橙媽
定稿:橙媽
同理心,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的能力。在看到他人遭遇困境的時候,擁有同理心的人可以對他人的情感進行感知和理解,並且把這種情緒反饋給對方。
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同理心教育,沒有注重對孩子同理心的培養。其實讓孩子學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考慮問題,能夠讓孩子受益一生。
小虎是個比較調皮的男孩子,小虎媽媽一直沒有當回事兒,覺得男孩子調皮是正常的,但是有一件事卻改變了小虎媽媽的看法。有一次小虎在小區裡看到了一隻流浪貓,這隻流浪貓受了傷走不動,小虎見狀直接上去踢了一腳。
小虎媽媽非常嚴肅地訓斥小虎,你沒有覺得小貓很可憐嗎?為什麼還要踢小貓呢?其實小虎這樣做,就是沒有同理心的表現,他在情感上是比較麻木的,沒有設身處地考慮到弱者的感受。
1)善良,是孩子一生閃閃發光的品質
其實同理心強的人,往往就是比較善良的人,他們總是能夠對他人的遭遇有著很好的反饋,能夠設身處地去體諒和理解別人的難處。
很多父母都說,不奢望自己的孩子以後是個多麼成功多麼有錢的人,只希望他可以善良快樂,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才能夠讓孩子成長為善良的人,擁有閃閃發光的好品質。
2)有助於讓孩子懂得人際交往的智慧
擁有同理心的人,人際交往的能力也會比較強。因為在和朋友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往往不能缺乏這樣的同理心。比如當朋友跟你訴說他的苦悶時,如果你表現得非常冷淡,那麼朋友心裡肯定是不舒服的。
朋友之所以跟你傾訴,是希望自己的苦悶被看見,希望得到你的認真回應。擁有同理心的人,會對朋友的傾訴更為關注,因此能夠收穫質量更高的友誼。
1、讓孩子認知情緒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去認知情緒,對情緒進行梳理。但是很多家長往往忽視了這一點,並沒有在意孩子對情緒的認知。如果孩子能夠早早了解情緒,那麼可能會更早地擁有同理心。
父母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幫助孩子認知情緒,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相關的情緒繪本,陪著孩子一起做一些小遊戲,在讀故事書的過程中,父母也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故事書中的角色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這種情緒是怎麼來的。
2、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的榜樣力量,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本身就是很有同理心的人,那麼孩子也不會差。對孩子進行正向引導,讓孩子擁有更強的共情能力,比如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有的父母會狠狠責備孩子,沒有關注到孩子背後的需求,而有的父母會去探究孩子哭鬧的原因,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共情能力無形就得到提升了。
3、借用場景來教育孩子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是可以找到很多的機會來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的。在TED演講中,有一位演講者講到了她在飛機上的見聞,在飛機上有個嬰兒一直在哭鬧,同行的乘客都感到十分煩躁,只有一個小男孩拿起了自己的奶嘴,遞給了嬰兒的母親。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指責別人的時候有很多,但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時候卻不太常見,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父母們可以借用場景來教育孩子,引導孩子進行共情思考。
共情能力,實際上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孩子擁有同理心,才能夠擁有更好的人生。對別人的境遇產生同情,儘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才能夠得到更多的回報。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對情緒有更多的了解,有的人情感豐富,有的人則比較冷漠,除了天生的性格原因之外,還有後天的教育問題。讓孩子擁有同理心,不僅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善良,更能夠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更吃香。
今日互動話題: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的問題,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發表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