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妹一直有一個壞習慣
吃飯時坐不住椅子,喜歡上躥下跳,東張西望
一部分是她的性格原因,另一部分,是我們作為家長沒有從小培養她良好的就餐習慣。
現在小班下學期,毛病出來了。
因為不好好吃飯,導致很多問題,
最直接的,就是消化不良,小兒積食。
為了不再跑醫院的冤枉路,更為了給孩子健康的身體,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我決定用闖關加獎勵的方式,引導她慢慢學會獨立吃完一餐飯。
漸漸地,一天兩天,變著花樣玩獎勵,一餐兩餐,也有了一些效果。
前些天,晚飯時間又到了,她在我的引導下乖乖坐在椅子上。
可是不動勺子,就看著我,似乎在等著我或者奶奶去餵她。
飯菜就要涼了,那時我有點著急,和她說:
時針和分針走到20分鐘以後,就是你的期限,十口搞定!(順帶教她學會看時鐘)
她就不吃,還拿自己的腳去踢椅子旁邊的啤酒瓶
呵!好一大袋子的啤酒瓶!
被她踢的噼裡啪啦響!眼看就要倒下!
我趕緊說:不許動!媽媽小時候就和你一樣!犯過這個錯!
不小心踢到了啤酒瓶,把自己的腿割傷了!
她不解:媽媽你為什麼會割傷?
我說:因為媽媽不聽話,不吃飯,跑去門口玩,才會踢倒了啤酒瓶~
啤酒瓶掉地上,碎玻璃扎進媽媽的小腿,流了好多好多的血~
當我一邊吃飯,一邊沉浸在加工自己小時候的啤酒瓶故事裡時~
布丁妹淚眼汪汪的看著我說:
媽媽!我要吃飯~媽媽不要流血受傷,媽媽不要踢啤酒瓶~
我也愣住了
沒想到孩子會突然哭起來~
看著她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馬上就要流下
我趕緊說:寶貝不哭,媽媽的傷口早都已經好了~不信你看!
我把褲管卷上來給她看,有一道淺淺的傷疤。
她信了。
這才不哭,然後大口大口的扒著飯,深怕我的腿又流出血來~
我的眼眶也溼潤了
也許是我倆矯情的基因遺傳,也許是我的描述太過生動。
但我知道:孩子一定比我想像的,還要更愛我。
我希望她
可以不聰明,但要有同理心。
可以晚些明事理,但卻善解人意。
這不衝突。
當一個孩子,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時;
當孩子能主動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時;
當她/他對人類的各種情感有所認知:憤怒、喜悅、恐懼、驚奇……
當她/他能夠想像自己處於某一情境下,會有什麼感受,作出什麼舉動,
以及,是否能對他人更好
意味著他/她是一個有同理心的孩子。
同理心,是與他人良好溝通,獲得他人信任的橋梁。
可是很多父母經常碰到這樣的問題:
在親子關係中不知道如何去建立和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比如,
當孩子無理由的大哭大鬧時,滿足他/她;
當孩子想要的禮物非要馬上得到,一分鐘都等不了時,怒罵他/她;
當孩子一言不和就打了一起玩的小夥伴時,教訓他/她
……
這些都是因為孩子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沒有同理心的表現。
沒有經過父母的有效引導,孩子很難,或者說根本無從培養這項軟實力。
那我們怎麼做才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同理心呢?
在家裡,可以是安靜的讀書角,沒有人的房間,在外面,可以是衛生間或者僻靜的角落。
大人們首先保持平靜,讓孩子知道:嗯!他/她是被理解和重視的。
不要著急否定孩子,讓他/她認錯,而是耐心的詢問他./她,引導他說出自己剛剛都做了那些事情,有哪些感受?傷心?難過?憤怒?還是興奮?
假如他是剛剛一起玩的小夥伴,對方莫名其妙的打了你一巴掌,你是什麼感受?
你可以怎麼做?
他哭了,你可以拿張紙巾給他嗎?
她摔倒了,你可以扶她起來嗎?
如果不想把滑板車借給小朋友,那我們就不借,那我們也不玩別小朋友的玩具。等你想借他玩的時候,我們分享,你可以玩他的小汽車。
陪伴孩子讀繪本真的是一項必備的親子溝通項目,在陪伴孩子閱讀增長知識的同時,能夠更加貼切生動的讓他/她體會到萬千世界。
建議每一對父母都空出寶貴的時間,留給陪孩子讀繪本,固定時間和地點,讓他/她愛上和你在一起的時光。
以下是我們家的繪本推薦:
折耳兔奇奇繪本故事系列
黃小鴨情緒系列繪本
歡迎互動和我說說你和孩子們最喜歡看的是哪些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