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商高低直接影響著其人際交往、人生成功與否。很多研究調查顯示,小時候情商高的孩子在長大後往往很容易取得成功,獲得幸福的生活。
但是情商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比如孩子在小的時候知道蹲在路邊的老爺爺很可憐,但是卻不懂如何真正幫助到他們,因此孩子小時候的情商培養依賴於父母。
父母必須重視對孩子情商的培養,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情商低影響孩子說話方式
情商高的人在與人交談的時候會先將自己要說的話在腦子中過一遍,然後採取委婉讓人舒服的方式說出,這樣讓身邊的人聽到以後也會很開心,很樂意與其交談。
但是情商低的孩子考慮問題往往沒有全面,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的直性子會讓他們吃大虧,也會讓別人對他們心生反感。
2情商低影響孩子人際交往
情商低的孩子在人際交往當中容易沒有分寸,講話讓人感覺到不舒服。儘管講的是事實但採取的方式太過直接,會導致身邊的人不愉快。
因此孩子在人際交往當中會被人貼上不好的標籤,並且周圍的人會不太喜歡跟他做朋友。長此以往孩子的內心就會感覺到挫敗,感覺到自卑情緒。
3情商低影響孩子做事
情商高的孩子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別人也會更加願意幫助他。即使遇到很困難的難題,情商高的孩子也能通過個人的魅力徵服別人,讓其幫他們一起解決困難。
但情商低的孩子就會舉步維艱,到處碰壁,事事不順心。經過時間的累積,往往情商高的人成功概率更大,因為他們身邊有更多的貴人幫助。
父母在了解情商對一個人的人生產生的重大影響之後,必須幫助孩子改善這種窘境。父母可以通過鍛鍊孩子的同理心從而達到其目的。同理心與同情心大有不同,同理心是在同情心的基礎上,為對方尋找真正有效的方法幫助對方。
因此,通過對孩子同理心的培養,孩子不僅可以做到將心比心,體諒對方包容對方,而且還可以讓孩子學會恰當的說話方式,提高情商。
父母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告知孩子原因
很多父母都會以孩子還小的理由不願意告訴孩子每件事的動機,但是這樣會讓孩子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情似懂非懂,迷迷糊糊。孩子只知道自己需要這麼做,是因為父母讓我們這樣做但是自己卻不能有判斷力進行判斷這件事的好壞是非,會讓孩子跟父母容易發生意見爭執。
父母只有在告訴孩子事情的原因之後,孩子才可以理解父母的苦心,才會懂得體諒父母,幫助父母一起承擔一些事情。這樣在下次勸導孩子的時候,孩子可以自行的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會在頂撞父母。
教會孩子為他人著想
同理心的培養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懂得為他人著想,學會體諒別人的難處苦楚,這樣孩子在考慮事情的時候可以全面深刻,不會單單從自身角度考慮,為自己著想。
父母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參加辯論賽或者帶孩子去感受不同文化,孩子在感受到不同的意見衝擊之後,才能學會從大局出發,結合各方意見,做出理性的判斷。
比如在父母責罵孩子的過程中,孩子要是學會從父母的角度出發看待自己的行為,那麼他必然不會那樣強烈地頂撞父母。
教會孩子幫助別人
同理心與同情心大大不同,同理心更講究孩子幫助他人的能力,單單具有同情心並不能為別人做什麼。父母可以經常帶孩子看幫助他人的電腦,給孩子灌輸"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思想,從小培養孩子樂於幫人的品德。
這樣孩子在具有同情心之後才會願意幫助他人解決難題,而不單單是停留在具有同情心的心理上。孩子學會幫助他人後,不僅可以使別人獲利,同時自己也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不錯的。
孩子在小的時候情商或許不高,但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積極引導。未來,假如兩個人個人能力和水平一致的情況下,老闆會更喜歡會說話會辦事情商高的員工,這樣對於以後工作的展開更有利。
因此,父母越早培養孩子的情商,孩子就越能從中獲利,更早的可以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