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培養」並非靠「教導」,以身作則及經驗引導是關鍵

2021-02-08 月兒老師教育日記

隨著現在人們物質水平的增高,很多孩子的童年都享有著極高的物質水平,但是人們越來越發現現在孩子的同理心極差,他們很少會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做事時只顧著自己的想法,並且對待父母、家人、朋友,也非常不體貼,在生活中他們看起來非常任性、自我這讓很多父母都很著急,這樣的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往往會表現出自私冷漠的一面,甚至還會影響孩子情商的發展。

周周有一個5歲的兒子,全家人都對兒子寶貝好得不行,兒子想要什麼東西家人都會滿足他,周周更是對兒子傾盡了她全部的愛。

但是在這個周末發生了一件事,讓周周心涼了半截,這周末周周不幸感冒了,頭昏腦脹身體也沒有力氣,早晨起床吃過早飯後就一直躺在床上,到了中午兒子突然跑過來跟周周說,想要去遊樂園。

周周跟兒子說,媽媽生病了,今天不能去遊樂園,媽媽病好了再帶你去吧。

誰知道兒子卻不依,兒子開始大哭大鬧,非要讓周周帶他去遊樂園走走,周周只好又跟兒子講,媽媽今天身體不舒服。

兒子卻一點都不關心周周,還是大吵大鬧的要去遊樂園,這讓周周的心情變得十分低落,周周想難道兒子一點都不關心我嗎?我身體這麼不舒服,卻沒有給兒子帶來一點情緒上的波動。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周周的兒子同理心是非常差的,他不會考慮媽媽的感受,他認為去遊樂園是非常開心的事情,但是他從不會想媽媽生病了身體是非常難受的。

這樣的孩子如果再不教育他的同理心,長大之後很容易成為一個冷漠自私的人。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孩子同理心的發展過程。

1)同理心的萌發期

育兒專家表示,具有同理心的孩子,在與人相處時表現出的行為會特別體貼,並且能夠細緻覺察出他人情緒上的變化,而對他人的態度給予更多的包容。

擁有同理心的孩子簡直就是小天使一般的存在,孩子的同理心有一個萌發期,就是在孩子一歲前的時候,別看這個時候孩子非常小,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就能看懂媽媽的臉色了,孩子在這個時期已經懂得向媽媽示好來尋求哺乳了。

2)同理心的發展期

孩子在一歲之前有了同理心的萌發,一歲之後就是孩子同理心發展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同理心的發展,主要通過複製的方式。

在一歲以後,當孩子看到其他的小朋友哭喊的時候,孩子就會有一種理解別人不幸的感受,來表示對其他孩子的同情。

因為當孩子自己哭喊的時候,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懷時,他會複製父母的關懷,用在其他大哭的孩子的身上,這就是孩子同理心的複製發展期。

3)同理心的成熟期

一般來說孩子長到6歲的時候就能有比較成熟的同理心了,他能夠把自己的感受擴大到其他的人和物上,並且在事情發展的過程中能夠體會理解其他人不幸的遭遇,來表示出自己對他人的同情,這個時期的孩子在讀故事書的時候,面對不幸的主角孩子會表現出痛苦的感受。

那麼父母哪種錯誤的教養方式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

1)嚴格冷漠地對待孩子

育兒專家表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持續遭受到父母的嚴格冷漠對待,會使孩子感覺不到這個世界的友善,從而不利於孩子發展同理心。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對他的態度就是來自這個世界的所有善意,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用嚴格冷漠的態度,因為他們認為慈母多敗兒,對孩子越嚴厲才是對他越好,但事實上這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感受不到愛的,所以他也不會對別人傳達愛。

2)在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只言傳不身教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父母非常喜歡跟孩子說大道理,我們都知道道理對於熊孩子來說就跟天書一樣,他們根本就不會聽下去。

只有以身作則的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才會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如果只跟孩子講一些枯燥乏味的大道理,他們很難對這些道理感同身受,這樣又怎麼能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

3)讓孩子接觸有關暴力的網絡內容

現在網絡軟體非常的發達,很多孩子從小就能接觸到各種電子產品,在網絡上面存在很多暴力等不良因素,如果讓孩子從小就接觸這些沒有被過濾過的暴力信息的話,就會使孩子模仿暴力行為,從而沒有辦法成為一個內心柔軟充滿感情的人。

培養孩子同理心時,父母如何通過以身作則及經驗引導來教育呢?

1)讓孩子明白情緒變化的原因

通過了解孩子同理心的發展,我們能夠知道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感受到情緒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遇到情緒的時候,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這種情緒會產生,以及情緒變化的原因。

在孩子感受情緒的過程中,作為父母也要允許孩子釋放情緒,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以包容的心態接納孩子的情緒,那麼日後孩子才能以相同的方式去對待他人。

2)在生活中給予孩子關愛與包容

對於每一個在關愛與包容下成長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同理心都是非常成熟的,這樣的孩子的心中往往具有無限的愛與無限的包容。

因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能感受到父母包容他們的情緒,這樣孩子在模仿發展的過程當中,他們也會用相同的方式,以愛和理解去面對他人。

3)鼓勵孩子主動關心他人

想要讓孩子的同理心得到發展,作為父母要鼓勵孩子主動去關心他人,父母作為孩子的老師首先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父母是如何主動關心其他人的,這樣孩子才會學習到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主動關心他人也是一種愛的表現。

孩子同理心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良好的同理心,那麼就代表他的情緒是非常不穩定的。

所以想要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同理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必須要以關愛包容的方式去對待他,這樣孩子才能學會如何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如何理解他人的情緒。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同理心培養」並非靠「教導」,以身作則及經驗引導是關鍵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周周的兒子同理心是非常差的,他不會考慮媽媽的感受,他認為去遊樂園是非常開心的事情,但是他從不會想媽媽生病了身體是非常難受的。這樣的孩子如果再不教育他的同理心,長大之後很容易成為一個冷漠自私的人。
  • 「有同理心的孩子未來一定不會差」了解發展機制,培養娃的同理心
    善行雖小,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能夠體察到別人的處境並及時送上關心,說明這個孩子有較好的同理心。有同理心的孩子一般心中都懷有大愛、溫暖善良,這樣的孩子未來一定不會太差,甚至更容易取得成功。相反,缺乏同理心的孩子往往會出現問題,比如不會關心他人、性格自私冷漠等等……因此,家長應該嘗試去了解同理心背後的發展機制,科學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什麼是「同理心」?
  • 提高孩子社交力,培養孩子「同理心」是關鍵的一步
    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行,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其同理心不足。想要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受歡迎,最關鍵的一步在於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一、 什麼是同理心?同理心有時候也被稱為共情,主要指站在對方的角度立場去看待問題,在事情的發生之後能夠設身處地的考慮其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人並感同身受。
  • 想要小孩有同理心 大人先同理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替他人著想、體貼懂事、具有同理心的人,但是同理心並非天生的
  • 同理心、同情心傻傻分不清?自閉兒需要的是...
    如何培養自閉兒同理心我們都知道要教導孩子同理心,所以就一股腦的幫孩子準備很多繪本或是故事書,希望孩子能夠藉由書裡所呈現的情節讓孩子理解感受那麼,我們可以怎麼樣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01 了解孩子的學習方式在教導孩子練習同理心之前,首先我們要先用孩子學習的方式去教他,也就是父母們要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模式是什麼,用最適合的方式教導孩子。02 識別情緒了解孩子的學習方式之後,別忘了先讓孩子學會識別情緒,畢竟要理解他人的感受,總是要先判斷對方的喜怒哀樂吧!
  • 雙語:培養同理心是教導孩子尊重他人的一門必修課
    同理心是許多人都很陌生的品質——每個人都想獲得,但是幾乎沒有人知道如何真正去給予或是得到它。我們所處的社會,人人強調自我滿足,是一種供小於求的狀態。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教導我們的下一代擁有同理心的主要原因。   What Is Empathy?
  • 都知道培養高情商要「同理心」,為何沒效果?是你同理方法沒用對
    有很多家長都曾私信諮詢自家孩子在外界交往中遇到的問題,而很多情況下都是缺乏同理心導致的,對於同理心的培養我們一直都是在強調,但是仍有很多家長們發現並沒有產生理想中的效果。
  • 有同理心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家長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要做到這幾點
    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缺少同理心,不善於共情,也不懂為他人著想,那麼這個孩子也會在與人相處時遇到困難,更容易被同齡人排斥。3、4歲的孩子在認知上是以自我為中心,而且同理心不是與生俱來的,孩子們並不會自己學會,還需要家長恰當的引導和幫助。如何提升孩子的同理心呢?
  • 孩子缺乏同情心,通常有這三種表現,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同理心
    其實從多個角度都能夠感受到孩子是否擁有同理心,因為沒同理心的孩子表現出來的樣子是非常純粹的。而且很多父母肯定會比較好奇,該以怎樣的方式才能夠培養出孩子的同理心呢?其實方法也是非常簡單的。1.以身作則身為父母的我們,如果想要培養出孩子的同理心的話,那麼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則。如果父母在平常的生活當中都沒有展現出同理心的一面,那又怎麼可能去感染自己的孩子呢?所以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嚴謹妥當一些,別讓孩子看到我們所做的不好的一面。
  •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多為他人著想,讓孩子受益一生
    缺乏同理心的人,今天不去幫助別人,明天也無人來幫自己。執筆:橙媽定稿:橙媽同理心,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的能力。在看到他人遭遇困境的時候,擁有同理心的人可以對他人的情感進行感知和理解,並且把這種情緒反饋給對方。
  • 同理心:成功婚姻的基本要素
    事實上,婚姻治療的關鍵任務之一是在伴侶之間建立同理心。 練習同理心有四個神經生物學過程。了解這些過程可能有助於您對您所愛的人發展自己的共情反應。所以讓我們一次一個回顧它們。諧振這第一個過程,共振意味著在自己的身體中感受到其他人正在經歷的感受。
  • 地鐵站上,爸爸以身作則教導女兒,網友:這才是最高級別「炫富」
    A:以身作則,這位爸爸很有素養!B: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這麼一看果然沒錯,這位爸爸值得讚揚。C:相比其他在網上炫富的,這才是最高級別的&34;。相比表在的華麗,內在的富有更讓接觸你的人感到愉悅,這位家長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影響孩子,教導自己的孩子做一個遵守規則
  • 別再錯把孩子的「同情心」當善良,「同理心」才能培養高情商
    文/菠蘿媽媽育兒課堂 我相信許多父母會把「同情心」等同於「同理心」。當他們的孩子告訴他們的爸爸他們工作很努力,他們的媽媽照顧我時,他們覺得他們的孩子有「同理心」。因此,親愛的父母,「同情心」不等於「同理心」,「同理心」可以使孩子成長為善良的人,能夠以同理心去思考和行動。
  • 「我難受孩子也無動於衷」,學會3個步驟,科學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全文字數:約2190字閱讀時長:約7分鐘每個人生來都有一顆溫暖的心,有些人之所以冷漠並不是因為他們生來如此,而是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影響。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夠尊重和理解別人的關鍵就是這個人是否具有同理心,尊重他人的人也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
  •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比聰明更重要
    我希望她可以不聰明,但要有同理心。可以晚些明事理,但卻善解人意。這不衝突。當一個孩子,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時;當孩子能主動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時;當她/他對人類的各種情感有所認知:憤怒、喜悅、恐懼、驚奇……當她/他能夠想像自己處於某一情境下,會有什麼感受,作出什麼舉動,以及,是否能對他人更好意味著他/她是一個有同理心的孩子。
  • 教育孩子的同理心很重要,這是比任何東西都珍貴的品質
    同理心和同情心是不一樣的,同理心更多的表現為共情,即把自己假想為對方來體會對方的情感比如,朋友最近因為自己的心愛的狗狗跑丟了,有同理心的人會當作自己的狗狗丟了一樣,這種情感上的共鳴讓自己想要幫著朋友去尋找那隻丟失的小狗。同理心是自己站在當事人的角度上,客觀的理解當事人的內心感受。同理心是可以培養的,我們可以這樣做。  1、樹立好的榜樣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起到榜樣作用。
  • 孩子沒有同理心,媽媽又氣又傷心:孩子的同理心到底該怎麼培養?
    什麼是同理心?父母們都很關心孩子同理心的培養,那麼,同理心到底是什麼呢?同理心,也叫共情(emphy),是「對其他個體的感受的理解」。為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很多媽媽都會用「你打我我會痛,我也打你一下,看你知不知道痛」的辦法來教育孩子。其實這種方法培養的不是同理心,是報復心和攻擊性。
  • 想讓孩子善良,不是教孩子有"同情心",而是有"同理心"才對
    同理心是EQ理論的專有名詞,是指正確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緒,進而做到相互理解、關懷和情感上的融洽。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同樣的格式件、地點、事件,把當事人換成自己,也就是設身處地的去感受和體諒他人。心理學家Teresa Wiseman在研究中表示,同理心需要具備四個特質:· 一是接受觀點,就是接受他人所說的,或理解他們的觀點為他們的事實。
  •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懂得孝順,同理心是培養孩子感恩的第一步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懂得孝順,同理心是培養孩子感恩的第一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一句老話,如果有人對自己有幫助的話,就要盡最大努力報答對方,感謝對方的幫助。對陌生人要感謝我們的幫助,對父母給予我們的恩惠,對此,我們更應該報答父母的教育和養育,父母對我們的恩惠大於天。我們應該懂得感恩。
  • 「過家家」角色扮演遊戲,適合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父母可以通過對待孩子的方式來提高他們的同理心,也可以讓孩子生活在嚴厲的懲罰環境中毀掉他們的同理心。場景 1 :媽媽在拖地打掃衛生,孩子自己在看電視,即使打掃到他的腳邊,還要媽媽請他把腳抬起來;孩子根本不關心媽媽做家務,只顧自己看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