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回族身份鮮為人知 後人建清真寺做禮拜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六合南門清真寺遺址 本版除資料圖片外,均由現代快報記者顧煒攝

    

  敘利亞總統所贈的阿拉伯銅盤

  埃及總統所贈的懷表

  達浦生生前使用的泰斯比海

  近日,一位市民向《發現》周刊反映,在南京六合區一條老街上有一所老建築,可能始建於明朝時期,但現在卻已經荒草連天,想請記者前去一探,看看這處古蹟究竟是何人所建。

  記者前往六合採訪後,發現這所古蹟還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現代快報記者 戎丹妍

  古建築坐落在一條清真街上

  居民說這裡曾有一座清真寺

  據線索反映,這所老建築就在六合區的朝天街附近。

  當記者趕到這裡時,發現確實有一棟老建築孤獨地矗立在一座廢墟上,現場雜草叢生,周圍還堆放著一些建築垃圾,而房屋也已經非常破舊,但也不失幾分宏偉的氣勢,飛簷翹角、雕欄畫壁。

  古宅大門緊鎖,從側面繞過去,發現裡面已經空了,後部連屋頂也沒了,只剩下一個空架子,朱紅的油漆已斑駁,提示著人們這裡已好久沒人來打理。

  這座古宅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在現場,記者還發現了一塊石碑,淹沒在雜草亂石裡,上面寫著「達浦生紀念館」幾個大字。達浦生是誰?

  向周邊居住的人們打聽,原來這裡曾經是一座清真寺。而仔細一看,和這座古宅相連的還有一條很古老的街道,名叫清真街,街上還有一處老建築,門帘上寫了「清真女學」幾個大字。打聽之後發現,原來住在這條街上的居民大多是回民,不過他們說的都是一口正宗的南京六合話,人也非常和善。

  在一位比較熟悉當地歷史情況的葉方龍先生的幫助下,記者在長江路清真寺見到了南京市六合區伊斯蘭教協會會長胡世惠,通過胡世惠會長,記者了解到了清真街上那棟古建築的前世今生、來龍去脈。

  清真寺由常遇春後人所建

  原來常遇春本身就是回族人?

  胡世惠告訴記者,清真街上那棟古建築確實是在明朝時期建立,始建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而建築該清真寺的人也是明朝赫赫有名的人物,就是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的二世孫常泰公。因受先祖蔭庇,常遇春的後輩也都世襲爵位,地位顯赫,受到的賞賜也數不盡,六合居所也是皇帝賜封的。常泰公晚年隱退後就被恩賜遷居六合,而這座清真寺也是他遷居六合後修建的。

  為何常遇春的後人要在此修建一座清真寺呢?胡世惠說,在中國歷史上,有十個少數民族是全民信仰伊斯蘭教的,而回族就是其中之一。因為伊斯蘭教一天內要進行5次禮拜,所以,有回民居住的地方必有清真寺,以方便信徒禮拜。所以,這說明常遇春後人在六合修建清真寺是為了方便回民做禮拜,而回民來自哪裡?就是常遇春的後人,因為常遇春本人也是回族人。

  常遇春家族因為地位顯赫,家族龐大,所以遷居到六合後,修建一所清真寺再平常不過。胡世惠說,後來他們在遺址上考察時還發現,在寺內的一道院牆上有一個門的痕跡,而這個門就直接通往一位姓常的人的家裡。可見常遇春後人修建這座清真寺,一是方便當地回民做禮拜;二是方便自己家人到此做禮拜。

  胡世惠說,六合地區的回民也不止常遇春的後人,這裡其實一直有很多回民居住。在六合回民中,有兩個大姓,一個是姓常,一個是姓達,在六合回族總人口中各佔1/3的比例。六合目前有1.3萬回民,在全省來說是比例很高的一個地區。這可能就和歷史上的遷徙有關,比如常遇春的後人就是一個例子,另外可能還有其他一些回民也陸續遷徙到這裡,於是就形成今天這樣一個分布局面。

  達浦生是當代著名阿訇

  曾隨周恩來總理參加萬隆會議

  說到姓達,在遺址裡,就有一塊「達浦生紀念館」的紀念碑,而達浦生又是什麼人呢?胡世惠說,他是我國當代傑出的少數民族愛國民主人士、著名學者、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也是辛亥革命以來我國內地回族穆斯林中享有盛名的四大阿訇之一。

  達浦生誕生於1874年農曆四月初十,1965年6月21日病逝,回族,出生於一個阿訇世家,7歲入學,先後在六合南門清真寺(即今古寺遺址)和南京常巷清真寺學習漢語、阿拉伯文和波斯文。20歲赴京在牛街禮拜寺師從王寬,22歲在該寺當伊瑪目。他於1899年回鄉任教長,創辦了六合縣清真廣益小學。1921年至1928年,達浦生赴南洋群島考察伊斯蘭教育。從海外歸國後,他立即投入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籌建工作並任校長。該校前後選派兩批學生赴埃及留學,為我國伊斯蘭文化事業發展造就了一批伊斯蘭學者。

  達浦生一生不僅致力於辦學,還是一位愛國主義人士。

  1938年2月達浦生參加「世界伊斯蘭教大會」,與會代表和群眾有15萬人。他利用此機會,揭露日軍侵華罪行,還與3名日本浪人舌戰,使其當眾出醜。他還撰寫了《告世界伊斯蘭教教友書》,歷述60年來日本侵華史實及中國穆斯林積極參加抗戰的事跡。呼籲全世界穆斯林給日本帝國主義以輿論上的譴責及經濟上的制裁。

  新中國成立後,達浦生依然積極於和平事業,上世紀50年代他曾作為中國人民代表,赴赫爾辛基參加「世界和平大會」和莫斯科「世界和平人民代表會議」。1955年,他又以周恩來總理顧問的身份,隨中國代表團赴印度尼西亞參加萬隆亞非會議。隨後他又訪問埃及,納賽爾總統接見他時問道:「你就是隨周恩來先生參加萬隆會議的那位穆斯林顧問嗎?」離別時,總統以親筆籤名精裝《古蘭經》相贈,其後不久,埃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達浦生的外交活動為新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建立友好關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為世界和平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清真寺處於維修階段

  青奧會前會修好,用來提供宗教服務

  胡世惠說,達這個姓氏本身也比較特別,它是姓氏中少數能追溯到第一個姓名來源的姓,這個姓最早出現在元朝,本來是皇帝賜封官員時封的官位,名為達普臺,後來這個官就用這個官名作為自己的姓氏,於是達姓就出現了。所以達浦生先祖最初也是來自官宦,後來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流落到了全國各地,而六合的達姓也是其中一支。

  在清真寺裡,記者還見到了很多達浦生生前使用的衣物以及出訪各國時獲贈的紀念品,比如沙特國王所贈的頭箍、敘利亞總統所贈的阿拉伯銅盤、埃及總統所贈的懷表等等。胡世惠說這些件件都是珍品,有的堪稱國寶。這些藏品本來曾在南門清真寺展出,現在因為要復建,所以這些珍品暫時先收藏起來了,等那邊重修之後就可以重新展出。

  據胡世惠介紹,原來的南門清真寺並不像現在這樣荒蕪,前後有四進,佔地約3000平方米。但原來的建築已經很破舊了,於是大都被拆掉,目前只留下了一棟主建築,也就是記者看到的大殿。現在,他們準備對這裡進行重修,而主建築也必須落架維修。

  胡世惠說,南門清真寺目前是南京市文保單位,2004年,六合區伊斯蘭教協會在寺內建立了達浦生紀念館。六合區委區政府已經決定,斥巨資擴建達浦生紀念館,修復南門清真寺,建立六合伊斯蘭文化區,記者所見到的景象是區政府完成規劃用地第一批寺房、民房拆遷任務後的樣貌,不久還將啟動第二次拆遷,將該項目建設用地擴大為8000多平方米,目前正在忙於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而到青奧會時,這裡還要作為宗教服務接待點,全區廣大穆斯林群眾也正在期待青奧會之前把南門清真寺修復,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小知識

  南京淨覺寺

  牌坊雕刻龍是特例

  提到清真寺,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圓頂穹窿式的建築,但南門清真寺卻是典型的中國古建築風格,雕欄飛簷,青磚灰瓦。胡世惠介紹說,這是因為伊斯蘭教在傳入中國後漸漸和本土風俗融合的緣故。

  伊斯蘭教發源於中東地區,通過絲綢之路漸漸傳入中國,它傳到中國的第一站是新疆的喀什,這裡的清真寺風格就是阿拉伯式的,大穹窿頂式。而後漸漸向內地傳播過程中,可能因修筑西式風格的工匠無法到達,於是就出現中式的建築。胡世惠說:「伊斯蘭教是提倡『寬容』的宗教,在其傳播過程中就與當地文化相融合,所以出現中式風格的建築並不奇怪。」

  在南京,還有一所有名的清真寺,就是淨覺寺,是皇帝賞賜鄭和下西洋修建的。這所清真寺也是中式建築,而且裝飾牌坊上還雕刻了一條龍,這在清真寺中比較少見,因為伊斯蘭教是不拜物的,所以建築裝飾中一般不用動物造型,而因為這是皇帝的特賜,所以才雕刻了一條龍。這也體現了伊斯蘭教與社會相適應的本質特徵。

相關焦點

  • 大年堂|建於1602年清真寺,浙北地區唯一的伊斯蘭教古寺
    在宋室南遷後(1246年),不少回族軍隊被調來嘉興;回族在嘉興居住時間在元代達到鼎盛;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回族教人馬仲律等人募捐資金,在城東買地建造了清真寺,回族居住的街區被稱為「回回街」,景象一度十分繁榮;到清鹹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攻克嘉興,人口大減,後來陸續遷徙過來的回族大都來自河南,這些人基本上構成現在嘉興市回族人口的基礎
  • 行兇前曾去清真寺做禮拜:讀了很長時間的《古蘭經》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美聯社14日報導,阿巴拉所住的公寓樓「看起來不錯」,附近有一個小清真寺。清真寺的負責人14日說,阿巴拉平時很少來寺裡,但在行兇前幾小時他來到寺裡做禮拜,他讀了很長時間的《古蘭經》,並且是當天最後一個離開清真寺的。鄰居們說,阿巴拉目前單身,在這座大樓裡與他的父母和至少一個妹妹同住大約3年了。有鄰居說,在得知他行兇後非常震驚,完全沒想到是他。
  • 殺手行兇前曾去清真寺做禮拜:讀很長時間的《古蘭經》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美聯社14日報導,阿巴拉所住的公寓樓「看起來不錯」,附近有一個小清真寺。清真寺的負責人14日說,阿巴拉平時很少來寺裡,但在行兇前幾小時他來到寺裡做禮拜,他讀了很長時間的《古蘭經》,並且是當天最後一個離開清真寺的。鄰居們說,阿巴拉目前單身,在這座大樓裡與他的父母和至少一個妹妹同住大約3年了。有鄰居說,在得知他行兇後非常震驚,完全沒想到是他。
  • 老城區裡的清真寺,曾是寧夏的標誌性建築
    銀川市內有為數不少的清真寺,其中位於銀川老城的南關清真寺,是寧夏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曾是寧夏的標誌性建築。從承天寺步行到南關清真寺大約只需要半小時,清真寺門口支著張賣票的小桌子,門票10元,賣門票的說:女士不能進禮拜殿,裡面有個展覽館可以參觀。
  • 走近日本最大清真寺:東京大清真寺
    記者走訪日本最大清真寺——東京大清真寺,帶你走進這座神秘的建築。清真寺一層的土耳其文化中心展示了土耳其的美術品以及土耳其民宅的客廳等,並且設有舉辦講座和婚禮等的大廳。禮拜堂內的二層供女性穆斯林做禮拜。每逢星期五主麻日,居住在東京周邊的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孟加拉等國以及日本本土的穆斯林都會前往東京大清真寺做禮拜,人數達到三四百人。
  •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採用了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圓頂結構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採用了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圓頂結構,內部建有4個周長10米的粗壯圓柱,支撐著中央那座懸空而起的大穹頂,大穹頂離地50多米高,直徑約有22米。在它的四面還分別建起一個直徑 5.5米的半圓穹頂,每個半圓穹頂的外部又有三個更小的半圓穹頂。
  • 系列報導之二十九:回族(組圖)
    元後,戰事已休,回回軍士被留屯兵墾田,取得編民身份,在各地繁衍生息。至今,山東無棣的五營、陽信縣的「大營」、「小營」和「六營」、濟陽縣的「劉家營」、「馬家營」、泰安的「前營」、鄄城的「軍屯」等回族聚居村莊,還保留著編民屯墾的稱呼。  在長期的發展中,回回人吸收了其他民族成份和及藩客。至元末明初逐漸形成回族共同體。
  • 中國通史中唯一記載現存的清真寺——清真大寺,距今1200多年
    據景區簡述,清真大寺原址並不在此處,是明朝大將徐達和常遇春駐守大同時將其遷往此處,這也解釋了大同自北魏後佛教如此興盛而市中心會出現這麼一座清真寺的重要原因。為紀念原來的清真寺曾將原址門頭的「清真寺」三個大字已至此處,但由於年代過於久遠而逐漸模糊,現存的只是08年翻修時用玄武巖重新雕刻而成。
  • 中國四大清真寺,歷史最悠久的在西安,一千三百年,保存最完整
    唐朝也是封建社會中最開放最包容的時期,融合了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民族文化,佛教建寺院,道教的道場為道觀,伊斯蘭教信眾做禮拜就去清真寺。西安老城區的回民聚居區就有兩座歷史悠久的清真寺,大學習巷清真寺和化覺巷清真大寺。化覺巷清真寺是西安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清真寺,也叫西安清真大寺、大清真寺、東大寺。
  • 以鄭和名字命名的印尼清真寺
    印尼泗水的鄭和清真寺,是印尼哈夷鄭和基金會於二00二年出資修建的,這個基金會成立於一九九六年,資金都是華裔捐款。二00三年五月落成揭幕時,由現任中國駐印尼大使盧樹民題寫寺名,據說這是全印尼唯一的一所具有中國特色的清真寺,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鄭和名字命名的清真寺。
  • 西寧地標建築,古城裡最大的清真寺
    青海西寧東關清真寺,西寧古城地標建築之一。清真大寺歷史上多次遭到破壞,又不斷重新修建。現存的建築是1913年重建,1946年擴建的。建築很有特點,色彩鮮明,融合了古典和民族風格。換個視角看一看,伊斯蘭特色。這裡不僅是做禮拜的地方,還是伊斯蘭經學的最高學府。
  • 臺灣民眾探訪寧夏穆民新村 與回族村民嘮家常
    21日,參加臺灣少數民族塞上行暨兩岸醫療健康產業研討會活動的交流團一行走進位於寧夏吳忠市的穆民新村,與村裡的回族村民深入交流互動。(中國臺灣網 普燕 攝)  中國臺灣網9月22日吳忠消息 對於來自臺北的李女士來說,參觀寧夏中華回鄉文化園,雖然能夠了解到寧夏回族的歷史和文化,但那也只是一種文化的表象符號,只有到回族民居坐一坐,才真正感受到了濃濃的回族氣息以及回族同胞的親切和熱情。
  • 「藍色清真寺」,世界十大奇蹟之一!世界上最美麗的清真寺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建於17世紀初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最強盛時期,結構嚴謹,外觀獨特,是市內最著名的古蹟,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一般的清真寺只有4個宣禮塔,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有6個宣禮塔的清真寺,這是它的標誌之一。據說設計者將蘇丹的"金(阿爾金)"誤解為"6(阿魯)",於是建造了6座宣禮塔,成為前無古人的設計,被譽為世界十大奇蹟之一。
  • 民間故事:「回族姑娘訂親不要聘禮」的由來
    回族姑娘訂親不要聘禮,是阿里立下的規矩。阿里原來是個窮人,連訂婚的二十元聘金都拿不出來。為這,他二十出頭了還沒有定下婚事。一天,阿里到清真寺做禮拜。禮拜結束時,聖人穆罕默德說:「天使帶來了真主的旨意,讓我女兒法拖買該尋婆家了。
  • 馬溝清真寺
    現在馬溝清真寺是滎陽市所有清真寺中把中國古典和阿拉伯風格最完美相結合的清真寺,也是鄭州市歷史悠久保存最好的古清真寺之一。目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正在審批。據有關史書記載:馬溝清真寺創建於明朝正統年間(約1445年)是馬氏先人馬克太等人創建,至今已有五百六十多年了。
  • 「絲路行」老外:我在西安清真大寺做禮拜(1/9)
    大寺完全採取飛簷鬥拱的中國傳統建築形制,並融入精美的阿拉伯文牌匾、雕刻和彩繪,是一座典型的「中國風」清真寺。化覺巷清真大寺以其悠久的歷史和古樸細膩的建築風格享譽海內外,每天都有大批慕名而來的信眾前來禮拜,每周的主麻日更是熱鬧非凡。「絲路行」的老外們在這裡與中國信眾深入交流,還「邂逅」了一群說同樣語言的好朋友。「絲路行」的老外們都對這座久負盛名的清真大寺讚嘆不已。
  • 鄭州建造最早、規模最大的清真寺,就在這條街,街上老物件很多!
    清真寺街,是鄭州市中心的一條古街巷。這裡有鄭州建造最早、規模最大的清真寺,非常的珍貴。長期以來,這個地方形成了回族、漢族居民彼此尊重、團結和睦的風尚,一直是管城回族區民族工作的典範之一。清真寺街是怎樣變成現在像景點一樣的宜居區的?
  • 巴基斯坦的國家清真寺,土耳其人設計,卻以沙烏地阿拉伯國王命名
    出名的清真寺很多,它們不僅在伊斯蘭教內有著較高的地位,而且建築華美,規模也很宏大,比如位於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城中心的麥加大清真寺,就是伊斯蘭第一大聖寺。不過,有一座清真寺,是吉尼斯世紀記錄認證的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這便是位於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的沙阿·費薩爾清真寺。
  • 常遇春忍不住摸了丫鬟的手,後來的一串事情把常遇春嚇病了?
    朱元璋打江山的時候,有很多非常勇猛的手下,最著名的兩個大將軍就是徐達和常遇春,據說常遇春不僅精通騎射,還無人能敵,只不過他卻非常害怕自己的老婆,是個妻管嚴,在野史當中,還記載了關於他跟母夜叉老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