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湖南經視報導了郴州驚現多名「大頭娃娃」。這些患兒家長,全在同一家母嬰店,購買過一款「倍氨敏」固體飲料,當時被推銷員宣傳為「特醫奶粉」。
事件中涉及2個少見的名詞:「固體飲料」、「特醫奶粉」。不是很清楚這2個名詞含義的人,很容易誤解受害者家長是:「不餵母乳餵奶粉惹的禍」、「買這奶粉不過是錢多燒得慌」。實際上,都是有緣故的。
而為什麼這些固體飲料,可以允許上架銷售呢?其背後有什麼灰色交易,也是本篇將解答的。
什麼是特醫奶粉?什麼是固體飲料?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是指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者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配方食品,包括適用於0月齡至12月齡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和適用於1歲以上人群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需在醫生或臨床營養師的指導下使用。【2】
固體飲料是用食品原輔料、食品添加劑等加工製成的粉末狀、顆粒狀或塊狀,供衝調或衝泡飲用的普通食品。其產品配方、生產工藝、標籤和說明書等不需要產品註冊審批,不能為特殊醫學狀況人群提供營養支持,不能標示適用人群,也不需要在醫生和臨床營養師指導下使用。【2】
普通奶粉執行的 GB19644-2010 、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 GB25596-2010 中,均對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做了要求。
嬰幼兒配方奶粉,還對維生素、礦物質的種類和含量有明確要求。
根據食品安全法,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屬於特殊食品,在我國需要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批通過後才能生產和銷售。
而固體飲料執行的國家標準 GB/T29602 中,只有蛋白質含量達到 0.5%~1% 這一個要求,但其蛋白質和營養素含量遠低於嬰幼兒配方乳粉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這些「固體飲料」怎麼會允許上架銷售?
我們先來看看市場監管總局的解釋:固體飲料是普通食品。
是的,這些固體飲料在符合國標的情況下,作為普通食品,是可以上架的。
這些固體飲料大多數是合規的,產品都是有全套手續的,完全合規合法,只不過,合的是蛋白飲料的法,違的是特醫奶粉的規。
但不管怎麼說「固體飲料」幾個大字,家長也該看到呀!真的能注意到嗎?
家長為何看不到固體飲料?
首先我們來看看之前奶粉的包裝和宣傳「深度水解蛋白」、「無乳糖配方粉」,宣稱「法國進口」,網購途徑曾經是宣傳:適合蛋白質、乳糖不耐受的特殊體質的寶寶。
包裝是在暗示消費者,這款奶粉是適合牛奶過敏、乳糖不耐受的寶寶食用的。但是由於並不符合「特醫奶粉」資格,因此外包裝右下角,其實是小字標註了「蛋白固體飲料」的。
廠商就這樣第一步「巧妙」利用包裝和宣傳作為障眼法,打擦邊球,讓家長朋友措手不及。
又有家長自詡:「孩子入口的食品,我每次都會上網查一查,都會多問幾個醫生。」
我們再來看看網絡查詢是什麼結果搜索「倍氨敏」,會看到有這樣一條問答。
熱心的網友,原來是水軍,回答得像模像樣:深度過敏的寶寶可以吃這款,過敏改善效果比較快。強烈推薦「倍氨敏」產品。
多問問幾個醫生,多跑幾家醫院呢?下面是長沙市的朋友給我的回覆:「不止一個醫生推薦過」。
你們以為只有郴州、長沙這樣的城市有這類現象嗎?
灰色產業鏈的「擦邊球」遊戲
這不是一起簡單的虛假宣傳,類似的問題有很多,甚至侵害還正在發生。
僅僅2019年,曝光的事件就有如下:
2019 年 5 月,新京報記者以過敏患兒身份對北京部分醫院及周邊進行實地走訪調查,發現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潛入醫院商店,瞄準過敏嬰幼兒。
2019年5月18日,青島金大洋乳業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將對2017年5月15日-2019年5月13日生產的「黃疸期小肽配方粉和多種食物蛋白過敏期胺基酸配方粉系列」產品啟動三級召回,涉及北京、山西、山東、河北、天津5省市。
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該乳業有限公司因虛假宣傳、發布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違反食品安全法規等違法行為。被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警告,罰款238.826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2.151215萬元。
2019年11月,寧波市市場監管局杭州灣新區分局,對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作出了行政處罰,因其為銷售其奶粉(普通食品),利用網際網路發布含有「迅速緩解牛奶過敏症狀,溼疹、腹瀉;序貫治療,鞏固療效更放心;預防過敏,增強免疫」「與普通配方奶粉的區別就是將其中的蛋白質成分以100%游離胺基酸替代,其他的營養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都與普通配方奶粉一樣」等內容的不實廣告,並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責令停止發布違法廣告,消除影響,並處罰款20萬元。
從5月11日案件發生至今,大眾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個叫「倍氨敏」的產品,還有那個銷售店「愛嬰坊」上。而在大小城市、鄉村,這種擦邊球遊戲是否還在繼續呢?銷售店,甚至醫療工作者,是否還有在鋌而走險的呢?
新京報曾報導:寧波特壹負責人透露,此類產品繳納一定「進門費」後可進入醫院院內商店銷售。醫生每成功推薦一罐產品,可拿到60元左右的提成。醫院消化科、兒保科、兒童ICU等有處方權的大夫,都是銷售人員重點「公關」的對象。
結語
孩子是家庭乃至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在母嬰市場賺黑心錢的人和企業,社會是零容忍的。
事件的熱度基本已經停息,固體飲料當做特醫奶粉推銷給消費者的類似擦邊球遊戲,真的希望不止是擦槍走火的時候才引起社會關注。
參考文獻:
【1】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市場監管總局要求湖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嚴查普通食品冒充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違法行為》
【2】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選購消費提示(一)》
【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選購消費提示(二)》
【4】GB 25596-2010 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
【5】 GB 19644-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乳粉
【6】GB/T 29602-2013 固體飲料
【7】《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管理辦法》
同類文章導讀:
不要指責「假奶粉」受害家長了,90後受過高等教育媽媽也買了23罐
「假奶粉」是母嬰店、醫生,還是廠商在搗鬼?2年3起不同性質事件
嬰幼兒配方奶是否合規,快來這樣查查看,實時更新,官媒可信
作者已籤約「維權騎士」、「百度授權」,侵權必究。
歡迎關注【右右細毛和爸媽】2歲雙胞胎男孩家庭,爸媽說故事,輕鬆趣味育兒,家庭共同成長。爸爸IT男,項目管理師,善於篩選育兒知識,去偽存真;媽媽人力資源管理師,曾經職場,如今全職,一定最懂你的心。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