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98藝術區設「兩元門票」:商業與藝術的博弈

2020-12-24 贏商網

  在美術館等公共藝術空間免費開放的今天,走進798藝術區,卻時見畫廊門口有收費的標示。在亞洲藝術中心的門口,豎立著一個「自覺投幣兩元」的票箱,據工作人員介紹,這種收費方式已經實行了好幾年,但每天上千名遊客主動投幣的人寥寥無幾。同樣實行兩元票價制的楊畫廊,收費的緣由是剛結束的展覽期間,用以投放視頻的設備被偷,致使一批相關的資料全部遺失,無奈之下只好採取門票制的方式,以限制一部分人流量。

  記者在走訪的一些收費畫廊中了解到,雖然實行了門票制度,但大都沒有嚴格執行。而且售票的緣由,也都是因為人流量過大,許多觀眾對藝術品愛護意識不強,所以展品受損的問題時有發生,觸摸展品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

  另外在調查中記者發現,掛有明顯收費標示的畫廊,觀眾人數明顯比不收費畫廊要少,但駐足欣賞作品、交流作品感想的人數比例卻高了許多。在對因收費而選擇過門不入的觀眾隨機採訪中,大多數人的回答是「就是來看看玩」。

  每逢周末,雖然798藝術區遊人如織,但帶著「來看看玩」心態的遊客觀眾顯然為數不少,以至於藝術區內一家經營特色服飾店的促銷員說:「每天都有那麼多旅遊團來,這難道不就是旅遊區嗎?」

  駐紮了500多家機構,包括265家專業畫廊的798藝術區,可以說是目前國內乃至亞洲最大的藝術社區,也是北京的一個文化地標。但藝術區緣何蛻變為旅遊區?中國藝術區的發展之路是什麼?

  產業升級的798藝術區

  798藝術區的前身是國家重點電子企業718聯合廠所在地。上世紀90年代末,伴隨國企改革的深化,聯合下屬的幾個工廠重組為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部分產業遷出,大批閒置廠房對外出租。典型的「包浩斯」建築風格,加上低廉的租金,很快吸引了藝術家入駐,舒適的環境和創作氛圍為798迅速積攢了人氣,藝術家、藝術愛好者不斷慕名而來。藝術區逐步形成規模,並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2006年被確定為首批「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但近幾年,隨著藝術園區的發展,各類經營機構的進入,「藝術家流失」「藝術區變調」等對藝術區發展規劃的質疑也紛紛湧現。

  對此,北京798藝術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國華說:「798是中國當代藝術的發源地和搖籃,有很強的包容性。過去是畫家租用畫室創作,現在是更多的藝術家到這裡辦活動,所以我們並不贊成『藝術家流失』的說法。據我們統計,現在和藝術機構籤約的藝術家就有3000多人,這些藝術機構專門為藝術家們做學術及宣傳推廣活動。」

  而對畫廊象徵性的收費,張國華也表示理解,雖然藝術區中大部分藝術中心和畫廊可以免費參觀,但有些畫廊收費主要目的並不是希望以此盈利,而是想把一些非藝術愛好者擋在門外,以期使展品得到更好的保護。「我們管委會也不希望798成為旅遊景區,容易破壞園區的藝術氛圍。而且也一直保持嚴格的準入制度,支持鼓勵當代藝術和前衛藝術家進入,跟藝術無關的企業不得入駐,以期留住藝術魅力和藝術家創造力。」

  對於未來798藝術區「打造成功能齊備的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逐步將展示和交易的功能區分開來」的規劃,張國華透露:「目前,管委會已經將五星級拍賣大廈的修建方案提交北京市,這個拍賣大廈既可以為國際藏家提供住宿、拍賣的場所,又配備了藝術品的倉儲、安保措施,為收藏家們提供全套服務。與此同時,公益性的當代藝術博物館也在籌劃建設中,將對重點藝術品進行收藏、展示和研究。未來的交易區將佔到園區10%至15%的面積,實現以功能提升帶動產業升級。」

  藝術家需不需要聚集藝術區

  中國的藝術區,從早期的圓明園時期到現在才短短20餘年,而西方的藝術區已有上百年的歷史。西方藝術區的形成與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不僅體現了西方藝術潮流與藝術中心的變遷,更可以為中國提供可資借鑑之處。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西方美術史的王端廷說:「藝術家需要扎堆,是西方現代主義的一個傳統。藝術家也需要彼此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自然就會走到一起。藝術區的形成,有創作的需要,也是商業經濟的產物。」西方從現代主義開始以後,產生了藝術家的聚集區,早期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法國巴黎20世紀初自然形成的兩個藝術家聚集區:一個是塞納河右岸的蒙馬特高地,代表藝術家有畢卡索等人;另一個在塞納河左岸,代表藝術家有莫迪裡阿尼、夏加爾等人。而最有影響的藝術區,是上世紀在紐約形成的蘇荷藝術區和東村藝術區,也是自發地聚集在一起。

  王端廷介紹,藝術區分藝術家聚集區與畫廊區兩種,中國比較早的藝術家聚集區是圓明園畫家村,後來搬遷到宋莊,再後來有了各種藝術區,而798主要是一個側重畫廊的藝術區。

  中國藝術家扎堆形成藝術區的現象,在批評家彭德看來,首先是藝術家不太自信的表現,從而需要一個群體,而真正有造詣的藝術家不是靠群體的力量來進行自我實現。所以他對藝術家抱團藝術區一直持比較消極的看法:「從世俗的角度看,藝術區有它積極的一面,便於交流、傳播。但從藝術本身,藝術區對藝術家有一種傷害,容易造成作品雷同,所以我對藝術區不是太看好。我始終認為這種聚在一塊不一定是最好的生存方式,藝術家還是應該回到畫室裡,獨立起來。」

  「藝術區的出現有它背後的原因和自身的邏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藝術區的弊端會慢慢呈現,人們也會思考藝術家生存更好的方式。各地的藝術區也越來越多,原因是整個社會對當代藝術還沒有廣泛接受,這也是藝術環境比較落後的表現。」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彭鋒說。

  商業性和藝術性的博弈

  798藝術區的發展和演變,不僅是北京一處藝術區的問題,也是中國藝術區發展的一個縮影。王端廷介紹,西方的藝術區都有一個從形成、發展到衰落的過程,現在的798和宋莊,也必然會有這麼一個過程,而且現在已經看到了這個跡象。「798已經過了它最好的時期,這個最好的時期是相對來說藝術的純粹性比較高,更單純一些。現在這種單純性已經慢慢被侵蝕了,藝術的商業性取代了藝術性。」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杭春曉也認為,798作為一個藝術區來看,已經越來越泛藝術商業化,失去了藝術作為思想生產力的色彩,不再具有藝術家的創造性,更多的是以藝術品、藝術衍生品和以藝術名義的商品聚集區,成為一個時尚文化生活區。但他同時表示,如果從公共文化的角度看,這也是藝術走向公眾的必然結果,因為今天觀眾不再去關注深刻的藝術,只會去關注被消費的藝術,而且藝術成為一種文化消費對象的現象,也會越來越快地發展。「應該用更理性的態度,而不是簡單的情緒化態度來看待798藝術區的變化。798藝術區的現狀,從深層的角度講,就是一個城市化、商品化發展的必然推進。798變成這樣,也是一種好事,向更多的公眾推廣了藝術的概念,哪怕它現在不是一個藝術的源發地。」

  對於藝術區的發展,杭春曉認為關鍵是藝術區自身如何定位:「如果想成為藝術原創地,除非國家出臺相關政策,保障對藝術家的支持力度,否則必然出現藝術被驅逐和泛商業化。如果想成為藝術被消費的公共文化生活區,受市場行為的規律控制就自然會形成。但如果變成一個同藝術毫無關係的商業區,那就很悲哀了。」

  除了自然形成的藝術家聚集區外,隨著對文化產業的重視,各地也紛紛興建藝術區,但藝術區的發展,並不僅僅是建起幾座工作室。對國內藝術區一直非常關注的批評家楊衛說:「其實藝術區先是自然形成,然後再去扶持。過於人為化,反而不易形成,藝術家會自然地擇地而居。藝術區的生長就像藝術家的創作一樣,不可能規定每個人都畫一樣的東西。」

  藝術區發展往往也面臨一個難解的怪圈,即當藝術區形成,各種經營機構進入,房價上漲,藝術家撤離,再尋找新的藝術聚集區。對此,楊衛分析說:「中國藝術區的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產權問題。因為多數藝術區並不是真正在做藝術,而是以藝術的名義把地價炒熱了,地價上來後就自然面臨著這個問題。」

  楊衛剛從成都藍頂藝術區回來,他認為在國內的藝術區中,藍頂藝術區還是相對成熟的,當藝術家們從老藍頂藝術中心遷到新藝術中心的時候,就與開發商解決了產權問題。「有了產權就等於留住了藝術家,藝術家有了歸鄉的意識,才能形成一種傳統,這樣就形成了城市自身的一個文化品牌,也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鑑的方式。中國藝術區的發展,歸根結底就是產權問題,以及藝術區發展扶持政策的延續性。」楊衛說。

本文轉載來自:新華網,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深度| 798藝術區被大眾趣味佔領了嗎
    原創 羅書銀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藝術34#畫廊1#展覽13作為具有指向性的畫廊聚集地——798藝術區,在很長的時間裡,它都代表了當代藝術最實驗、最前沿之地。幾年前,還有許多聲音在討論:798藝術區「應該重藝術還是重商業?」
  • 遊覽 北京市 朝陽區 798藝術區 北京的新地標和文青聚集地
    798藝術區位於朝陽區東北,是老廠房改造的創意園區。現在已是北京的新地標和文藝青年聚集地,駐紮了很多畫廊、展館和獨立藝術家,建築也都新銳時尚,設計感十足,還有不少特色店鋪,是年輕人感受文藝氣息的妙處。798藝術區的範圍較大,大約長寬都在1公裡左右,各個畫廊和展覽館、藝術中心等分布在一座座改造的廠房內,沿路步行一一參觀即可。798的展館、藝術中心等營業時間大致在10:00-18:00左右,每周一基本都會閉館,注意選好時間前來。一般遊客在這裡簡單觀光大約半天即可,如果認真觀看展覽、藝術品等則需要一天時間。在798逛街,主要便是感受這裡的藝術氣息,而觀展就是最主要的內容。
  • 北京798藝術區,由老廠房改造而成,風格獨特遊客愛來打卡!
    北京798藝術區,大概是國內知名度最高的舊廠房改造街區,它的前身是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如今798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和大眾的廣泛關注,成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798藝術區西起酒仙橋路,東至酒仙橋東路、北起酒仙橋北路,南至將臺路,面積60多萬平方米,名字是由北京國營電子工業老廠區的名稱沿用而來。走進這裡,可以感受到現代化氣息和有歷史感的德國包浩斯建築交相輝映。
  • 第二屆北京國際藝術高峰論壇798藝術區舉辦
    第二屆北京國際藝術高峰論壇現場11月21日,「碰撞交融生長——第二屆北京國際藝術高峰論壇暨中國近現代藝術名家作品展」於798藝術區舉辦。創造出新時代的藝術作品,展示了近現代中國畫藝術家的情懷與自信,奮發與革新。隨後,開幕式主旨論壇於798藝術區藝術中心二層舉辦。周秉德女士、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原外交部部長助理胡正躍、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力、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李磊、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副局長鄭浩、中共朝陽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豐春秋等出席。
  • 「悅·少兒美術館」在北京798藝術區開幕
    一間由6-17歲少年兒童擔任館長,並由他們自己直接評選作品、策劃展覽表達自己藝術願望的藝術空間「悅·少兒美術館」日前在北京798藝術區開幕。圖為活動現場    「悅·少兒美術館」以超前、新穎的創新理念,充分展示少年兒童在視覺觀念中的藝術體驗、意願和表達。
  • 不是所有景點都為「門票」而存在,北京798向全世界展示中國胸懷
    北京798藝術區是北京旅遊近20年來打造的時尚藝術旅遊概念園區。自2000年以來,公園已被103家藝術機構接納,大量藝術休閒機構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被接納。遊客數量也從2004年的50萬人躍升至2018年的320萬人,但自始至終,798藝術區都沒有向遊客收取一分錢的參觀門票。
  • 「社群」北京798藝術區的第一個獨立雙年展(圖)
    2009首屆北京798雙年展新聞發布會於7月15日星期三下午在798藝術區內舉辦,據悉,2009首屆北京798雙年展即將於2009年8月15日開幕。  關於本次雙年展的主題,藝術總監朱其認為:「從外部看,它是一個流動的人群巡遊的空間概念,每一個人去往他們感興趣或認為能帶來希望發生奇蹟的地點。
  • 北京798藝術區,紅磚美術館,藝術展覽到底有多神秘?
    798藝術區位於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街道大山子區,798藝術區是中國的,獨一無二的。在798有各種畫廊,不同國家,這裡就像是一個文化藝術聯合國,但它是中國的,因中國文化獨特的底蘊而有的包容和開放成為世界的文化瑰寶。
  • 靈感和創意的集結地——帶你去逛北京「798」藝術區
    之所以要提到這部電影,是因為今天我們的目的地北京「798藝術區」,它的前生也和影片中主人公的臨時辦學場地一樣,是個廢舊工廠。北京798藝術區北京798藝術區所在之處,是新中國「一五」期間建設的「北京華北無線電聯合器材廠」,即718聯合廠。
  • 「生聲」中國當代生態藝術展在北京798藝術區開幕
    11月8日,「生聲」中國當代生態藝術展在北京798藝術區開幕,此次展覽作為「2020北京798藝術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北京798藝術區管理委員會主辦,北京央美文化藝術中心承辦,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偉擔任學術主持,孫菁、韓琳聯合策展。
  • 歌德學院入駐北京798藝術區籤約儀式今日舉行
    2014年11月14日下午1點 ,「連、知、信,文化相遇的新空間」即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與北京798文化創意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籤約儀式在北京798藝術區內798藝術中心舉行。歌德學院北京分院一方面致力於德語在中國的傳播與運用,另一方面積極廣泛地從事德中兩國在文化領域內的交流與合作。多年來與中方合作夥伴在音樂、戲劇、舞蹈、電影、藝術、建築等眾多領域內組織了大量的文化活動。
  • 北京798,你怎麼啦
    原標題:北京798,你怎麼啦   本報記者 施曉琴   前不久,北京首屆畫廊周在798藝術區舉辦,一組精選的當代藝術畫廊為全球藝術人士呈現了精彩的展覽,並吸引了不少藏家與藝術愛好者走進藝術區。
  • 老舊廠房悄然變身,打造南寧「798藝術區」
    而今,它卻搖身一變,成為24小時開放式潮玩、潮拍、潮食、潮購聖地,成為南寧都市文化的新地標的同時,亦是南寧的「798藝術區」。網紅取景地備受追捧。變身:老廠房打造成南寧「798藝術區」「塗鴉水塔」、「藝術中心」、「工業文化長廊」……2019年元月,南寧絹紡廠原址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呈現在市民面前。它的悄然變身,得益於百益上河城項目的精心規劃、打造。
  • 光陰的故事:北京798藝術區前傳
    但他轉念又一想,覺得自己這些年看畫展,去得更多的似乎還是798。這不,他已經約了朋友一起去看《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畫展。這個由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和法國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共同策劃的特展,是798藝術區今年以來一個重要的高水平畫展,展出時間是6月15日到9月1日,肖巖可不想錯過。
  • 北京歌德學院798藝術區新空間開幕
    歌德學院院長雷曼(中)、北京分院院長安德思(左)和德國駐華公使在媒體見面會上。 人民網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王小光)位於北京798藝術區的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新空間於今天隆重開幕。在27日舉行的新空間開幕媒體見面會上,德國歌德學院主席克勞斯—特·雷曼博士、歌德學院中國分院院長安德思先生以及德國駐華大使館公使艾博賦博士向記者介紹了建立新空間的特別意義及未來打算。
  • 北京「798」藝術工廠遊思
    這使得「798」藝術區的存在不再孤單了。至少已有同行者。我這樣的藝術門外漢,還是能夠從藝術外找些靈感的。當然,感觸並非僅限於此。市場經濟大潮下,我對「798」經濟功能是比較感興趣的。利用「798」的品牌效應與無數藝術新人成名的期盼,把自己有限的空間租借給藝術新人,用於作品展覽傳播,來賺取一些租金與門票。遊覽觀摩中,我就花費十元錢買了張門票,去看了一場據說是義大利風的抽象派表現主義畫作,雖然沒看懂。出售、拍賣也是條傳統路子。
  • 臺灣高雄也有一個「798」藝術區,比北京的798還有趣,還有特色
    駁二藝術特區之前只是一個碼頭,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港口碼頭是高雄人謀生的重要場所,據《高雄港史》記載,當年自各地運來的香蕉均露天堆積於出口碼頭,容易腐壞而影響外銷,故新建香蕉出口專用倉庫。  北京的「798」是由廢舊的廠房改造成為了藝術特區,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其實在臺灣也有很多像798這樣的藝術區,甚至比北京的798還有趣,不僅有特色的風景,還有很多文創店,位於臺灣省高雄市的駁二藝術特區就是其中之一
  • 北京798藝術園區最值得去的場館有哪些?場地伯樂帶你探秘
    說到北京的藝術中心,不得不提到的地方就是798藝術區。此區域西起酒仙橋路,東至酒仙橋東路、北起酒仙橋北路,南至將臺路,面積60多萬平方米,因當代藝術和798生活方式聞名於世。在這片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有不少的藝術展館落地生根,讓我們看看有哪些最值得一去的場館。
  • 駁二藝術特區,臺灣的「798」藝術區
    北京的「798」是由廢舊的廠房改造成為了藝術特區,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其實在臺灣也有很多像798這樣的藝術區,甚至比北京的798還有趣,不僅有特色的風景
  • "蛻變Sea and land"周穎超個展今天下午在北京798藝術區開幕
    海外網10月17日北京電 「蛻變Sea and land」周穎超個展今天下午在北京798藝術區開幕。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知名人士和藝術家以及在798藝術區旅遊觀賞的海內外遊客200多人參加了開幕式並觀看了展覽。知名藝術家評價這次展覽是798藝術區各種展覽的一次探索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