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武漢5月22日電 最近,60歲的馬婆婆總覺得耳朵不舒服,右耳還時常出現耳鳴,吃藥也不見好,到醫院一看,竟是一團發黴的草紙作祟。
前不久,馬婆婆耳朵出了毛病:走路和說話的時候右耳都會「duang duang」響,與人溝通時反應慢半拍。鄰居告訴她可能是腎虛造成的耳鳴,婆婆趕緊到附近藥店買了點補腎藥,哪知吃了一個多星期藥,耳鳴情況反而越來越嚴重,有時甚至會發悶,聽力大不如前,馬婆婆匆匆來到武漢長江航運總醫院耳鼻喉科門診檢查。
詳細了解病情後,接診醫師李澤珆懷疑,患者的右耳道被堵塞,可能是耳屎或其他異物,當講話或行動時,異物隨著人體律動摩擦耳道和耳膜,就會產生聲響。經耳鏡檢查,果然在馬婆婆的耳道裡發現了一團灰白色的異物,用異物鉤取出一看,竟是一團已發黴的草紙。
這時,馬婆婆才想起十天前跟家人去洗浴會所玩,怕水進到耳朵裡當時特地塞了草紙,可能洗浴完後只取出了大部分紙團,不知還有小部分殘存的紙團遺留在右側耳朵裡,隨後每天洗完澡她還常用棉籤掏耳朵,搞得這一小團草紙被捅到了耳道深處,耳膜被堵得完全看不見。受草紙的長期摩擦,此時馬婆婆的耳道紅腫,耳膜充血,如果再拖下去,會引起耳膜穿孔,紙團變質感染,造成化膿性中耳炎,甚至會引發顱內感染,李澤珆介紹,不過好在現在異物被及時取出,經後期消炎治療,患者的症狀將逐漸緩解。
夏季到來,人們喜歡通過親水活動來降溫或保持身體清潔,接觸水前,部分人喜歡在耳朵裡塞草紙或其他異物來阻止水的侵入,李澤珆指出,如果後期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異物殘留或卡在耳道的危險,且很多人出水後習慣用棉籤或掏耳棒清理耳朵,反而容易把異物或被水浸泡膨脹的耳屎頂到耳道深處,壓迫像紙一樣薄的耳膜,影響耳膜的振動,長期摩擦下,引起耳鳴、發悶、疼痛,甚至感染。所以,如需避免耳朵進水,可以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正確使用防水耳塞,一旦耳朵不慎進水也不要用棉籤去掏,可把頭傾向進水一側,用同側腳單足跳數次後,水便會被排出。(金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