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淘房 合肥站 近日,網上流傳出一張圖,從人口、GDP、人均GDP、三甲醫院、雙一流大學、專利申請數量、地鐵裡程等等34項數據,全面對比了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南昌、太原中部地區6大省會城市。【買房諮詢電話:400-8908-365轉505】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
1、武漢中部第一的地位牢固,長沙和鄭州競爭激烈,長沙優勢略大於鄭州。
2、排名最後的太原有2項指標位居第一,分別是人均存款和城鎮化率。
3、武漢相對於長沙和鄭州,弱項是人口吸引力,武漢2019年人口流入僅為13.1萬,少於長沙10萬餘人。
4、合肥近些年雖然勢頭洶湧,但離中部前三名還有一段距離,不過未來可期。
中國未來經濟增長最有潛力的區域,就是中部腹地。中部六省省會城市龍頭之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競爭最激烈的莫過於,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南昌、太原這六大城市。
如今這些城市都在加速發展中,就目前來說,武漢毋庸置疑是領頭羊,但是未來這六大城市哪個會在成為中部六省的城市霸主呢?
一、中部省會城市房價PK,武漢最貴,合肥緊隨其後
中國各大省份、城市房價一直在變,不變的是「東熱西冷」的局面。
鄭州:13511元/㎡
合肥:17928元/㎡
武漢:13937元/㎡
長沙:9478元/㎡
南昌:12727元/㎡
太原:12088元/㎡
房價梯度是:合肥>武漢>鄭州>南昌>長沙>太原
有個比較殘酷的現實是,合肥房價是長沙的兩倍。與長沙、南昌之和,也不到3000元/㎡。
上圖為合肥十年來的房價走勢圖,2010年-2015年,合肥市均價依舊在萬元/㎡以下;2016年-2017年,合肥市的均價已經破萬了,但是依舊保持在1.5萬元/㎡以下;2018年至今,合肥市的均價已經突破1.5萬/㎡,直奔1.8萬/㎡。
從5677元/㎡上漲至1.79萬元/㎡,10年時間上漲1.22萬元/㎡,合肥離均價2萬元/㎡的日子其實已經不遠了。
眾所周知,合肥近幾年的房價飛漲,這與合肥近幾年城市發展建設速度以及未來發展潛力息息相關,那麼房價的高低是否與城市人口、GDP、地鐵有關呢?
二、武漢GDP:16223億,領先合肥近2倍
合肥房價那麼猛,GDP水平怎麼樣?或者說,近幾年來各個城市經濟水平增速,是否匹配房價的增速?我們注意到,在GDP方面,合肥以9409億位於第四,未破萬億元大關。武漢GDP,早已破萬億大關,直奔2萬億,穩坐頭把交椅!長沙和鄭州GDP差別不大,但也過了萬億。
數據可見,合肥在2011年時,GDP數據僅3600億元,而在2019年的時候,合肥GDP已是2011年的三倍左右。按照合肥7.6%的漲幅,在2020年破萬億GDP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但是通過GDP來看,雖然合肥的經濟在發展,別的城市也在發展。所以,以經濟增速來斷言房價有了猛增的空間,過於片面。至少經濟總量領先合肥近2倍的武漢,房價在合肥面前也「低下了頭」。
三、合肥五年流入人口,僅上漲39萬人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其實一個城市的房價和這個城市的經濟總量沒有太大關係。那麼是不是和這個城市的總人口有關呢?
數據可見,房價跟城市人口也真的沒有太大的關係。撇開其他城市,單就房價高位的合肥與房價低位的長沙來看,即使長沙在2014-2019年流入人口達到108萬,是合肥的2倍之多,但房價上仍與合肥有著較大差距。
鄭州與武漢的流入人口差別不是很大,所以城市人口並不會影響城市的房價。
四、中部六城地鐵大PK,合肥距離第一有多遠?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部六省會中,不管是地鐵開通數量,還是裡程規模,武漢都佔據絕對優勢,穩坐第一名。武漢是6城中最早開通地鐵的城市,首條地鐵1號線於2004年7月28日通車,比合肥早了12年多。
據武漢地鐵官網數據顯示,武漢目前地鐵總運營裡程已達到339公裡,甚至超過了深圳、重慶等一線重要城市,排名全國第五。而且據官網信息披露,至2024年,武漢將形成14條線路運營,總裡程數將突破600公裡,所以武漢中部6省會地鐵「第一城」的地位絕對是穩穩的。
今年6月28日,長沙地鐵3號線、5號線一期工程雙線齊發,同時開通,加上長沙磁浮快線,長沙地鐵運營裡程數達到161公裡,反超鄭州,成為中部省會地鐵「第二城」。不過,鄭州目前在建的地鐵3號線一期和4號線,預計將在今年年底通車,屆時將超過長沙,重新站上中部省會第二的位置。
第四和第五分別是合肥和南昌,南昌地鐵規劃建設雖然比合肥早,但是地鐵建設卻沒有合肥速度快。
合肥目前在運營線路已有3條比南昌多一條,還有多條在建線路,不過在建裡程數合肥還是要高於南昌。再加上目前的2、3號線延線也已經獲批,5號線也在試運營階段,屆時合肥在地鐵發展上將有可能超越長沙、鄭州等市。太原是中部六省中唯一一個未開通地鐵的省會城市,不過今年,太原將有望破「零」。
目前中部六省會城市中,武漢、鄭州、長沙都進入萬億俱樂部,合肥即將過萬億。南昌在5000億級別,太原在4000億級別;人口方面,武漢排名靠前,鄭州也緊隨其後。所以,就目前中部六省會城市中地鐵排名來看,城市地鐵建設與綜合實力排名還是比較吻合的,與房價也著實沒太大關係。
五、合肥未來十年,將會迅猛發展
從參與「長江中遊城市群」到努力融入長三角,合肥「左右逢源」,顯露出在長三角區域發展中的自信。
1)構建以上海為核心的多層次交通網絡
未來合肥將構建以上海為核心,南京、杭州、合肥為副中心,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和長江黃金水道為主通道的多層次綜合交通網絡。還將推進滬寧合、滬杭、合杭甬、寧杭、合安、寧蕪安等主要骨幹城際通道建設。
規劃建設上海-南通-泰州-南京-合肥、南通-蘇州-嘉興、上海-蘇州-湖州、上海-嘉興-寧波、安慶-黃山等鐵路(含城際鐵路)。還將提升滬寧合、寧杭、合蕪等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應急保障能力和安全防護水平。
2)到2030年常住人口達到1000萬
根據預測,到2030年合肥常住人口將達到1000萬。同時,還將全面放開蕪湖、馬鞍山、鹽城、泰州等城市落戶限制,有效降低合肥等城市落戶門檻。
人才方面,合肥目前擁有高校52所,大家可能只知道合肥有中科大(985) 合肥工業大學(211) 安徽大學(211),合肥還有兩所重量級的軍校: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官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
除此之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航空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都爆出已經或即將與合肥展開合作。
據了解,傳聞要落戶合肥的國內名校已經達到10餘所!
大學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和對外交流的窗口,大學對城市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文化交流的作用非常重大,被譽為「社會的軸心」和「城市的引擎」。
3)未來十年爭創「世界級」的創新力
創新仍舊是合肥的金字招牌之一,不僅主要創新指標穩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還要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建設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合肥要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型城市。打造一批創新要素集聚、綜合服務功能強的「雙創」承載區。打造一批全省、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爭取培育若干個全國重要的、世界級的產業集群。
合肥發展目標
1、到2020年,合肥要力爭主要科技創新指標躋身全國省會城市前五位。
2、到2030年,合肥的創新力將提升到「世界級」。
這不僅是說說而已,合肥確實有這樣的能力,除高校眾多以外,合肥還有三個"國家實驗室"(僅次於北京)。
四個"國家重大科技裝置" 中國有三個"大科學中心" 一個在合肥,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其中合肥有58個"國家級科研院所" ,低調是合肥的特色。
合肥的發展讓每一個城市奮鬥者為之欣喜,即將邁入萬億GDP、三縣通地鐵的合肥,正在用它自己的方式,敘述著合肥獨特的魅力。
返回合肥365淘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