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和武漢應該是老對手了,兩城實力相當,作為相鄰兩省的省會——湖南和湖北,兩城明裡暗裡都有著互相較勁的想法,尤其對於中部大哥的地位,都想爭取,目前最有資格競爭中部一哥的也是這兩個城市。而中部有六個省份,所以就有六個省會,其中第一梯隊是武漢、長沙,第二梯隊是鄭州、合肥,第三梯隊是南昌、太原。
長沙和武漢雖然同屬中部第一梯隊,也都是新一線城市,但長沙離武漢還是有一定差距,武漢在人口、經濟規模、工業實力方面等方面要高於長沙不少,武漢大概相當於1.4個長沙,武漢的領先不僅得益於其規模更大,也得益於其良好的區位優勢和國家政策扶持。當然,長沙也有自身的優勢,比如長株潭一體化的潛力很大,還有就是在文化教育方面,長沙有更大的優勢。
我們都知道經濟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教育,教育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發展的基石。同理,一個城市未來能發展成什麼樣,可以從它的教育上窺見一些。而這些有很多例子可以證明,比如近的就有安徽的合肥,遠的有美國矽谷。下面,小舟就從高等教育入手,看看長沙和武漢相比誰更勝一籌?
長沙高校前九名:
第四輪學科評估成績:
長沙高校總共有25個A類專業,其中湖大有5個a-專業;中南有3個a+專業、9個a-專業;國防科大有4個a+專業、3個a專業、1個a-專業;其它學校沒有a類專業。
武漢高校前九名:
第四輪學科評估成績:
武漢高校總共有A類專業52個,其中武大有a+專業4個、a專業4個、a-專業11個;華中科大有a+專業4個、a專業3個、a-專業7個;其它學校總共有a類專業19個。
從以上對比中可知,武漢在高校上也是要強過長沙的,不管是大學數量還質量,都要比長沙好,是屬於名校扎堆的城市,這類城市,全國就只有四個,分別是北京、上海、南京、武漢,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中央部屬院校多,集中了眾多優質高校。
這一點長沙沒辦法跟武漢比,長沙只是普通省會,武漢卻是副省級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定位要比長沙高,不僅在政策上武漢要優於長沙,在地理區位上,武漢也要優於長沙,而且其規模體量更大,所以,長沙想要超過武漢並不容易。
長沙雖然在綜合實力上比不過武漢,但長沙文化娛樂產業發達,在全國獨領風騷,而武漢的文化產業要單薄很多,在全國影響不大。另外,長沙的人均gdp要高於武漢,房價也比武漢低的多,再加上發達的娛樂文化,城市幸福指數比武漢高很多。可見,長沙的城市發展質量是好過武漢的。
長沙未來想要超過武漢,除了繼續保持現在的文化、旅遊優勢外,我覺得最重要的方向就是發展高新技術,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培養高新人才,推動科研發展,學習合肥的發展方式,以高等教育帶動城市發展,走產學研式的創新化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