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合肥、南昌,誰是武漢之後下一個中部經濟崛起的希望?

2020-12-15 騰訊網

中部五城,鄭州、長沙、合肥、南昌、武漢,目前是一虎配四狼的狀態,武漢以其強大的交通樞紐地位,以及超然的副省級地位,經濟遙遙領先於其他四城,而其他四城,目前已經卯足幹勁,隨時準備追趕並超越武漢這個中部一哥。

一般說來,太原也屬中部,但太原偏北方,與其他幾城差異較大,這裡不詳細說了。

1、鄭州,據天下之中,有交通之利,河南一億人口,有人口之利。

天時地利人和,鄭州已得其二,可以說潛力巨大,但是鄭州之地,多年積貧積弱,要想突然崛起,沒有穩固根基,談何容易?此乃天時不候,而天時恰恰是人類最難掌控與改變的。

鄭州的經濟要想獲得快速增長,還得等,等教育,等科技、等工業,等各方面都積澱到一定程度。

目前鄭州只有河南唯一的一所211院校鄭州大學,而鄭州大學的科研實力和武漢的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長沙的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合肥的中科大相比都實力弱了不少,鄭州大學的科創實力和南昌的南昌大學基本相當。

科研實力較弱,是鄭州的軟肋,科教實力只能慢慢去孵化了。

2、合肥,地處長三角,有深厚的工業積累與科研能力,但是合肥腹地人口較少。

合肥可謂佔盡天時地利,唯獨缺了,合肥人合的缺失主要有兩方面。

首先,合肥周邊城市人口並不多,並且周邊城市的主城區距離合肥都比較遠。

其次,合肥面臨著來自長三角區域其他城市的多重壓力,如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重疊部分較大,面臨很嚴重的人才競爭壓力,而來自上海的壓力也不小,安徽是中國人口與人才流入上海最多的省份,在上海隨處可見安徽的朋友,甚至皖牌車輛佔據上海外牌車輛的半壁天下。

儘管如此,合肥卻能在逆境中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依靠精準的眼光與遠見孵化招攬了一批很優秀的企業,蔚來汽車,京東方、科大訊飛等。

3、長沙,雖然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但也沒有劣勢,各方面比較均衡。

長沙,作為湖南省的省會,一方面湖南佔了靠近珠三角的優勢,另一方面人口流入廣東也比較多,但是長沙身處湖南腹地,受廣州的影響比較小。

長沙雖沒有明顯的地利,但是距離江西較近,以微弱的優勢造成對江西人才人口的吸納,畢竟相比南昌,長沙有高等教育方面的優勢,有工業機械方面的優勢,當然更大的優勢是長沙的房價是中部五城之中最低的。甚至還低於各方面都略有不如長沙的南昌。

武漢的輻射力主要集中在湖北和河南之地,江西與湖南兩地來說長沙的影響力則稍強,這樣合兩地之優勢,長沙近些年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

4、南昌,身處強鄰環伺之中,自身實力較弱,競爭力很有限。

南昌,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每一樣都不佔優勢,本身實力較弱,另一方面人口較少,遠低於周邊省會平均水平,只有500多萬人口,人口便是消費力,便是市場,人口也是人才孵化的基礎,人才就是創新力,科研力,南昌這些都相對欠缺。

南昌要想在周邊幾個經濟強省之中脫圍而出實在不易,慢慢等待吧。

綜上,唯一能對武漢構成威脅與衝擊的只有合肥了,合肥憑藉強勁的科創實力與精準的投資眼光,必然能在未來贏得企業和人才的青睞。

未來合肥的崛起帶來的壓力較大的不僅有武漢,還有南京,當安徽人口外流減少,甚至開始內流之時,合肥又將是長三角地帶新的經濟發展動力。

相關焦點

  • 數據告訴你,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到底誰更強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個相鄰省份,常住人口在3.68億左右,省會城市分別是太原、鄭州、合肥、武漢、南昌以及長沙。目前它們的競爭格局如何?在中部崛起再出發的背景下,誰能當上引領的龍頭?下面是2018年的相關數據:1.六座省會城市的經濟排名,依次是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南昌、太原。
  • 同樣是中部省會城市,為什麼南昌經濟不如武漢和長沙?
    作為一個中部省會城市,南昌經濟為什麼不如武漢、長沙?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因素,可以說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第一,說說南昌的地理位置。有人形容它「不東不西」,處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城市群之間,但是又離誰都不算近,既沒有政策紅利,又沒有地理。第二,工業基礎薄弱。
  • 長沙與武漢,都有多所985高校,誰才是中部教育第一城?
    長沙和武漢應該是老對手了,兩城實力相當,作為相鄰兩省的省會——湖南和湖北,兩城明裡暗裡都有著互相較勁的想法,尤其對於中部大哥的地位,都想爭取,目前最有資格競爭中部一哥的也是這兩個城市。而中部有六個省份,所以就有六個省會,其中第一梯隊是武漢、長沙,第二梯隊是鄭州、合肥,第三梯隊是南昌、太原。
  • 長沙與武漢,都有多所985高校,誰才是中部教育第一城?
    長沙和武漢應該是老對手了,兩城實力相當,作為相鄰兩省的省會——湖南和湖北,兩城明裡暗裡都有著互相較勁的想法,尤其對於中部大哥的地位,都想爭取,目前最有資格競爭中部一哥的也是這兩個城市。而中部有六個省份,所以就有六個省會,其中第一梯隊是武漢、長沙,第二梯隊是鄭州、合肥,第三梯隊是南昌、太原。
  • 中部這座「聰明城市」,看著武漢、鄭州、長沙爭第一,它悄悄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各大城市在積極的建設發展中,城市整體實力大幅度提高,因為正式上各大城市都在積極發展,所以國家綜合實力進步這麼快,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經濟實力發展最好的城市屬於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的城市發展狀況不太好,新中國成立後,非常重視中西部地區城市的發展,擁有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的口號
  • 中部三座經濟強市,武漢、鄭州、長沙,未來誰將成為中部霸主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城市在這一潮流中也不斷壯大,成為其中最明顯的東部城市,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我國大部分經濟都集中於東部沿海城市,因此東部經濟發展速度特別快,如今,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向中部城市轉移,中部城市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二大經濟區。
  • 中部第二摩天城市長沙,最高樓452米,摩天高樓緊追武漢
    說到長沙,很多人知道它是個以娛樂出名的城市,電視節目影響力在中國來說是處於領先位置。在中部地區來說,長沙的經濟也是很強的,實力排第二位的,僅次於老大哥武漢,這麼強的城市相對來說城建也不會差的。長沙地處湖南省東部,有3000年悠久的歷史文化,是國家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核心城市。全市面積1.18萬平方公裡,有人口730多萬,稍微人口少了些,長沙想成為大城市,人口必須要過千萬才好。早在2017年長沙就是中部第二個萬億元城市,比鄭州、合肥強多了,鄭州在2018年才跨入萬億元城市行列。
  • 中部這2城若「合併」發展,將有望趕超長沙武漢,成中部第一城市
    旅行一定要學會隨遇而安,淡然一點,走走停停,在旅行的路上感受不同的美景,感受中國速度的變遷,中國速度是我國發展的一個代名詞,而又像是一個形容詞,確實是這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所有主要城市都積極參與發展,最初,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城市經濟發展非常迅速,為了縮小領土內經濟發展的差距,我們設立了中西部地區,在發展的積極支持和「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的口號的帶動下,全國各地的城市也都極具競爭力和積極發展,今天,中國的中西部地區正在進行許多發展比較,西部地區的優秀城市,例如重慶,成都和西安,相對發達,在中國主要城市中廣為人知。
  • 合肥、鄭州房價上漲,武漢、長沙房價下跌,最新中部城市房價出爐
    2020年12月的第二周,中國中部省會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數據公布了。#房價#本周,中部地區的六個城市中有兩個城市的二手房價格上漲其中,合肥市二手房價格大幅上漲,成為中部地區六大城市中最活躍的城市。從本周中部地區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數據來看,中部地區城市的樓市是典型的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二手房成交量強勁的合肥的二手房上市價格持續上漲,且是大幅上漲,且南昌樓市相對弱勢,太原房地產市場沒有好轉,仍然疲軟。
  • 我國中部最有望超過武漢的3個城市,一個是鄭州,一個經濟過萬億
    我國中部最有望超過武漢的3個城市,一個是鄭州,一個經濟過萬億,目前在我國中部地區,武漢可以說是一個獨隊,同時,武漢在區域經濟和文化影響力方面是我國最獨特的城市,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特別是在城市發展潛力方面,武漢是中部地區許多人最喜歡的城市,也是許多人所希望的城市,進一步釋放了無限的潛力。
  • 繼杭州之後,另一個「非凡」經濟城市正在崛起,而不是長沙和武漢
    隨著我國國內經濟越來越發達,國內各省市的經濟也發展迅速,相信大家都深受感觸,杭州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城市,這個城市也是全國一年四季新一線城市排行榜前三名。但是,我國除了杭州,現在還有一個「現象級」城市在慢慢崛起,這個城市不是長沙和武漢,這座城市也在今年第一年被選為中國新一線城市名單,一直被大家認為是一個真正靠實力入選新一線城市的城市。合肥近年來備受各界關注,在公布的新一線城市名單中,合肥也成功列為新一線城市,可以說合肥這幾年的努力是很值得的,雖然已經被列為新一線城市,但合肥並沒有實現自己的小目標。
  • 中部6大省會PK,34項數據對比誰才是未來贏家?
    、南昌、太原中部地區6大省會城市。中部六省省會城市龍頭之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競爭最激烈的莫過於,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南昌、太原這六大城市。>房價梯度是:合肥>武漢>鄭州>南昌>長沙>太原有個比較殘酷的現實是,合肥房價是長沙的兩倍。
  • 同飲一江水 武漢南昌長沙合肥書記市長共話「抱團發展」
    12月11日,2020長江中遊城市群省會城市第八屆會商會在南昌舉行。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四市及十二個觀察員城市黨政負責同志共聚一堂,共商共議,共話未來。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認為,首屆會商會提出共同將長江中遊城市群打造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的遠大目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基礎、更有條件實現。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已經走過了8年,合作機制不斷健全,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層次不斷提高,合作成效不斷顯現,為構築更加緊密、更高水平的發展共同體,奠定了堅實基礎。
  • 中部六省會地鐵當前、遠期規模大對比!六座城市規模等差層次分明!
    以3億人口之眾,近百個城市的中部地區,也僅有區區幾座頭部城市上馬地鐵,就可見地鐵對城市綜合實力的要求之高。下面就上數據,看中部六省會的地鐵已開通線網規模和遠景規劃規模對比,從地鐵規模看城市未來發展規模!誰能執中部城市之牛耳!
  • 振興東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誰能最先實現?
    作為三大傳統國家戰略之一,西部大開發可謂碩果纍纍,中部崛起亦取得不錯的成績,只有振興東北難言令人滿意。且不說「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廣為流傳,東北地區的確已經失去重工業時代的榮光,無論是經濟增長,還是人口增長,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40多年前,東北還是中國經濟高地。
  • 2019年中部六省會機場排名!鄭州新鄭問鼎!貨物吞吐量超武漢長沙總和!
    中部六省無一機場上榜國內前十,排名最靠前的鄭州新鄭機場排名全國第12名,中部第一。超過武漢天河和長沙黃花。 中部機場排名 但在貨郵吞吐量排名中,新鄭機場藉助於強大的手機終端生產能力,排名全國第七名,中部第一,並大幅領先於中部其他機場。
  • 中部中心「武漢」 對比 六朝古都「南京」,未來誰才是第五城!
    成都、重慶、武漢、南京和杭州都在關注這一問題,隨著國內形勢的變化,成都和重慶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發展極,中部崛起越來越好,以武漢為中心的城市崛起明顯,南京、杭州在長三角城市群懷抱中也呈現出澎湃的發展態勢,去年南京的GDP為1.4萬億元,天津為1.41萬億元,今年它已經毫無懸念地超過天津,總排名進入前十,南京的下一個目標是武漢,今天我要說的是中部中心「武漢」 對比 六朝古都「南京」,未來誰才是第五城!
  • 中西部GDP十強城市: 重慶成都武漢穩居前三,一哥歸誰?
    誰是中西部一哥?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西部GDP十強城市分別是重慶、成都、武漢、長沙、鄭州、合肥、西安、昆明、南昌和洛陽,與2019年全年一致。 其中,前三季度,重慶、成都和武漢三個城市GDP超過萬億元大關,長沙和鄭州超過了8000億元,合肥和西安處於7000億元梯隊。
  • 武深高鐵,中三角城市群武漢長沙南昌之間的暗戰角力!
    武漢至深圳通過長沙廣州的傳統京廣高鐵線路即可連接,這條線路已開通許久。另外一條經過南昌、贛州借到京港高鐵通道也可聯通。但這裡講的武深高鐵是一條全新規劃的武漢至深圳直連高鐵通道,武漢南下鹹寧、宜春後接入贛深高鐵,實現武漢深圳兩市的直連,期間再無一個省會大城。深圳作為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吸引力與日俱增,各城市片區紛紛將目光投向深圳。
  • 融創華中打造中部城市經濟新增長極
    融創華中區域集團秉持「美好城市共建者」的使命和擔當,依託地產、服務、文旅、文化、會議會展、醫療康養六大戰略板塊的協同效應,助推中部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推動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迎面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