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五城,鄭州、長沙、合肥、南昌、武漢,目前是一虎配四狼的狀態,武漢以其強大的交通樞紐地位,以及超然的副省級地位,經濟遙遙領先於其他四城,而其他四城,目前已經卯足幹勁,隨時準備追趕並超越武漢這個中部一哥。
一般說來,太原也屬中部,但太原偏北方,與其他幾城差異較大,這裡不詳細說了。
1、鄭州,據天下之中,有交通之利,河南一億人口,有人口之利。
天時地利人和,鄭州已得其二,可以說潛力巨大,但是鄭州之地,多年積貧積弱,要想突然崛起,沒有穩固根基,談何容易?此乃天時不候,而天時恰恰是人類最難掌控與改變的。
鄭州的經濟要想獲得快速增長,還得等,等教育,等科技、等工業,等各方面都積澱到一定程度。
目前鄭州只有河南唯一的一所211院校鄭州大學,而鄭州大學的科研實力和武漢的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長沙的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合肥的中科大相比都實力弱了不少,鄭州大學的科創實力和南昌的南昌大學基本相當。
科研實力較弱,是鄭州的軟肋,科教實力只能慢慢去孵化了。
2、合肥,地處長三角,有深厚的工業積累與科研能力,但是合肥腹地人口較少。
合肥可謂佔盡天時地利,唯獨缺了,合肥人合的缺失主要有兩方面。
首先,合肥周邊城市人口並不多,並且周邊城市的主城區距離合肥都比較遠。
其次,合肥面臨著來自長三角區域其他城市的多重壓力,如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重疊部分較大,面臨很嚴重的人才競爭壓力,而來自上海的壓力也不小,安徽是中國人口與人才流入上海最多的省份,在上海隨處可見安徽的朋友,甚至皖牌車輛佔據上海外牌車輛的半壁天下。
儘管如此,合肥卻能在逆境中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依靠精準的眼光與遠見孵化招攬了一批很優秀的企業,蔚來汽車,京東方、科大訊飛等。
3、長沙,雖然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但也沒有劣勢,各方面比較均衡。
長沙,作為湖南省的省會,一方面湖南佔了靠近珠三角的優勢,另一方面人口流入廣東也比較多,但是長沙身處湖南腹地,受廣州的影響比較小。
長沙雖沒有明顯的地利,但是距離江西較近,以微弱的優勢造成對江西人才人口的吸納,畢竟相比南昌,長沙有高等教育方面的優勢,有工業機械方面的優勢,當然更大的優勢是長沙的房價是中部五城之中最低的。甚至還低於各方面都略有不如長沙的南昌。
武漢的輻射力主要集中在湖北和河南之地,江西與湖南兩地來說長沙的影響力則稍強,這樣合兩地之優勢,長沙近些年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
4、南昌,身處強鄰環伺之中,自身實力較弱,競爭力很有限。
南昌,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每一樣都不佔優勢,本身實力較弱,另一方面人口較少,遠低於周邊省會平均水平,只有500多萬人口,人口便是消費力,便是市場,人口也是人才孵化的基礎,人才就是創新力,科研力,南昌這些都相對欠缺。
南昌要想在周邊幾個經濟強省之中脫圍而出實在不易,慢慢等待吧。
綜上,唯一能對武漢構成威脅與衝擊的只有合肥了,合肥憑藉強勁的科創實力與精準的投資眼光,必然能在未來贏得企業和人才的青睞。
未來合肥的崛起帶來的壓力較大的不僅有武漢,還有南京,當安徽人口外流減少,甚至開始內流之時,合肥又將是長三角地帶新的經濟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