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於見(ID:mpyujian)
上個月,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Costco(好市多)在上海閔行開業。雖然門店地處偏遠的「閔大荒」,但上海市民的熱情讓Costco「慌了神」。為了籌備開業,Costco閔行店準備了可以容納1200輛車子的停車場,出乎意料的是,在開業不到一小時的情況下停車場已基本停滿,而附近的交通也癱瘓了。
隨後,#Costco開市客#、#Costco茅臺被搶光#、#愛馬仕搶光#的話題在微博上沸騰了,更可怕的是,開業不到半天,由於現場過於火爆,Costco不得不發出通告暫停營業。
Costco的躥紅,似乎有種突如其來的感覺,深究其火爆原因,價格優勢是大家爭先恐後搶著買單的最根本原因。愛馬仕包五折、市面價3000多元的飛天茅臺只售原價1499元、市面上售價1400多元的五糧液只需要919元……正是物美、價優讓Costco直接火爆到停業。
都說物美價廉是零售業亙古不變的真理,Costco的火爆也充分證明了這一觀點。而正當Costco不斷佔據媒體頭條、引發行業深思的時候,另一家國內產業網際網路C2M電商平臺——必要APP對Costco下了挑戰書。
9月6日,必要APP CEO畢勝派出了市場部副總裁苗芳赫和分管供應鏈的合伙人成建勇,他們帶領多家媒體對Costco進行了詳細的考察。考察完後,苗芳赫表示,「我們發現Costco商場內陳列的商品大多產自中國,並且同等品質下的商品,價格比必要APP上的商品平均至少高30%左右,有些甚至是必要商品價格的幾倍之多」。
發現了這個現象後,必要APP立即向Costco發起了挑戰。它在其官方公眾號中表示:在9月10日—29日期間,任何人只要發現必要APP上的同類商品比Costco的貴,即可提供證明視頻,聯繫必要平臺客服申請獎勵,獎金為商品差價的十倍(稅前)。
挑戰書一經發布就引發了業內外激烈的議論,剛剛成立5年的必要敢於向43歲的行業巨頭Costco挑戰,其勇氣固然值得稱讚,但更多網友覺得必要APP的挑戰「營銷噱頭多過於實際」,隨著事件的發酵,必要APP的平臺實力以及產品品質也開始受到了網民的熱議。
必要和Costco的差距不只是客戶基數
雖然必要APP疑似「碰瓷」Costco,但實際上兩者並沒有太多的相似點。從雙方的定位來看,Costco是會員制的連鎖倉儲量販店,成立以來一直以價廉物美著稱,另外,能夠發展40多年而屹然不倒也得益於Costco強大而成熟的供應鏈和自主品牌的加持。
而必要APP一直宣傳的C2M(客戶直達工廠)模式其實和網易嚴選提出的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模式沒有太多本質上的區別,都是指消費者直達製造商的概念。在C2M模式下,消費者直接通過平臺下單,工廠接收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訂單,然後根據需求設計、採購、生產、發貨。這樣的模式將消費者和工廠之間的所有流通、庫存、營銷等加價環節去掉,最大程度地降低商品的成本,從而讓利消費者。
Costco的直供品牌保證了商品來源的可靠性,反觀必要APP,其商城上的大多數產品在外觀和設計上與大牌高度相似,同時打著「某某製造商直供」的字眼來吸引消費者。必須指出的是,一般品牌代工廠與品牌商之間都會有協議要求,不能將最新款式的代工產品給到其他公司,所以在必要APP上很多都是過時款式,大部分產品都會改頭換面,重新取名,給客戶造成一種「山寨」的廉價感。
另外,對於必要APP所宣揚的「大牌品質、工廠價格」來說,雖然價格層面是實現了,但在質量方面,從不少質量投訴的帖子來看,必要APP似乎並沒有實現「大牌品質」的承諾。
最後從用戶數量來講,根據Costco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Costco在美國共有付費會員超過5000萬人,全球會員數量已經突破9000萬人,比必要APP晚2年成立的網易嚴選註冊會員也早在16年突破了3000萬,反觀必要APP 2000萬左右的會員數量,確實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必要APP產品來源存疑,山寨高仿侵權可能性大
必要APP所提出的C2M概念是為了實現「以低價買到高質產品」的企業願望,但必要APP的出現對大牌銷售有衝擊力嗎?答案是否定的。凡勃倫效應提到,商品價格定的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對於追求品質的消費階層來說,購買大牌的行為不僅是滿足物品的使用需求,更是為了獲得大牌所帶來的滿足感和炫耀性。
因此必要APP「大牌品質,工廠價格」的口號所驅動的自然是滿足實際使用需求為主的消費群體,既然是使用需求優先,那產品質量自然是消費者考量的關鍵。但從屢見網絡的投訴帖文來看,消費者對必要APP的產品質量並不買單。而產品包裝、設計上的雷同,也讓必要APP的產品被貼上了「高仿」、「山寨」的標籤。
雖然在必要APP中有介紹到公司「承諾不賣高仿、不賣假貨、永不打折」。但實際情況卻事與願違。特別是在美妝個護品類中,高仿的情況不在少數。
例如必要APP平臺熱門榜單中的一款香奈兒的唇膏,它被介紹為由CHANEL原料製作商直供,產品名為「瑟尤麗恩炫彩奪目按鈕唇膏筆」,在外包裝上寫有「CERLEAN」字樣的英文,兩隻裝售價為71元。而與之外形、字體、排版、顏色等都高度相似的CHANEL口紅,其官網價格為330元,價格相差將近10倍。
當消費者向必要客服詢問產品的原材料、產地以及商品與CHANEL的材料是否一致時,客服只回答「這個沒辦法告知」。
粗略觀察發現,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例如法國貝德瑪柔潤溫和清爽卸妝水、城野先生毛孔清潤細膚精華水……其包裝造型都和國際大牌高度相似,有關法律人士表示必要APP的抄襲、模仿存在侵權的可能性很大。
庫存曾是壓垮眾多電商、傳統零售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必要的C2M、網易嚴選的ODM模式確實給到零售業一定的啟發,但一味高舉大牌製造商的幌子只是自欺欺人,短期內的繁榮也無法延續企業的生命力,新穎的產品、優質的用戶體驗才是電商平臺比拼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