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挑戰 Costco

2020-12-13 36氪

文 | 靳舒喬

三十萬億零售江湖本就劍拔弩張,Costco入場無疑平添一陣緊張氣氛。

Costco是美國最大會員制倉儲量販店,以低價格高品質著稱,為中國商界至今對象。比如小米創始人雷軍參觀Costco,受到啟發創辦了極致追求性價比的小米公司;拼多多董事長黃崢則直接說,拼多多的未來就是Costco+迪士尼。

2019年8月27日,中國大陸首家Costco門店在上海閔行開業,茅臺、愛馬仕被秒光,停車位需等待三小時以上,商品也供不應求,開業5小時便匆匆閉門謝客了。這在中國堪稱現象級商業事件,牽動著零售江湖本就敏感的神經。

大量湧入Costco的不止普通消費者。9月6日,必要商城副總裁苗芳赫帶隊考察Costco。考察結束後,他說「必要商城同樣的東西,比Costco便宜至少30%」,並當場宣布正式挑戰Costco:「任何人,只要發現必要上的同類商品比Costco的貴,通過必要APP,找到平臺客服,上傳相應證據,必要將按照差價的十倍給用戶獎金!」

必要商城是一家C2M電商平臺,連接著中國220多家頂級柔性製造工廠,以及大量追求精緻生活的消費者。創始人畢勝曾任百度總裁助理和市場總監,後來創辦了樂淘網。

他創辦必要商城時,中國許多頂級製造工廠不再甘於委身國際大牌幕後做代工業務。多年為國際大牌做OEM和ODM訂單,這些工廠逐步熟練了生產製造當中的技術、標準與規範等,具備生產高品質產品的能力。同時,考慮到中國在勞動力、供應鏈和產業集群等方面的優勢,他們有有著顯著地成本優勢。

畢勝順勢而為,藉助技術和數據撕掉這些工廠的「代工」標籤,從幕後走向臺前,以柔性生產的方式直接與消費者對話。靠著「大牌品質、工廠價格」的優勢,必要拿下了2000多萬註冊用戶,月活達到200多萬,2019年交易額預計達到30億元。

6日下午,苗芳赫接受36氪採訪,談到了必要商城在品質、價格、體驗和模式等方面的優勢。

以下是經過編輯的採訪內容:

36氪:在中國零售行業,Costco的故事並不陌生。很多公司和企業家希望銷售物美價廉的商品時,他們都會看一看Costco是怎麼做的。正因如此,Costco在中國有許多門徒和擁躉。據我們了解,必要商城創始人畢勝先生,也是Costco的擁躉。

苗芳赫:的確如此,Costco是一家令人尊敬的企業,國內很多大佬都對Costco推崇備至。我們的創始人畢勝,也一直是Costco的擁躉。

2010年,畢勝去美國,在朋友推薦下到Costco買了一個新秀麗的旅行箱。他後來告訴我們,他第一次去Costco,發現買的東西實在是太便宜了,比國內便宜很多。那時候,他正在學習做零售,已經開始學習相關的知識,所以買了很多Costco相關的書籍。當然,他也為必要商城的高管買了很多Costco相關的書籍。

36氪:你們的學習對象現在正高調進入中國,你們怎麼看?

苗芳赫:作為一家追求高性價比的商場,Costco在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做得一直非常棒,是其他傳統零售企業無法比擬的。

我們會看到,它進入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時,對當地零售企業基本上是碾壓式的。

Costco進入中國,首戰打得非常漂亮。必要內部也非常重視,一直在關注Costco在上海的進展。剛開業時,他們拿茅臺這種品牌號召力極大的商品作為「低價」策略的首選,形成了極大的衝擊和震撼,瞬間在上海引爆,在傳播上形成了一個現象級的商業事件。考慮到國內零售業目前的大環境,可以說創造了奇蹟。

畢勝告訴我們,一定要去現場看看,看看人家是怎麼做的。

36氪:說一說你們到了現場,看到了什麼?

苗芳赫:Costco在供應鏈管理、品類選擇和營銷等方面做得很好,無疑會碾壓中國傳統零售。但實事求是地說,Costco是70年代貿易商的商業模式,與當下技術和數據驅動的新零售競爭可能並不輕鬆。概括起來講,Costco還只是把美國的成熟模式搬到上海,沒有針對中國市場和用戶進行本土化的開發。

最近一些年中國零售行業取得了非常長足的發展,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不論是對消費者的理解,還是商業模式探索,中國都走在世界前列。

我們也仔細考察了Costco的商品價籤,並和必要商城同類、同質商品做了對比,其商品的性價比,與必要商城上商品相比相去甚遠。

我們這次到Costco,看得也是同材質、同功能、同品類,然後拿過來對比。還有一些商品,我們和Costco是同一個工廠生產的。

36氪:必要商城為什麼要挑戰Costco?

苗芳赫:必要商城能做到單品單價最低,我們不能欺騙消費者。

從即日起,讓全國網民都來比價,只要看到必要比Costco貴的同類商品,必要將按照差價的十倍給用戶獎金。用戶可以在必要APP尋找平臺客服,直接上傳圖文證據,然後就可以領到錢。我們的客服是24小時客服。

36氪:曾經的學習者,今天站起來挑戰Costco。為什麼有這樣的勇氣?

苗芳赫:Costco只是把美國的成熟模式搬到中國,沒有針對中國市場和用戶進行本土化的創新和開發。這就決定了它在供應鏈管理的路徑過於傳統,無法具備像C2M模式下直連頂級製造的價格優勢和性價比優勢。

基於中國優質製造的優勢、網際網路技術的領先、零售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我們對消費者的洞察,必要商城有信心發起這次挑戰。

36氪:你認為Costco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夠本土化?

苗芳赫:不管在原來的市場做得有多好,一旦要進入新的市場,就要根據人群調整過去成功的策略。本土化是一系列動作,我只能列舉一些當天看到的例子。

就像任正非說的,美國其實就是個大農村,隨便一家人都住2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居住區離繁華的商業區較遠,購物要開車去幾公裡外的大商場,去一次屯一批貨。Costco的一個特點是大包裝,正是為美國人而生。

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大多數人居住在密集的小區之中,出行其實並不方便,許多家庭的居住面積不過幾十到100平方米,你讓他拿出5平方米來囤貨,成本可能比貨物還值錢。這使大多數家庭都是量入為出,所以你會看到這幾年社區商業和高效的上門服務得到了長足發展。Costco進入中國,仍然保留了大包裝。

36氪:什麼是C2M模式?

苗芳赫:在傳統的供銷模式下,消費者購買的大多數商品,都經過了品牌商和供應商等中間環節的層層加價,商家們也正是賺信息不對稱的錢。但隨著渠道平臺崛起、商品服務豐富,消費者成為零售的中心後,平臺和商家開始重新構建生產、銷售和服務的鏈條。

網際網路技術的興起後,零售市場出現了新型的C2M (Consumer toManufacture)商業模式,消費者可通過平臺直接聯繫生產廠商,不僅可以定製自己喜歡的款式,還能以低價買到高質的商品。這種模式最大的殺手鐧就在於抹去了以庫存為首、包括營運、倉儲、運費、店面、利潤等各種中間環節造成的成本陡增。

必要科技採用C2M模式,從消費端的需求出發,通過消費行為數據指導上遊選品、設計、「按需生產」,工廠直接供貨,無中間環節,直接推動製造業的數位化轉型。艾瑞諮詢也曾指出,這一模式的探索對改造中國製造業及供應鏈具有積極意義。

36氪:為什麼C2M模式會讓你們的產品有價格優勢?

苗芳赫:低毛利、大規模、大包裝、強勢供應鏈是Costco打造低價的四重利器,但是Costco並不能把每一個品類都做到低價。以化妝品為例,500毫升的卸妝水必須一次買4瓶,但這4瓶要多久才能用完?

必要商城C2M模式,依託中國製造業的強大實力,在200家世界頂級奢侈品品牌代工廠內建設柔性生產線,先下單,再生產,去除庫存和中間加價環節,讓消費者直連工廠,在做到真正的高質低價的同時,還能滿足一件起訂,讓消費者不用一次買4瓶卸妝水。

Costco屬於把事情做正確,即將傳統貿易商的低價策略應用到極致,而必要商城則是做正確的事情,一開始,就打造出一個領先的商業模式,從根上做到高質低價。Costco大多是從品牌商進貨,而「必要」是生產線直供。品牌商最終要承擔可能的退貨或者清貨補償的費用,而且品牌商的運作成本也不低,如倉儲,配貨等費用,所以品牌商給Costco的價格也低不下來,而「必要」這種直連模式,自然價格還要比Costco賣的更低。

36氪:必要商城和這些工廠是什麼關係?為什麼說同工廠生產的,就會有著相同的質量?

苗芳赫:必要商城和供應商之間的生產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全部打通,消費者的數據,很快傳遞到生產線,商家快速做出反應。這意味著,供應商拿到訂單再組織生產,不需要庫存,不用考慮尾貨和周轉;不斷積累的數據,可以幫助供應商做分析和預測,提前組織產能。在這種模式之下,工廠一定會把最好品質的產品通過必要直接給到消費者。對工廠來說,賣的越多,他賺的越多。但是貿易的模式就不一樣了,貿易商靠規模採購壓價。

36氪:怎麼選擇行業和合作工廠?

苗芳赫:我們有專門的供應鏈團隊選擇行業和合作工廠,這兩者都有相應的標準,比較複雜。簡單來說,選擇行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壓縮中間環節的空間大不大,帶給消費者和工廠的價值大不大。

36氪:必要商城的產品怎麼定價?

苗芳赫:必要商城商品採用成本定價法:原料、人工、工藝、物流、工廠毛利和平臺扣點,加起來就是一款商品的價格。平臺扣點為售價的2%-15%不等;另外,必要對合作工廠也有著嚴格的要求,工廠毛利不得超過15%。此外,商品按照用戶評價排序,工廠不需要買流量打廣告來競價排名,因此不會產生其他費用。

成本定價法才是終極性價比,也是未來零售的模式;因為柔性製造做基礎。不過我要強調一點,價格戰不是目的,捍衛真正的性價比才是必要的良心。

捍衛性價比是必要的使命。我們認為,未來零售的終極目標就是工廠直供加柔性生產,這是我們的核心。這才能夠給消費者提供最好的品質,最優的價格,這個是最根本的。未來零售的終極業態。

36氪:什麼叫柔性生產?它跟消費者有什麼關係?

苗芳赫:柔性生產是技術和數據驅動的多品種、小批量、個性化的生產方式。市場上一雙2000多元的鞋子,我這裡只需要兩三百元,而且可以把消費者想要的圖案印上去。比如,有些公司訂製團建服裝和鞋子等,想把自己的logo印上去,我們輕輕鬆鬆就可以做到。這是柔性製造的魅力,傳統模式根本無法做到。

36氪:你對這次挑戰的信心有多大?

苗芳赫:Costco非常值得尊重,必要雖然在價格和性價比上遠遠優於他,也非常有信心在這場挑戰中取勝,但我們發起這場挑戰的目的,是號召美國公司對中國用戶,中國產業懷有敬畏之心,為用戶創造真正性價比。我們以後也將繼續以Costco為師,在管理,用戶服務上繼續向他學習!

相關焦點

  • 挑戰Costco,真的很有「必要」?
    9月7日,國內C2M電商必要商城創始人兼CEO畢勝通過其個人公眾號向Costco發起挑戰,並「鼓勵」消費者參與監督,放話:「我們想現場對Costco提出價格挑戰,讓全國消費者都來比價,只要看到必要比Costco貴的同類商品,我就把差價的十倍作為獎金補給用戶!」
  • 向Costco挑戰的必要,到底憑什麼?
    9月7日,國內產業網際網路C2M電商平臺——必要商城(以下簡稱「必要」)市場部副總裁苗芳赫,在帶隊詳細考察了一天Costco後,發現Costco的商品平均比必要貴30%以上,當即在Costco商場向Costco發起挑戰:任何人,只要發現必要上的同類商品比Costco的貴,通過必要APP,找到平臺客服,上傳相應證據,必要將按照差價的十倍給用戶獎金
  • Costco火爆的秘密是什麼?
    04.costco一開始其實是面向中小企業的.最初本來是打算做中小企業生意的,大包裝倉儲商品直接賣給企業,而不是賣給個人消費者。但是因為覆蓋面小,差點死掉。之後才轉型,決定面向個人消費者。05. costco為什麼非常重視肉類商品。
  • 上海costco被擠爆!照片實錄坎培拉costco兩地大不同
    上海costco開業半天被擠爆,不得不暫時停業。據說僅8月27日當天,上海costco就賣出了16萬張會員卡(即使就按每張會員卡199元來計算,當天會員費收入就是3200萬元)。這在costco史上恐怕也是空前的,不知道它的老闆是要嚇暈還是要笑暈。警察緊急調動警力疏導,交通廣播電臺發布緊急路況信息!
  • costco是什麼超市哪個國家的 costco怎麼讀中文意思
    costco是什麼超市哪個國家的  Costco是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於1976年加州聖地牙哥成立的Price Club,七年後華盛頓州西雅圖成立的好市多,在2009年是美國第三大、世界第九大零售商。好市多是會員制倉儲批發俱樂部的創始者,成立以來即致力於以可能的最低價格提供給會員高品質的品牌商品。
  • 茅臺酒帶火上海costco,茅臺就這麼搶手嗎?
    costco又火了,起因還是茅臺。眾所周知,飛天茅臺的市場零售價在2500元以上,普通消費者很難以1499元的價格買到,由於costco打出了如此低廉價格,所以最近兩天Costco又出現了排隊的情況。10000多瓶茅臺很快被搶空。
  • 向Costco宣戰,「必要」APP真的沒必要
    而正當Costco不斷佔據媒體頭條、引發行業深思的時候,另一家國內產業網際網路C2M電商平臺——必要APP對Costco下了挑戰書。  9月6日,必要APP CEO畢勝派出了市場部副總裁苗芳赫和分管供應鏈的合伙人成建勇,他們帶領多家媒體對Costco進行了詳細的考察。
  • 盤點聖誕必買Costco美食
    烤雞是costco的鎮店之寶,很久以前就定價4.99元,至今仍維持原價。Costco財務長卡藍提 (Richard Galanti)表示,該公司願意每年損失3000萬元到4000萬元,以堅持這個價位,「這是我們做生意的方式」。
  • Costco究竟還能火爆多長時間
    在亞馬遜、淘寶等電商平臺層層逼近下,沃爾瑪、家樂福這類零售巨頭都在慢慢撤店,為什麼costco還選擇開設新店,並且這麼火爆呢?與此同時,我觀察到,包括貝索斯、巴菲特、黃崢等在內的商業人物也都非常追捧Costco的這種商業模式,這顯示出costco的確跟傳統的零售巨頭大不一樣。據了解,普通超市的毛利率一般為15%-25%,而Costco的毛利率只有11%左右。
  • costco是什麼超市 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
    costco是什麼超市 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時間:2019-08-28 11:09   來源:百度百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costco是什麼超市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 costco是什麼超市哪個國家的 Costco是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於1976年加州聖地牙哥成立的
  • Costco在中國能成功嗎?
    costco會員卡會不會成為黃牛黨的商機呢,有可能。比如說,黃牛黨一次性購買大量會員卡,然後將這些會員卡分銷出去,卡會員是一年299,黃牛可以出租會員卡,用一次一元或者2元,黃牛黨可以批量辦上幾百上千張卡,每張卡每天如果能周轉7~8次,一年的營收額就非常可觀了。
  • 加拿大移民們未必知道的Costco八大免費福利!
    Costco是美國最大的會員制連鎖超市,價美物廉、優質服務都是它的代名詞,其實不僅在美國,Costco在加拿大的市場佔有率也非常的高,大多數加拿大人都有自己的costco會員卡,很多移民朋友們在剛登陸加拿大的時候也都會第一時間衝到costco辦上一張會員卡,然後為自己加拿大的家裡添磚加瓦。
  • COSTCO將引發付費會員狂潮,旅遊與傳銷跟進
    3這家全美第二,全球第七的零售商costco(開市客),在進入中國之前,還有諸如山姆會員店等系列外海引進的付費會員制零售店。這些店可能與costco的套路並不一樣,對中國也不夠熟悉,故而一度傳出敗北的消息,甚至很少有媒體會對他們進行報導。
  • 加拿大吃貨必備:Costco經典產品大盤點(最全終極版),幾乎涵蓋Costco所有美食以及產品介紹!
    由於地區不同costco的商品也多多少少會有不同,所以如果吃貨們沒有發現自己想要的食物也不要太氣餒,沒有這種也有那種嘛,嘿嘿嘿。雖然非常喜歡Costco,但是它也存在三個缺點:一、就是東西都超大一件,量大的可以吃上幾個月。當然,人家超市是為北美家庭設計的,尤其老外孩子多,吃的也多。
  • 開店瘋搶,1周退卡,現又排長隊,可以不去costco嗎
    與此同時,茅臺的入駐也成為costco最好的廣告,造就了初來乍到的它客盈滿門的美好景象。然而,這樣的景象並沒有維持很久。在茅臺售罄後,costco的銷量不僅恢復到往日的平淡,反倒迎來一波退會員卡的熱潮,這對於依靠收取消費者會員費作為主要盈利點的costco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 costco會員排隊退卡是怎麼回事?上海costco排隊退會員具體情況
    costco會員排隊退卡是怎麼回事?前兩天還因為上海店開業火爆打算再開一家的costco,在經歷過一個周末之後,瞬間懵了。進入中國大陸 3 天后,消費者一改此前的「瘋搶」狀態,紛紛開始排隊退會員卡。這是怎麼回事呢?
  • Costco宣布將限流,美國老牌零售為何在上海這麼火?
    8月28日消息,今天中午,costco就上海首店開業當天提前暫停營業作出說明。costco表示,8月27日開業當天,出於購物安全考慮,提前結束營業,深表歉意。costco致力於為會員提供安全和舒適的購物體驗。決定於8月28日(周三)起,將賣場內購物人數控制在2000人以內,當地警方也將協助進行賣場周邊交通的疏導。
  • Costco(開市客)直接在蘇州土拍拿地,落定蘇州滸關!
    什麼沃爾瑪、山姆,在costco面前完全就是弟弟——全球最大實體會員超市,沒有之一。可怕到啥程度?在美國,costco所到之處,沃爾瑪必須退讓,業績銷量大幅下滑。2)貨全量大。有多全多大呢?costco的定製棺材...承包一生真不是說說3)極致便宜。10元進的貨,就絕不能賣超過11元,「專門為平民階級打造的超市」,按照Costco自己的說法,非食品類的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的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
  • 內地第四家Costco定了!
    01costco將落戶蕭山湘湖?類似於目前已進駐蘇州的麥德龍,臺灣的costco平時都是這樣的↓2、讓人愛到瘋狂的低利潤他們家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進口好東西的批發市場,一直秉持著最低的價格,最好的質量。其他超市都考慮如何提升利潤,它是考慮如何縮減利潤。使得多年後,Costco產品的平均利潤率只有10%。
  • Costco最早5月開內地首店 美國門店模式能否適應中國網購習慣?
    對比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外資零售巨頭於90年代就進入中國內地市場,costco可謂姍姍來遲,在加速消費升級的中國市場上,還有多少市場空間留給這位零售大佬?   Costco2018財年二季度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2月17日的前12周,costco取得銷售額346.3億美元,同比增長7.3%。淨利潤8.89億美元,同比增長26.8%。美國同店銷售額增長7.4%,全球同店額增長5.4%。值得注意的是,該季度costco的會員費收入就有7.68億美元,同比增長7.3%,貢獻了大部分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