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民國美術史中那些耳熟能詳的一眾最早留學歐美的老一代油畫家,「李超士」這個名字似乎既沒有李叔同那麼響亮,也沒有潘玉良、常玉那麼立體。有關他的生平,記錄寥寥。但這位畫家最值得書寫之處,則是他在法國留學時,師承印象派大師埃德加·德加,學回來一手絕妙的色粉畫。在他之前,並沒有中國人學過這門特殊的畫種。然而,這一頗受西方大師熱捧的古老畫種,在中國卻似乎「遇冷」而未成為主流畫種。
中國色粉畫先驅
李超士,廣東梅縣人,擅長粉畫、油畫,是我國最早留法學習繪畫的藝術家之一。當年,李超士的哥哥是辛亥革命中跟隨孫中山打天下的功臣,民國成立後擔任國民政府的外交次長。因為哥哥的關係,李超士被送到英國留學。由於天性酷愛繪畫,1913年李超士考入法國巴黎國立美術學院學習西洋繪畫,並獲得公費資助和勤工儉學。天資聰穎加上後天勤奮讓李超士順利進入了他非常喜愛的一位法國印象派大師——德加的工作室學習。
德加當時已值暮年,成熟的繪畫風格及理念深深地影響著李超士,他尤其著迷於德加的色粉作品,學回來一手絕妙的色粉畫。
埃德加·德加《煙囪》 紙本色粉 31.7×41.6cm 1890年
色粉畫是什麼?
許多有人會把色粉畫和水粉畫混為一談。色粉畫,英文名稱Pastel,來源於義大利語 Pastello。Paste是「糊狀物體」的意思,表明材料的性能。Pastel 中文也譯作「粉畫」「粉筆畫」「粉彩畫」。它並不是水粉畫,而是幹的特製的彩色粉筆。色粉畫畫在有顆粒的紙或布上,直接在畫面上調配色彩,利用色粉筆的覆蓋及筆觸的交插變化而產生豐富的色調。在歐洲,色粉畫這一畫種與油畫、水粉畫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
如達·文西所說,粉畫是一種「幹著色法」的畫種,凡涉及過粉畫的人都能明確體會到這一點。粉畫的顏料是一支支彼此獨立的色粉筆,在繪製中,它集顏料、調色、畫筆於一身,稱得上是「三位一體」。這種色粉筆從某種意義上類似於彩色粉筆,如同在黑板上寫字一般,可信手拈來直接運用,只不過色粉筆在色彩的豐富程度和材料質地上都明顯高於彩色粉筆。由於它的簡便、直接和易操作性,這種畫法在一開始常被畫家用於素描的提白和簡單著色,後來隨著色粉筆色彩的不斷豐富,又常被畫家用於描述形象、細節和肖像的習作中。
總的來說,色粉畫是一個極具表現力的畫種,在工具材料、色彩、肌理、技法等方面融合眾家之長,兼收並蓄。集合了油畫的厚重與水粉畫的靈動之感,以其便捷的作畫方式與獨特的繪畫效果承載著人類的精神文化與時代印記。以往的眾多藝術大家都曾以色粉為材料創作了許多經典作品。
李超士《大明湖風景(七曲亭)》 紙本色粉 43.5×66cm 1964年
中國嘉德2018秋拍 二十世紀藝術夜場 成交價:RMB 920,000
古老而現代
色粉畫是一個古老而現代的畫種。雖然色粉筆作為獨立的材料用於創作大約也只有五六百年的時間,但色粉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它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階段,即瑪格德琳文化期。壁畫描繪的是一隻瞪著眼睛的公牛,根據歐洲史學專家考證分析洞窟壁畫是由赫紅、黑、黃、紫四種天然礦物顏料繪製而成,據考古發現,那時的「畫家」已學會用鳥的骨管把顏料粉末吹到巖壁上去的吹畫法,這就是西方繪畫史上最早出現的色粉畫,也是色粉畫的起源。
而真正意義上的「色粉筆」最初只是一種質地粗糙的固體粉筆,只有白、紅兩色,被畫家們廣泛使用在素描作品上。文藝復興時期的萊奧納爾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荷爾拜因等都曾大量運用礦粉製成的色粉畫筆,進行習作訓練和繪製創作稿。不過這時的色粉筆只是畫家們在畫素描時或給素描豐富層次時使用的,色彩比較單一。
亨利·方丹·拉圖爾《獻給柏遼茲的記憶》 62.5×51.4cm 1877年作
破碎「貴族」夢
真正使色粉人物畫得到發展,應該歸功於17世紀歐洲的色粉畫家們的努力。由於眾多畫家的實踐,色粉畫逐漸從單色發展到多色,出現了被稱作「三色粉筆技法」的色彩繪畫,這可以看作是色粉畫藝術的誕生。從現有的資料看,義大利的路加·西諾列利畫的《雙人體》,雅各布·巴薩諾畫的《站立的老人》等都屬於這一類作品。
時至18世紀中葉,色粉畫以其簡便、純淨、色彩清新明麗和變化精妙展現出誘人的魅力,以至於夏爾丹、德拉克羅瓦等畫家都曾嘗試過運用色粉來表現肖像畫和風俗畫等,色粉畫的運用範圍進一步拓寬,使得這一時期的色粉畫空前繁榮。同時,由於這一時期色粉人物畫有著這一段備受貴族階級的青睞的歷史,這個藝術形式也被賦予一個雅號——「貴族藝術」。
其實,粉畫在題材上多取自人物肖像,表現人物肌膚的滋潤,描繪華貴的宮廷生活和富麗繁瑣的服飾,畫面效果多表現為細緻、精妙、甜膩,有人形容當時的代表人物拉圖爾的粉畫作品簡直就是一部法國文化史,他在《蓬巴杜夫人肖像》《伏爾泰肖像》等作品中表現出的非凡才華和熟練的色粉畫技法,可使許多油畫技巧都相形見絀。
但就在色粉肖像畫藝術發展的如日中天的時候,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推翻了貴族階級,使得色粉肖像畫失去了原本的主顧和賞識其細膩、典雅風格的有閒階級。加之當時的粉畫表現手法仍效仿古典油畫,似乎是以粉筆畫油畫,而對粉畫語言的特殊性很少顧及,體現不出粉畫語言鮮明的藝術個性,所取題材亦有局限性,所以到了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粉畫便開始受到了冷淡。
羅薩爾巴·卡列拉《一位有鸚鵡約會的年輕女士》 60×50cm 1725~1735年作
「浪漫」的復甦
進入19世紀,法國真正成為歐洲藝術的中心,新古典主義繪畫達到頂峰,浪漫主義美術也漸漸發展起來。新興的藝術思潮卻不斷衝擊著畫家們,新興的繪畫觀念不斷產生——浪漫主義、印象主義以及後來深具影響力的後期印象主義等,使藝術拓展了新的空間。從事粉畫創作的藝術家也在新思潮的刺激下,重新審視世界和藝術,並重新崛起。他們不斷探索,並開始涉足於風景、靜物等多元的題材。比如法國現實主義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1814-1875),他以充滿濃鬱情感的現實題材畫作,推動了色粉畫和色粉人物畫朝著全新的審美框架去成長,使色粉畫的特性得以拓展延伸。在這之前所盛行的洛可可藝術的繁複的審美趣味在其作品中已不復存在。
十九世紀前半葉,浪漫主義時期色粉畫藝術開始以新的面貌重生。促成色粉畫復甦的是歐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他用色粉筆畫風景和用色粉筆為大型創作畫草圖,筆法浪漫,促進了色粉畫從為貴族階級服務的「貴族藝術」走向現實與自然。
對德拉克羅瓦而言,色粉筆是一種完美的保留創作全部靈感的材料 :用強烈的顏色和色調表現出柔和而劇烈的人體動作、同時賦予畫面亮度和構圖,這些特徵在《薩達納巴爾之死》中特別突出,畫中女人體仰面躺著,看上去是被人刺中了,色粉筆把人物的動感、空間感和亮度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在德拉克羅瓦的一些寫生作品中,甚至還出現了像印象派藝術家那樣用色粉筆描繪黃昏和夜景的風景畫。
弗朗索瓦·布歇《手持胡蘿蔔的男孩》 30.8×24.3cm 1738年作
印象光影·德加的色粉畫
德拉克羅瓦認為:「好的素描只有與深沉的色彩結構結合,才會實現更強大的造型能量。」而與此觀點相對的安格爾認為「素描」才是「高度的藝術誠實」。這二人對「素描」與「色彩」的爭論,正影響了之後印象派著名畫家、被認為是促成色粉畫再度興盛的大功臣之一的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而另外兩個人則分別是馬奈和卡薩特。
色粉畫細膩、斑斕的色粉質地,正與印象派傳達視覺經驗、與表達光色與生命感的企求一脈相承。色粉畫這個古老而現代的畫種最終經由印象派畫家之手描繪出一個光色淋漓的色粉畫時代,並在之後的畢卡索等大師手中得到多元發展。
作為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德加在粉畫方面做得更為突出,他在這一畫種上的天才發揮,更將色粉畫的發展推到了極致。這一藝術形式的魅力也正因為他的傑作,被人們廣泛認識和認可。可以說,德加拓展了整個20世紀色粉畫繪畫的新視野,讓色粉畫又一次實現了新生。
德加曾受到普桑(Nicolas Poussin)、提香(Titian Tiziano Vecellio)等人繪畫的影響,並醉心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尤其是委羅內塞(Paolo Veronese,1528—1588)的鮮明色彩與曼坦尼亞(Andrea Mantegnea,1431~1506)嚴密精準的素描給德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855年,21歲的德加又結識了當時德高望重的安格爾,深受安格爾重視素描的影響。他一生創作的大量作品,一直都強調素描的重要性。
色粉畫是他藝術的非常重要的標誌,他用色粉筆創造性地描繪了芭蕾舞女、洗衣女工、沐浴裸女以及賽馬場。色粉被他當成一種理想的繪畫材料來加以運用,一方面強調素描造型應區別於印象派,一方面又承襲印象派對光色的表達,為古典主義注入了新鮮的活力。他在畫面中,他大量採用厚塗的方法進行效果渲染,並因此取得了輝煌的畫面效果。
李超士《花瓣豹》紙本粉彩 54.5×35.5cm 1962年作
保利香港2017年秋拍 現當代藝術專場 成交價:HKD 613,600
傳入中國
如果說印象派的巨匠們將色粉畫的榮光重新賦予了法國畫壇,那麼,李超士則憑一己之力將它的精神與靈魂帶到了中國現代藝術的面前。
李超士在歐洲追隨德加,學習考察了8年,回到上海便舉辦了歸國畫展,其中給上海畫家帶來全新的視角作品就是色粉畫,並引起美術界的轟動。此後的李超士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開設色粉畫課,大範圍地傳授和推廣色粉畫,繼而影響並帶動了之後一大批青年人走進色粉畫藝術的世界。
1928年,李超士又應蔡元培之邀赴杭州,與林風眠等人一同創辦了「國立藝術院」,並幫助林風眠分擔學校的管理工作。李超士還模仿西方美術教育方式,在學校創建了「李超士畫室」,吳冠中、李可染、趙無極、董希文、席德進、蘇天賜等諸多學生都是在林風眠、李超士等留法學人的培養教育之下成長起來,「杭州藝專」和它培養的學生,甚至影響了中國美術界多年。
李超士傾其畢生致力於粉畫的藝術創作和美術教學,對西方這一藝術畫種在中國的推廣和普及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但令人遺憾的是,色粉畫在中國似乎不太受歡迎,以致當代很少有人知道畫家李超士的存在,挖掘和研究中國第一代留法畫家李超士,也成為一件難事。
李超士《仙人球花開》 67.5×44cm 1950年作
2019年6月3日,李超士創作的粉畫作品《仙人球花開》現身中國嘉德 2019 春季拍賣會,最終以2,702,500元人民幣成交,不知這能否將「色粉畫」這一「冷門」畫種帶入人們的視野。
編輯:蘇梓軒、沈珊
審核:易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