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冷暖也稱色性,指色彩的冷暖傾向。色彩本身並無冷暖之分,但反映到人的視覺之中,便會在心理上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和聯想。紅、橙、黃一類顏色會使人聯想到陽關、火焰,因而會產生火熱、溫暖的感覺;青、藍、紫一類顏色會使人聯想到冰雪、海洋,因而會產生寒冷、涼爽的感覺。
色彩的冷暖是相對而言的,如翠綠和草綠相比,翠綠是冷的,但如果翠綠和湖藍相比,則翠綠又顯得暖一些。在色彩靜物寫生中,充分地運用色彩的冷暖對比,畫面才會生動、明快,富有表現力。物體的冷暖是對比產生的,物體自身的冷暖關係變化很微妙,對畫面整體效果影響較大。
一般情況下,物體的亮部和中間色調對比:亮部偏暖,中間色調偏冷;中間色調和暗部對比:中間色調偏暖,暗部偏冷;亮部和暗部對比:亮部偏暖、暗部偏冷。
物體的冷暖變化還會因物體材質特性及周圍環境的影響,產生局部變化。因此,物體間冷暖關係的處理也會影響到畫面的整體效果。
初學者的習慣往往是見紅畫紅,見綠畫綠,眼睛盯著局部死「扣」,結果是局部越像整體越不像,畫面的色彩是各管各的,互相之間沒有聯繫。比如說青蘋果、紅辣椒,紅綠兩種顏色本身是對比色,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分析畫面的整體色彩關係是偏暖還是偏暖。如果是暖調,那麼青蘋果的綠就應該往暖色靠,而不能往冷綠色靠,也就是綠色中偏黃的成分多一些,即黃綠色,黃綠色跟綠色相比就顯得較暖,這樣畫面整體色調就能統一,不至於綠的很綠,紅的很紅。兩者之間好像沒有關係,感覺過於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