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懿文:把新一代天氣雷達站建成監測災害性天氣「千裡眼」

2020-12-10 紅網

楊懿文在珠山公園天氣雷達站搬遷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新一代天氣雷達站建成監測災害性天氣「千裡眼」

紅網時刻婁底11月17日訊(通訊員 羅宗 劉婷)11月16日,婁底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懿文主持召開珠山公園天氣雷達站搬遷工作會議。他強調,市直相關部門、婁星區和萬寶新區要無條件支持婁底新一代天氣雷達站建設,真正把新一代天氣雷達站建成監測災害性天氣的「千裡眼」。

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梁立堅,副市長謝君毅及市政府秘書長胡忠威參加。

天氣雷達是目前災害性天氣防禦尤其是暴雨監測預警的最有效手段。經過積極爭取,婁底新一代天氣雷達列入全國增補的37部雙偏振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範圍。目前,婁底新一代天氣雷達選址、土地調規等工作已經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也已經通過了中國氣象局審核,該項目列入了2020年市政府重點投資計劃,擬在萬寶鎮尖山寨森林公園建設。

會上,市氣象局匯報了珠山公園天氣雷達站搬遷的緊迫性、搬遷前期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市直相關單位、婁星區、萬寶新區負責人作了發言,表示全力支持新一代天氣雷達站的建設。

楊懿文強調,市直相關部門、婁星區和萬寶新區要無條件支持婁底新一代天氣雷達站建設,開通綠色通道,搞好用地報批、徵遷和配套道路修建工作。配套道路要與森林公園道路、森林防火道路、惠民道路有機結合,減少林地佔用,最大限度保護好生態環境。新一代天氣雷達站要按照節約高效的原則建設,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儘可能提高土地等資源利用效率,節約建設成本。要按照時間節點推進建設,確保在2021年8月1日前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市氣象局要嚴把質量關,按照技術要求,負責整體規劃設計、天線塔樓及配套用房設計、雷達裝備吊裝的組織實施,真正把新一代天氣雷達站建成婁底監測災害性天氣的「千裡眼」。

相關焦點

  • 西藏5部X波段天氣雷達投用 天氣預報預警更精準
    人民網拉薩6月16日電(廉夢歌、查日)記者6月16日從西藏自治區氣象局了解到:由西藏自治區財政投資,該局負責實施的《拉薩天氣雷達監測系統建設》項目(一期、二期)日前通過業務驗收,標誌著5部全固態X波段都卜勒天氣雷達系統(簡稱X波段雷達)建成並投入組網業務運行,填補了拉薩周邊多區域天氣雷達監測盲區
  • 災害性天氣
    冰雹根據災害性天氣的種類、強度和影響該地區的遲早和預報把握程度大致分為公開發布和內部發布兩種,發布名稱分為:1.消息:災害性天氣遠離或尚未影響到該地區或預計危害性一般時,根據需要可以發布「消息」,報導災害性天氣情況,警報解除也可以用「消息」形式報導或發布。
  • 洛陽升級新一代天氣雷達 準確高效捕捉強對流天氣
    7月9日,洛陽國家天氣雷達站內,技術人員屈露燕正在通過雙偏振雷達監測著洛陽地區的氣候變化。洛陽橫跨黃河中遊兩岸,防汛任務繁重,為提高暴雨、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警能力,新一代天氣雷達於2020年5月在洛陽市龍門西山升級試運行。同時,該雷達是國內最新一代天氣雷達,為我省第二部雙偏振雷達。
  • 比賽日逐小時預報天氣 災害性預警時效在30分鐘以上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昨日獲悉,全運會比賽期間,雖然接近8月底,但仍將持續夏季天氣特徵,可能出現高溫天氣,且由於冷暖空氣活躍,降雨天氣也相對頻繁,為避免天氣對戶外賽事造成影響,天津市氣象局賽前開展高影響天氣風險評估,嚴密監測天氣變化
  • 廈門天氣雷達將有升級版 曾使用四代天氣雷達
    從1994年開始,廈門的天氣雷達就擁有都卜勒技術,除了能起到常規的作用外,還可以利用都卜勒效應來測定降水粒子的徑向運動速度,推斷降水雲體的移動速度、風場結構特徵、垂直氣流速度等。有效地監測暴雨、冰雹、龍捲等災害性天氣的發生、發展;同時還具有良好的定量測量回波強度的性能,可以定量估測大範圍降水;都卜勒天氣雷達除實時提供各種圖像信息外,還可提供對多種災害性天氣的自動識別、追蹤。
  • 科普|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
    到2011 年年底,我國已建成國家級地面觀測站2419 個,高空觀測站120 個,新一代天氣雷達172 個,固定式風廓線雷達45部。並且,地面氣象要素實現自動觀測,高空探測站使用L 波段探空系統和國產GPS 探空系統,建成了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監測網,飛機氣象觀測和地基遙感探測系統發展迅速,全國雷電監測網初步建成,農業氣象觀測站網正在優化調整,氣象應急移動觀測系統發展迅速,以及氣候觀測系統建設得到大力推進。這個系統不僅為天氣預報、氣候預測和災害監測提供了觀測基礎,而且為大氣科學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了資料支持。
  • 中國氣象局:「十三五」時期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2月4日,中國氣象局舉行12月新聞發布會,中國氣象局辦公室副主任鄭江平在介紹「十三五」時期氣象事業發展成就時表示,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常規氣象要素短期預報準確率平均提升2.28%,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
  • 是一種災害性天氣現象還是?
    【天極網IT新聞頻道】【Yesky新聞頻道消息】 隨著空氣品質的惡化,霧霾天氣開始出現,自11月進入供暖季起,哈爾濱、長春、瀋陽的空氣汙染指數相繼爆表。現在我國多地都出現了霧霾天氣,帶來的危害非常多,那麼霧霾究竟是什麼呢?
  • 氣象局:做好重汙染天氣預報 確保災害性天氣不漏報
    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氣象要為防災、減災做好預測、預報、預警工作,確保災害性天氣過程不漏報。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好服務,發揮大數據優勢,做好重汙染天氣的預報。 31277338,.氣象局:做好重汙染天氣預報
  • 「超級千裡眼」監測高原風雲 阿壩州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投用
    &nbsp&nbsp&nbsp&nbsp1月14日,記者從阿壩州氣象局獲悉,經過前期調試、試運行,阿壩州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已於本月正式啟用。&nbsp&nbsp&nbsp&nbsp阿壩州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系中國氣象局、四川省氣象局和阿壩州人民政府共同投資建設,總投入資金3470萬元。2016年9月,該項目在阿壩州紅原縣查真梁子海拔4300米的&nbsp&nbsp&nbsp&nbsp山頂開建,歷時3年建設,日前正式建成並交付使用。
  • 鹽城大豐區X波段數位化天氣雷達正式投入使用
    近日,隨著雷達亮化設施的安裝完畢,大豐區X波段數位化天氣雷達工程項目全部完工,開始正式投入使用。江蘇省氣象局在很早就提出在蘇北平原地區建立針對龍捲大風等中小尺度強對流災害性天氣系統進行實時監測的X波段雷達協同網,提高該地區龍捲大風的預報和預警能力。大豐區全固態X波段雙偏振天氣雷達作為蘇北平原地區X波段雷達龍捲協同試驗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後可為全國在研究龍捲風形成機理、早期精細化特徵和龍捲風早期預警等方面提供重要的觀測資料。
  • 兩岸專家學者交流災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技術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紹萍報導 11月19日,2014年海峽兩岸災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在臺北舉辦,中國氣象學會會員許小峰與氣象代表團成員參加會議,臺灣氣象學會秘書長林博雄主持開幕式。
  • 天氣預報預警精準化 西藏5部X波段天氣雷達投用
    圖為拉薩當雄縣納木錯附近的X波段天氣雷達。 洛桑頓珠 攝中新網拉薩6月16日電 (查日 江飛波)西藏自治區氣象局16日透露,拉薩天氣雷達監測系統建設項目(一期、二期)日前通過業務驗收,5部全固態X波段都卜勒天氣雷達系統(簡稱X波段雷達)組網運行,填補了拉薩周邊多區域天氣雷達監測盲區,提升了氣象災害精細化預報預警能力。
  • 青島天氣預報將每小時發布 精準度可到一公裡
    氣象服務融入「智慧城市」建設;建立智能化農業氣象分發平臺;提高霧、霾、沙塵天氣的檢測;關鍵區域天氣預報精準到1公裡;突發災害性天氣預警時效提高到30分鐘以上……昨日,市氣象局發布我市氣象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建成具有青島特色、結構完善、布局科學、功能先進、保障有力的現代氣象業務體系,顯著提升氣象業務現代化水平
  • 氣象局關於印發現代天氣業務
    國家級向全國提供基於觀測資料和數值預報模式系統輸出的物理量客觀診斷產品,各級氣象臺站做好客觀診斷產品的應用,建立適應本地災害天氣特徵的物理量指標體系。  2.災害性天氣和氣象災害監測分析業務  在國家級和省級研發災害性天氣、氣象災害的特徵識別技術。
  • 上海掛「風球」預警災害天氣 顏色不同等級不同
    3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發布試行規定》,將為城市構築一張應對災害天氣的預警網絡,讓市民面對「不測風雲」也能從容自如。  上海是颱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頻發地區。據上海市氣象局辦公室主任虞兆國介紹,近年來,上海一直高度重視對災害性天氣的防範,包括做出相應的預警措施,但是,目前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發布不夠規範,尚未形成統一的預警信號體系和相應的發布程序。
  • 宇如聰為珠澳合作共建天氣雷達項目開工奠基
    珠澳合作共建天氣雷達項目是廣東省政府實施粵澳合作框架協議2012年重點工作,位於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轎頂山。該項目利用珠海市現有的天氣雷達站硬體設施進行改造建設,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出資購置一套S波段雙偏振都卜勒天氣雷達設備,珠海市提供安裝雷達的場地和配套的基礎設施。
  • 我國氣象觀測有更精準「尺子」:天氣站間距縮小一半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今天該局發布國家天氣站布局優化方案,選出平均間距為30公裡的地面氣象監測布局,比原先的71公裡的間距縮小了一倍。這意味著,新的天氣站布局對中小尺度,即20-50公裡的天氣系統和災害性天氣監測捕獲能力大幅提升,有助提高後期數值預報的準確性。
  • 習水縣:新一代天氣雷達即將試運行
    本報訊 (記者 陳穎 通訊員 王燁)2018年,由中國氣象局和省政府投資3800餘萬元,在習水縣海拔1690米的馬臨街道辦事處沔山村臥虎嘴山頂上建設新一代天氣雷達系統,目前整個項目已經完成95%以上。新一代天氣雷達系統是採用目前國內最為先進的雙偏振都卜勒天氣雷達,能夠對半徑200公裡的區域進行較準確的降水量分布測量。新一代天氣雷達系統投用以後,將為習水以及周邊川、渝接壤地區的縣市提供實時、準確的氣象數據,大大增強對暴雨、冰雹、大風等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警能力,為防災減災提供有力的支撐。
  • 天氣預報是怎麼來的?怎樣才能「算」出未來天氣?
    天氣變化與我們的生活休戚相關,小到影響著每一個人穿著、出行,大到重大活動的安排。當前,不論是高溫熱浪,還是颱風帶來的大風強降水,天氣預報成為大家每天關注的焦點,「聊天」或許就是這麼來的。在古時候,沒有科學設備監測,古人們經過長期的觀測,摸索出一套天氣變化的規律,如「布穀催春種」,意思是布穀鳥叫以後一般不會有強冷空氣了,可以開始播種了,再如「天氣新晴,是夜必霜」「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等諺語都稱得上是天氣預報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