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在珠澳合作共建天氣雷達項目奠基儀式上致辭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廣東省氣象局局長許永錁、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局長馮瑞權和珠海市副市長潘明等為項目培土奠基
珠海市副市長潘明為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等介紹珠海經濟特區發展情況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在珠海市副市長潘明等的陪同下檢查指導珠海市氣象局的預報服務工作,慰問一線預報員,並希望珠海能爭當廣東率先實現氣象現代化的「橋頭堡」。
中國氣象報記者董永春 通訊員莫曉婷報導 9月28日,廣東推進氣象現代化試點省建設的重要行動之一——珠澳合作共建天氣雷達項目奠基儀式在珠海隆重舉行。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廣東省氣象局局長許永錁、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局長馮瑞權和珠海市副市長潘明等為項目培土奠基。
珠澳合作共建天氣雷達項目是廣東省政府實施粵澳合作框架協議2012年重點工作,位於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轎頂山。該項目利用珠海市現有的天氣雷達站硬體設施進行改造建設,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出資購置一套S波段雙偏振都卜勒天氣雷達設備,珠海市提供安裝雷達的場地和配套的基礎設施。該雷達項目採用的S波段雙偏振都卜勒天氣雷達設備具有更高的探測靈敏度,距離解析度和探測精度,能夠精確分析每個地方的降水類型和降水量。預計該雷達項目將於2013年底建成投入業務試運行,由珠澳雙方共同維護,共享數據資源,並將與廣東現有的10部都卜勒天氣雷達一起,構成更加密集的天氣雷達探測網絡。
宇如聰指出,珠澳共建天氣雷達項目是珠澳區域合作、協同發展在氣象領域的深化。通過共建,將填補珠江口西岸雷達監測的空白,有助於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群的氣象預警預報和服務能力,提高南海海洋海域的氣象觀測能力,推進中國氣象局和廣東省政府籤署的《關於加快氣象現代化試點省建設合作備忘錄》要求的「平安珠三角」和「平安海洋」氣象保障工程建設。中國氣象局將在雷達運行維護、資料共享、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以充分發揮珠澳共建天氣雷達的效益,為珠澳兩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安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馮瑞權表示,澳門和珠海地處珠江口西岸,各種氣象災害,特別是颱風、暴雨影響頻繁,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氣象災害更是呈現易發、頻發、重發的趨勢。澳門和珠海又形同緊鄰,影響的天氣系統相同,在遭遇氣象災害時互為上下遊,因此建立氣象監測預警的聯防和探測數據的共享對兩地的氣象防災減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感謝中國氣象局、廣東省氣象局和珠海市政府對合作共建項目的支持,希望能將該天氣雷達監測資料納入中國氣象雷達拼圖進行統一管理,並希望今後能繼續在風暴潮監測等多個領域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
潘明說,合作共建項目打破地區界限,整合優化資源,將為橫琴新區的開發建設、港珠澳大橋的施工和日後營運、兩地海、空交通的發展等提供更科學、可靠的氣象保障服務,更好地發揮珠海對珠江口西岸的輻射、服務作用。珠海市委、市政府將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更加緊密合作,真正使這項工程成為珠澳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城市公共安全的保障工程和惠民工程,為促進珠海科學發展和珠澳協同發展,加快珠江口核心城市和珠澳國際都會區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