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

2021-01-09 讀創

大氣觀測網不僅是國家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的基礎,而且為大氣科學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所必需的資料。大氣探測也是我國大氣科學的重要分支,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國大氣探測正處於向大氣綜合觀測發展。

我國已建成門類齊全的綜合氣象觀測網

為滿足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求,國家十分重視氣象觀測站的建設和探測手段的創新,使得我國大氣探測技術取得顯著發展和對地球觀測系統的不斷加強。當前,我國已經建成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結合,門類比較齊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到2011 年年底,我國已建成國家級地面觀測站2419 個,高空觀測站120 個,新一代天氣雷達172 個,固定式風廓線雷達45部。並且,地面氣象要素實現自動觀測,高空探測站使用L 波段探空系統和國產GPS 探空系統,建成了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監測網,飛機氣象觀測和地基遙感探測系統發展迅速,全國雷電監測網初步建成,農業氣象觀測站網正在優化調整,氣象應急移動觀測系統發展迅速,以及氣候觀測系統建設得到大力推進。這個系統不僅為天氣預報、氣候預測和災害監測提供了觀測基礎,而且為大氣科學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了資料支持。

氣象衛星遙感觀測已成為我國氣象業務和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

我國氣象衛星的研究和發射雖比先進國家晚,但發展快、起步高。如下圖所示,我國已相繼成功發射了FY-1D、FY-2C 和FY-2D 等五顆靜止衛星和FY-3A和FY-3B 等六顆極軌衛星,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靜止和極軌業務氣象衛星的國家之一。並且,我國氣象衛星有效載荷有較大提升,實現了從單一遙感成像到地球環境綜合探測,從光學遙感到微波遙感,解析度從千米級到百米級的跨越。當前氣象衛星遙感觀測已經廣泛應用於我國夏季風、南海季風爆發、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等的監測。我國氣象衛星不僅在天氣預報、氣候預測、生態環境和自然災害的監測中發揮了重大作用,而且在海洋、農業、水利、林業和環境保護等方面也得到廣泛應用。

風雲氣象衛星外觀

我國氣象衛星研究和發射的發展帶動了我國衛星氣象學的研究。當前,我國不僅在利用衛星遙感資料分析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及登陸我國地點、監測暴雨,以及洪澇分布、寒潮活動、沙塵暴和霧霾天氣和森林火災等方面取得很大進展,而且氣象衛星資料在數值天氣預報中也得到廣泛應用,提高了數值天氣預報的精度和時效。此外,我國氣象衛星資料在氣候變化研究中的應用也正在逐步開展。因此,衛星氣象學的研究在我國正方興未艾。

氣象雷達探測資料成為我國短時天氣預報中重要的科學依據

我國新一代天氣雷達站

由於天氣雷達在天氣預報中有重要應用,我國大氣科學一直重視天氣雷達的研發和應用。我國天氣雷達走過一條從引進和消化吸收到改進自主研發的曲折道路,經歷了從早期模擬信號的天氣雷達逐步向數位化天氣雷達和都卜勒效應的新一代天氣雷達發展旅程。到2011 年年底,我國已建成了172 個新一代天氣雷達探測站,建成了覆蓋全國的新一代天氣雷達網,並實現了可以每6 分鐘數據實時傳輸和聯網拼圖。我國新一代天氣雷達投入業務運行,使得我國對颱風、暴雨等較大範圍的強降水的臨近預報準確率大大提高,並且能儘早識別颮線、龍捲、下擊暴流等強對流天氣。此外,我國在雷射雷達和風廓線雷達的研製和應用研究也取得很大進展。

來源:科學人文在線

審讀:譚錄崗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了?院士帶你了解背後的故事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 題: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了?院士帶你了解背後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嶽冉冉、董瑞豐  大家都習慣了天氣預報帶來的便捷服務,但是否知道目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多高?它的「前世今生」怎樣?未來的天氣預報會如何發展?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大家做出了解答。
  • 天氣預報為啥越來越準?南信大氣候系統預測為你揭秘
    「大家可能感覺到,現在的天氣預報越來越準了,這背後的原理其實正是氣象預報預測的模型越來越準。」戴永久介紹,現在我國的天氣預報、氣候預測中很重要的工具就是靠超級計算機進行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我的團隊研究的正是這個大系統裡面陸地和大氣是怎麼相互作用的。」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客觀預報不準還是主觀感受差異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每逢暴雨或高溫預報之後,似乎總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有的說「天氣預報越來越準,說下雨就真的下雨了」,有的卻說,「又被忽悠了,說好的暴雨為何遲遲不來」「說好的暴雨為何變成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 天氣預報「不靠譜」?有可能是你的感覺出了錯
    在暴雨天氣來臨前,氣象部門會通過各種途徑發布氣象預報和預警信息,有時碰到一些預報與公眾實際感受偏差的時候,又免不了受到吐槽。國外天氣預報員甚至有「面對公眾嘲諷,氣象人員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冊子。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表示,所謂預報是對未來天氣現象的一種預測,那預測肯定不是百分之百準確的,而且永遠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
  • 周家斌:假如天氣預報也有「說明書」
    因為這些科普書多是一些專業人士編寫,其通俗性不夠,有些問題講得也不夠透徹,所以普通百姓大多看不明白,只有專業人士才能看得懂。科普文章、圖書一定要讓普通百姓看得懂。這就要求我們編寫氣象科普書籍時多聽聽普通百姓的意見和建議,儘量讓那些對氣象知識幾乎不了解的人也看得懂。聽說一些地方在編寫氣象科普書籍時邀請農民朋友參與,這種做法值得提倡。  同時,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也很多。
  • 世界氣象日專家科普知識 天氣預報是咋製作出來的
    手機上3個天氣預報咋都不一樣 「手機上的天氣預報為何與氣象局發布的不太一樣?」市民李先生說,之前,他經常在報紙或者電視上了解天氣預報。前段時間,兒子幫他在手機上下載了天氣預報軟體,隨時隨地想看就能看。 李先生對比後發現,手機上的3個氣象數據,經常不一樣。
  • 天氣預報:準確率追趕期望值
    答:不帶傘的時候容易下雨,預報不下雨的時候容易下雨;  老奶奶對小孫子感慨地說:「局部地區」的天氣實在是太惡劣了,天氣預報天天說那裡不是颳風就是下雨,好在我們沒有生活在「局部地區」……  如今,天氣預報已經成為防災減災的「消息樹」和「發令槍」、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幫手。天氣預報靠不靠譜、準不準,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 揭秘央視《天氣預報》:主播對著綠布「說」天氣
    有監視器做參照,即使是第一次站在幕布前的人也能指出地圖上的大概位置,但要指的又快又準,就需要多練習了。  很多觀眾還記得,20多年前《天氣預報》剛開播時,主持人手裡經常拿著一根小棍。現在主持人雖然全部用手來比劃了,但另一隻手裡還要拿著一個寶貝——遙控器。觀眾在電視上看到衛星雲圖和地圖的變化,實際上就是主持人通過遙控器切換的。
  • 有獎科普:天氣預報裡常提到局部地區到底在哪裡
    有獎科普:天氣預報裡常提到局部地區到底在哪裡 天氣預報裡常提到局部地區有冰雹, 局部地區有雷陣雨, 局部地區到底在哪裡?
  • 北京天氣預報官方下載
    下載北京天氣預報官方下載後,你就會被它深深吸引住。北京天氣預報官方下載特色系統:在北京天氣預報官方下載體驗中,你會越來越體驗到軟體給你帶來的樂趣。1、權威天氣預報,中國氣象局權威數據源。
  • 今天新聞聯播天氣預報視頻
    當前位置: 天氣網 > 天氣預報 > 中央天氣預報視頻 今天新聞聯播天氣預報視頻 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介紹 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於
  • 老祖宗留下的天氣俗語,每一句都很精準,網友調侃比天氣預報還準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都很先進,所以人們了解天氣狀況已經不再靠老祖宗的那一套說辭,而是憑藉天氣預報。但是老祖宗留下的天氣俗語也是我們的藝術瑰寶,是祖先們智慧的結晶,他們依靠著天氣變化總結出俗語,在農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專家視點】未來的天氣預報是什麼樣的?
    日前,在全國氣象科普系列報告會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為北方交通大學附中等4所中學的學生介紹了大家關心的天氣預報的難點以及未來天氣預報業務發展的趨勢。  天氣預報為什麼會不準?  「首先要說明的是,在過去的25年裡,數值天氣預報能力有明顯提高。
  • 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 這位「鞋兒破帽兒破」的老人是功臣
    原標題:曾慶存:勇攀氣象科學之巔,他讓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3月23日是第六十個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與水」。這一主題旨在提醒人們關注新形勢下氣候與水跟人類生產生活的關係,以更切實有效的行動,守護我們的藍色星球。
  • [科普]天氣預報是如何做出來的
    我們在看天氣預報時,是晴是雨,溫度多少等只是簡單幾句話,但做出預報卻要經過相當複雜的過程。首先是收集氣象數據,從地面到高空,從陸地到海洋,全方位、多層次地觀測大氣變化,並將觀測數據迅速匯集。其次,計算機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和運算,得到天氣圖、數值預報圖等產品,為預報員提供預報依據。
  • 氣象局長:2020年24小時天氣預報準確率提高到90%
    二問:預報如何精準及時?  提高立體監測能力,完善預報業務系統  記者:談到氣象,很多人馬上想到的就是天氣預報。有人說預報越來越準了,但也有人抱怨預報經常不準。氣象部門今後將採取哪些措施,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
  • 天氣預報哪家最準?地震能否提前預告?省氣象局、地震局局長說...
    不同APP預報天氣不同,怎樣獲取最準信息?地震預報能否提前知曉?科普場館如何更便民化開放?
  • 天氣預報用語宜口語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質量的日益改善,社會各界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人們的審美情趣和欣賞水平更是不斷提高。不久前,某氣象臺天氣預報中原本很常用的一句「今天陰間多雲」,卻讓部分訂閱天氣預報簡訊的手機用戶大為不滿,認為「不吉利」,紛紛向氣象臺投訴。
  • 上海天氣預報準確率達到95%
    姚子展說,這個準確率與發達國家的預報水平「較為接近」。雖然上海目前的氣象裝備水平和數據收集系統與發達國家尚有差距,但與過去相比進步很快,而且上海的天氣預報技術和判斷能力較強。  據上海市氣象局介紹,支撐上海天氣預報準確度的裝備技術體系已趨於完整,氣象衛星、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雷達、強大的計算機系統以及分布面越來越廣的自動觀測點成為技術體系的主體。
  • 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精細化預報看上去很美
    目前,許多手機天氣預報軟體開始更新各地區分時天氣預報,但其準確性存疑。記者邵權達 攝  記者驗證發現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手機天氣預報類APP受到市民歡迎,有的還推出了精細化的預報,預報時段可以達到逐小時。不過記者發現,這些預報軟體給出的結論不盡準確。尤其在天氣多變時,只是「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