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了?院士帶你了解背後的故事

2020-12-22 中國氣象局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 題: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了?院士帶你了解背後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嶽冉冉、董瑞豐

  大家都習慣了天氣預報帶來的便捷服務,但是否知道目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多高?它的「前世今生」怎樣?未來的天氣預報會如何發展?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大家做出了解答。

  預報準確率可達80%

  曾慶存介紹,目前的3天預報,在全球範圍可達70%至80%的準確度,如果是一定區域,比如我國華南地區的3天預報,準確度能高於80%。同時,國際上天氣預報的有效性已從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

  「天氣預報達到『十報九準』甚至『十報十準』,目前來說不大可能。」曾慶存說,天氣有偶然性,它不在人工實驗室裡,也不被人為控制,是預報總會有偏差。

  相當準確的預報,幫助我國實現了多個登陸颱風的零死亡。曾慶存說:「如今,我們已經能把颱風牢牢控制住了。」

  曾慶存舉例說,近年來,多個颱風的24小時預報登陸點和實際登陸點相差50公裡左右,「颱風半徑是1000公裡,看相對值的話,50公裡已經是很小的誤差範圍了」。

  從「憑經驗」到「算數值」

  「古人看雲識天: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這是過去的天氣預報——憑個人經驗。」曾慶存說。

  到了20世紀,人們已發明和應用了氣象儀器來測量大氣狀態,氣象學開始進入「科學時代」。特別是無線電的應用,使各地的氣象觀測數據能及時匯總到一個中心,繪成「天氣圖」,但天氣圖還是嚴重依賴預報員的主觀判斷。

  20世紀上半葉,科學界提出用描述大氣運動的原始方程組作定量天氣預報的構思,但方程組非常複雜,無法直接求解。

  1961年,曾慶存在深入分析天氣演變過程的理論基礎上,首創半隱式差分法,在國際上首次成功求解大氣斜壓原始方程組,畫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用原始方程組的天氣預報圖。

  我國科學家創造的半隱式差分法和此後又創新的平方守恆法,至今仍在國際上廣泛應用。

  「簡言之,氣象監測已從單純的『站點監測』變為包含氣象衛星遙感的全球監測,氣象預測已從經驗預報發展到數值天氣預報。」曾慶存說。

  未來能預測幾十年後氣候

  天氣能預報,氣候也能嗎?曾慶存回答:能。

  曾慶存舉了個例子:如果要預報幾天後的天氣,我們只需考慮大氣,但如果要預測幾年甚至幾十年後的氣候,我們還需要考慮海洋、陸地植被、太陽活動等等。

  在數值天氣預報的基礎上,我國逐漸發展出短期氣候預測系統,並將最終建成研究和預估全球氣候和生態環境變化的「數值模擬裝置」。

  曾慶存表示,預測未來一個月、一年,甚至幾十年的氣候,關係到國民經濟建設方方面面,如夏季洪澇、冬季霧霾、農業規劃、能源布局等,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氣候預測愈顯重要。

  2009年,曾慶存與其他科學家就萌生了建立地球模擬器的想法。在數百位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於2018年在北京市懷柔科學城破土動工,並將於2022年完工。該裝置將為國家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大氣環境治理等重大問題提供科學支撐。

  「解讀地球計劃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未來中國可以為地球做CT了。」曾慶存說。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欒菲)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為啥越來越準?南信大氣候系統預測為你揭秘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項目首席專家王會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心未來將成為全球氣候預測的重要「智庫」之一。  記者了解到,通過這套系統,未來兩年內的厄爾尼諾現象都可以被預測,且準確率高達80%。這與之前國際上提早六個月預測相比,邁出了一大步,處於領先地位。目前,國際上也只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項目骨幹成員羅京佳的模式每月提供未來兩年的厄爾尼諾實時預測結果。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客觀預報不準還是主觀感受差異
    我國24小時暴雨預警準確率可達89%,但預報仍是世界級難題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有人說,沒有比夏天更讓人關注天氣預報的季節,雷電、暴雨、高溫、颱風,以及相應的城市高溫、內澇,山區泥石流、洪澇等災害,都曾無數次地在這個季節一一上演。
  • 《天氣預報》首播背後的故事
    這一切的背後又蘊含了多少氣象工作者的酸甜苦辣。  一次偶然  1979年,國家氣象中心(時為北京氣象中心)的領導王世平在隨團考察日本氣象事業發展時,偶然看到了當地電視上播放的天氣預報節目。又能看又能聽的天氣預報,讓王世平一行感到又新奇又興奮。
  • 科普|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
    大氣觀測網不僅是國家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的基礎,而且為大氣科學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所必需的資料。大氣探測也是我國大氣科學的重要分支,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國大氣探測正處於向大氣綜合觀測發展。我國氣象衛星不僅在天氣預報、氣候預測、生態環境和自然災害的監測中發揮了重大作用,而且在海洋、農業、水利、林業和環境保護等方面也得到廣泛應用。風雲氣象衛星外觀我國氣象衛星研究和發射的發展帶動了我國衛星氣象學的研究。
  • 數值天氣預報背後的故事
    在數值天氣預報的背後,有這樣一個人日復一日無聲地奉獻著,見證著重慶市數值天氣預報精度不斷提高。他就是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高性能計算應用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孫啟龍。自2012年加入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從事超級計算應用服務工作,他便和數值天氣預報結下了不解之緣。
  • 天氣預報:準確率追趕期望值
    答:不帶傘的時候容易下雨,預報不下雨的時候容易下雨;  老奶奶對小孫子感慨地說:「局部地區」的天氣實在是太惡劣了,天氣預報天天說那裡不是颳風就是下雨,好在我們沒有生活在「局部地區」……  如今,天氣預報已經成為防災減災的「消息樹」和「發令槍」、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幫手。天氣預報靠不靠譜、準不準,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 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 這位「鞋兒破帽兒破」的老人是功臣
    原標題:曾慶存:勇攀氣象科學之巔,他讓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3月23日是第六十個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與水」。這一主題旨在提醒人們關注新形勢下氣候與水跟人類生產生活的關係,以更切實有效的行動,守護我們的藍色星球。
  • 四問天氣預報準確率(系列報導)
    在網上曾經流行一個句式:我再不相信……  當時最流行的兩句話是「我再不相信愛情了」和「我再也不相信天氣預報了」。第一句話並沒有使我們逃避愛情,第二句話也沒有讓我們放棄天氣預報。  可以說這是一個「天有不測風雲」與「天有可測風雲」並存的年代,在這個年代,大家一面抱怨預報不準,一面又越來越依賴它。
  • 天氣預報上的這一點你確定了解嗎?
    我們在收看天氣預報時,有時會看到預報圖上會有動態的藍色鋸齒狀線條從圖上划過。當時播報人可能會說:「受冷空氣的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將迎來大範圍雨雪天氣……」。那麼,這個線條代表什麼意思呢?我們為什麼能夠預測天氣呢?
  • 北京天氣預報官方下載
    下載北京天氣預報官方下載後,你就會被它深深吸引住。北京天氣預報官方下載特色系統:在北京天氣預報官方下載體驗中,你會越來越體驗到軟體給你帶來的樂趣。1、權威天氣預報,中國氣象局權威數據源。
  • 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精細化預報看上去很美
    目前,許多手機天氣預報軟體開始更新各地區分時天氣預報,但其準確性存疑。記者邵權達 攝  記者驗證發現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手機天氣預報類APP受到市民歡迎,有的還推出了精細化的預報,預報時段可以達到逐小時。不過記者發現,這些預報軟體給出的結論不盡準確。尤其在天氣多變時,只是「看上去很美」。
  • 老祖宗留下的天氣俗語,每一句都很精準,網友調侃比天氣預報還準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都很先進,所以人們了解天氣狀況已經不再靠老祖宗的那一套說辭,而是憑藉天氣預報。但是老祖宗留下的天氣俗語也是我們的藝術瑰寶,是祖先們智慧的結晶,他們依靠著天氣變化總結出俗語,在農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為什麼有些天氣很難準確預報?
    那麼,公眾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天氣預報?從科學角度看,天氣預報又能做到什麼程度?哪些天氣是不可預測的?  需求無限 但天氣可預報性有限  提到天氣預報,大多數人最想知道的是:我這裡幾點下?幾點停?下多大?但這個問題,預報員卻常常很難回答,主要原因就在於天氣的可預報性與天氣類型、時空尺度和預報時效息息相關。
  • 天氣預報「不靠譜」?有可能是你的感覺出了錯
    隨著預報時效的延長,預報的不確定性會逐漸提高,或預報準確率會逐漸下降。降雨強度越強,它的預報難度也會越大。預報準確率24小時比48小時略高,72小時要更低一些。時效每增加一天,準確率會大概下降1-2個百分點。       天氣預報為何不準?
  • 「令和最美天氣預報姐姐」登場!日本國民天天蹲著看天氣預報
    原文標題「令和最美天氣預報姐姐」登場!日本國民天天蹲著看天氣預報,都是為了她!憑著陽光的笑容和專業的播報,不論是颳風還是下雨,都讓日本國民的清晨變得元氣滿滿的這個天氣姐姐,今天日站君就帶大家來了解了解她吧!贏在起跑線:高中就是模特 貴島明日香生於日本關西神戶市,1996年出生的她,自小就是一個美人胚子。
  • 你知道為什麼我們的手機天氣預報不準嗎?
    現在大家出門之前都會習慣的看一下天氣預報,大致感知一下當天的溫度及天氣,以便出行。但是小編卻覺得天氣預報員是「最不靠譜的人」,說多雲卻下雨,說大雪卻沒見著雪花……那為什麼,天氣預報總讓人覺得不準呢?所以,天氣預報準不準主要看天氣系統的運動是不是按照原來規律發展,預報員的判斷是否正確和經驗是不是豐富等。現在圖是計算機完成,但是,判斷還是需要人來完成。
  • 忽冷忽熱愛感冒,今天聊聊天氣預報背後故事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標誌著氣溫變化:從霜降開始,天氣會快速變冷,意味著即將進入冬天,也意味著我們要開始穿秋褲了。隨著天氣漸漸變冷,晝夜溫差變化大,「感冒季」也隨之而來,無論身處大江南北,你周圍總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涕、咳嗽乃至發燒的「病友」。
  • 【專家視點】未來的天氣預報是什麼樣的?
    日前,在全國氣象科普系列報告會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為北方交通大學附中等4所中學的學生介紹了大家關心的天氣預報的難點以及未來天氣預報業務發展的趨勢。  天氣預報為什麼會不準?  「首先要說明的是,在過去的25年裡,數值天氣預報能力有明顯提高。
  • 為什麼你看到的天氣預報有時候會變化?|回應關切
    這是一個「天有不測風雲」與「天有可測風雲」並存的年代大家一面抱怨預報不準一面又越來越依賴它進入汛期以來天氣複雜多變預報難度加大的同時也不乏有網友對天氣預報的抱怨比如——天氣預報一會就又改成晴天了。有時候報的小雨卻下的大雨。」近日小編專訪了氣象專家為大家講一講「天氣預報那些事兒」看完你會更能理解你所看到的預報Part 1為什麼天氣預報會有誤差?
  • 兒童英語故事:天氣預報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英語故事>正文兒童英語故事:天氣預報 2012-11-23 14:55 來源:網絡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