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為什麼我們的手機天氣預報不準嗎?

2020-12-19 騰訊網

現在大家出門之前都會習慣的看一下天氣預報,大致感知一下當天的溫度及天氣,以便出行。

但是小編卻覺得天氣預報員是「最不靠譜的人」,說多雲卻下雨,說大雪卻沒見著雪花……那為什麼,天氣預報總讓人覺得不準呢?

總結了以下幾種原因:

1.人力判斷誤差

咱們知道的氣象站每天都要對不同高度和地面的氣溫、氣壓和水汽等氣象要素進行觀測,然後,統一上報。

並由世界氣象部門統一處理,再統一把氣象要素分析成果分發到,全世界各個終端客戶。

各地氣象相關部門根據不同高度和地面上各因素的變化規律進行分析,由專門人員分析判斷:什麼地方可能有雨、雨量大概多大、可能什麼時候發生等等。

再發送給新聞媒體,由新聞媒體發布給廣大受眾。

所以,天氣預報準不準主要看天氣系統的運動是不是按照原來規律發展,預報員的判斷是否正確和經驗是不是豐富等。

現在圖是計算機完成,但是,判斷還是需要人來完成。

2.時效性和地域性不夠深入

天氣預報不準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天氣預報的時效性和地域性了解得不夠深入造成的。

天氣預報根據時效長短可分為:0一2小時的現時預報或臨近預報;0-12小時的短時預報;3天以內的短期預報;4—10天的中期預報;10天以上的長期預報以及一年以上的超長期預報。

我們手機上看到的天氣預報主要是短時預報和短期預報,有時也有周預報。

此外,天氣預報指的某地也是一個寬泛的地域概念,它涵蓋的可能是一個縣,甚至一個市的範圍。民用天氣預報並不是、也不可能是點對點的預報。

所以,天氣預報準只能是相對的準,是在一定範圍內的準。

3.本身的局限性

世界上任何一樣預測都不是絕對準確的。因為僅僅只是「預測」而已。

對於天氣預報來說,在一定範圍內存在誤差是很正常的。

無論科技如何發展,人類永遠無法窮盡一切未知世界。加之事物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由於不確定性因素眾多,氣候因素的變化則更為嚴重。

(↑↑↑無限氣象儀)

同時,我們預測的手段、工具、技術等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所有這些都共同影響著天氣預報的準確率。

4.天氣預報給出的是概率

其實,天氣預報面對的,是一個充斥著「蝴蝶效應」的「混沌」天氣系統。

也就是說,在複雜的大氣運動中,任何一點點微小的擾動,都可能引起翻天覆地的氣象變化,而誤差不可能完全避免。

所以要對天氣進行百分之百的精確預測,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天氣預報所做出的各種預測,只能是一種「概率」。

比如說,在某一種溫度、氣壓、溼度的情況下,歷史上有20%的時候下了雨,氣象臺就會認為降雨的概率是2%,下雨的可能性不大,再結合其他一些數據,在天氣預報播出時,為了人們理解方便,可能就會說成是多雲,但最終是否會下雨,只能看老天的心情了。

以上就是天氣預報為什麼總不準的原因啦,不知道是否對您有幫助呢。

相關焦點

  • 市民為啥感覺天氣預報總是不準?
    詹思佳攝影報導  大伙兒總覺得天氣預報不準,預報員都在「捕風捉影」。事實上,預報員每個小時都要查看並記錄百葉箱裡的溫度。  進入冬季,影響我區的冷空氣活動相當頻繁,時不時各級氣象臺都會向大家預報有降溫。然而就當萬事俱備,大伙兒坐等冷空氣的那幾天,太陽出奇的明媚,不少人大喊又被氣象臺「忽悠」了。為什麼氣象臺的預報總是不準?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不如學看氣象雷達圖
    結果一查,並不是颱風……只是一種強對流天氣。根據中國天氣網的統計,颱風通常在6月-9月才會光顧中國。但是,網友並沒有因此放過氣象臺,紛紛舉例,你家天氣預報就是不準的!雖然大部分時候還是靠譜的,但是你們能記住的都是不準的時候,所以,就當不準吧,僅供大家參考。第二,不管你們是從什麼平臺獲取天氣預報,一般能看到的都是基於本人地理信息的城市預報。也就是明天多少度啊,會不會下雨,是大雨還是小雨,屬於常規的天氣預報。第三,當你有特殊需求,比如要出海滑板啊,需要坐個飛機去餵鴿子之類,建議關注氣象部門發布的臨近天氣預報。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
    如常刷天氣預報結果被中央氣象臺一番操作驚呆了!中央氣象臺官宣:天氣預報是不準的!結果一查,並不是颱風……只是一種強對流天氣。根據中國天氣網統計,颱風通常在6月-9月才會「光顧」中國。但是,網友並沒有因此放過氣象臺,紛紛舉例,你家天氣預報就是不準的!
  • 說好的多雲卻是豔陽天 天氣預報為啥有時會不準?
    期待的陣雨又被「局部」了說好的多雲卻是豔陽天天氣預報為啥有時會不準?連續三天「燒烤」模式的高溫天氣,讓越來越多的柳州市民更關注天氣預報。然而,也有市民反映,接連兩三天都預報柳州市區多雲,局部有陣雨,氣溫25~34℃,但從早盼到晚也未盼到一滴雨落下,多雲變成了大太陽,最高溫度更是超出了預期。天氣預報為什麼不準?
  • 天氣預報「不靠譜」?有可能是你的感覺出了錯
    為了回應公眾「天氣預報不準」的抱怨,中國天氣網曾經製作了一組圖解報導「天氣預報為何不準?」以回應質疑,到底是哪些因素影響了天氣預報呢?天氣預報怎樣才算準?公眾應該如何科學理解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呢?一起來看看吧。
  • 為什麼國外的天氣預報都……這!麼!好!看!
    天氣預報得準不準,根本不重要好嗎,大家看天氣預報又不是真的很關心天氣.....主持人的專業才是我們愛看的原因好嗎~特別是墨西哥電視臺的主播,那專業度,比楊超越敬業多了好嗎?就連無數迷妹的男神抖森,也能被抓來預報天氣,那迷人的臉,低音炮般的嗓音,為什麼演播室不設置觀眾席!我們想現場觀賞抖森報天氣好嗎!!
  • 天氣預報APP數據常「打架」 預測不準還有廣告陷阱
    預測「不準」讓人忍無可忍記者體驗:預測數據常「打架」記者下載的6 款天氣APP分別是墨跡天氣、天氣通、2345 天氣預報、15 日天氣預報、彩雲天氣以及蝦米家天氣。從4 月18 日到9 月25 日,記者觀察6 款氣象APP,發現預報全部相同的天數非常少,絕大多數的預報結果都有差異。市民聲音:預測不準令人無奈對於天氣APP 預報差異問題,在合肥五金機電城經商的陳老闆等人體會很深。
  • 溫差大,陰雨搞不清,手機天氣預報「坑」了你?專家這樣釋疑
    有時候,我們會碰上很迷的天氣。比如看了天氣預報穿上毛衣去辦公室,發現同事穿著短袖。關鍵是,對方也看了天氣預報……碰上這種情況,很可能是你手機裡的天氣預報數據有差別而「坑」了你。昨日,熱愛騎行的小鍾吐槽說,本以為天氣預報不準,結果無意間他在女友手機上看到,天氣預報說成都無雨。他把兩臺手機放到一起,同時打開自帶的天氣預報,發現除了預報是否下雨這一點上有差異外,就連當天成都的氣溫預報也相差2攝氏度。在網上,被吐槽的還有iPhone手機自帶的天氣軟體。
  • 讓天氣預報更準確
    如今所有的智慧型手機都會預裝天氣APP,但很多時候我們卻發現天氣預報並不準確,身邊明明已經下雨了但手機卻依舊顯示陰天。實際上,天氣預報之所以不準,很可能是你沒有設置好它。地理位置要自動天氣類APP通常提供了兩種定位方式,其一是手動選擇地理位置,另一種則是根據網絡確定你的當前位置。如果你希望天氣預報儘可能準確,一定要選擇使用網絡定位的方式(圖1)。以北京為例,在同一時間裡很可能海澱區下雨而豐臺區卻是晴天,如果你只是手動選擇北京這一籠統的天氣預報,自然沒有實時的網絡定位精準。
  • 宋英傑1999年曾為《天氣預報》不準道歉(圖)
    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每天的播出時間只有5分鐘,卻穩居收視率的前幾位,即使大家說得最多的是「天氣預報越來越不準」,但每晚七點半之後的這5分鐘,還是有無數人守候在電視機前。  60年前天氣預報是秘密  在60年前,明天是啥天氣這件事,在普通老百姓看來還是個被嚴格管制的軍事秘密。
  • 手機看小區天氣精準預報
    如今,在本市一些社區只需輕刷手機即可查看未來24小時內小區裡的天氣狀況。近年來本市實施氣象惠民工程,先後推出氣象防災減災網格化管理入社區等項目。  「今天小區晴間多雲,最高氣溫2℃,最低氣溫-6℃,有西北風2-3級。你看,現在只要輕點手機就能查看社區天氣狀況,可方便了!」家住南開區華苑街日華裡小區的郭師傅,每天用手機看天氣預報已成為習慣。
  • 嶽陽氣象局告訴你天氣預報是怎樣製作的
    嶽陽氣象局告訴你天氣預報是怎樣製作的 來源:紅網 作者:周小平 陳墾 編輯:吳若蘭 實習生 劉恩權 2016-03-24 09:52:04
  • 為什麼你看到的天氣預報有時候會變化?|回應關切
    這是一個「天有不測風雲」與「天有可測風雲」並存的年代大家一面抱怨預報不準一面又越來越依賴它進入汛期以來天氣複雜多變預報難度加大的同時也不乏有網友對天氣預報的抱怨比如——天氣預報一會就又改成晴天了。有時候報的小雨卻下的大雨。」近日小編專訪了氣象專家為大家講一講「天氣預報那些事兒」看完你會更能理解你所看到的預報Part 1為什麼天氣預報會有誤差?
  • 天氣預報誰都能報嗎?光蘋果app就有2400多個應用怎麼說
    現象:一場雨報大報小的都有手機裡有好幾個天氣預報APP似乎成了一件平常事,據不完全統計,蘋果手機的APP Store裡,光是天氣應用就大約有2400種。上周六16時30分,記者打開彩雲天氣APP,預報顯示下雨,並表示35分鐘過後雨漸停,但當時記者所在的位置並沒有開始下雨,還是多雲天氣。「我用過一段時間彩雲,好幾次都發現不準,要麼是下雨了沒報,要麼就是沒下雨報下雨。」
  • 四問天氣預報準確率(系列報導)
    在網上曾經流行一個句式:我再不相信……  當時最流行的兩句話是「我再不相信愛情了」和「我再也不相信天氣預報了」。第一句話並沒有使我們逃避愛情,第二句話也沒有讓我們放棄天氣預報。  可以說這是一個「天有不測風雲」與「天有可測風雲」並存的年代,在這個年代,大家一面抱怨預報不準,一面又越來越依賴它。
  • 天氣預報準確率原來是這麼算 錯怪氣象臺了
    ­  很多人出門前都會查看下天氣預報,你知道嗎?中央氣象臺的預報的暴雨準確率只有21.8%,連起步更早的美國,其暴雨準確率也僅有27%。­  而在我們實際感受中,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不會這麼低,一般感覺50%以上的預報是正確的,這是為什麼呢?­  今天,中央氣象臺進行了揭秘。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客觀預報不準還是主觀感受差異
    這些爭議的背後,是否有人們認知上的差異以及主觀感受的不同,客觀上的天氣預報準確率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我國天氣預報的水平又如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客觀預報不準還是主觀感受差異8月12日,全北京都在等一場大雨的到來。
  • 天氣預報一定是準確的嗎?聽聽濟南市氣象臺怎麼說
    另外一種對天氣預報作用非常大的資料則是數值預報。「我們老一輩的氣象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大氣的運動滿足一組非線性方程組,簡單得說,數值預報就是利用計算機求解方程組,來得到未來最有可能出現的一種天氣狀況。」張永婧解釋道,目前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數值模式,山東省氣象科研所根據山東的天氣氣候特徵也研發了適用於本地的數值模式。
  • 你手機上自帶的天氣APP準嗎?
    原標題:你手機上自帶的天氣APP準嗎? 很多市民都喜歡用手機自帶的天氣軟體看預報,但是這些預報軟體使用的圖標準確嗎?通知及時嗎?近日,廣東省氣象局對手機自帶軟體發布的預報預警進行檢查,結果發現有的軟體使用的天氣圖標不符合國家標準,有的則沒有傳播預警信號。
  • 現在手機上的天氣預報APP,哪些APP是比較實用的呢?
    相信很多的朋友們,在出門之前的時候,肯定都是要用手機來先看一下天氣預報的,隨著科技的發達,現在手機上也有著很多的天氣預報APP,不像早些年的時候,想要看天氣也只能看中央臺的天氣預報了。當然了,雖然天氣預報的APP種類繁多,但是到底哪些會比較好呢,這也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