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看看天氣預報,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尤其是節假日出門遊玩,更是要提前了解天氣情況。但除了氣象部門,現在有很多專門的天氣預報軟體或網站,而不少市民在使用時卻發現,預報內容屬於「各報各的」狀態,同樣的天氣,怎麼預報的不一樣呢?
現象:一場雨報大報小的都有
手機裡有好幾個天氣預報APP似乎成了一件平常事,據不完全統計,蘋果手機的APP Store裡,光是天氣應用就大約有2400種。
記者分別下載了墨跡天氣、中國天氣通和彩雲天氣這三個軟體,對比了近期的天氣預報,發現報的都不太一樣。
就在上周末,京城經歷了一場全市範圍內的降雨過程。10日傍晚,北京市氣象臺預報降雨從11日開始一直持續至13日,貫穿整個周末並持續至本周一。其中,上周六白天到夜間陰有大到暴雨,周六下午至夜間是第一個明顯降雨時段,另一個時段是上周日傍晚到周一白天。
記者打開各預報軟體,定位是西城區長椿街附近,彩雲天氣報的11日15時之後天氣由陰轉為小雨,到12日轉為大雨,然後是中雨、小雨交替;墨跡天氣報的11日是雷陣雨轉陣雨,12日是多雲轉雷陣雨;中國天氣通11日報的是中雨,12日報的是雷陣雨。經過對比發現,雖然報的都有雨,但量級還真的不太一樣。
上周六16時30分,記者打開彩雲天氣APP,預報顯示下雨,並表示35分鐘過後雨漸停,但當時記者所在的位置並沒有開始下雨,還是多雲天氣。
「我用過一段時間彩雲,好幾次都發現不準,要麼是下雨了沒報,要麼就是沒下雨報下雨。」市民薛女士說,她用了幾個月彩雲天氣和其他的天氣軟體,發現有時候不光是預報不準,就連前一天的天氣狀況,都會不太一樣。
「為您預報幾點幾分下雨」是彩雲天氣APP的廣告語,這也是很多天氣預報APP打出的廣告,相同之處就是都強調時間精確。記者了解到,這些APP之所以受到關注,就是因為以這種精確和實時性,充分從受眾的使用感受出發,讓人用起來感覺非常好。「尤其是你將要去做什麼,它告訴你未來1個小時沒有雨,正好也沒下,這樣的感受就更好了。」市民薛女士說。
探因:應用平臺自己「算」天氣
可這麼多天氣預報軟體,為什麼預報信息都不太一樣呢?北京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時少英解釋,目前,大量的氣象信息數據是公開的,誰都可以從網絡上獲取。這些天氣預報軟體的背後大多是基於數值預報模式的客觀輸出結果,短時效內採用簡單的天氣雷達圖進行邏輯推理,「說白了就是基於過去發生的事情,去推算未來的一個情況」。
時少英舉例,比如從雷達圖上看到有降雨雲團過來,由於過去10分鐘雲團經過的地區在下雨,就按這個速度和移動方向進行推理,到海澱的時候會下雨,到朝陽也是,到通州也是下這麼大的雨,「就像猜測一個昨天遲到的人,他可能今天還會遲到,以後也會經常遲到。可天氣系統並不是這麼簡單的,而是很複雜的變化,既可能會減弱也可能加強。」
記者了解到,這些天氣預報軟體,他們會使用基於不同預報模型的算法,提供不同的預報,有的天氣應用只是粗略地使用模型,有的會讓氣象專家監督和糾正通過模型作出的預測。相同的原始數據,當這些數據最終呈現在APP裡時也會有所不同,因為一些軟體會選擇簡化信息,另外一些則會提供更多細節,這些細節都會影響受眾對精確度的直觀感受,這也就會讓大家覺得報得準或者不準。
而北京市氣象臺所做出的預報信息,是不同的。預報員或者預報專家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判斷,對模式預報出來的預報信息,做出一定的修訂,以確保預報信息更加準確。「當然,天氣預報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準確,但氣象部門會一直努力去提高預報準確率。」時少英說。
疑問:天氣預報誰都能報?
隨著越來越多的天氣預報軟體冒頭,不少公眾也提出疑問:除了氣象部門,這些企業可以對公眾預報天氣嗎?
記者了解到,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法律法規對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的發布有明確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國家對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按照職責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並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補充或者訂正。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
另外,根據《氣象預報發布與傳播管理辦法》第九條:鼓勵媒體和單位傳播氣象預報。媒體和單位傳播氣象預報應當使用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提供的最新氣象預報,並註明氣象預報發布的氣象臺名稱和發布時間,不得自行更改氣象預報的內容和結論。也就是說,普通的企業或者機構只能傳播氣象預報,且必須遵守氣象法律法規,傳播規範準確的預報信息。
2015年,中國氣象局正式對外公布《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共享目錄(2015年)》,通過中國氣象數據網風雲衛星遙感數據服務網向全社會開放共享地面、高空、氣象衛星、天氣雷達、數值天氣預報5類17種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行業用戶、科研教育機構、企事業單位和公眾在中國氣象數據網、風雲衛星遙感數據服務網進行實名註冊並籤訂氣象資料用戶使用協議,在線獲取共享目錄所列資料和產品。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