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日專家科普知識 天氣預報是咋製作出來的

2020-12-23 三秦網

    氣象預報員劉勇介紹氣象預報平臺    本報記者陳飛波攝

    劉勇向市民介紹氣象預報平臺 

本報記者陳飛波實習生王雨蒙攝

一部手機上有3個不同的天氣預報,到底該信哪個?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省氣象臺對外開放,並回答市民提問。 

手機上3個天氣預報咋都不一樣 

「手機上的天氣預報為何與氣象局發布的不太一樣?」市民李先生說,之前,他經常在報紙或者電視上了解天氣預報。前段時間,兒子幫他在手機上下載了天氣預報軟體,隨時隨地想看就能看。 

李先生對比後發現,手機上的3個氣象數據,經常不一樣。李先生打開手機對記者說,蘋果手機自帶的天氣預報顯示當時西安大部多雲,溫度是11℃;手機QQ天氣顯示多雲,溫度是8℃;手機上下載的墨跡天氣軟體,顯示晴天,溫度是6℃。 

氣象專家表示,首先要知道一點,天氣預報是如何製作出來的。首先是氣象信息採集,包括高空、地面、衛星、雷達等氣象觀測資料以及數值預報等;其次進行氣象信息處理;第三是進行天氣預報製作;最後通過氣象局、媒體等發布。 

陝西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劉勇說,製作天氣預報時會用到數值預報,這個數值預報有不同的模式,比如歐洲中心的、日本的、加拿大的等。其設計方案不同,最後得出來的數據也就不一樣。現在一些公司,沒有預報員,根據數值等,計算出結果直接發布,所以和氣象部門發布的天氣預報有所不同。 

根據我國氣象法規定,國家對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按照職責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並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補充或者訂正。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 

另據報導,由於手機軟體的開放性和全球性特點,一些國際知名品牌的預置軟體,天氣信息採取「全球性」採集和發布方式,並未宣稱自己屬於「天氣預報」性質,因此對其氣象違法行為的認定造成困難。 

從算盤計算到智慧氣象 

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智慧氣象」。陝西省氣象局局史館對外開放,很多市民前來參觀。「算盤和天氣預報有啥關係?」一位女士看著陳列品驚訝地問。工作人員笑著說,這是上世紀70年代前,氣象統計使用的算盤。如今,隨著科學技術和計算機水平的發展,氣象預報變得越來越智能化。那麼,什麼是智慧氣象呢?表現為深入應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智能等新技術,讓氣象業務、服務、管理活動全過程都充滿智慧。「在我們這個系統上點一下滑鼠,被點擊的地方,3公裡範圍內的溼度、溫度、風向、有無降水等信息就顯示出來了,這樣的預報更精確。」工作人員介紹,現在每3公裡有這樣一個點,而之前西安只有一個這樣的點。 

首席記者姬娜 實習生高樂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是怎麼製作的?專家帶你感知氣象魅力
    他們始終堅持科普惠及民生,傳遞健康理念,用科技創新推動社會發展。9月24日起,掌上春城推出「專家科普『雲課堂』」系列報導,邀請不同行業、不同種類、不同領域的各類科學專家參與線上,以最接地氣的語言,普及藏在生活中的科學小知識,助力科學惠民之翼騰飛。掌上春城訊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美麗春城,小掌喜歡晴天時風和日麗的昆明,也喜歡大雨洗刷過後的清新城市。
  • 天氣預報咋做出來的?人工降雨想降就能降?下周一,報花為你解密
    天氣預報是如何做出來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是怎樣運行的?氣象設備又是咋工作的?莫忙先看看下面這些圖片你都認識它們嗎反正小編看完是一臉懵圈不過要給大家帶來一個喜訊3月23日上午10點是「報花直播」一起360全景「雲」遊德陽市氣象大院當天,「報花」和市氣象臺的工作人員將帶大家一起走進氣象信息中心、氣象影視中心,了解氣象員是如何利用現代技術分析製作天氣預報的;還可以近距離了解人工影響天氣中心,探秘人類是如何運用科技趨利避害……今年的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氣候與水」,市氣象局將創作
  • 廣州市氣象科普教育基地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圓滿結束
    3月24日,廣州市氣象局、廣州市氣象學會在廣州市氣象科普教育基地聯合舉辦2018年度世界氣象日活動,免費對公眾開放氣象中心,普及氣象科學知識。  今年氣象日主題是「智慧氣象」,圍繞這個主題,廣州市氣象科普教育基地開展了實地參觀、科普講解、專家解讀等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讓公眾全面深入理解「智慧氣象」的內涵。
  • 世界氣象日:孩子們走進德州氣象局探索氣象奧秘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的主題為「太陽、地球和天氣」,當日上午,德州市氣象局舉辦氣象科普開放日活動,邀請市民和學生走進氣象局,了解天氣知識,探索氣象奧秘。活動期間,德州市氣象局市氣象臺、演播室、人影指揮中心、氣象科普館和長河公園氣象觀測站等向公眾開放,家長和孩子們通過參觀、互動遊戲、聽講座、觀看科普宣傳片等了解氣象。
  • 禹州:開展氣象科普知識進課堂活動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玉巧 梁麗君報導 為迎接世界氣象日,近日,河南省禹州市氣象局組織開展了「氣象科普進校園」活動,向小學生普及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等科學知識,提高其避險自救能力。
  • 天氣預報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去市氣象臺看看就知道
    一、時間:2020年8月2日(周日)上午8:00-11:40二、地點:株洲市政府門口公交車站(上午8:00準時籤到)三、對象:6至16歲學生,共60人四、活動主題及內容(一)活動目的:參觀氣象局,了解氣象知識、開展氣象科普活動。
  • [科普]天氣預報是如何做出來的
    我們在看天氣預報時,是晴是雨,溫度多少等只是簡單幾句話,但做出預報卻要經過相當複雜的過程。首先是收集氣象數據,從地面到高空,從陸地到海洋,全方位、多層次地觀測大氣變化,並將觀測數據迅速匯集。其次,計算機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和運算,得到天氣圖、數值預報圖等產品,為預報員提供預報依據。
  • 「寶貝報天氣2017」活動收官 讓氣象科普接地氣 聚人氣
    >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格苗報導 「氣象預報真精彩,打起快板兒說起來」「東風南風西北風,預報工作不輕鬆」。
  • 關鍵詞:氣象信息傳播 天氣預報監督員
    從退休到現在的16年間,葉瑞珠堅持每天在家裡調看天氣資料,查看雷達回波圖,關注雨情信息。葉瑞珠說,是「人退心不退」,一日三餐般地準時調看省氣象臺發布的天氣預報,一旦發現不易理解的用語,便打電話到省臺會商室,提醒當班人員校對修訂。這份悉心熱忱,讓在職預報員對標先進,嚴謹、細緻做好每一次預報。有這樣一位專業的前輩時時盯著預報,大家也親切地稱她為「天氣預報監督員」。
  • 西藏:小學生參觀氣象科普教育基地
    查日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查日 通訊員普布央金報導  作為西藏氣象局紀念世界氣象日系列活動之一,3月20日,西藏氣象學會邀請拉薩市實驗小學200餘名學生走進自治區氣象局參觀氣象科普教育基地,近距離感受氣象,接受氣象科普教育。
  • 【科普閱讀】空氣汙染氣象條件如何預報?
    8日以後,將有一股勢力更強的冷空氣來襲,華東地區霧霾情況有望好轉。建議繼續做好相關監測預報。」針對從11月底開始的華東地區長時間霧霾,中央氣象臺除了進行例行會商外,還密切與地方氣象臺溝通,做好霧、霾及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是如何製作出來的?與常規預報相比,難度在哪裡?
  • 防城港:開展世界氣象日科普館開放日活動
    鄉鎮氣象信息員在氣象科普館參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唐璇報導 3月20日上午,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氣象局在市海洋氣象綜合探測基地開展了氣象科普館開放日活動,全市鄉鎮氣象應急崗氣象信息員參加了此次氣象科普館參觀活動。  在此次活動中,市氣象局青年文明號的同志向全市鄉鎮氣象信息員作了詳細的講解。
  • 4月24日青島市區最高溫21℃陣風八級 科普:天氣預報是如何製作出來...
    今明天山東晴天「控場」  26日雨水「強勢」上線近日,山東晴天多雨水少,大風天天刮,天氣十分乾燥,大部分地區森林氣象火險等級高。中央氣象臺24日06時繼續發布沙塵天氣預報,受冷空氣大風影響,預計24日08時至25日08時,新疆南疆盆地、內蒙古中東部、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北京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內蒙古中東部局地有沙塵暴。
  • 周家斌:假如天氣預報也有「說明書」
    因為這些科普書多是一些專業人士編寫,其通俗性不夠,有些問題講得也不夠透徹,所以普通百姓大多看不明白,只有專業人士才能看得懂。科普文章、圖書一定要讓普通百姓看得懂。這就要求我們編寫氣象科普書籍時多聽聽普通百姓的意見和建議,儘量讓那些對氣象知識幾乎不了解的人也看得懂。聽說一些地方在編寫氣象科普書籍時邀請農民朋友參與,這種做法值得提倡。  同時,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也很多。
  • 簡介天氣預報節目製作流程
    簡介天氣預報節目製作流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4-02 10:30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天氣預報》是中央電視臺一檔基礎預報服務性節目。節目用通俗的語言,豐富的圖文解讀天氣,以最快的速度發布最權威的天氣預報和預警信息。同時,介紹氣象知識,提供交通信息,並且從天氣的角度提供健康、出行、飲食等方面的生活參考。《天氣預報》自開播以來,就成為老百姓生活中離不了的一部分。天氣早知道,使公眾合理安排出行,成為生活的重要參考。作為央視知名天氣預報主持人,楊丹以其輕鬆流暢的播報和自信穩健的台風深受全國公眾的喜愛,為全國氣象影視工作者樹立了榜樣。
  • 嶽陽市氣象局邀請你參加「世界氣象日」線上科普打卡
    紅網時刻3月16日訊(記者 張興莎 通訊員 李蜀湘)你想要獲得科普實踐的機會嗎?想要獲得氣象科普員的聘書嗎?想參加氣象預報節目錄製嗎?3月23日為世界氣象日,湖南岳陽市氣象學會聯合嶽陽科協邀請市民,參與主題為「氣候和水」的線上科普打卡。
  • 相約「世界氣象日」 巴中數百名學生體驗「觀雲識天」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觀雲識天」。3月23日上午,巴中氣象臺組織了向公眾免費開放氣象知識科普活動,活動現場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諮詢。同時,邀請了100餘名學生前來參觀,並傾聽氣象臺工作人員講解人工影響天氣、雷電預防、大風和暴雨自然災害預防等防災減災知識,解決氣象防災「最後一公裡」問題,進一步提高氣象防災減災意識。  上午9點左右,記者來到巴中市氣象局。
  • 天津市氣象局2016年「3.23」世界氣象日科普宣傳活動方案
    」欄目,講解本次氣象日主題內涵,結合應對氣候變化、氣象防災減災等熱點問題,向公眾宣傳氣象科普知識,將市氣象部門全年將要開展的一系列宣傳與科普工作向聽眾進行宣傳,鼓勵公眾積極參加。2.公僕走進直播間訪談 ◆時間:3月23日 ◆活動內容及形式: 由市局局領導帶領市氣象臺、氣候中心、氣象科學研究所、氣象服務中心等相關單位的專家到新聞廣播參加「公僕走進直播間」欄目,講解本次氣象日主題內涵,結合應對氣候變化、氣象防災減災等熱點問題,向公眾宣傳氣象科普知識
  • 今天新聞聯播天氣預報視頻
    1980年7月7日開始播放,每天由氣象臺負責書寫預報內容和人工手繪預報圖(鉛筆畫好之後再用鴨嘴筆描粗),畫好後中央臺派車來取,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結束後播出,所以也稱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 在30多個年頭中,中央臺天氣預報視頻節目領航式地開啟了公共氣象服務的先河,包括全國人最熟悉的中央臺天氣預報背景音樂《漁舟唱晚》,也至今未曾改過。
  • 嶽陽氣象局告訴你天氣預報是怎樣製作的
    —分享—   紅網嶽陽站3月24日訊(分站記者 周小平 陳墾)昨天是世界氣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