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是怎麼製作的?專家帶你感知氣象魅力

2020-12-23 瀟湘晨報

編者按: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始終致力於推廣科學技術,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帶領農民科技致富。他們始終堅持科普惠及民生,傳遞健康理念,用科技創新推動社會發展。9月24日起,掌上春城推出「專家科普『雲課堂』」系列報導,邀請不同行業、不同種類、不同領域的各類科學專家參與線上,以最接地氣的語言,普及藏在生活中的科學小知識,助力科學惠民之翼騰飛。

掌上春城訊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美麗春城,小掌喜歡晴天時風和日麗的昆明,也喜歡大雨洗刷過後的清新城市。那麼雲朵是如何生成的,對天氣有什麼影響?你是否也好奇狂風暴雨來臨前,天氣預報是如何製作出來的?本期訪談邀請到了昆明西山太華山氣象站氣象科普專家李振榮,帶領我們一起探索氣象的「秘密」。

記者:什麼叫「天氣」,什麼叫「氣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李振榮:「天氣」一般指的是短期的天氣狀態,比如:今天的天氣,明天的天氣。「氣候」指的是中長期的天氣狀態,比如:某個地方每月的平均氣溫或每年的年平均氣溫。

記者:天氣預報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李振榮:天氣預報首先要收集氣象要素和氣象數據。按照我們現在的氣象觀測,只有地面氣象要素、空中氣象要素和外太空衛星雲圖等資料收集之後,通過數據預報的模式,製作出天氣預報。

記者:人工影響天氣手段有哪些?昆明採用哪些手段影響天氣?

李振榮:影響天氣主要有四種手段,主要是飛機增雨、高射炮、人工火箭、煙霧煙爐四種。其中,效果比較好的是飛機增雨。但是飛機增雨成本較高,現在昆明常用的是人工火箭,通過發射人工火箭彈實現增雨。

記者:雲是如何形成的,分別有什麼影響?

李振榮:雲的形成有一定條件,空氣中要有足夠的水汽含量,有上升氣流運動,有對流之後水汽就會凝結成雲。

記者: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可以通過觀察雲的狀態、顏色來預測天氣嗎?

李振榮:這個難度比較大。雲一般雲分成高雲、中雲和低雲。如果出現高雲,未來的天氣就會發生變化,但是要準確的預測,難度很大。還是要依靠氣象雷達、衛星雲圖等設備觀測出來的才準確。

掌上春城記者:楊夢奇

責編:楊芮 實習編輯:農天琴

編審:吳晨萍

終審:李嚴

【來源:掌上春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世界氣象日專家科普知識 天氣預報是咋製作出來的
    手機上3個天氣預報咋都不一樣 「手機上的天氣預報為何與氣象局發布的不太一樣?」市民李先生說,之前,他經常在報紙或者電視上了解天氣預報。前段時間,兒子幫他在手機上下載了天氣預報軟體,隨時隨地想看就能看。 李先生對比後發現,手機上的3個氣象數據,經常不一樣。
  • 新知| 天氣預報是如何誕生的?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
    交匯點訊 梅雨季節,你看的最多的是什麼?《天氣預報》肯定有一席之地,作為每天出門前的天氣預警工具,它決定著你是否可能被淋成落湯雞。  製作天氣預報是個非常繁瑣的過程,需要依次搜集過去一段時間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這些氣象數據從何而來?又到哪裡去?江蘇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告訴你,天氣預報數據採集於「天地空」,經過分析和會商,一份天氣預報產品就誕生了。
  • 簡介天氣預報節目製作流程
    《天氣預報》是中央電視臺一檔基礎預報服務性節目。節目用通俗的語言,豐富的圖文解讀天氣,以最快的速度發布最權威的天氣預報和預警信息。同時,介紹氣象知識,提供交通信息,並且從天氣的角度提供健康、出行、飲食等方面的生活參考。《天氣預報》自開播以來,就成為老百姓生活中離不了的一部分。天氣早知道,使公眾合理安排出行,成為生活的重要參考。作為央視知名天氣預報主持人,楊丹以其輕鬆流暢的播報和自信穩健的台風深受全國公眾的喜愛,為全國氣象影視工作者樹立了榜樣。
  • 嶽陽氣象局告訴你天氣預報是怎樣製作的
    嶽陽氣象局告訴你天氣預報是怎樣製作的 來源:紅網 作者:周小平 陳墾 編輯:吳若蘭 實習生 劉恩權 2016-03-24 09:52:04
  • 天氣預報:準確率追趕期望值
    例如,北京7月8日氣象預報顯示,7月9日至10日,北京城區和南部將有大暴雨天氣,局地降雨量可能會達到或超過歷史同期極值。結果北京的降雨強度遠沒有預計的嚴重。  天氣預報是怎樣製作出來的,為什麼會出現空報或漏報,應該怎樣用好天氣預報?記者最近採訪了多位專家。
  • 盤點各具特色的天氣預報節目
    這一小段文字看似普通,實際上卻意味著人類一個大膽的進步——預報天氣。1922年11月14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第一次向大眾廣播由英國氣象局製作的天氣公報(weather bulletin)。1954年1月11日,電視天氣預報主持人第一次出現在BBC天氣預報節目中。英國氣象局(Met Office)面向公眾的氣象服務分免費和收費兩種。
  • 關鍵詞:氣象信息傳播 天氣預報監督員
    從退休到現在的16年間,葉瑞珠堅持每天在家裡調看天氣資料,查看雷達回波圖,關注雨情信息。葉瑞珠說,是「人退心不退」,一日三餐般地準時調看省氣象臺發布的天氣預報,一旦發現不易理解的用語,便打電話到省臺會商室,提醒當班人員校對修訂。這份悉心熱忱,讓在職預報員對標先進,嚴謹、細緻做好每一次預報。有這樣一位專業的前輩時時盯著預報,大家也親切地稱她為「天氣預報監督員」。
  • 天氣預報是怎樣產生的 天氣預報怎麼形成文字數據分析
    天氣預報是怎樣產生的 天氣預報怎麼形成文字數據分析  「未來一周,我市天氣將是……」電視機內,天氣預報主持人播報著每日天氣信息,這簡簡單單幾個數字構成的天氣預報,背後其實蘊含著預報員對每天海量氣象數據的分析。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不如學看氣象雷達圖
    結果一查,並不是颱風……只是一種強對流天氣。根據中國天氣網的統計,颱風通常在6月-9月才會光顧中國。但是,網友並沒有因此放過氣象臺,紛紛舉例,你家天氣預報就是不準的!第二,不管你們是從什麼平臺獲取天氣預報,一般能看到的都是基於本人地理信息的城市預報。也就是明天多少度啊,會不會下雨,是大雨還是小雨,屬於常規的天氣預報。第三,當你有特殊需求,比如要出海滑板啊,需要坐個飛機去餵鴿子之類,建議關注氣象部門發布的臨近天氣預報。
  • 動物和植物也能預報天氣?專家怎麼說
    天氣變幻無常 生活中,我們已經習慣 有「天氣預報」的日子了 但是你知道嗎 大自然的花鳥蟲草 也能預報天氣 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 【科技】天氣預報精確到一小時,氣象自主創新的路走對了!
    「當你打開手機查看天氣的APP,就會發現,現在我國的天氣預報已經能精確到一個小時;現在氣象主播在播報天氣預報時,也已經很少使用『局地有雨』這種說法……這些變化,說明我國氣象預報已經進入了精細化時代。」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中心副主任、國家數值預報創新團隊負責人沈學順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一切源於我國氣象科技工作者近年來一直堅持自主創新,研發了風雲衛星和國家級數值預報業務體系。
  • 國家氣象中心組織研討國外天氣預報能力建設方案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楊舒楠 唐健報導 6月12日,國家氣象中心召開國外天氣預報能力建設方案專家諮詢會。會議介紹了國外天氣預報的歷史、現狀、需求和存在問題,並重點就國外天氣預報業務的建設思路、發展方向和技術支撐進行梳理和講解。  與會專家指出,要以「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為目標,將「全球監測」和「全球預報平臺建設」作為重點,分階段開展國外天氣預報能力建設,確定階段性建設方案,分區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
  •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天氣預報
    活動目標:1.認識天氣符號,了解簡單的氣象知識;2.知道各個地區的天氣狀況有差異。認識常見天氣標誌。先請幼兒討論剛才看過天氣預報中的天氣標誌都是什麼意思,然後出示各種天氣標誌的圖片,為幼兒講解。教師:剛才你都看到什麼天氣標誌了?代表什麼意思?老師這裡有好多的圖片,我們來認識一下。5. 討論播報很多城市的天氣預報的原因。教師:請幼兒說一說為什麼新聞聯播的天氣預報要報很多城市的?
  • 何時下雨幾點颳風 南信大智慧氣象讓天氣預報更精細
    團隊技術人員正在介紹產品中國江蘇網3月22日訊(記者 羅鵬)雷暴、龍捲風等災害性天氣因突發性強,破壞力大,極易對老百姓的生活帶來危害。而源於其突發性極強的特點,導致預報及防禦都來不及。其中,「海洋大氣資料實時/延時接收處理系統」、「現代短期氣象預報工作平臺」、「強對流天氣監測預警系統」等專業軟體已經具有國內領先技術,部分已在軍隊和地方的氣象部門運用。發布會現場,研究院團隊帶頭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苗春生向記者演示了智慧氣象技術。記者看到,當圖像被輸入到構建的卷積神經網格模型中後,系統快速地在電子屏中標識出了雷暴大風可能發生的紅色區域。
  • 揭秘央視《天氣預報》:主播對著綠布「說」天氣
    《天氣預報》是觀眾每天都要關注的節目,但很多觀眾卻不知道天氣預報是如何製作的。雖然天氣情況瞬息萬變,但《天氣預報》卻每天雷打不動地在《新聞聯播》後和觀眾見面。對這位「老朋友」,很多人並不熟悉它是怎麼製作的,記者日前來到位於國家氣象局的北京華風氣象影視信息集團,在《天氣預報》主持人馮殊的帶領下,參觀了《天氣預報》的演播室。
  • 廣西《天氣預報》節目新裡程 Weather central系統打造氣象節目新...
    3月29日,廣西氣象服務中心全新打造的廣西衛視《天氣預報》節目正式亮相螢屏,節目運用先進的weathercentral系統進行製作和錄製,賦予了節目新的生命力。weathercentral系統特有的氣象圖像圖像能更加生動直觀、簡單易懂地展示氣象信息,從而利於觀眾理解和識記,使得氣象影視服務更加直接有效。
  • 監測氣象水文多手段 帕運帆賽水文氣象預報精準
    本報訊 帕運帆賽期間,我市加強了賽場海洋水文、水質檢測和氣象預報系統,向各運動隊和運動員及時提供了賽場水文氣象預報,為確保帕運帆賽的順利舉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帕運帆賽期間,在奧帆賽場和周邊建設的浮標站、自動氣象站、梯度風觀測塔等觀測設施繼續投入運行,提供氣象預報服務;此外,市氣象局奧帆賽現場氣象服務專家原班人馬也再次進駐奧帆中心,憑藉著豐富的經驗為帕運帆賽提供全方位、更加精細的預報服務和形式、內容更加豐富的服務產品。按照奧帆賽模式提供氣象保障,現場工作組每天3次向賽事組委會提供5個浮標站逐時天氣預報和未來3天天氣展望。
  • 天氣預報的一句話 要演算成千上萬個數據
    前段時間,長沙出現了40℃高溫,並首次進行了準確預報,那麼,每天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如何預報出來的呢?昨日,記者特地來到長沙市氣象臺,體驗了一把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  8月10日40℃高溫是怎麼預報出來的  市氣象局五樓的長沙市氣象臺,副臺長喻雨知正坐在電視大屏幕前與省局的專家會商未來一周的天氣預報。
  • 【科普閱讀】空氣汙染氣象條件如何預報?
    建議繼續做好相關監測預報。」針對從11月底開始的華東地區長時間霧霾,中央氣象臺除了進行例行會商外,還密切與地方氣象臺溝通,做好霧、霾及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是如何製作出來的?與常規預報相比,難度在哪裡?
  • 大班科學教案:氣象預報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科學教案:氣象預報   自從班內開展觀察天氣,畫氣象、預報天氣一系列活動後,孩子們的興趣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