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夜,椰林海韻,月光如洗。
馬雲來到海南,第四次陪鄉村教師在這裡過節。這次,他還給了臘八節一個新稱呼:鄉村教師節。
▲第四屆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現場 張炎良攝
在當晚的2018鄉村教師頒獎典禮上,他「端詳」著一張來自鄉村小學生的卡片,上面手繪著幾朵蓮花,空白處籤著「安邊小學二年級二班馬雲」。
這一幕正好被直播特寫鏡頭拍下,畫面裡,不僅有馬老師開心的笑容,細心的觀眾還發現,他兩鬢也多了不少白髮。
「很多朋友問我最近白頭髮怎麼多了那麼多,我也不知道(為啥)。」馬雲感慨,「我看比爾·蓋茨當CEO的時候狀態很好,(退休)三個月以後白頭髮出來了。哎呦,這事兒輪到我了。」
去年9月10日,馬雲宣布,2019年9月10日,自己將不再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將更多地回歸教育和事業。從那以後,他在自己的新名片上,印上了鄉村教師代言人、阿里一號公益志願者、阿里巴巴脫貧基金主席、馬雲公益基金會創始人、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聯席主席、TNC(大自然保護協會)全球董事、聯合國青年創業和小企業特別顧問等諸多公益相關頭銜。
▲鄉村教育午餐會現場 張炎良攝
馬雲稱自己是退而不休,估計會越來越忙。他坦言,自己不適合在其它體系裡工作,「我行我素,以前就做我喜歡(的事情),退休後更要做喜歡的事情。」
然而,歷經風雨,見過無數大場面的馬雲,卻在今年的鄉村教師頒獎系列活動中道出了自己的難題:「掙錢難,花錢更難,做公益並不比開公司容易。」
回應寄宿制學校計劃遭批評:我從不怕罵
從2014年12月在浙江省民政廳正式註冊「馬雲公益基金會」起,馬雲邁出了投身公益,回歸教育的「戰略性」第一步。而這一步的落腳點,便是鄉村教育。
經過4年多的發展,馬雲公益基金會以浙江省社會組織評估最高分於去年底獲評5A級社會組織。2019年1月14日,馬雲在第四屆「馬雲鄉村教師獎」之「鄉村教育午餐會」上對外公布這一消息時說:「我們評了5A級,我們深以為傲!」
今年是馬云為了發展鄉村教育組織的第二次「飯局」。前來「赴宴」的除了泰康保險陳東升、御風資本馮侖、中澤嘉盟投資基金吳鷹、華誼兄弟王中軍及李連杰、汪涵等去年曾出席的老面孔,還加入了著名教育家、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東潤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孔東梅等新面孔。
▲著名教育家、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張炎良攝
湖畔大學三期學員也應邀到場,其中不乏轉型為投資人的歌手胡海泉這樣的明星學員。此外,現場還有來自大學、研究院、教育行政部門人員以及媒體記者們。
一年前的那次「飯局」上,馬雲當著史玉柱、郭廣昌、張近東、曹國偉、陳東升、馮侖、王中軍等企業家的面,拋出在中國偏遠地區「再度推動並校機制、建立鄉村寄宿制學校」的計劃。此言一出,也引來了一些爭議,甚至有人公開撰文,指馬雲「犯了一個大多數老師都容易犯的錯誤」,批評他不了解鄉村教育的實際情況。
今年的「飯局」上,馬雲對此回應稱:「幸好我這個人從不怕罵,十九年來怕過誰啊,對不對。」他認為,形勢已經發生很大變化,重提鄉村撤點並校,八九十年代幹不靠譜,不代表現在也不靠譜。
馬雲也再次呼籲,「鄉村小的學校不合併,資源不整合,鄉村教育沒有出路。」長期對鄉村教育的觀察,讓馬雲產生一個想法:把學校集中到交通便利的地方去,「學校大了,有兩三百個學生,交通便利,好的老師就願意去,資源就能夠集中。」
為了驗證鄉村寄宿制學校的合理性,去年12月,浙江省淳安縣梓桐鎮中心小學完成首個馬雲鄉村寄宿制學校改造試點。48名學生走進煥然一新的宿舍,裡面不僅有豐富多彩的生活空間,還有閱覽室、影音室、樂高室、淋浴間,以及專門開設的親情吧。
馬雲還將鄉村寄宿制學校的樣板間搬到了午餐會的會場外,方便嘉賓們有直觀的感受。他說,「每一個模型的尺寸,內容都是有數據的,是可以整套複製推廣的。」
▲鄉村教育午餐會現場 張炎良攝
然而,橫在馬雲推廣寄宿制學校面前的,還有一道繞不過的政策坎。去年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中規定,原則上小學1—3年級學生不寄宿,4—6年級學生以走讀為主,在住宿、生活、交通、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可適當寄宿,具體由縣級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確定。
有企業家現場表示,將以人大代表身份建言,讓推廣鄉村寄宿制學校從政策層面上獲得更多支持。
在熱烈的討論氛圍中,原定12點的開飯時間,過了下午1點仍不見有動筷子的跡象。馬雲打趣道,「這頓飯呢,你們也不是太餓。如果餓了,誰讓你沒吃早飯。歡迎大家提一些建議,給我們批評指正。」
直到近1點半,企業家們才吃上了清炒筍尖、紅燒魚塊、地三鮮、蘿蔔乾炒臘肉、清炒菠菜、蘿蔔燉牛腩的自助餐。
首次對外開放理事會:公益不應該有秘密
1月14日下午,馬雲公益基金會首次對外開啟了理事會的大門。除了20位媒體記者,還有獲邀的馬雲鄉村校長委員會代表、基金會項目夥伴代表及企業家代表,整個會議完全開放透明。會議全程還進行了錄像,將向全社會公開。紅星新聞記者作為媒體觀察員,全程旁聽了理事會。
▲馬雲公益基金會理事會現場 張炎良攝
今年的理事會上,理事首次被要求進行述職。馬雲最先發起動議,他說,「我發現很多人當了理事,純粹是開會的時候坐一會兒。今天我們每個人匯報一分鐘,講講你在這一年中,為馬雲公益基金會,鄉村教師也好,做了哪些事情?是怎麼考慮的?」
隨後,蔡崇信、邵曉鋒、王帥、汪涵、李連杰等人簡短而清晰地述職自己2018年的工作。
馬雲在總結髮言中透露了會議公開的目的,一個原因是基於分享的意識,另一個原因是,在他看來,做基金會的第一原則就是必須透明。公益的責任是喚醒,是行動,是參與,所以公益不應該有秘密,「基金會必須有透明的基因,所有的事情都應該有據可查」。
「我對花錢有興趣,沒花過就是白賺」
自稱從1999年到現在沒拿過工資、「對錢沒有興趣」的馬雲,今年在海南也發出了「財富的快樂我現在才開始有點味道,有些事沒錢想做也做不了」的感慨。
「人死了,錢還在,是最大的悲哀。」對於趙本山的這句名言,馬雲十分認同。當普通人停留在對掙錢的渴望時,馬雲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把錢花好。他不止一次提到,「財富不是自己的,只是社會委託他把財富經營好而已。」
在1月14日下午的馬雲公益基金會理事會上,馬雲在一眾理事、企業家和媒體記者面前擼起了袖子。他指了指空空的手腕,來回翻了翻手掌,然後說,「有人喜歡手錶,我是30多年沒戴過手錶,我也不戴這些東西(飾品),沒有意義。但我對花錢還是有興趣的,這輩子你沒花過,你是白賺。那你能花多少錢呢?一張床,三頓飯,你能穿多少衣服?如果我們像土豪一樣,那就沒有意義。」
馬雲還在午餐會現場對企業家們打趣道:「你們一天浪費的錢有多少,你們一天喝一杯酒多少錢。我不是說大家不要享受,我們稍微做一點點,也許就可以支持一個年輕人到農村去支教幾年。」
▲鄉村教育午餐會現場 張炎良攝
從2015年馬雲公益基金會首個項目——「馬雲鄉村教師計劃」啟動後,基金會陸續啟動了「馬雲鄉村校長計劃」、「寄宿制學校試點」、「馬雲鄉村師範生計劃」等一系列公益項目。此外,基金會還啟動了在全球範圍內幫助弱勢群體享受優質教育和發展的國際項目,目前已在約旦、澳大利亞以及非洲等地區實施。
馬雲基金會執行秘書長於秀紅介紹,過去三年,馬雲公益基金會整體捐贈收入為6.35億元(人民幣),支出為3.15億元。公益來源最主要部分是馬雲個人捐贈,另外極小部分是因為各種評級、評獎,政府會有一點獎勵。
於秀紅此前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表示,雖然這幾年基金會的發展已經很快,但相比馬雲期望的速度和標準還有差距。「資金量沒有達到他的期望,他覺得可能數量也不夠。」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今年鄉村教育午餐會上,馬雲重提去年的話「這個午飯不是『鴻門宴』,我們不需要錢,但需要愛心和行動」,而後他又添了一句,「當然你出點錢,我們也很高興。」
馬雲坦言,原來只是自己投入,覺得拿別人的錢做公益會麻煩很多,「現在感覺大家對我還是信任的,我自己肯定不會去拿大家的錢。」
在馬雲看來,公益的本質在於喚醒,參與的人越多越好。他希望能夠打造幾個公益項目的精品樣板,然後把模式、標準輸出,「大家可以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資源的出資源,有人的出人。」
「年關正近,這麼忙,你們能抽出時間來參加這樣的活動,說明你們的企業一定幹得不錯,再做一些其它的,會更加快樂。」馬雲對企業家們說道。
紅星新聞記者丨張炎良 發自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