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焦慮,羅振宇也焦慮,現代人的焦慮從不是沒錢沒對象這麼簡單

2020-11-08 玖葉茶

焦慮:一個幾乎不可避開的話題。

關於焦慮的話題,幾乎從來沒有停止過。 年初疫情的時候,因為沒有工作,大家待在家裡,每一天花錢卻不見少,那時候焦慮在充斥著生活;雙11節要到了,家裡要防著老婆「剁手」的老公也整天在焦慮;馬雲因為被約談,公司裡的公司員工也在焦慮,就連一直喊著「馬雲爸爸」的廣大女性消費者也在焦慮:這會不會影響到雙11的狂歡購物?

似乎每一個年齡段,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焦慮原因。焦慮這個字眼一直充斥著我們的生活。

而從2018年開始這個詞就被人們提到得更頻繁了,尤其是知識焦慮

不過有一點幾乎揭示了所有人焦慮的原因,那就是自己的變化趕不上時代的變化。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害怕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打」。

焦慮就是很多現代人不可避及的一個現狀。

當然關於焦慮的研究從未停止過,直到疫情之前還有研究焦慮的數據。美國的研究者在調研收集數據的時候,曾經讓人們對現有的自己進行焦慮打分,10分表示焦慮程度很高。

而結果得出了這樣的一個結論,人們的焦慮程度平均分達到了5.6分!

這已經是相當高的焦慮度了。

現代人的焦慮:不是沒車沒房沒錢這麼簡單。

大多數人對於焦慮的感覺就是沒車沒房沒存款,簡單來說,焦慮的原因就是所有能用錢解決的事情自己一個都不能解決,所以焦慮了。

但事實並不是這麼簡單。

國外媒體就曾經報導過人們的焦慮情緒與人體當中的血清素有關。而美國的研究人員在調查結果同樣證實了這一點。因為在那些焦慮和抑鬱患者當中有18%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腸胃問題。甚至在某一特定腸道問題的患者當中,他們出現情緒抑鬱的機率是普通人的5倍!

由此可以看出焦慮與血清素之間聯繫緊密。但如果你因此而認為單純改變人體當中血清素的含量,就可以解決現代人的焦慮問題,那就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

沒錢沒車沒房或者是血清素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外在的人為補充來進行緩解,但現代人真正的焦慮原因,其實是沒有自我。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曾經在他的著作《身份的焦慮》當中提到:

人們會為自己無法跟社會所設定的成功典範保持一致,害怕失去尊嚴、尊重而擔心

這對於現代人來說,只是他們焦慮的表面原因。

不然你怎麼解釋有人已經年薪百萬了身價過億,但是每天仍然在很高程度上的焦慮?

馬雲算是有錢了吧,但羅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講的時候就曾經說過馬雲也焦慮,2018年正好是知識付費的元年,當時羅振宇也賺得盆滿缽滿,但是羅振宇在演講當中也說他也很焦慮。

焦慮的問題,從來不是沒車沒房沒錢這麼簡單。

如何解決焦慮問題?

很多人深受焦慮的困擾,也強烈希望能夠解決焦慮的問題,但是淺層解決焦慮的問題,比如說沒錢沒房沒車等等這些問題,針對性的去解決這些,又或者是自虐式的努力早起學習賺錢等等都是解決表面的焦慮問題,這些治標不治本。

想要深度解決焦慮問題,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延遲滿足

現代人的很多焦慮問題,本質上沒有自我,都是對自我的掌控度不夠。希望得到的太多,而且希望自己一付出就立刻有回報,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效益,就會產生焦慮。如果自己的一個想法或者是一個做法出現了偏差,也會焦慮。人們對自我的掌控程度越低,焦慮度也就越高。

早在1968年的時候,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就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實驗結果表明,那些從小就明白延遲滿足道理的小孩在未來成就精彩人生的可能性會更大。

張磊也說懂得延遲滿足道理的人已經先勝一籌。

當你還在執行過程的時候,不要著急享受達到目標以後自己要做什麼來犒勞自己,把享受延遲,等目標完成後再狠狠地獎賞自己,這遠比現在的即時滿足要多得多。

2、沉浸式行為「上癮」

前面說了延遲滿足,但是過程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沉浸式行為上癮就是解決執行當中的焦慮問題。

上癮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這種上癮的感覺就是讓人慾罷不能,沉浸其中的感覺。而沉浸式行為上癮就是提升你在執行過程當中體驗度。

我們都知道枯燥乏味的重複性動作,會讓人們厭煩,進而對正在執行的過程產生厭倦,在沒有達到目標之前選擇放棄。而如果你沉浸在一件事情當中,你就不會覺得這件事情很為難,甚至是說不想做這件事情,反而覺得很享受做這件事情。

比如在調研查資料的過程當中,要綜合搜查各方面的資料進行調研,如果一連幾天重複做這件事很容易讓人反感,但如果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同時做一些令人愉悅的事情,就可以讓自己在執行這件事的時候沒那麼難受,比如可以一邊聽自己特別喜歡的歌一邊整理調研或者是和自己一直想要合作的夥伴一起執行,整個過程就沒有那麼難受啦!

王小波說: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而人的焦慮,本質上都是對自我無法掌控的直接表現。

相關焦點

  • 學會與「焦慮」和平相處
    李誕在《奇芭說》中開羅振宇的玩笑,說羅振宇用販賣焦慮的錢買醉。於是羅振宇成了「焦慮」的代名詞,而羅振宇的「焦慮」產業現在也要馬上上市了,公司據說估值四十多個億。可見焦慮本身是一種思維方式,焦慮是無毒的,如人身體內的細菌,多了對身體有害,少了也對身體無益。
  • 見人就焦慮?羅振宇推薦一本書幫你戰勝社交恐懼症
    1.重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如果在與人交往過程中,遇到使自己緊張焦慮的事情時,羅振宇建議大家在日常談話中,要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記錄下感受。比如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身上,或者完全放在談話對象身上。對比不同的分配方法,對心理帶來的影響。多試幾次,你就能找到合適的注意力管理辦法,在交流時,表現得更自然。
  • 心理測試丨你是焦慮的現代人嗎?
    房貸車貸、工作壓力、學業考試、戀愛分手……焦慮大概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的最大通病,對失敗的想像,對未來的恐懼感,當物質生活逐漸豐盈,城市節奏越來越快,卻有越來越多的人終日在痛苦中無法自拔。06非理性恐懼沒有具體害怕的理性對象,卻常有恐懼心理。07驚恐症狀突然產生莫名的恐懼感,甚至產生生理不適反應。
  • 上海又有學生跳樓、羅振宇談教育焦慮,教育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也就在前天,羅振宇的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2019》中,提到了教育行業出現的問題——父母的焦慮。在演講時,他發布了一張統計表,在2019年1月1日到12月30日之間,在公眾號裡同時有「教育」和「焦慮」兩個關鍵詞的文章裡,有3470篇,閱讀超過了10萬+,平均每天將近10篇。
  • 被焦慮綁架的真相——花錢購買更多焦慮
    那些普普通通的人用這麼少的時間都能夠實現人生逆襲,我為什麼不可以呢?如果我也學會了,我就不用整天擔驚受怕了!病急亂投醫!終於有一天我也受不了焦慮和恐懼的折磨,花錢、報名,認真學習、努力進步!那一刻,我覺得就算我實現不了他們那麼大的跨越,我也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逆襲。
  • 98%的女人都焦慮,你焦慮過嗎?
    焦慮究竟是什麼羅洛梅在《焦慮的意義》裡說,恐懼是我們面對著威脅,但是知道威脅是什麼,但是焦慮是你知道自己面對著威脅,但是卻不知道威脅自己的對象是什麼。焦慮是一種眩暈,一種混沌。我們總在焦慮和無聊當中徘徊。那麼,焦慮究竟是什麼?
  • 為什麼現代人那麼容易焦慮?
    我們現在,太容易焦慮了,特別是出一趟門之後。出門前,完全沒想過自己哪哪有毛病,生活也過得平淡安穩;結果出門跟人一說話,老覺得自己哪哪都有病,還會不停地自我懷疑,焦慮指數一下就上去了。焦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快要考試了,學生會焦慮;月底評比業績了,職場人會焦慮;三十多歲還沒對象,單身的會焦慮;孩子成績不好,當父母的會焦慮;最近皮膚不好,男孩子女孩子都會焦慮……這些都很正常,生活本就是五味雜陳。但是,別人硬是把我們的正常情緒說成是「有病」,那就是忽悠!
  • 焦慮源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我們該如何應對?
    使你焦慮的原因:一、兜裡沒錢,擔心未來沒有收入,房貸、車貸、一切生活開支的問題就會接踵而來,怕自己應付不了;二、肚裡沒「墨」,擔心自己知識水平、技能有限,跟不上社會發展,或企業要求,而被迫下崗,或者自己沒把握能夠持續賺到錢。
  • 焦慮的演變:現代人為什麼容易焦慮?丨壹讀精選
    延遲回報環境  好啦,現在反轉一下角色,想像我們是那群進行野生之旅的人類。與長頸鹿不同的是人類生活在一個研究人員稱之為「延遲回報環境(Delayed Return Environment)」的模式下。在這種模式下,我們所做的不會對當下產生直接的益處。
  • 擺脫焦慮。
    前面的文章有提到關於焦慮對於減脂和身體的影響,今天就帶大家擺脫焦慮。有沒發現,其實情緒不噹噹會影響自己,也很容易傳染給身邊的人。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學習壓力,工作壓力等等,多到讓人脾氣暴躁,失眠,掉頭髮;種種壓力又不知道找誰傾訴,也不懂得該如何發洩;
  • 對於知識焦慮,這是我最誠懇的意見了
    昨天我收到一位小夥伴的私信,算是關於知識焦慮的問題本來這個內容今後會在《高效生活養成計劃》中詳細講,今天先簡單說說吧。各種知識和技能越來越多了,這樣好像也必須學,那樣也好像必須學,最終什麼都沒學成,或者怎麼都學不完。
  • 現代人的手淫焦慮——縱慾、懶惰與不勞而獲
    手淫焦慮是一種現代性焦慮明白了現代金融市場和手淫行為的相似性,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手淫焦慮是一種現代性焦慮」這句話了——同樣都是被欲望挑動,同樣都是「不勞而獲」,手淫和現代金融市場,都給人類帶來了危機。那這和手淫焦慮作為一種現代性焦慮有什麼關係呢?手淫行為是從人類誕生就有的,一些動物,比如猴子和大猩猩,也會有手淫行為,怎麼就跟「現代性焦慮」扯上關係了呢?要理解這個思路,我們需要考察一下18世紀歐洲的三個方面:宗教與道德,還有現代金融市場的產生。
  • 有一種焦慮,叫Python焦慮,和消防證焦慮
    這其實是新時期「販賣焦慮」的營銷方式,通過給用戶「洗腦」製造焦慮來賺取培訓課時錢。至於學了這些技能是不是真的能夠解決這些焦慮問題,那並不重要。因工資低發愁?因加班熬夜焦慮?來參加個培訓班吧!按照這些培訓班的說法,只要學了Python語言或者考個消防員證,升職加薪財務自由、到點下班年薪幾十萬的好事就全有了。
  • 理解焦慮:什麼是正常的焦慮?什麼是不正常的焦慮?
    焦慮是一種過度擔心自己或親人的安全、前途和命運而引起的煩躁。它包含焦慮、憂慮、悲傷、緊張、恐慌和不安成分。它與危急情況以及不可預測和無法控制的事件有關。事情變好了,焦慮就有可能會減輕。擔心高考沒考好; 擔心股票下跌; 擔心沒人喜歡自己; 經常擔心工作出錯; 經常擔心自己身患重病或得重病死去; 經常擔心家人發生意外;
  • 《身份的焦慮》我們為什麼這麼焦慮?又該如何解決?
    它用通俗、有趣的語言,為現代人解讀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們為什麼會為「身份」而焦慮。「身份」這個詞在這本書中更多的還是指一種社會地位,一種當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祿。為什麼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 勢利傾向未成年時,沒人在意我們的所作所為
  • 焦慮只是紙老虎
    那些比我們強得多的人都在焦慮,連任正非、馬雲、馬化騰這些大佬們也不例外,我們普通人沒有理由不焦慮。放眼周邊的人,焦慮的情緒隨處可見:工作不穩定,工資不夠花,房子不夠住,孩子不夠聽話,等等。特別是身為父母,一輩子都會為孩子焦慮。
  • 羅振宇:我懂你的知識焦慮
    在知識焦慮的時代,如何成為一個高手。切換思維,升級認知,參與未來!你需要這本書的助力!作者:羅振宇摘選自:《我懂你的知識焦慮》鄧巴數字——150人定律1網際網路界有一個很著名的詞,叫「鄧巴數字」。這是英國人類學家鄧巴提出來的。
  • 《身份的焦慮》:今天你焦慮了嗎?
    現代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焦慮的情緒,這樣強烈的感覺源於我們渴求成功,並且這種成功的可能性與機會比以往更大更多。「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這樣的身份徵途簡直豔霎旁人,但成功沒那麼容易複製,我們又繼續在世俗生活裡保持著原有的模樣,產生了更多的焦慮。『焦慮感,是內心強大的過程中,誰也逃不掉的心理體驗。
  • 焦慮、焦慮,如何遠離焦慮?
    這也真是應了那句話,知道的越多,焦慮的也就越多!希望越大,焦慮越多。你對一件事越是耿耿於懷,這件事也就越會產生更多的焦慮。這不是你自己能左右的,而是焦慮產生的根源,便是欲望。用另一件事吸引自己的注意力,轉移自己的情緒,會降低你所專注那件事的焦慮來源。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焦慮了該怎麼辦?
    無論有錢沒錢、有權沒權,大家焦慮的樣子都是一樣的。野史裡道聽途說,古代的皇帝,每晚也會為了翻哪個妃子的牌子焦慮一下。現代,焦慮更是一種流行病。年輕人焦慮前途未卜,中年人焦慮失業危機,老年人焦慮身體,沒結婚的焦慮找不到對象,結婚的焦慮出軌被綠。焦慮,是說不明道不清的難受,是無處著落的著急,是無依無靠的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