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源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我們該如何應對?

2020-10-10 混燉嚴學

當下的「快餐」經濟環境,普遍都存在焦慮,你可能開始留意到了,你的焦慮源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關於不確定的「焦慮」我們要如何應對?

2020鼠年,多躥動的一年,初始就爆發了疫情,導致經濟蕭條、部分失業下崗、物價部分上漲、貨幣通貨膨脹等一系列問題,突然間你會感到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內心的焦慮會突然出現。

使你焦慮的原因:

一、兜裡沒錢,擔心未來沒有收入,房貸、車貸、一切生活開支的問題就會接踵而來,怕自己應付不了;

二、肚裡沒「墨」,擔心自己知識水平、技能有限,跟不上社會發展,或企業要求,而被迫下崗,或者自己沒把握能夠持續賺到錢。

以上2點你是不是和我有點共鳴?我們要如何應對呢?

01、理性消費

理性消費是一種理財思維。

如何做到理性消費呢?字面意思理解起來很簡單,就是該花的錢花,不該花的錢不花,做好錢的分配和儲蓄。

步驟很簡單:首先準備一個記帳本,現在也有很多手機記帳app,你把家庭日常的消費記錄記在裡面,一個月下來,你就會很清晰的了解到自己買過啥東西,什麼東西該買,什麼東西當時衝動買了,也可以看出在哪消費便宜。

通過記帳,我們可以做到未雨綢繆,不要透支生活,也不讓生活過得剛剛好,我們可以為自己留有足夠的應急空間,降低我們對於「沒錢」「還款」的焦慮。

02、投資創業「都」謹慎

說到當老闆,誰不愛呀!有誰喜歡天天打卡,還經常加班?即便再喜歡自己創業當老闆,現在也要謹慎對待,千萬不要一拍後腦勺就去幹。有一個真實的哲理:成功都是偶然的,失敗都是必然的!

不是什麼人創業都能成功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我這麼說不是給大家潑冷水,而是和第一條一樣,請「理性」對待!我記得「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曾經說過,創業需要有夢想!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也曾經在他的創業之道書裡說過,夢想是創業的第一步。

你有自己清晰明確的「夢想」嗎?還是只是為了當老闆而去創業?在你沒想好之前,稍安勿躁!我們可以先學習這些創業成功大佬他們背後成功的邏輯和思維。

投資和創業一樣,都有運氣的成分,但你做理財投資的時候,產品經理總會說:「投資需謹慎!」所以投資、創業你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這個最壞的結局是否是你能承受得起的?

03、持續學習

現在是信息快速爆炸的時代,我有的時候都會感覺每天的信息量好多,自己的腦袋不夠用。你和我有同感嗎?

以前網絡還不太發達的時候,我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有限,總覺得信息太少,信息網際網路發達了,又覺得信息太多,而且還有假消息,每天我們都被各種信息充斥著大腦。

越是這樣,我們越要學會一種能力,分辨信息的能力,你無法分辨信息對你的作用,你也會焦慮,這種焦慮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你會不知覺的停止學習。

你會開始懷疑自己還能不能跟上這個社會?如果跟不上,怎麼辦?就開始焦慮了。

打破的辦法只有一個,行動。焦慮是「無效的」,我們要做的就是靜下心來,哪裡卻啥補啥,給自己專注的時間,發下手機去學習。

有人說我都在手機看書閱讀,你問問自己,你的效率高嗎?手機上有各種的app,還自帶彈窗,一個微信信息就會引你回復,你還怎麼好好學?

我的經驗是看紙書最好,把手機丟一邊,給自己1小時的閱讀時間,這1小時你不回復,地球照樣轉,但每天都累積學習一小時,一年365天你的知識儲備將是個飛躍。還怕不能知識變現嗎?

推薦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企業家創業哲學及經商之道,別關顧著看成功,要學會看他們背後的思維,學習前者的思維,我們才有翻身的機會!

你認為在當下時代,全民焦慮還有哪些因素造成的?

關注我,每天分享一本好書,和我一起知識變現吧!

相關焦點

  • 全民焦慮時代,一切源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該如何應對?
    作者|李雲飛 來源|原創當下的經濟環境下,迎來了全民焦慮的時代,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該如何應對?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當中發生了疫情肆虐、經濟蕭條、失業下崗、物價上漲等一系列的問題,房子又是一邊在大漲,一邊又在大跌,一切都顯得那麼不確定,人們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焦慮的心態是越來越嚴重。
  •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我們該如何應對焦慮?
    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不確定的世界作為一個專門研究焦慮的心理學家,我非常熟悉人們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的情況。因此,問題依然存在:在這種不穩定的時期,我們如何應對?我發現在治療焦慮症患者時,以下四個建議是非常有效的幹預措施。
  • 面對高度不確定的外界環境,我們該如何應對?
    但是,種種發生過的事實告訴我們,不管我們如何做,這種不確定性一直都存在,並將永遠存在,不確定性也不會隨著生活的安定而消失,而是潛伏起來了。正如我們的老祖宗所告誡我們的「要居安思危」。 那麼,面對這高度不確定的外界環境,我們該如何應對?
  • 面對高度不確定的外界環境,我們該如何做?
    但是,種種發生過的事實告訴我們,不管我們如何做,這種不確定性一直都存在,並將永遠存在,不確定性也不會隨著生活的安定而消失,而是潛伏起來了。正如我們的老祖宗所告誡我們的「要居安思危」。那麼,面對這高度不確定的外界環境,我們該如何應對?
  • 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在心理學中的定義是這樣的,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分離焦慮常常出現在上幼兒園時期。不僅是孩子會出現分離焦慮,媽媽也會出現分離焦慮。如何應對分離焦慮呢?我們先從孩子和媽媽的依賴和依戀關係上來講起。因為依戀關係具有雙向性,因此,分離常常體現在媽媽和寶寶兩者的關係上,而不是單方面。
  • 如何正確應對煩躁乏力的焦慮情緒?
    如何正確應對煩躁乏力的焦慮情緒?人感覺煩躁乏力焦慮,第一時間應該先選擇去正規醫院檢查身體,如果檢查結果排除軀體性疾病,那麼一般情況下,就可以確定患上焦慮症了在求助心理諮詢師後症狀仍然沒有緩解的話,就要考慮輔助藥物治療。
  • 補腦可以,拒絕「腦補」,我們應如何同焦慮和平共處?
    19年發表於《柳葉刀·精神病學》的「中國精神衛生調查」結果顯示,在精神障礙中,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為4.98%。焦慮常常無形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那我們應該如何與焦慮共存?生活中處處可見焦慮,人人都會焦慮,它是一種情緒而非性格缺陷,也可能是遺傳進化的結果,在面對潛在威脅時,焦慮讓我們做更多的準備或獲取更多的信息。太糾結於過去的人容易抑鬱,太擔憂未來的人容易焦慮。焦慮是指向未來的擔心,由三部分組成。焦慮由生理、認知和行為三部分組成。
  • 《應對焦慮》:打敗焦慮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是改變你的行動
    二、九種應對焦慮的簡單方法當焦慮感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時,影響著我們的一言一行時,那如何應對焦慮,就顯得格外需要了。加利福尼亞著名的焦慮問題專家埃德蒙.伯恩與知名的心理治療專家洛娜.加拉諾兩位作者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本自我療愈手冊——《應對焦慮》,其中就給大家提供了九種消除焦慮、恐懼和憂慮的方法。
  • 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情緒焦慮
    這是適當和適應性焦慮的基礎。但是,當這種「危險」反應發生得足以嚴重幹擾兒童或青少年的社交,學術或娛樂功能時,我們稱其為 「精神病」。 仍然有一些例子,其中焦慮症沒有被列為官方疾病,但可能會破壞日常生活。讓我們看一下所謂的「情境焦慮」。什麼是情境焦慮?
  • 如何有效應對考試焦慮?
    小王的患了考試焦慮症,如果不及時調整的話,高考成績將會受到很大影響。一、什麼是考試焦慮?考試焦慮是指因為考試壓力而引起的考生以過分擔心、憂慮、緊張、不安、恐懼、失眠、出汗等為特點的不穩定的一種心理狀態。發生在應對考試的時期或者情景中,當事考生能夠體會到內在或外在的衝突對自己的影響,症狀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學習或工作、生活。
  • 人們如何應對死亡焦慮?
    在野獸的攻擊下,我們將戰鬥或逃離。挨餓的人會偷食物。這就是為什麼社會會以獎章和引用來稱讚個人完全無視人身安全,以此獎勵自我調節的最終勝利。死亡焦慮是我們大多數恐懼症的核心。死亡焦慮通常被認為是最常見的恐懼之一。
  • 疫情之下,高考生該如何應對備考焦慮?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各地復學複課,但仍有考生感到不適應,覺得「緊張」和「焦慮」,由於備考節奏被突然打亂,原本就讓人「壓力山大」的大考,現在更讓人「憂心忡忡」。那麼考生要如何做好心理調試,才能緩解焦慮,不被壓力壓倒,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呢?
  • 如何陪伴孩子應對分離焦慮
    每年這個階段,我都會接到很多媽媽的諮詢——如何應對小朋友們的分離焦慮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什麼是分離焦慮以及我們怎麼提前做好準備。當我們面臨和心愛的人、事、物分離時,就容易激發起我們對這種情感斷裂的恐懼,同時我們將面臨一些「不那麼確定的」情境——這很容易就會引發焦慮。所以,一定程度的分離焦慮我認為是正常的。不管是3歲的幼兒還是30歲的成年人,如果發展較好,或多或少都已經有一些自我安撫的能力和心理技能來緩解和適應。
  • 焦慮|遇見焦慮?接納、適度宣洩、積極應對
    而越是如此想,便又愈發焦慮了。」與許潞相反,曹殊(化名)的焦慮則是「做著不喜歡的事但又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什麼。」曹殊今年23歲,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父母替他選的,但他對這份工作完全沒有一點興趣。「有一陣子工作量和壓力都很大,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我夢裡不是在做報表就是跟領導和同事吵架,醒來後躺床上覺得腦子一片空白。
  • 心理學家:疫情期的情緒管理,如何應對無聊、焦慮和恐慌?
    1)如何應對無聊和迷茫?等上班了有焦慮的話,再去用後面介紹的方法來應對焦慮。3)如何應對擔心經濟形勢變化影響自己收入所帶來的焦慮?案例:擔心疫情影響國內經濟發展,然後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期望祖國越來越好。
  • 面對新冠肺炎,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恐慌?
    網絡上充斥著大量不確定的信息,使我們無法得到確定的答案。於是,在超載的負面信息中,我們無所適從,陷入深深的恐慌。面對未知,恐慌是正常的應激反應。恐慌可分為適度恐慌與過度恐慌。適度恐慌能讓我們保持警惕,具有積極的生存意義。過度恐慌卻讓我們的大腦「宕機」,做出不理智的行為。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應對過度恐慌?如何與恐慌相處?下面我從心理學方面給出一些實用建議。
  • 面對投資中的確定和不確定,該如何應對?
    事實上,你可提前規劃的部分,可能只佔到人生的30%,剩下的70%是不確定的,是混沌的,是充滿隨機性的。所以應對剩下的70%,你就需要用到復盤這項工具。禪宗喜歡講當下。在禪宗的至高境界中,只要你活在當下,就是終極的方法。不管你是擔水還是劈柴,只要你活在當下,就是人生的高境界。但問題恰恰在於大部分人都沒有活在當下。活在當下不是一種理念,而是一種能力。
  • 為什麼焦慮的人容易沒胃口?該如何應對食欲不振?
    為什麼焦慮的人容易沒胃口?當一個人開始感到壓力或焦慮時,他們的身體就會釋放壓力荷爾蒙。有些身體症狀會讓人很不舒服,以至於沒胃口。有人食慾下降,有人暴飲暴食患有持續性焦慮或焦慮症的人體內的CRF激素水平更有可能長期升高。因此,這些人更有可能長期食欲不振。而那些經歷短期焦慮的人更有可能從食物和暴飲暴食中尋求安慰。然而,不管是長期還是短期的,每個人對焦慮和壓力的反應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個人對輕度焦慮和高度焦慮的反應也可能是不同的。
  • 家有「粘人精」是什麼體驗,寶媽:崩潰,如何應對寶寶分離焦慮?
    3)孩子無法理解「客體永存性」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嬰幼兒的分離焦慮,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於他們無法理解「客體永存性」。如何應對寶寶的分離焦慮期1)0-2歲的寶寶:① 建立寶寶的安全感對於7、8個月的寶寶來說,我們首先要給寶寶建立足夠的安全感,可以多撫觸寶寶,尤其在寶寶不開心的時候。
  • 中高考在即,如何應對考試焦慮
    其實焦慮不全是壞事,一點點的緊張可以幫助人取得最佳表現。但是,過分緊張會干擾到大腦運作,影響考試成績,這就是考試焦慮。​其他一些類似考試的場合,如比賽、表演、演講、重要工作會議等 ,也會有類似考試焦慮的情況發生。⭐️ 運動員在大型比賽前變得非常焦慮。在比賽中被壓力淹沒,以至於動作變形發生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