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參加中高考的考生恐怕是最焦慮的一屆。先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校停課,考生們猝不及防地被放了一個「長假」,只能靠自己在家裡「雲聽課」「雲自習」。很多人表示,自己在家裡複習備考,「缺少學習氣氛,難以集中精力,也害怕落下複習進度,心裡沒底」。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各地復學複課,但仍有考生感到不適應,覺得「緊張」和「焦慮」,由於備考節奏被突然打亂,原本就讓人「壓力山大」的大考,現在更讓人「憂心忡忡」。那麼考生要如何做好心理調試,才能緩解焦慮,不被壓力壓倒,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呢?
01考生「焦慮症」的表現
焦慮是每個人都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但對高三壓力過大的考生們來說,「焦慮」的表現卻異常突出。考生們會擔憂自己的成績是否會退步,造成心理上的負擔,如果不及時發現並疏導,可能還會產生心理問題。還有的考生在這一階段自身身體也處於高度緊繃的狀態,嚴重的會出現厭食現象。
高三下學期已經到達了高考的衝刺階段,考生們的複習進度也逐漸增快,當考生們的接受速度跟不上加快的學習進度時,就會產生焦慮的心態。在這一階段內,有些考生還要承受來自學校、家庭給予的壓力,心理承受能力被打垮,這也是「焦慮症」產生的原因之一。
高三考生對於焦慮最明顯的表現還體現在對待考試的心態上,考前焦慮是高三學子的通病,在考試前出現一種擔心、緊張的情緒,導致在考試過程中精力不集中,做題出錯率增高,成績得不到提升。
其實考生們的「焦慮」歸結起來最終的源頭還是在於考生的心態問題,當考生存在這些表現時,就需要他們進行自我的調整,避免情緒的惡化影響到自己。
02應該如何應對焦慮
首先,考生們要正視自己的心態。不要過度與別的同學攀比,不要想著我必須要超過誰,在你備考的過程中,你的每一次超越目標都是你自己,不需要以別人作為自己的標杆,每天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點,這就是極大的成功。
考生們不要總給自己施加壓力。當你面臨壓力的時候,不要「迎面而上」,不妨放鬆一下自己,比如當你遇到自己不會的難題,不要一直去鑽牛角尖,可以舒緩一下自己的心情,深呼吸或抬頭看看窗外,甚至你也可以起身走動一下,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當你再次審視這道題時,可能就會茅塞頓開。
第二,適應性好,要有條不紊地、有節奏地生活和學習,感到學習有壓力時,最好是給自己列出一個清單:你有多少事情要做,做什麼?哪些知識還不熟悉,原因是什麼?針對每一門課程,你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外界有什麼幹擾因素?最後制定月、周、日的具體行動計劃,堅持不懈,一定會有成效的『千萬不要把時間耗費在怨天尤人、胡思亂想上。
如果有些外界條件我們一時難以改變,就心平氣和地接納它,只做自己可以左右的、有把握的事情,對自己有一個適當的期望值,這樣就可以減輕壓力。
第三,科學分析和正確評價自己。考試前,總是會想到上次考試的名次,這次考試能不能把名次往前提,還是會更落後。其實,我們大可不必為這些事情焦慮,更不要因一次考試成績而氣餒。
只要我們把精力用在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上,踏踏實實地做對於自己有可行性的事情,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就會體驗到成功,看到希望。
第四,輕鬆前進就是要找到一個突破口,然後進行多樣性的嘗試和實踐。突破口就是指自己目前最需要解決,而且又是現在就可以很容易做的事情,應該義無反顧地去做。有了一個好的開端,其他問題就可以逐步迎刃而解。只要能夠靜下心來,循序漸進地學習,從中發現自己學習中的難點、弱點、疑點,並足夠獨立攻克一些難題,就會增強我們的自信心。
突破口應該選擇平時認為是自己比較薄弱的課程。把它從頭到尾理一個順序,至少要明白自己掌握了什麼有哪些東西理解了,這些還不牢固,要耐心地去弄清楚,然後突破一些難點和重點,有問題儘快請教老師和同學。
在複習過程中,對每一門課程自己要有一個綱要,見到一個題目馬上能想起來:這是教科書上哪一個章節講的,能夠及時準確地作出反應,這樣,學習就會有進步。
第五,變壓力為動力,要建立適當的目標。當然,自己在考試前也要有一個基本的目標,但我們也不要把分數高低看得過分重要,只要自己努力去準備,儘量爭取考得好一些,就是我們最切實的目標,分數不是唯一的標準。
這就需要我們積極行動,去實現自己的既定目標。如果只是等待不付出行動是無濟於事的不要使壓力積累過多,而要通過行動使壓力消除,我們應該看到自己天天在進步,任何壓力都可以轉化為動力。
最後,希望各位考生可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備考,不要被「焦慮」的情緒困擾,相信各位同學最終都能達到自己期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