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焦慮的8種健康應對技巧
避免是最流行的應對策略。但是,有時通常的應對方法會造成生存焦慮,並從我們的生活質量中竊取。為了保持心理上的安寧,有必要建立一個焦慮緩衝系統以防止死亡焦慮(Routledge&Vess,2019; Juhl,2019)。 1.創造意義。
-
《應對焦慮》讀書隨筆
直到讀完這本書,通過書中提到應對焦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讓我從嚴重焦慮中走出來,重新感受世間美好。所以,我想把它分享給你,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人們天生就有的一種普遍感受,也可以說是每個人的自我保護能力,但如果焦慮比較嚴重,醫學上把它叫作焦慮症。所以如果你出現了焦慮症的問題,就一定要小心地去面對和解決。很多人在說到焦慮的時候會「談虎色變」,但是,焦慮和恐懼不同,很多人是因為不知道怎樣區分,才把焦慮和恐懼混為一體。恐懼的感受是有對象的,比如:具體的物品,具體事情,未知的想像等。
-
面對疫情的恐慌心理,更多的是死亡焦慮
平日裡「我是安全的」「家人和朋友以及社會是安全的」這樣的信念被動搖,很多人陷入了莫名的焦慮。 人們面對危險,最本能的反應是「戰」或者「逃」,所以不難理解武漢封城的前一天「逃離武漢」成為一個熱門詞彙。病毒看不見摸不著,通過呼吸和接觸就可以感染,而且在潛伏期未發病就不易發現,這種無形的危險,瀰漫在空氣中,在潛意識裡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
心理落差、情緒失控、死亡焦慮,生病後的三大難題如何應對?
以前的日子多豐富多彩啊,如今天天往返於醫院和家裡,還得忍受病痛的折磨,無時無刻對於檢查結果的焦慮,心裡難免非常急躁,想要趕快把病治好,趕快回歸正常的生活。特別是遠途異地就醫的病友,身處異鄉,離家千裡之外,各種不適應,各種想家,就更想快點結束治病的過程。但這樣的焦躁是不利於身體康復的。
-
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情緒焦慮
情境焦慮是對我們生活中的不良事件的正常反應。它通常是意料之外的或令人震驚的,或會造成突然的困難或過度擔心它可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它通常與感覺失控有關。它會影響我們的孩子–中斷他們的繁忙日程,並損害他們的睡眠,運動,學業和社交生活。通過我們的孩子發出衝擊波的一些例子包括自然災害(颶風,泥石流,森林大火),公共衛生危機,集體射擊,網絡欺凌或突然死亡或損失。
-
如何有效應對考試焦慮?
一、什麼是考試焦慮?考試焦慮是指因為考試壓力而引起的考生以過分擔心、憂慮、緊張、不安、恐懼、失眠、出汗等為特點的不穩定的一種心理狀態。發生在應對考試的時期或者情景中,當事考生能夠體會到內在或外在的衝突對自己的影響,症狀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學習或工作、生活。
-
關於死亡焦慮,你至少需要知道這些
不僅如此,人們還傾向於將某段時期的終結與死亡相聯繫,並因此遭受情感上的痛苦、悲傷和/或存在性恐懼。其他的如意外事故、疾病、衰老,以及聽聞他人的死亡等,也都往往會破壞個體的安全感,引發潛在的死亡焦慮。那些能讓個體意識到時間在流逝的事情,比如生日、節日和其他特殊場合,也可能會喚醒個體在兒童時期第一次意識到死亡時被壓抑的潛意識恐懼。
-
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在心理學中的定義是這樣的,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分離焦慮常常出現在上幼兒園時期。不僅是孩子會出現分離焦慮,媽媽也會出現分離焦慮。如何應對分離焦慮呢?我們先從孩子和媽媽的依賴和依戀關係上來講起。因為依戀關係具有雙向性,因此,分離常常體現在媽媽和寶寶兩者的關係上,而不是單方面。
-
如何正確應對煩躁乏力的焦慮情緒?
如何正確應對煩躁乏力的焦慮情緒?人感覺煩躁乏力焦慮,第一時間應該先選擇去正規醫院檢查身體,如果檢查結果排除軀體性疾病,那麼一般情況下,就可以確定患上焦慮症了在求助心理諮詢師後症狀仍然沒有緩解的話,就要考慮輔助藥物治療。
-
如何緩解孩子的考試焦慮?心理專家提出實用方法,應對焦慮與壓力
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緩解考試焦慮呢?臺北臨床心理師公會常務理事陳品皓先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細解析,並提出了許多切實有效的方法。壓力不是壞事,因此,焦慮也不是壞事。焦慮是因為人們在意這件事,才會慌張、緊張。如果孩子對於考試有焦慮或壓力,我們要關注孩子的生活作息是否維持穩定的狀態,心情會不會因為壓力受到很大的影響。如果孩子能應付,各方面還比較平穩,就問題不大。畢竟考試是有期限的,考完了,孩子的心境就會恢復平和狀態。
-
面對死亡的恐懼,生存的焦慮,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人本存在的四大終極課題,第一個就是死亡,人對於死亡的恐懼最為強烈,死意味著「我」整個消失不見。正好延續上周「恐懼」的主題,這期一起看看恐懼的正向意義,如何面對死亡的恐懼跟生存的焦慮。死亡的恐懼 vs 生存的焦慮人對於死亡的恐懼最為強烈,死意味著「我」整個消失不見。一位哲學家曾說:「死亡是所有人類進步的動力。」真是至理名言!
-
中高考在即,如何應對考試焦慮
其實焦慮不全是壞事,一點點的緊張可以幫助人取得最佳表現。但是,過分緊張會干擾到大腦運作,影響考試成績,這就是考試焦慮。其他一些類似考試的場合,如比賽、表演、演講、重要工作會議等 ,也會有類似考試焦慮的情況發生。⭐️ 運動員在大型比賽前變得非常焦慮。在比賽中被壓力淹沒,以至於動作變形發生失誤。
-
如何應對新冠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創傷?
今天的文章標題是」A world of trauma: How to grapple with the psychological scars of the pandemic「,講了如何應對新冠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創傷。
-
心理學家:疫情期的情緒管理,如何應對無聊、焦慮和恐慌?
1)如何應對無聊和迷茫?2)如何應對放鬆太久不想去上班的焦慮?案例:擔心這段時間放鬆的太久,後面不想上班了,怕習慣了現在的舒服,開工了不習慣。至少現在過的還是舒服的,那麼就多享受現在的舒服吧,同時也要對這種舒服保持一種平常的心態,否則也不能全身心享受現在的舒服。平常的心態意味著,你知道這個是會結束的。
-
全民焦慮時代,一切源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該如何應對?
作者|李雲飛 來源|原創當下的經濟環境下,迎來了全民焦慮的時代,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該如何應對?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當中發生了疫情肆虐、經濟蕭條、失業下崗、物價上漲等一系列的問題,房子又是一邊在大漲,一邊又在大跌,一切都顯得那麼不確定,人們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焦慮的心態是越來越嚴重。
-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如何應對焦慮
此次北京小規模聚集性疫情,讓已經放鬆心情的人們再度焦慮。其實焦慮是很正常的現象,重點是我們要怎麼對待焦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正確理解疫情引起的焦慮,並通過對焦慮的理解避免焦慮所帶來的傷害。
-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我們該如何應對焦慮?
作為一個專門研究焦慮的心理學家,我非常熟悉人們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的情況。因此,問題依然存在:在這種不穩定的時期,我們如何應對?我發現在治療焦慮症患者時,以下四個建議是非常有效的幹預措施。技巧1:基於呼吸的情緒調節和冥想無論是看新聞還是在社交媒體上感到焦慮,呼吸總是可以幫助您調節自然焦慮(甚至是憤怒)。
-
如何陪伴孩子應對分離焦慮
每年這個階段,我都會接到很多媽媽的諮詢——如何應對小朋友們的分離焦慮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什麼是分離焦慮以及我們怎麼提前做好準備。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從小培養孩子在面臨分離時的自我安撫能力,以及更高的安全感,面對新的環境時更高的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1.該陪的時候好好陪,該愛的時候狠狠愛Siri三歲以前,有時家裡長輩會想說把她接到自己身邊小住幾天,我每次都不置可否。
-
其實,在快節奏生活下我們都挺焦慮 | 如何正確應對焦慮
接下來,就跟大家分享背後原理及一些應對焦慮的方法。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個體傾向於關注自身的某些缺點,並將之放大化,進而引起內心的焦慮。自我不一致理論認為,人們當中普遍的焦慮源於這樣兩個問題之間的不一致,即我們認為實際上是什麼人與我們認為我們希望是什麼人之間的不一致
-
孩子的死亡焦慮來自分離焦慮
關鍵詞:死亡焦慮 分離焦慮當孩子內心開始對死亡感到焦慮,會對媽媽說:「你會死嗎?」「你死掉會不會忘了我?」,這類對死亡焦慮的話經常會掛在嘴邊反覆的問,行為舉止可能更黏人了。這個現象說明孩子開始長大了,因為孩子很小很小的時候,大概在五歲之前,他是沒有對死亡的概念的,他內心最擔憂的是跟媽媽分開,這個叫做「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嬰兒跟母親之間會產生的焦慮體驗。媽媽一離開,孩子就會哭鬧,或是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