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落差、情緒失控、死亡焦慮,生病後的三大難題如何應對?

2020-12-14 七哥球迷匯

作者是百家號體育評論員,原本幸福美滿的生活,厄運卻從天而降,28歲不幸患上了急性淋巴白血病。把自己的患病經歷與治療過程分享出來,使年輕人吸取教訓,引以為戒,珍愛健康。

許多病友生病之後,覺得心理落差特別大。以前的日子多豐富多彩啊,如今天天往返於醫院和家裡,還得忍受病痛的折磨,無時無刻對於檢查結果的焦慮,心裡難免非常急躁,想要趕快把病治好,趕快回歸正常的生活。

特別是遠途異地就醫的病友,身處異鄉,離家千裡之外,各種不適應,各種想家,就更想快點結束治病的過程。

但這樣的焦躁是不利於身體康復的。不妨把治病當成在新的城市度過的一段新生活。帶著隨遇而安的心態,給自己放個長假,內心平靜而堅定不移,悠閒地享受一段時間。

如果把「治病」當成一種急功近利的功利目的,那這個過程就會變得無比痛苦,如果出現自己不能接受的結果,情緒非常容易崩潰。

治病不代表生活的終止,而是另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的開始,把注意力從治病轉移到如何把生活過得更好,就能找到另一種樂趣。

有的病友在生病之後情緒變得非常不穩定,脾氣暴躁,認為自己不再對社會有用,甚至還要依賴家人的照顧,拖累家庭,對自己又自責又懊惱。這樣的情緒很難控制,就會發洩在與家人的相處中,口不擇言地和家人爭吵,讓原本就承受著不幸的家庭更加煩憂。

在治病的過程中,病人的精神穩定是一顆定心丸,讓家人能心無旁騖地照顧好病人的身體,而不會因為病人的情緒波動而擔憂。所以,作為病人,必須在治病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寄託,安定自己的身心。

而家人們也一樣,在照顧病人的基礎上,要找到自己的生活愛好或者精神寄託。精神生活一旦豐富起來,現實的困境都不是問題了。

直面死亡焦慮,這個問題是最難的部分,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面對和接受。

癌症病人忍受著身體的折磨,更難受的是:承受著對於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中國人一直對死亡忌諱莫深,說出口的都是吉利話,死亡焦慮都習慣留在心裡。

但許多的家庭都有面臨的可能性,即使迴避,它也會藏在每個人的心底裡,像一隻潛藏的碩鼠,啃食著樂觀陽光明媚,散發著恐懼害怕絕望。

在家人刻意迴避這個話題,相當於是每個人都在單獨承受著這種焦慮和絕望,外表上還要表現得若無其事,絲毫不在意。這樣情緒的壓抑長期下來,會導致內心更加陰鬱消沉,而且會有不被家人理解的苦悶。

可以試著,與家人坦誠你的恐懼,把內心的焦慮與他們分享,談談你對死亡的理解,說說你對生活的期待,鼓勵他們分享他們的感受,大家一起來承擔這份沉重的命運,命運就變得沒那麼難抗。

但這需要病人本身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所以修煉自己的身心,比什麼都重要。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疫情期的情緒管理,如何應對無聊、焦慮和恐慌?
    1)如何應對無聊和迷茫?等上班了有焦慮的話,再去用後面介紹的方法來應對焦慮。3)如何應對擔心經濟形勢變化影響自己收入所帶來的焦慮?案例:擔心疫情影響國內經濟發展,然後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期望祖國越來越好。
  • 焦慮的本質是對潛在失控的恐懼|如何緩解你的焦慮?
    在工作或學習,生活中,我們會面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有的人由於面對的繁重的任務自己勝任不了,或對未發生,不確定的事感到的焦慮,害怕結果的出現等。因此我們保持中等水平的焦慮是好的,提高做事的積極性,而過度焦慮則會影響心理健康。要善於觀察好自己的情緒,穩定情緒。
  • 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情緒焦慮
    情境焦慮是對我們生活中的不良事件的正常反應。它通常是意料之外的或令人震驚的,或會造成突然的困難或過度擔心它可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它通常與感覺失控有關。它會影響我們的孩子–中斷他們的繁忙日程,並損害他們的睡眠,運動,學業和社交生活。通過我們的孩子發出衝擊波的一些例子包括自然災害(颶風,泥石流,森林大火),公共衛生危機,集體射擊,網絡欺凌或突然死亡或損失。
  • 人們如何應對死亡焦慮?
    死亡焦慮是我們大多數恐懼症的核心。死亡焦慮通常被認為是最常見的恐懼之一。它似乎是多種心理健康疾病的核心,例如健康焦慮症(hypochondria),恐慌症,前恐懼症,創傷後應激障礙,強迫症和抑鬱症(Iverach等,2014)。
  • 如何正確應對煩躁乏力的焦慮情緒?
    如何正確應對煩躁乏力的焦慮情緒?人感覺煩躁乏力焦慮,第一時間應該先選擇去正規醫院檢查身體,如果檢查結果排除軀體性疾病,那麼一般情況下,就可以確定患上焦慮症了在求助心理諮詢師後症狀仍然沒有緩解的話,就要考慮輔助藥物治療。
  • 面對疫情的恐慌心理,更多的是死亡焦慮
    是被傳染後的痛苦?······ 我想都不是,恐慌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地面臨死亡。 也有人看著不斷增長的病情難過,焦慮,有點吃不下、睡不著,擔心自己和家人生病。 集體恐慌在很多應激事件後都有表現,在美國911事件後,《健康日新聞》調查研究發現,在911事件及結束的一段時間內,菸酒消費迅速增加,毒品致死的風險也顯著提高,另一個消費的記錄是,越野車(SUV)的銷量井噴。 按照精神分析的視角,菸酒消費,源於人們的焦慮情緒蔓延,而對于越野車的購買,潛意識裡為了提升安全感,有著「逃離城市,逃離人群」的意味。
  • 如何與考後虐心期說拜拜? 如何減少考後的心理落差?
    如何與考後虐心期說拜拜? 如何減少考後的心理落差?時間:2016-06-24 12:41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與考後虐心期說拜拜? 如何減少考後的心理落差? 期末考試結束後,本該開啟美好的暑假了,然而有的同學卻一臉沉重,正在經歷著虐心期。
  • 產後情緒問題,家人應該如何應對
    ,最重要的是要知曉應對此類不良情緒應採取的方法。此外,經歷過「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漫長過程後,產婦仍需要24小時照顧寶寶的生活,導致身體過度勞累、睡眠質量變差、心情煩躁。2.心理因素很多媽媽在生育完孩子後才成為媽媽,自身對於撫養幼兒的經驗不足,往往是「孩子幾歲,媽媽就幾歲」。尤其對於很多職場白領、獨生子女而言,分娩結束後,不僅要面臨社會角色的變化,還需要維持寶寶與家庭、工作、生活之間的平衡。
  • 死亡焦慮的8種健康應對技巧
    避免是最流行的應對策略。但是,有時通常的應對方法會造成生存焦慮,並從我們的生活質量中竊取。為了保持心理上的安寧,有必要建立一個焦慮緩衝系統以防止死亡焦慮(Routledge&Vess,2019; Juhl,2019)。 1.創造意義。
  • 人人都有焦慮,從《應對焦慮》中認識三個層面的焦慮症
    引言:小編本人在身患焦慮症的時候,有幸經朋友介紹了這本《應對焦慮》的書,書中講解了九種應對焦慮的方法,話不多說,希望我的分享能幫助身處焦慮的患者朋友。,不要怕因為焦慮跟恐懼兩個情緒非常的像,它們都是對一件事情表示擔憂和緊張,所產生的恐慌感和難受成都十分類似,讓人難以分辨。
  • 如何有效應對考試焦慮?
    心理研究的結果早以證明,適度的焦慮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應對考試的能力,提高考試成績。一點不焦慮的同學反而很容易大意失荊州,而過度焦慮的同學則會對自己形成一種抑制作用。只有當焦慮反應在情緒、認知等方面的影響導致患者的學習能力和社會功能受損、並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軀體症狀時,考慮考試焦慮症的診斷。二、考試焦慮表現在哪些方面?
  • 年底各種焦慮的話題,如何讓心理擺脫焦慮不安的情緒
    因為我們不知道將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我們擔心這些事可能會威脅到安全,因此會產生一種失控感,對這種失控的感覺,我們就會由此產生恐懼。比如,明天就是單位年底的工作檢查,但是你卻還沒有完成你的項目報告,你要連夜把這份報告書趕出來。另外一種情況是,你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去完成報告書。這兩種情況所產生的焦慮是不一樣的。
  • 應對焦慮,有哪些方法可以起到積極、有效地改善和維護心理健康?
    生活中我們都會有過這類的體驗,如:以前十分感興趣的事情,現在不再感興趣了;以前一些做起來開心的事情,現在再做也不會開心了;經常會感覺莫名其妙的疲勞,並且休息後疲勞感也無法緩解;睡眠有問題,經常會比正常睡醒時間早一兩小時就醒來,而且醒後再也不無法睡著;生活中總有大事小事以致於終日憂心忡忡;還有就是經常有莫名的恐懼和身體上的緊張無法排解,等等這類情況,這都跟一種心理情緒有關,就是焦慮。
  • 孩子總是情緒失控?哈佛博士坦言:可能是孩子大腦沒有整合
    同事在電話裡安慰了孩子幾句,並且表示自己工作完成後很快就會回去,到時還會給孩子帶禮物。情緒失控的孩子這才慢慢地平靜下來。事後,同事詢問孩子剛才發生了什麼,孩子說道「爸爸把我的玩具組裝錯了!」同事的老公聽後在一旁很是無語。一、為什麼孩子總是情緒失控?
  • 焦慮的本質是對失控的恐懼|如何緩解焦慮?三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焦慮症患者與心理諮詢師焦慮情緒的本質焦慮情緒的本質是對失控的恐懼當我們面對的不確定性越大,內心所感到的焦慮程度就會越大。當面對一件未知,不確定的事情時,我們就有一種不被掌控之中的感覺,或是不安全。而這種對於潛在的失控,不安全,其實是人潛意識失控的恐懼,甚至是危及生存的恐懼。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分離焦慮」。當一個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她媽媽離開了她,她的內心就會感受到不安全,害怕自己一個人獨自的面對這個世界,害怕自己沒有能力生存。
  • 如何陪伴孩子應對分離焦慮
    每年這個階段,我都會接到很多媽媽的諮詢——如何應對小朋友們的分離焦慮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什麼是分離焦慮以及我們怎麼提前做好準備。每次看著Siri面對陌生人和陌生情境裡不慌不忙,暖場後應對自如,也能夠離開我自由探索,我就覺得給出的愛和陪伴是值得的——她的基本依戀是安全的。雖然說她也有焦慮的時候,比如今年端午我和她爸爸出去,她第一次離開阿姨和爸爸媽媽,單獨和爺爺奶奶相處,但就像面對戰爭,大家都會有點慌,可是手中有糧的人和家裡空空如也的人,焦慮程度是不一樣的。
  • 情緒急救:應對各種日常心理傷害的策略與方法
    #情感寫作小能手#學會「心理急救」,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一,你需要一個「心理急救藥箱」,安放負面情緒當我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情緒不好,如果我們的身體被磕碰了,可以貼個創可貼,但是,情緒、心理受傷了,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是不是也可以找到一個「創可貼」呢?
  • 如何克服焦慮情緒?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和成長過程中 ,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導致自己的情緒焦慮,那麼當自己的情緒出現焦慮時,你是如何進行自我情緒控制,使自己從焦慮的情緒中走出來的呢?:當一個人對過去發生的事,處於責備或懊悔、低落的狀態這種情緒屬於抑鬱情緒;當一個人面對當下所發生的事情所引起的恐懼狀態,比如遇到槍擊現場或者極限蹦極運動,這種屬於恐懼情緒;而對於未來還未發生的未知事情過於擔心,這種情緒屬於焦慮情緒。
  • 《應對焦慮》:打敗焦慮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是改變你的行動
    當幻想破滅次數多了,失望積攢夠了,那種落差與自卑引發的恐懼感就足以形成一種焦慮的漩渦,將你包圍,讓你苦不堪言!二、九種應對焦慮的簡單方法當焦慮感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時,影響著我們的一言一行時,那如何應對焦慮,就顯得格外需要了。
  • 【舒心榮成】小知識:如何避免情緒失控
    負面情緒本身我們無法完全避免,因此,不要因為感到有一點負面情緒,就感到越來越強烈的不安,而是要接受負面情緒。接納自己的恐慌、緊張、焦慮等心理狀態,同時也理解別人的這種心態。2.學會記錄情緒。當感覺到情緒波動時,儘量詳細地在紙上描述感受到的情緒。如果難以識別,可嘗試冷靜下來,深呼吸,並注意自己的生理反應。如心跳可能很快、非常焦慮、心情沉重、悲傷或憤怒等。這樣可以知道採取何種措施去避免與調節。3.積極的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