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焦慮》我們為什麼這麼焦慮?又該如何解決?

2020-09-04 觀察一分鐘


《身份的焦慮》

作品簡介

這本書並非一本充滿學術語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語言,為現代人解讀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們為什麼會為「身份」而焦慮。「身份」這個詞在這本書中更多的還是指一種社會地位,一種當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祿。為什麼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是什麼讓我們變得「勢利」


渴求身份

亞當·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論》(1759)中說: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辛苦勞作、來回奔波到底為了什麼呢?所有這些貪婪和欲望,所有這些對財富、權力和名聲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難道是為了滿足自然的需求?如果是這樣,最底層的勞動者的收入也足以滿足人的自然需求。那麼人類的一切被稱為『改善生存狀況』的偉大目的的價值何在?」


勢利傾向

未成年時,沒人在意我們的所作所為,我們可以無條件地受人寵愛。我們可以吃得打飽嗝而毋須顧忌,可以狂喊大叫而不顧他人感受,也可以不掙一分錢,不交一位有權有勢的朋友,但是,我們還是周圍的人關注的中心。

一旦成年了,就意味著我們得在這滿是勢利鬼和冰冷麵孔的世間爭取一個位置,這些人的影響是使我們產生身份焦慮的關鍵所在。儘管也有朋友和愛人承諾說永不拋棄我們——即便在我們破產和名譽掃地之時,他們也會和我們共同度過(有時候我們會真的相信他們)——現實卻相當殘酷:我們身邊多的是勢利小人,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他們勢利的眼神下生活。

身份的焦慮是一種擔憂。擔憂我們處在無法與社會設定的成功典範保持一致的危險中,從而被奪去尊嚴和尊重,這種擔憂的破壞力足以摧毀我們生活的鬆緊度;以及擔憂我們當下所處的社會等級過於平庸,或者會墮至更低的等級。

解決辦法

1.哲學

運用理性,分析他人對我們的評價,如果他人對我們的評價是合理的,那麼我們就採納;如果是虛假的,那我們就一笑而過。

在對我們身邊的價值體系有了一個比較客觀公正的理解後,我們可能會採取一種理性的遁世態度,並且不帶任何為自己行為辯護或孤芳自賞的味道。

2.藝術

人們懼怕的,一小部分是失敗本身,更多的則是世人對失敗毫不寬容的態度,冷漠地將沒有成功的人稱為輸家。

3.政治

身份的理想標準長期變化中,這一變化過程為政治。通過政治鬥爭,不同群體試圖改變他的社會的尊嚴系統,擺脫在既有體系中的利益,從而為自己贏得尊嚴。

通過對意識形態進行分析,使他喪失理所當然的合理性,進而使他喪失影響力。

提高個體品質也是緩解焦慮的方法之一。

4.基督教

對死亡的思考能夠賦予我們勇氣,使我們能夠擺脫社會對我們的期望中的那些毫無道理的成分。

對自己必死的命運進行思考,還可以通過思考他人的死亡來擺脫身份的焦慮,每個人都將化為塵土——包括那些有很高成就的人。

我們的絕大部分焦慮來自於我們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目標和關注的重要性。

身處宏大的自然景觀,山川大河,在廣闊的宇宙中會感受到人類的渺小,我們的心情會隨之平靜。

克服自卑感無需使自己變得更重要,而是要認識到所有的人相對而言都是微不足道的。對身份低下的焦慮最好的治療辦法是旅遊,感受世界的廣闊無垠。

5.波西米亞

一個人對失敗和在他人面前丟臉的恐懼,實際上意味著他抱有一定的追求

解決焦慮的成熟之途可以說始於一種認識,即身份的確立取決於聽眾的選擇,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的選擇聽眾。

世界上並不只有一種方式——並不是只有成為法官或藥劑師的方式——才能證明生活的成功。

通過本書的閱讀,我們對於身份的焦慮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也明白了自己焦慮的根源,有助於更好理解整個社會的文化對我們的影響 。同時我們也要識到每一個人都有其可貴的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只要我們明確自己的價值觀,知道自己想要是怎樣的人生,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了解自己的需求,專注於真正幸福,才能獲得一份寧靜和坦然。

更多內容關注公眾號:讀書一分鐘

相關焦點

  • 《身份的焦慮》
    01在繁榮的經濟大潮中,有一個問題已經困擾了西方世界長達數世紀之久,如今也東渡到了中國,這個問題是:身份的焦慮。身份的焦慮是什麼呢?它是指我們對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擔憂。不管我們是一帆風順、步步高升,還是舉步維艱、江河日下,我們都難以擺脫這種煩惱。為什麼身份的問題會令我們寢食難安呢?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面對焦慮,我們該如何「自救」?
    另外一個孩子的媽媽則回答,我們一共報了四個,鋼琴、舞蹈、繪畫、遊泳,還在準備別的興趣班。問問題的媽媽說:「是啊,四個太少了,這年月孩子沒有一點特長是不行的!」從這兩位媽媽的對話之中,便能夠感受到家長對於孩子未來的焦慮。
  • 《身份的焦慮》:今天你焦慮了嗎?
    現代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焦慮的情緒,這樣強烈的感覺源於我們渴求成功,並且這種成功的可能性與機會比以往更大更多。「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這樣的身份徵途簡直豔霎旁人,但成功沒那麼容易複製,我們又繼續在世俗生活裡保持著原有的模樣,產生了更多的焦慮。『焦慮感,是內心強大的過程中,誰也逃不掉的心理體驗。
  • 《身份的焦慮》:我是個成年人,我很焦慮
    我們正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社會價值中衡量個人價值的標準僅僅是物質財富,而物質財富又常常代表了你的社會身份。沒有錢就幾乎無法實現社會價值,也就籍籍無名。社會價值標準中將個人價值與物質財富掛鈎的準則是我們焦慮的根源。所以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但我們的精神卻更加空虛不安。
  • 「我為什麼這麼容易感到焦慮?」
    01.除去現實原因以外,還有很多人會反饋說「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焦慮」,並且很困惑為什麼其他人好像都很鎮定自若,只有我很容易就感到焦慮不安,為什麼我好像比別人更容易焦慮?這是因為焦慮不僅受到個人生活中的壓力性事件的影響,還與我們的人格特質、認知態度、成長環境等等因素有關。
  • 我們為什麼對教育這麼焦慮?
    一個孩子的母親情緒穩定,那麼孩子會很有安全感、規則感、自信...相反,孩子的的狀態則是焦慮、茫然、不知所措、自卑... 我們為什麼對教育這麼焦慮?  大多數家長,對孩子、對教育,缺乏一個持久而深入的理解 。
  • 在這個「販賣」焦慮的時代,我們該如何自我排解焦慮
    就好比:朋友圈那些「販賣」焦慮的內容。你看了一次之後就清楚的知道這類型文章的寫作套路以及寫作目的,告訴自己下次看到這類型的文章不要再看了,但下一次看到這類文章時,保不準又被荼毒。問題是你越焦慮,就越想看,越看就會更加的焦慮。
  • 思慮之害甚於酒色,該如何解決焦慮問題?今天你焦慮了麼?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的人平時就喜歡自言自語,亂想琢磨,長期處於精神緊張,情緒暴躁的焦慮狀態。古語有云:思慮之害甚於酒色。過度的思考和焦慮,它的危害甚至會大於酒色帶來的危害。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競爭壓力大,很多人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了非常嚴重的焦慮,有的甚至已經影響了正常的生活。那麼焦慮是如何產生的呢?第一種就是杞人憂天,事實上我們經常提到的一些焦慮性的東西,有時候並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有時候我們所焦慮的事情,往往根本不可能發生,再就是即便真正發生了,也是沒有辦法解決的。為這樣的事情去焦慮,只會把自己的生活弄亂。
  • 教育孩子為什麼這麼難?因為我們太焦慮了
    教育孩子為什麼這麼難?因為我們太焦慮了原創 素質教育觀察教育孩子為什麼這麼難我們為什麼會焦慮?這就是一種過度焦慮。正常的焦慮,是與現實的狀態相對應的,並隨著問題的解決而消失;但過度的焦慮表現和變化常常和現實不符,並不會隨著問題的解決而消褪。如果焦慮成為一種常態,那就可能引發心身疾病了。
  • 《身份的焦慮》平靜的力量
    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身份的焦慮》,本書中文版共有9.7萬字,我會用5期的內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4期。上一期,我們從哲學和藝術的角度去探討,如何採取相應的措施來克服身份的焦慮。哲學把「理性」引了進來;而藝術則通過對生活的批判,讓人們更正確、更審慎、更理智地理解世界。本期,我們繼續從藝術角度來學習如何克服對身份的焦慮。
  • 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廢掉下一代:面對焦慮,我們該如何"自救"
    據《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家長整體上處於比較焦慮的狀態。超半數家長因為孩子的學習、成長和未來感到焦慮;75%的家長已開始為孩子的教育&34;。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小歡喜》裡面的宋倩一樣,他們對孩子的教育總是非常的焦慮。
  • 焦慮天性:為什麼我們離不開娛樂?
    於是模型君不禁開始思考,為什麼我們人需要娛樂,為什麼我們離不開娛樂?事後我突然醒悟,原來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真實樣子。心中有著深深的焦慮,不知道該做什麼,所以我們選擇了娛樂來緩解這種焦慮。雖然娛樂並不能真正解決我們內心的焦慮,只是在娛樂的時候暫時忘掉那些焦慮。但這就足夠了,等下次焦慮再襲來,重新娛樂就好了。
  • 焦慮抑鬱症:為什麼焦慮嚴重了就會演變成抑鬱症?如何克服它們?
    為什麼焦慮嚴重了就會演變成抑鬱?焦慮症和抑鬱症就像一對雙胞胎兄弟一樣,有焦慮就會有抑鬱;有抑鬱就會有焦慮。它們的重疊概率都是極其之高的,正因為它們的重疊概率很高,達到了70%以上,所以治療的很多抗焦慮的藥物,同時對抑鬱也管用,或者也可以這樣說抗抑鬱的藥物,同時對焦慮也有用。
  • 馬雲焦慮,羅振宇也焦慮,現代人的焦慮從不是沒錢沒對象這麼簡單
    似乎每一個年齡段,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焦慮原因。焦慮這個字眼一直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不是沒車沒房沒錢這麼簡單。焦慮的問題,從來不是沒車沒房沒錢這麼簡單。如何解決焦慮問題解決焦慮的問題,比如說沒錢沒房沒車等等這些問題,針對性的去解決這些,又或者是自虐式的努力早起學習賺錢等等都是解決表面的焦慮問題,這些治標不治本。
  • 《身份的焦慮》美好的生活也會使人焦慮
    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身份的焦慮》,本書中文版共有9.7萬字,我會用5期的內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2期。上一期,我們了解了什麼是身份的焦慮。我們首先了解了身份的定義,身份就是指一個人在他人眼中的價值和重要性。同時,我們分析了產生「身份的焦慮」的兩個因素:身份渴望和勢利傾向。
  • 當代人的生活總是被焦慮掌控,如何自我管理反向掌控焦慮?
    如果拿著話筒去街頭採訪路人:」你是否有感覺過焦慮?你最近一次感到焦慮又是什麼時候?「相信一定會有很多人都會表示,經常會有焦慮情緒,而且最近就有出現過。有的人甚至長時間處於焦慮感中,甚至身體出現異樣。 知乎上有個問題:「如何克服焦慮?」居然有278萬+的人瀏覽了這個問題。可想而知對於當代人來說」焦慮「已然成為了大眾的一個問題,而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也變成尤為重要。
  • 當代年輕人的焦慮,該如何解決?
    月底就要考試了,然而書還沒看,每天都想著明天開始看書,然而一直沒有執行到,最近就變得特別焦慮,開始糾結要不要去考試了,去了考過的可能性不大,還浪費很多錢,不去的話一點希望都沒有了。」上面這個的情況發生在絕大多數的年輕人身上,思想上想變優秀,行動上卻執行不了,然後就導致心理焦慮
  • 《身份的焦慮》哲學與藝術使人快樂
    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身份的焦慮》,本書中文版共有9.7萬字,我會用5期的內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3期。上一期,我們了解了使人們焦慮的另外三個因素,即過度期望、精英崇拜和制約因素。本期,我們將從哲學和藝術的角度去探討,如何採取相應的措施來克服身份的焦慮。開始今天的講解之前,我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哲學?
  • 夜讀 你這麼年輕,為什麼總是焦慮?
    而你在焦慮中,依然玩手機、躺著、發呆。  最該做的事情往往不是很簡單就能完成,人本能就會去逃避,希望於做更容易的事或放鬆的事來尋求安慰,導致最該做的事情沒有完成,結果就是更加焦慮。二、是對自己當前的狀態不滿。  有的人年年拿獎學金,大學畢業保送到心儀的學校繼續學習。
  • 當我們老去,如何度過焦慮
    因為作為一個在幼小不過、又沒有任何自保能力的嬰兒,頭腦中的幻想統統與可怕有關,唯有熟悉的那個人—母親將自己抱進懷裡,體會著她的溫暖和熟悉的心跳,並且將乳汁餵給自己,他強烈的焦慮才得已緩解。✤也許你想問,為什麼在一篇談到老去的文章裡,會以嬰兒開端。這是因為,嬰兒降生和一個人走向老去,這看起來完全相反的過程,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