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KY測評部
測試 / KY測評部
編輯 / KY主創們
大家好,我是KY測評部經常焦慮和失眠的七七醬。
「焦慮「在我們日常中太容易出現了,學生要焦慮作業寫不完,考試要掛科;社畜要焦慮工作完不成、家裡在催婚、身邊人都買房了;結婚了還要焦慮家庭工作的平衡、生娃養娃、參加家長會.在我們測評部,小夥伴們也經常在工作中感嘆一句「好焦慮啊」。
時間好像總是不夠用,有太多太多的東西追在我們後面,逼迫著我們快點往前跑。有時候想停下來歇一歇,卻發現身邊的人已經在前面很遠的地方了。在這樣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著壓力。焦慮不僅關乎我們在生活中的狀態,更是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有很重要的影響。今天就想和大家聊一聊,我們該如何與焦慮共處。
01.
焦慮是不可避免的嗎?
焦慮,似乎無處不在。它是一種指向未來的、因預料會有某種不良後果或模糊性威脅將出現時,產生的一種不愉快的情緒,其特點是憂慮、緊張、害怕、恐懼、和失控感。
焦慮的出現,常常與我們的欲望有關,它反映著我們對於那些「想要但尚未獲得的東西」(欲望)的嚮往與期待。換句話說,當已經確定擁有、或者覺得完全沒有希望的時候,我們並不會感到焦慮。那些容易引起焦慮的事物,往往也恰好是那些我們所懷抱期望的。也就是說,只要我們有動機、有欲望,想要達成什麼,就一定會產生焦慮。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焦慮其實是人的天性,是僅有人類才有的一種感受。它體現了人們對未來的感知與計劃的能力,是一種對未來可能的危險的擔心。在我們實現自身欲望的過程中, 也正是焦慮的存在,使得人類能夠對潛在的風險做好準備,從而在物競天擇的殘酷自然中得以存續繁衍。焦慮的這種能夠幫助我們識別危險、及時迴避的積極作用,也使得它不能完全被消除。
但焦慮是如此地令人煩躁不安,焦慮產生時,總是能夠牢牢地佔據我們的注意力,使得「清除引起焦慮的威脅」成為當時頭腦中最主要的任務。這也使得我們在做決定或進行選擇時不再從更客觀、長遠且有利於自身成長的角度出發,而是被「解除威脅」操控。這也是和焦慮共存如此重要的原因。
不可否認的是,焦慮產生的原因是多樣的。最容易想到的便是現實刺激,生活中出現了令人焦慮的事情,如面臨晉升考核、要在重要的場合發表一場演講、甚至馬上和網戀對象奔現了.當然,這種現實性的焦慮會隨著事件的解除而自然消失。除去現實原因以外,還有很多人會反饋說「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焦慮」,並且很困惑為什麼其他人好像都很鎮定自若,只有我很容易就感到焦慮不安,為什麼我好像比別人更容易焦慮?這是因為焦慮不僅受到個人生活中的壓力性事件的影響,還與我們的人格特質、認知態度、成長環境等等因素有關。如果我們無法深刻了解自己焦慮背後的真正原因,就很難真正做到對症下藥,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尋遍緩解焦慮的方法,卻始終都無法解決痛苦的原因。大部分時候,焦慮都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無從迴避。並且令我們感到焦慮的原因又是錯綜複雜的,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該如何在焦慮下生活呢?針對這樣的情況,KY測評部將所有的答案都寫在了【專業焦慮傾向手冊】這個測試中。該測試是我們在綜述了100+篇文獻,結合一些臨床診斷學信息的基礎上研發而成,主要分成了兩個部分:1. 焦慮程度測試:評估你正處於何種程度的焦慮之中,以及焦慮在你身上有什麼突出的表現。如果你的焦慮程度達成中度及中度以上,我們會提醒你引起重視,進一步前往醫院心理科或精神科問詢。2. 焦慮原因測試:從人格特質、認知態度和成長環境三大方面共14個維度入手,具體分析你焦慮的原因。你能夠更加了解自己身上存在什麼的焦慮易感因素,以及哪些因素可以對你起到保護作用。最後,我們會根據你現階段的焦慮水平,給到針對性的應對方法,包括當焦慮事件發生時的放鬆訓練、以及如何思維自檢的技術等,同時我們也提供相應的書籍推薦,作為進一步的延展閱讀。⊙ 最近覺得壓力很大/心悸恐慌/沒有食慾/睡眠不好做完測試後,我們希望你能夠認真閱讀報告,因為我們將所有想要傳達給你的知識和方法都融入其中了,以下是我們的報告頁示例:既然我們已生活在一個不斷談論焦慮、販賣焦慮的時代中,不如給自己一個機會去認識焦慮,也許在焦慮的背後,蘊含著我們還未察覺的某些欲望、秘密、或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