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後,張民來到了北京,做過很多工作,在人生的最低谷,他決定去考研究生。
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農學院,有了不錯的導師和環境,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對農村市場的研究和實踐上,甚至創立了咿呀團購網,成為「中國第一批玩團購網站的人」。2013年研究生畢業後,他決定去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鎮酸棗嶺村做大學生村官。從擔任大學生村官那天起,張民每天都在農村轉悠,手裡總離不開本和筆,見疑就問,走哪兒記哪。
尤其看到很多鄉村旅遊村效益不好,農產品滯銷的場景,更是心急如焚。面對這種情況,他毅然拿出自己的所有積蓄3萬多元,開發出了小湯山鎮生活服務平臺:湯北人家,發布便民信息、幫助農民銷售滯銷農副產品。
兩年時間,他通過淘寶等平臺幫助農民銷售水蜜桃等各種農產品,金額達到300多萬元,為自己贏得了「蜜桃哥」的別號。在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的過程中,張民逐漸意識到不能等農產品賣不出去再想辦法,要變被動為主動。
於是,他發動、聯合了全國各地的30多位大學生村官,負責農產品銷售和供應鏈管理,負責農產品的營銷,作為鄉村聯絡員、鄉村素材信息收集員和鄉村特產挖掘者。先後在淘寶上開了橄欖派、原香溢、韻心燕、不老尚品、善葆養5個店鋪,整合5個鄉村的資源,打造了5個農特產品,將「湯北人家」升級並整合成一原一品旗艦店。
通過與山東東阿大學生村官取得阿膠糕的戰略合作夥伴權,開始策劃一原一品的全民合伙人模式。一個月內發展了50個代理,大學生村官佔30%。在主動策劃中,一原一品開始朝著做精品農產品的方向發展。
隨著投資資金的注入,與全國創投領域大佬的頻繁接觸,思維的碰撞讓張民重新思考「一原一品」的定位,只做農特產品還遠遠不夠特別。經過與投資人多輪商談,從200多個備選名中,挑選出「瓜熟蒂落」,「一原一品」改頭換面,重新定位再出發。
在貴妃芒的推介網頁上,除了有「瓜熟蒂落」海南站站長親自拍攝的產地圖片和芒果成熟的過程圖、文字介紹,還有生產者李阿婆的照片和故事,這些精細的設計,小露「瓜熟蒂落」的野心:「重建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體系」。
組建本土採購人隊伍(各地站長),推出一批有誠信的「」匠心老農」,站長親赴果園、農地考察、挑選農產品,並全程發送圖片,保證源頭透明、信息公開、全程監控、產地直發。張民對「瓜熟蒂落」的產品定位越來越清晰,而「瓜熟蒂落」已經建立了北京、海南、山東、貴州四個採購站。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