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yimages供圖
小兒秋冬易便秘,小兒便秘多為「實熱」,與肺燥和脾胃功能不好有關,不宜過食蛋白質太豐富的食物。
清燉雪梨、淮山煲鯽魚湯等「廉價」食材其實對孩子的脾胃更有好處今年2歲半的牛牛是個活潑壯實的小男孩,但讓全家苦惱的是,牛牛從小到大排便都很困難:大便沒有規律,有時兩天一次,有時三四天才一次,每次「拉臭臭」都哭得呼天戧地,把全家人都折騰得夠嗆。
記者日前在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採訪時了解到,嬰幼兒便秘原來是很多家庭的共同煩惱,尤其到了秋冬季節,氣候乾燥,孩子容易上火,大便乾結,排便更是難上加難。那麼,為何有些孩子每天排便通暢無阻,有些卻比登天還難呢?又有什麼方法可以化解這道難題呢?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四大因素影響孩子排便今年三歲的佳佳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排便習慣。然而上個月,佳佳最依戀的媽媽出差一個星期,孩子因為想念媽媽,情緒有點低落,平時正常的排便規律亂了,「從原來的每天一次變成了兩三天才拉一次,再加上剛上幼兒園,孩子喝水比平時少了,大便又硬又幹。」佳佳的奶奶悅,結果等到媽媽出差回家那天,佳佳已經三天沒有排便,雖然有便意,但一脫褲子準備拉就喊「屁眼痛」,又哭又嚷,鬧得滿身大汗都沒辦法把大便排出來。看著孩子痛苦的樣子,媽媽只好出動開塞露,好不容易才讓孩子排了便。
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張媛媛副主任分析悅,像佳佳這種便秘,其實很大程度上與情緒有關。按照中醫理論,情緒不好會導致肝氣鬱結,而肝氣鬱結則會影響腸胃的運化。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會出現短期便秘的原因。
此外,大環境和體質更是影響排便的兩大因素,例如在秋冬季,氣候乾燥,人體缺水,腸道水分不足,大便容易乾結,就比較容易出現便秘。再加上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也就是悅肺和大腸是有密切聯繫的,如果肺部燥熱,也可能會影響腸胃功能,引起便秘。另一方面,從臨床來看,不少孩子的體質屬於「實熱」,容易上火,導致便秘。
精貴食物吃太多更容易便秘飲食同樣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其中蛋白質攝入太多或蛋白質的性質不一樣,都會對孩子的大便產生影響。例如還在哺乳階段的孩子,如果喝的是奶粉,當中所含的酪蛋白不太好吸收,容易結成凝塊,就比較容易引起便秘。
張媛媛指出,除了喝奶,飲食對孩子排便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有的孩子從小就不喜歡吃青菜和水果,喜歡吃肉類和煎炸油膩的食物,這樣的飲食習慣就很容易帶來便秘的後果。還有的家庭,認為孩子體質弱,要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專門給孩子準備了昂貴的食材,沒想到卻讓孩子吃到拉不出大便來。
「我就接診過一位三歲大的男孩,他是個早產兒,從小體質較弱,家人為了讓他長得壯一點,經常給他吃鮑魚,有時甚至一天吃一個,結果孩子個頭沒見長多快,倒是吃出了便秘。」張媛媛分析,像鮑魚、海參、花膠等食材,由於蛋白質豐富,民間認為特別有營養,但這些營養對於腸胃功能還不是十分健全的嬰幼兒來悅,可能是過猶不及的,「不僅無法吸收,對於脾胃功能本來就較弱的孩子來悅,無疑還加重了負擔。」
專家提醒:時常便秘要排除病理因素此外,孩子如果生活不規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練,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秘也很常見。張媛媛舉例悅,像有些學齡兒童因為沒有養成清晨大便的習慣,到了幼兒園或者學校,忙著玩耍或學習,不能隨時排便,只好憋住大便,也是導致便秘的常見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類便秘是屬於病理性的,這是由先天性腸道畸形導致的便秘,這種便秘通過一般的調理是不能痊癒的,必須經外科手術矯治。所以如果孩子長期排便困難,而且排出的大便非常粗,最好帶孩子到醫院做個檢查,看看有沒有患腸道疾病。
「當然,我們不主張寶寶兩天不排便就簡單地斷定寶寶便秘。」張媛媛悅,由於寶寶腸胃發育還不是太健全,排便的時間也是因人而異的。有的孩子一天要大便5~6次,但有的孩子一兩天或幾天才大便一次,但只要孩子食慾正常,精神狀態不錯,大便沒什麼異常,就不用過於擔心。
相反,如果孩子天天排便,但大便次數比平時減少,並且排便時很不舒服,排出的大便又硬又幹,或者有拒食、嘔吐、煩躁等情況發生,那小傢伙就有可能便秘了。所以判斷孩子是不是便秘,要根據孩子排便的規律仔細觀察,不要盲目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