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休假指南:假期多多,以當時公務員為例

2020-12-22 蕭看古今

端午節將至,放假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事情,大家上班久了,累了,乏了,休息一下,既能放鬆自己,也能促進消費,於國於民都大有裨益。那麼,你們知道傳統節日放假的來源是哪個朝代麼?讓我們穿越回唐朝,看看唐朝公務員一年休假情況和現在相比有哪些不同 。

大唐壁畫

因為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公務員群體的休假是嚴格按照法令進行的,所以本文的主角是唐代的公務員,通過公務員群體的休假情況可以窺見其他群體的休假。

唐代假期種類和現在相差不大,本文主要從常規假期旬休、傳統節日假期以及非常規事故假,包括婚、喪、探親、冠禮等幾個方面來講述。

常規假:旬休

我們現代的法令一般是規定常規休息是上五休二,即七天為一個周期,而在唐代則是十天為一個周期,上九休一,稱之為旬休。

旬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徧也,十日為旬」,在古詩文中我們可以見到旬休的場景。我們所熟知的王勃所作的《滕王閣序》中有「十旬休假,勝友如雲」,王勃是唐高宗李治時期人物,那麼至少在此時旬休已被納入國家法令中。旬休作為最常規的假日,從制度制定緣由來看可以和現在的周六周日相比,都是為了讓勞動者得到充分的休息,以便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下面我們通過韋應物的一首七言絕句,可以感受一下,唐代公務員旬休活動情況。

休假日訪王侍御不遇-韋應物九日驅馳一日閒,尋君不遇又空還。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韋應物這一天正好上了九天班遇上休息就去拜訪朋友王御侍,沒想到撲了個空,王御侍不在家,於是感嘆道,怪不得你的詩寫得清雅入骨,原來宅院前的環境這麼好,有溪水有雪山,環境宜人,詩風和居住環境相映襯,兩相得宜啊。

唐朝宮殿模型

常規假:傳統節日及皇帝誕辰日

我們現代的長假幾乎都是傳統節日的假期,比如春節、中秋、端午、清明等,在唐代也一樣,唐代的傳統節日假期也是很長的。在唐朝政府頒布的假寧令中規定了哪些節日放假,放多少假。

唐六典-卷二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臘各三日。正月七日、正月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七月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並給休假一日。

從以上的假寧令可以看出,唐朝節日放假還是挺多的,比如元日也就是春節,冬至都是放七天假,寒食清明放四天,八月十五中秋節,夏至,臘日就是十二月初八,這幾個都是放假三天。其他二十個節日放假一天。這是玄宗時期的假期,其他皇帝上臺可能會增或者減少節日的假期,但是大體上不會變化很大。

大唐服飾

寒食清明,古人和現代人一樣祭祖掃墓,踏青遊玩,慎終追遠。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有一首千古名篇寫的就是清明時節的所見所聞,當時詩人正好休假路過杏花村作詩留戀。

清明-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那幾天往往是小雨連綿,空氣潮溼,恰逢清明掃墓祭祖,更增添了幾分哀愁。詩人見到的行人一個個失魂落魄陷入思念先人的情緒中,詩人此時的情緒也不佳,於是想喝酒排解憂愁,看到旁邊在放牧的牧童問他哪裡有賣酒的地方,牧童用手指了指遠處的一個村落說,那個村子有酒,那裡叫杏花村。這首詩就是詩人清明踏青遊玩所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清明節狀況。

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朝除了傳統節日的假期還有佛教和道教的重要日期也納入假期中,在武則天時期,武則天尚佛,所以規定在佛的誕辰日二月八日和四月八日也放假;玄宗時期,將道祖誕辰日二月十五日也放假一天,唐朝李氏自稱是老子的後代,玄宗時冊封老子為「大聖祖高上金闕玄元天皇大帝」,那麼在道祖誕辰日放假也不足為奇了。

既然把老子的誕辰日設為假期,那麼自己的誕辰日放假也就順理成章了,從玄宗開始每個在位皇帝誕辰日都是放假一到三天,並把皇帝誕辰日命為「天長節」。

這些都是常規節假日,每個人都有資格休息的,具有普遍性。封建社會的政策出發點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綱常倫理,所以在各種節日中我們可以看到,朝廷提倡的忠孝二字,比如皇帝誕辰日作為節日放假突出「忠」;寒食清明節放假突出了「孝」。

非常規假:婚、冠、喪、探親

現在來說婚假、喪假都有,但是探親假還是比較少,在唐代婚、冠二禮極為重視。男子二十而冠,舉行了冠禮表示該男子成年,冠禮舉行是很隆重的形式,要邀請父母長輩親朋好友參加。因此如果有公務員家兒子或者五服以內的親人有冠禮地可以放假。

《唐六典-卷二》-張九齡、李林甫冠,給三日;五服內親冠,給假一日,不給程。

自己兒子冠禮可以放假休息三天,五服之內的親人冠禮可以放假休息一天,但是不包括你在路上的耽誤的行程時間,所以如果親戚距離較遠可能也不會去了,畢竟假只有一天。

在婚假上,放假的時間更長了,畢竟人生四大喜,古代朝廷對這方面還是比較照顧的。

《唐六典》-卷二婚嫁,九日,除程。周親婚嫁,五日;大功,三日;小功,一日,不給程。

官員兒子女兒結婚有九天假,不包括途中的時間,至親婚嫁根據親疏不同一到五天不等。由此可知,公務員本人結婚也是九天假期,不包括在路途行程中的時間,應該來說這個假期還是比較人性化的。

古代成親禮

百善孝為先,封建社會特別提倡孝道,因此在制定喪假上也是極為重視的,眾所周知,父母過世文官要解職守孝三年謂之丁憂,武官守孝一百天。那麼在其他親人過世時是不是也有假期,畢竟在漢朝就有舉孝廉,可知自儒家思想作為統治思想以來,統治者歷來重視臣民道德教化尤其孝道。

通典-杜佑凡齊衰周,給假三十日,葬五日,除服三日。齊衰三月、五月,大功九月,並給假二十日,葬三日,除服二日。小功五月,給假十五日,葬二日,除服一日。緦麻三月,給假七日,出降者三日,葬及除服各一日。無服之殤,本品周以上,給五日,大功三日,小功二日,緦麻一日。若聞喪舉哀,其假三分減一。師經受業者,喪給三日。

資料中除服是指父母死後周年祭禮,放假一天,除父母外五服以內親戚喪禮放假依據親疏關係放假七、十五、二十、三十不等,授業老師去世給假三天。

古代官員多是異地為官,父母常常不在身邊,如果不給官員探親的假期顯得不夠人情,有違朝廷倡導的以孝治國的理念,因此唐朝政府制定法令根據官員離家遠近給一定的假期回家探親。

《唐六典-卷二》父母在三千裡外,三年一給定省假三十五日;五百裡,五年一給拜掃假十五日,並除程

離父母三千裡地的三年一次給假三十五天,不包括途中的時間,離父母五百裡的,五年一次給假十五天,不算路途的時間,古代交通不便,所以朝廷在確定假期上很多時候都是除去途中的時間。

慈恩寺

除了上述幾種假期還有裝束假,授衣假,田授假。裝束假是給官員去其他地方工作留有的準備衣物的假期。授衣假是在九月,此時天氣變冷準備冬衣,假期為半個月;田假是給官員收割農作物的假期,時間也是半個月。

當然除了公務員其他的群體也是有假期的,在《唐六典》中有記載「官戶、奴婢,元日、冬至、寒食放三日假,產後及父母喪、婚放一月,聞親喪放七日。」當時學校放假也大致和公務員一致,由此看來在當時休假並不是官員的特權。

總結:古今假期數比較

如果我們只算常規假中的節假日的話有五十一天,這樣看起來唐朝人的假期遠遠比我們現在多啊,但是在旬假上一個月只有三天,我們現在一個月就有八天,一年就多出六十天,如果從非常規假期來看,恐怕唐朝公務員假期更多。

通過對唐朝假期的研究我們發現,假期的設置充分顯示了封建社會的特點,忠孝二字貫穿始終,假期的設定也符合封建綱常倫理道德,應該說和當時的社會相適應,促進了節假期制度的發展,我們現在中秋節、清明節能有假期,在一定程度上要感謝唐朝,是他們那個時候有了先例,中華文化一脈相承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相關焦點

  • 古代的上班族、公務員是如何休假的呢?他們一年的假期有多少天?
    那麼有人問,古代的上班族、公務員們是如何休假的呢?歷史上最早的公務員休假是在漢朝,當時規定當官的臣子可以每隔五天休假一天,這個假期叫做「休沐」,這一天,古代的臣子可以放假回家,洗洗澡,整理一下個人衛生。後來唐朝的官員每隔10天休息一天,這個假期叫「旬假」。再後來的朝代都延續了這個休假制度,只是休假間隔的日期略有變動。古代的節日也是放假日。
  • 唐朝公務員休假:每年113天假期 還有「輟朝假」
    綜合《唐六典》、《唐令拾遺》及《太平御覽》的記載,以一位出生、成長於南陽,但在洛陽上班的唐代公務員為例,假如其十七八歲就參加了工作,二十歲時舉行成年加冠禮時,上司會給假三天,並且「給程」,也就是來迴路上耗費的時間不計算在內;將來,他要是參加五服之內親屬的冠禮,也會給假一天,但不給程。
  • 2019年新疆公務員休假制度,公務員休假有什麼政策?
    那麼你知道新疆公務員休假制度是怎樣規定的?公務員休假有什麼政策嗎?對於公務員工資待遇以及節假日的安排,這都是大家比較關注的,那接下來新疆中公教育小編根據公務員法整理了新疆公務員休假制度中的幾種休假詳情,供大家參考。更多問題詳情請關注新疆公務員考試網。根據公務員法:第三條 病假 公務員因疾病(因公致殘或患職業病者除外)必須治療和休養的,可以請病假。
  • 古代也有公務員,假期多福利滿,漢朝公務員這個飯碗有點「鐵」
    文丨谷城淺說歷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公務員,全稱為國家公務員在中國,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現在,很多人都想做公務員,原因是覺得這個工作待遇很好、時間比較固定,但是,在古代,所謂的公務員,就是給朝廷幹事情的官員,在過去沒有時間和星期這個概念的時候,他們是否也會有固定的工作時間和假期的劃分呢?答案是有,而且很早就已經有這樣的概念了。
  • 古代的休假制是怎樣的?
    同為上班族,古代的公務員們,是怎麼休假的呢?最早可查的古代公務員休假情況是在漢代,規定在朝為官的大臣可以每五天休假一天,叫做「休沐」,就是趁這一天放假回家,洗頭洗澡,做做個人衛生。後來各個朝代都延續了這一制度,只是休假間隔的日期有所變化。
  • 趣歷史丨古人假期有多長?
    從字面來看,唐代的「十日一休沐」,看似比漢代的「五日一休沐」的假日更少了,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唐朝十分重視歲時節令,將節日休假納入官方制度,普遍以節日為法定假日,也始於唐代。如中和節、清明節、中秋節等,也在唐代出現,有的一直延續至今,對中國的節日體系產生了重大影響。相較以前,唐代休假制度更人性化、具體化。
  • 韓國延長帶薪休假呼聲高 公務員休假有點難
    韓國延長帶薪休假呼聲高 公務員休假有點難 2013年05月08日09: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帶薪假期高達35天!遠超公務員!文職人員探親休假規定來啦!
    成年以後,選擇工作,有兩個最重要的標準,一是薪資,二就是假期。這畢竟是關於生活質量的大事,之前大家對文職的介紹也大部分停留在對軍隊文職薪資待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軍隊文職的薪資待遇已經了解的不少了,高薪也吸引了不少的考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軍隊文職的休假情況。
  • 公務員實習期可以休帶薪年休假嗎?工齡越長,假期越久!
    在機關事業單位的各類假期制度中,帶薪年休假制度對於很多剛剛上岸或者即將上岸的小夥伴們來說也許很陌生,那麼下面我講簡單介紹一下帶薪年休假制度。二、帶薪年休假的享受條件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 為何有的公務員不休假?暴露了什麼問題?
    (部分受訪者為化名)2019年5月22日凌晨,南通反詐騙民警周小兵被強制休假回到南通。多提前一些時間跟領導申請,他自然會在安排工作的時候考慮到這個情況,到時就可以順利休假了。」在孫林看來,讓領導為難的請假條,往往是那些趕在休假前突然交過來的,籤字都措手不及,這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一些人的工作態度。許多公務員覺得,批假與否主要取決於領導個人。但站在領導的角度,假期批與不批,有時候也很為難。
  • 來看百名公務員休假調查
    「小科,你走之後又有一個新任務」……8月下旬,記者通過電子問卷形式,收集了100名公務員的休假信息,又對20多名今年內休過假的公務員進行了採訪,聆聽他們的休假故事,勾勒出他們的選擇和喜好,分享他們的憂與樂。
  • 2021年假期安排公布,古代人又是怎麼放假的?看完有點想穿越
    在當時,官員要休假稱為「告歸」或「謁歸」。劉邦在秦朝做亭長的時候,作為最基層的公務員,常常要請假回家種地,如《史記》中記載「高祖為亭長時,常告歸之田。」晉代陸雲在《請吳王觀書啟》中稱:「孔子假期玩年,至於韋編三絕。」這裡的「玩」應解釋為反覆體會,意思是說孔夫子在假期裡還一直在反覆研讀《易經》,說明春秋時期也是有假期的。到了漢代,朝廷制定了較為完備的休假制度。
  • 「蘭湯沐浴」,親人團聚,中國古代「公務員」是如何休假的?
    今天的休假形式可謂豐富多樣,既有固定的周末、節日,也有各種事假、例假,成為每個人調劑生活、放鬆自我的契機。那麼,古代那些在朝為官的「公務員」們又是如何休假的呢?一、 休假制度的由來:「休沐」歷史學家一般認為古代的「休沐」是我國休假制度的開端。
  • 2021年假期安排公布,古代人又是怎麼放假的?看完好想穿越回宋代
    在當時,官員要休假稱為「告歸」或「謁歸」。劉邦在秦朝做亭長的時候,作為最基層的公務員,常常要請假回家種地,如《史記》中記載「高祖為亭長時,常告歸之田。」晉代陸雲在《請吳王觀書啟》中稱:「孔子假期玩年,至於韋編三絕。」這裡的「玩」應解釋為反覆體會,意思是說孔夫子在假期裡還一直在反覆研讀《易經》,說明春秋時期也是有假期的。到了漢代,朝廷制定了較為完備的休假制度。
  • 普通老百姓哪有什麼假期,就算過年也要晝夜勞動
    從漢代開始,中國的官吏就有了春節休假制度。之前時代則是沒有的。因為當時社會生產力很低,老百姓養活一個官吏並不容易,還休什麼假。普通老百姓哪有什麼假期,就算過年也要晝夜勞動。到了漢代,隨著生產力發達,情況開始改變。漢代官吏是幹五天休息一天,冬至、夏至和春節三個法定節日也放幾天。唐代是改為幹十天休息一天,似乎較少,實際上唐代的各種假期比漢代要多。
  • 看過這些你就知道古代「公務員」如何休假!
    我國古代老百姓是沒有休假的,別說休假,農民們拼死拼活,不知停歇勞作一年,碰上年景好,能混個溫飽,家裡不至於餓死人就已經是燒高香了。而古代的公務員們是如何歇班休假的呢?這主要看你生在哪個朝代,如果你有幸生在宋代,又幸運的當上了公務員。那麼要恭喜你了,不論是節假日還是薪酬待遇,宋代的官員們堪稱個個都是國寶級待遇。
  • 公務員一年最多能有169天假期?
    看到這樣的文章,說公務員一年最多可以放假169天。這裡給大家聊聊公務員放假的事。公務員可以利用的假期有這樣幾種:節假日、年假、探親假、雙休日。先說節假日,公務員的放假時間都是按照國務院辦公廳發的通知放假的,比如去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2020年的節假日,共27天,其中利用雙休日調休的有7天。
  • 新休假規定:五一假期可延長10天!你知道嗎?
    新休假規定:五一假期可延長10天!你知道嗎?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新休假,規定,五一假期,可延長,10天,你知道嗎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人事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華圖諮詢電話:400-010-1568。
  • 公務員休假到了必須"強制"的地步了?
    去年甫一出臺就轟動全國的蘇州公務員強制帶薪休假制度,今年已被暫停實施。據報導,去年8月蘇州市委市政府下發通知,明確規定在全市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推行帶薪休假。為體現推行帶薪休假的強制性,通知還特別規定,按當年實際休假的天數,每天給予公務員一定數額的休假補貼(一般為150元);不休年假的公務員沒有資格參加年終先進的評選。
  • 強制休假,先從公務員開始又何妨?
    這幾天,公務員強制休假話題引發熱議,甚至掀起諸多爭議,一些地方要求領導帶頭執行年休假制度,更是再一次將公務員這一群體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個群體是不是在用政策為己爭取利益? 此類爭議將話題偏離了主題。這並不是哪一個群體更需要休假的問題,也不是哪一個群體更難休假的問題,而是要不要好好落實法定休假制度,如何破解休假難的迫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