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公務員,假期多福利滿,漢朝公務員這個飯碗有點「鐵」

2020-12-22 谷城淺說歷史

文丨谷城淺說歷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公務員,全稱為國家公務員,是各國負責統籌管理經濟社會秩序和國家公共資源,維護國家法律規定,貫徹執行相關義務的公職人員。在中國,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

現在,很多人都想做公務員,原因是覺得這個工作待遇很好、時間比較固定,但是,在古代,所謂的公務員,就是給朝廷幹事情的官員,在過去沒有時間和星期這個概念的時候,他們是否也會有固定的工作時間和假期的劃分呢?答案是有,而且很早就已經有這樣的概念了。

官員的休假制度其實在先秦時期就有零星的記載,到了漢朝休假制度正式形成,並隨著朝代的更替以及中國官僚制度的不斷完善,休假制度也在不斷完善。總的來說假期時間不斷增加,種類更加多樣,假期中的政治文化內涵更加豐富。

我國秦朝及以前是沒有詳細規定過的休假制度的,但官吏可以告假,稱作「告歸」。《漢律》規定「吏員五日一休沐」,「休沐」即指回家休息沐浴。這樣算下來一年的放假時間大約73天左右。

除了這種類似規律性休假外,西漢時,夏至或冬至官員也都休一天假。這種慣例一直沿襲到隋朝。唐朝是歷史上最會玩的時期,有人會問,宋朝不是歷史上放假放得最兇的時期嗎?

宋朝固然假多,但是由於宋朝長時間不得安寧,經常和北方的國家一發生摩擦就要取消假期,而且對於各種假期的規定極為完備,不好偷奸耍滑。

唐朝休假制度上有許多漏洞,而且大臣是可以申請假期的。注意,不是申請他一個人的假期,而是申請給全體官員的假期。在唐代和宋代,還有分別放假一天、三天、五天、七天的長短不等的節慶。這時朝廷最為重視的就是春節和冬至日,每次都放七天假。

據有關材料記載,在唐代一年中共有53個節慶假日,包括皇帝誕辰的3天和釋迦牟尼、老子誕辰各1天。這當然和唐代帝王尊崇佛教以及認為自己是李耳的後代有關。

官員休假制度在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發展趨勢,在沒有星期概念的條件下,為什麼漢朝會出現官員休假制度呢?這個制度背後,又和什麼因素有關係呢?且看下文。

人們在累的時候都會想著要休息,有了充足的體力才能更好的工作。但是中國古代還是農業社會,生產力很低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勞動,所以農民自然就不可能存在休假。

不過農事活動與節氣緊密相連,每年都會有忙閒的分別,農民還是可以根據這一點來調整工作量。但官員是不從事農業生產的,沒有辦法安排自己的時間,所以休假的制度也就因此誕生了。

漢代規定,每工作五天就休息一天,在休息的時候就可以洗衣、沐浴。因為古人都留著長發,所以每次洗頭髮也非常麻煩。中國古人相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一輩子都不願剪頭髮,可以留到五尺以上,洗個頭髮都要好幾個人幫忙。

根據《漢書.石奮傳》:「建老白首,萬石君尚無恙。每五日洗沐歸謁親」。萬石君就是石奮,他是西漢文景時代的太中大夫,他的四個兒子也官至九卿,父子五人都是官俸二千石的官員,所以被人稱為「萬石君」。石建是他的長子,已經白髮滿頭了,但非常孝順,每五天休假一次,其他事情都不做,先回家來探視父親。

漢代官員在工作的日子裡是不能離開辦公地點的,而家屬也不能跟隨,所以每五天放假一天還是比較人性化的,顧及到了官吏的感受。到了唐朝的時候,官員在下夜班後可以回家,而且家人也可以跟隨異地上任的官員居住。

連官府的設計也是前面是辦公區域,後面是住處,所以放假這一問題也就不那麼突出了。這樣一來,五天一放假就顯得有些頻繁,所以就改成了十天一放假。也就是在每月的上、中、下旬各休息一天,這被稱作「浣」,就是洗沐的意思。從此,休息日就有了「浣」的說法。

漢代皇帝以孝治天下,格外重視喪禮制度,喪事也格外隆重,喪假對官吏們來說,是所有休假當中,最為重要的。根據《漢書.文帝紀》記載:「遺詔曰,令天下吏民,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纖七日,釋服」。「大紅」、「小紅」、「纖」都是漢代喪禮的儀式,這裡共計36天的服喪期。

唐.李賢校注《後漢書.孝安帝紀》記載:「文帝遺詔以日易月,於後大臣遂以為常」。意思是,在漢文帝以前,從西周時起,人們服喪時間為三年,三年期間,官員們工作也不能幹,而漢文帝為了保證不耽誤政事,臨死前頒布遺詔,將三年(36個月)服喪期,改為36天。可以保證官員們,很快地結束喪假,投入到工作中去。從漢文帝之後,喪假36天成為定製。

漢朝官員假期制度的特點是官吏們日常休假基本上能夠保證,他們可以回家團聚,行動自由,訪親會友,照顧父母妻子。重要的節假日裡,全民都在隆重歡慶,官吏們自然也不例外。

喪假的執行,是最堅決、最徹底的,如果哪個官吏,不好好休喪假,給父母至親守喪,他就會被人彈劾。漢代對於官員守孝是非常看重的,官員也多選自舉孝廉。

總的來說,漢代官員假期制度充分考慮到了官員的工作精力和不同的情況下官員需要放假去處理事情的意義,可以說兼具人性化和合理化。從宏觀歷史角度來看,漢代官員假期制度的產生和之後的發展,其實是順應生產力的發展和封建專制體系的不斷完善而保留的。

【資料文獻:《後漢書.孝安帝紀》、《漢書.文帝紀》、《漢書.石奮傳》、《漢律》】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古代的上班族、公務員是如何休假的呢?他們一年的假期有多少天?
    那麼有人問,古代的上班族、公務員們是如何休假的呢?歷史上最早的公務員休假是在漢朝,當時規定當官的臣子可以每隔五天休假一天,這個假期叫做「休沐」,這一天,古代的臣子可以放假回家,洗洗澡,整理一下個人衛生。後來唐朝的官員每隔10天休息一天,這個假期叫「旬假」。再後來的朝代都延續了這個休假制度,只是休假間隔的日期略有變動。古代的節日也是放假日。
  • 2021國考筆試結束,軍隊文職與公務員哪個「飯碗」更「鐵」?
    近期,2021年國考筆試已結束,一些招聘單位陸續發布了2021文職人員招聘預告,這讓很多國考失利的考生躍躍欲試,同時,也有很多人產生了一個疑問:從待遇上講,文職人員和公務員相比有優勢,但是,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文職人員實行的是聘用制,軍隊文職有沒有公務員穩定呢?
  • 教師假期長,為什麼沒看到公務員考教師,反而教師考公務員多
    只見過從教師隊伍裡走出去做公務員的,從來沒有見過哪一個公務員轉行做老師的,一個也沒有。老師假期的確不少,每周兩天假,節假日,寒暑假看起來也有三個月。這是為什麼了?對老師假期的誤解其實老師日常工作時間比公務員長多了,放的假也就不值一提了。寄宿制:每天五點半起床,晚上十點睡覺,一天工作時長為16.5小時。
  • 古代也需要彩禮?漢朝「公務員」50歲才娶媳婦,蘇轍嫁女要破產
    古代也需要彩禮?漢朝「公務員」50歲才娶媳婦,蘇轍嫁女要破產現在,在說到結婚的時候,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關於彩禮的問題,如今這也成為了一個很正常的趨勢。相信,有很多現在事業正處於上升的年輕人,都會認為彩禮真的是越來越貴了。
  • 唐代休假指南:假期多多,以當時公務員為例
    大唐壁畫因為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公務員群體的休假是嚴格按照法令進行的,所以本文的主角是唐代的公務員,通過公務員群體的休假情況可以窺見其他群體的休假。由此可知,公務員本人結婚也是九天假期,不包括在路途行程中的時間,應該來說這個假期還是比較人性化的。
  • 古代公務員們是怎麼放假的?朱元璋朝的官員每年僅放假三天?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鍚不得不說,在現代人的心目中,公務員還是職業選擇方向上的重頭戲。雖然工資不多但是勝在穩定,尤其是如今加班成為常態的風氣中,公務員固定的休息時間也成為加分項。那麼在沒有星期概念的古代,政府公務員是如何休息的呢?
  • 「蘭湯沐浴」,親人團聚,中國古代「公務員」是如何休假的?
    今天的休假形式可謂豐富多樣,既有固定的周末、節日,也有各種事假、例假,成為每個人調劑生活、放鬆自我的契機。那麼,古代那些在朝為官的「公務員」們又是如何休假的呢?一、 休假制度的由來:「休沐」歷史學家一般認為古代的「休沐」是我國休假制度的開端。
  • 古代「公務員」的俸祿
    雖然我國古代並無「公務員」這個概念;但各級官員和辦事員其實也屬「公務員」範疇。
  • 教師工資也不算低,假期又長,為什麼沒有公務員考教師呢?
    有人說:老師的工資也不算太低,假期長還不說,還是帶薪休假,但是為什麼沒有公務員考教師呢,教師不是也很吃香呢嗎?老師和公務員兩個都是比較安穩的職業,沒有什麼風險,基本上都是鐵飯碗,一旦捧上就相當於金飯碗。
  • 事業單位收官年,「這2類」人成大贏家,拿金飯碗,待遇超公務員
    我們經常聽到很多人把公務員這個職業稱之為「鐵飯碗」,所謂鐵飯碗用再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搬不動、打不爛、保質期還很長。從筆者層面來講,也是沒異議的,公務員屬於國家行政編制,除非你犯罪一般是沒有下崗風險,一旦考上基本就是終身制,待遇很鐵,從最新的國考報名熱度來看,又破新高了。
  • 2020年鐵飯碗更鐵了!這四個「鐵飯碗」,待遇不輸公務員
    說到公務員,大家想到的就是穩定、鐵飯碗!有保障!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公務員。筆者有個朋友,孩子在某211大學讀書,明年畢業,雖說學校不錯,但專業限制大,打算考公務員試試看,一方面能緩解就業壓力,一方面應屆生機會比較多,考上就去上班,之後就是公務員編制。
  • 公務員招考專業排名,這個專業考公務員最簡單,法學僅排第六
    ,吃鐵飯碗過穩定的生活,更有不少本科、研究生應屆生直接選擇了考公,不再去社會上闖蕩一番。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不少人看到了公務員收入的穩定,加大了公考的熱度,那麼哪幾個專業的學生考公務員比較有優勢呢?本期內容,來為大家盤點一下,考公的優勢專業,這樣能在考研、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更有規劃。
  • 公務員招考專業排名,這個專業考公務員最簡單,法學僅排第六!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逐漸平緩,創業賺大錢的機會越來越渺茫,不少人選擇了離開一線城市回老家考一個公務員崗位,吃鐵飯碗過穩定的生活,更有不少本科、研究生應屆生直接選擇了考公,不再去社會上闖蕩一番。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不少人看到了公務員收入的穩定,加大了公考的熱度,那麼哪幾個專業的學生考公務員比較有優勢呢?本期內容,來為大家盤點一下,考公的優勢專業,這樣能在考研、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更有規劃。公務員考試專業排名(總體+實例)這是公務員總體各專業招聘人數和崗位數排名
  • 不要盯著公務員,2020年十大金飯碗,每份工資都比公務員高
    要說什麼工作最好,那很多人會異口同聲的說到——公務員。一方面是由於公務員工資高待遇好,另一方面就是公務員有「權」。這種「權」會帶來很多看不見的利益,所以在老百姓眼中公務員就是最好的工作,就是金飯碗。們都知道公務員確實很好,但是在現實中還有比公務員更好的工作崗位,不然就不會那麼多985高校的學校選擇去其他崗位就業。
  • 看過這些你就知道古代「公務員」如何休假!
    我國古代老百姓是沒有休假的,別說休假,農民們拼死拼活,不知停歇勞作一年,碰上年景好,能混個溫飽,家裡不至於餓死人就已經是燒高香了。而古代的公務員們是如何歇班休假的呢?這主要看你生在哪個朝代,如果你有幸生在宋代,又幸運的當上了公務員。那麼要恭喜你了,不論是節假日還是薪酬待遇,宋代的官員們堪稱個個都是國寶級待遇。
  • 古代「公務員」春節也不放假,明朝的大臣更慘,一年只放三天假
    「過年」是無數中國人的鄉情,每到除夕這個節日,人們會從四面八方趕回家中,和家人一起等待和慶祝新一年的到來。過年放假在我國歷史上首次出現是在漢代,那時候我國封建社會已經產生許多年了,為什麼古代假期休假制度會出現的這麼晚呢?
  • 公務員擴招;2021年國考也即將到來
    一旦考上,享受五險二金、各種假期,只要不犯大錯,不用擔心被辭退。一聊到鐵飯碗,大家就會立刻想到公務員,公務員的工作是很多人都羨慕的,但是自己卻無緣。因為公務員考試很難,而且要求很高。所以很多人只能望洋興嘆。雖然這樣,但是每年依然有很多人去報考公務員,這又是為什麼呢?
  • 公務員是「鐵飯碗」,那什麼才能稱得上是「金飯碗」?
    一直以來公務員都被當作「鐵飯碗」的代名詞,畢竟公務員的穩定性不是吹的,尤其是最近疫情當前,更是讓很多人看到鐵飯碗的可貴,各企業員工紛紛流下羨慕的淚水。不過「鐵飯碗」的「鐵」字,既代表了穩定,又表明了待遇一般,往上還有銀飯碗,金飯碗。
  • 事業單位面臨改革,八類員工將調整為公務員,鐵飯碗變得更鐵了
    「鐵飯碗」工作,也就是「鐵」做的飯碗,一輩子到哪裡都能夠吃上飯,不用擔心公司破產,也不用擔心被裁員辭職等風險。大多數的學生和家長,都是非常偏向於鐵飯碗工作,畢竟這類工作只要擁有,那下半輩子的生活溫飽也將不成問題。
  • 古人的元旦假期有多少天?宋朝的最長,秦朝的最短
    那麼中國古代的元旦節與如今的元旦節有何不同呢?古人也有元旦假期麼?今天我帶大家了解一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元旦節」。二、各個朝代元旦假期,各有不同要指出的一點是這裡的元旦假期僅僅針對的是古代朝廷官吏,因為普通老百姓多是「個體戶」的農民,根據農時勞作並無假期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