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是無數中國人的鄉情,每到除夕這個節日,人們會從四面八方趕回家中,和家人一起等待和慶祝新一年的到來。過年放假在我國歷史上首次出現是在漢代,那時候我國封建社會已經產生許多年了,為什麼古代假期休假制度會出現的這麼晚呢?古代的人口流動和今天的社會不同,由於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大部分人遵循父母在不遠遊的封建禮教,所以出門在外的大部分都是古代的「公務員」和身份低微的商人。
《漢書》中記載據當時有一種制度叫做「洗沐」,顧名思義就是讓官員每周都有收拾個人衛生的時間,除此之外還有在夏至和東至等重要的節氣來臨的時候,古代「公務員」才會有休假的機會,這也算是我國最早的節假日了。
到了唐朝,公務員的假期開始逐漸邊長了,假期的時間從一天延長到七天,這個時間基本上和我們今天的春假時間很接近了,只不過是時間的分布略有不同,現代大部分是從除夕開始放假一直到初六,而唐朝的以正月初一為分界,前後各三天。但是封建社會屬於皇帝一個人的天下,放不放假實際上還要看皇帝的心情,碰上勵精圖治,天天加班的換地作為臣子的也不好意思提出放假。
唐德宗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歷史記載唐德宗十分勤快,在經歷安史之亂之後,國家本來一片混亂,在唐德宗的不懈努力之下才慢慢恢復元氣。由於德宗經常加班加點地處理政事導致大臣過年國家也不能放假,這下大臣可遭受不住了,紛紛上書皇帝。德宗為了不影響處理國家大事,同時也滿足大臣放假的願望,他決定按照單雙號來上朝和休息。大臣雖然依然不滿意但也不好多說什麼,總比不放假好。
以上這些皇帝還算是仁慈的,到了明朝朝中大臣的噩夢才真正地來到,明朝的開國君主是朱元璋,他從小便出生在貧苦人家,遭受到地方貪官的壓迫和剝削,所以在他當上皇帝之後,對官員的要求更加嚴苛。加之朱元璋本身就是一個工作狂,所以對待手下的「公務員」自然很嚴格。他頒布法令規定廢除前朝的「公務員」休假制度,所有的官員一年只能放三天假,分別是春節,東至和皇帝的生日。
這樣的超負荷運作著實給朝中大臣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所以很多的大臣也是聯名請奏恢復之前的休假制度,不過這些建議朱元璋一個都沒有採納還是堅持自己的政策。這個現象在朱元璋去世之後才得到好轉,朝廷也開始慢慢增加公務員的假期,還增加了寒假,把春節的假期時間也增加。即使是這樣,明朝的大臣在假期依然不能悠閒地享受,明朝法律規定一旦轄區有事物要處理,那這些大臣還要回到自己的辦公場所辦公,不得不說在明朝做個「公務員」是在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