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務員」春節也不放假,明朝的大臣更慘,一年只放三天假

2020-12-22 向東向南看

「過年」是無數中國人的鄉情,每到除夕這個節日,人們會從四面八方趕回家中,和家人一起等待和慶祝新一年的到來。過年放假在我國歷史上首次出現是在漢代,那時候我國封建社會已經產生許多年了,為什麼古代假期休假制度會出現的這麼晚呢?古代的人口流動和今天的社會不同,由於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大部分人遵循父母在不遠遊的封建禮教,所以出門在外的大部分都是古代的「公務員」和身份低微的商人。

《漢書》中記載據當時有一種制度叫做「洗沐」,顧名思義就是讓官員每周都有收拾個人衛生的時間,除此之外還有在夏至和東至等重要的節氣來臨的時候,古代「公務員」才會有休假的機會,這也算是我國最早的節假日了。

到了唐朝,公務員的假期開始逐漸邊長了,假期的時間從一天延長到七天,這個時間基本上和我們今天的春假時間很接近了,只不過是時間的分布略有不同,現代大部分是從除夕開始放假一直到初六,而唐朝的以正月初一為分界,前後各三天。但是封建社會屬於皇帝一個人的天下,放不放假實際上還要看皇帝的心情,碰上勵精圖治,天天加班的換地作為臣子的也不好意思提出放假。

唐德宗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歷史記載唐德宗十分勤快,在經歷安史之亂之後,國家本來一片混亂,在唐德宗的不懈努力之下才慢慢恢復元氣。由於德宗經常加班加點地處理政事導致大臣過年國家也不能放假,這下大臣可遭受不住了,紛紛上書皇帝。德宗為了不影響處理國家大事,同時也滿足大臣放假的願望,他決定按照單雙號來上朝和休息。大臣雖然依然不滿意但也不好多說什麼,總比不放假好。

以上這些皇帝還算是仁慈的,到了明朝朝中大臣的噩夢才真正地來到,明朝的開國君主是朱元璋,他從小便出生在貧苦人家,遭受到地方貪官的壓迫和剝削,所以在他當上皇帝之後,對官員的要求更加嚴苛。加之朱元璋本身就是一個工作狂,所以對待手下的「公務員」自然很嚴格。他頒布法令規定廢除前朝的「公務員」休假制度,所有的官員一年只能放三天假,分別是春節,東至和皇帝的生日。

這樣的超負荷運作著實給朝中大臣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所以很多的大臣也是聯名請奏恢復之前的休假制度,不過這些建議朱元璋一個都沒有採納還是堅持自己的政策。這個現象在朱元璋去世之後才得到好轉,朝廷也開始慢慢增加公務員的假期,還增加了寒假,把春節的假期時間也增加。即使是這樣,明朝的大臣在假期依然不能悠閒地享受,明朝法律規定一旦轄區有事物要處理,那這些大臣還要回到自己的辦公場所辦公,不得不說在明朝做個「公務員」是在是不容易。

相關焦點

  • 古代公務員們是怎麼放假的?朱元璋朝的官員每年僅放假三天?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鍚不得不說,在現代人的心目中,公務員還是職業選擇方向上的重頭戲。雖然工資不多但是勝在穩定,尤其是如今加班成為常態的風氣中,公務員固定的休息時間也成為加分項。那麼在沒有星期概念的古代,政府公務員是如何休息的呢?
  • 古代的上班族、公務員是如何休假的呢?他們一年的假期有多少天?
    歷史上最早的公務員休假是在漢朝,當時規定當官的臣子可以每隔五天休假一天,這個假期叫做「休沐」,這一天,古代的臣子可以放假回家,洗洗澡,整理一下個人衛生。後來唐朝的官員每隔10天休息一天,這個假期叫「旬假」。再後來的朝代都延續了這個休假制度,只是休假間隔的日期略有變動。古代的節日也是放假日。
  • 星期制度引進前,古代中國人是如何放假的?
    古代農民不可能存在什麼規範化的休息日但是,有些職業還是需要休假的,主要就是公務員系統,也就是官員,他們是怎麼休假的呢?據宋史筆記《文昌雜錄》記載:元日(春節)、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天慶節(正月初三)、上元節、天聖節(皇帝母親生日那天)、夏至、立春、人日、中和節、清明、七夕、末伏等也都放假。這樣,一年的法定假日達到了七十四天,加上三十六天旬休日,共一百一十天。
  • 今年五一放假5天?看看古代上班族放假幾天?
    又放假!!!而且還是放五天!對經歷了疫情「長假」的朋友來說,這個五一假期有點雞肋。皆因新冠疫情尚未完全掃清,難免令人心生擔憂。剛好昨晚有粉絲私信老譚,問起古代人是如何放假的 ?於是乎,老譚翻遍史書研究起古代的放假制度。下面我們來嘮嘮古代放假簡史吧!在古代,很多人從事農耕、桑植、經商等行業,自己既是打工仔也是老闆。
  • 古代也是「做五休二」嗎?明朝人會不會放寒暑假?
    最近的天氣越來越熱,許多地區的氣溫幾近40度,一到這麼熱的天氣,大家普遍不想出門,不想動,只想放假。要是能像老師和學生那樣有寒暑兩假該多好?這時候我們不得不聯想到古代放假制度是怎麼樣的?會不會比我們更輕鬆?
  • 古代也有法定節假日嗎?古人一周休息幾天?
    在過年的時候有七天的年假,像是中秋,元宵,端午等法定節假日還會有三天的額外假期,國慶節還放七天。那麼與現在相比古代也有法定節假日嗎?古人一周休息幾天?在秦朝的時候沒有節假日這一說法的,那個時候王公大臣們和皇帝的日子比較辛苦,每天都要按時上下朝。而且如果哪個大臣家裡遇到了類似於婚喪嫁娶這樣的特殊情況,就不得不向皇帝請假經過,皇帝的批准之後,才能夠回家處理家事。
  • 古時候,人們一年放多少天的假?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古時候,人們一年放多少天的假?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文/全民閱歷史很多人都很喜歡放假,因為放假就意味著你可以不用去上班和上學,可以在家裡舒舒服服的躺著,或者是去想去的地方旅遊。那麼讀者朋友們你們知道古時候的人們有假期嗎?
  • 揭古人春節放幾天:唐朝實行單雙號上朝
    原標題:古代休假:唐朝春節單雙號上朝 民國春節不放假 唐朝 春節期間按單雙號上朝、休假 古代官員過的新年,其實是指農曆年,即正月初一。唐玄宗頒布的紅頭文件《假寧令》寫道:「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另外還有21個只放一天假的傳統節日,唐朝的法定假日之多,遠超忙碌的現代人。 唐朝春節雖然也只放七天假,但是按「元正前後各三日」放的。也就是說,以大年初一為中心,初一之前放假三天,初一之後放假三天,加上初一,剛好七天假。 也不是所有的唐朝人都按照法定的春節假期休假。有的人可以提前休假,例如私塾先生和學生,一般臘月二十就能放假,正月二十才開課,放假整整一個月。
  • 看過這些你就知道古代「公務員」如何休假!
    我國古代老百姓是沒有休假的,別說休假,農民們拼死拼活,不知停歇勞作一年,碰上年景好,能混個溫飽,家裡不至於餓死人就已經是燒高香了。而古代的公務員們是如何歇班休假的呢?這主要看你生在哪個朝代,如果你有幸生在宋代,又幸運的當上了公務員。那麼要恭喜你了,不論是節假日還是薪酬待遇,宋代的官員們堪稱個個都是國寶級待遇。
  • 古代學生假期 大多選擇「勤工儉學」
    因為,對中國人而言,春節是最為重要的法定節假日之一,人們奔波忙碌了一年,在過年時終於能夠放下一身的疲憊,好好歇息,與親朋好友共享新年的喜悅。那麼,你可能會關心,在古代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裡,春節作為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古人又是如何放假休養的?對此,著名巴蜀文化研究專家袁庭棟等人介紹,唐朝的公務員不一定能享受完整的春節假期,大年初一還得上朝給皇帝拜年。
  • 「假」字的由來,古代是怎麼放假的
    因為是借用外力,所以是不真實的,所以演變出了虛假的含義。《說文》解釋道,假,非真也。至此,我們期待的「假期」含義尚不明顯。從字形上看也很難把這「假借他人之力」的會意看出「大把的時間」。但從古文典籍中可以大概看出一些字義上的演變。
  • 你放假都在做什麼古代人放假比你要會玩
    古人也是有假期的,古代士農工商四個階層中,只有士,也就是現在的公務員(官員)才有假期。漢朝是時期,官員每五天放假一天,稱為休沐,故名思意用現在的文字理解就是官員回家洗個澡好好休息休息。漢朝還有節日假,漢武帝時期就開始過春節了,放假一天,夏至跟冬至也是要放假的。放假總為60天左右。
  • 古代的休假制是怎樣的?
    要說上班族最喜歡聽到的兩句話,一句是「給你漲工資了」,另一句就是「明天放假啦」。同為上班族,古代的公務員們,是怎麼休假的呢?最早可查的古代公務員休假情況是在漢代,規定在朝為官的大臣可以每五天休假一天,叫做「休沐」,就是趁這一天放假回家,洗頭洗澡,做做個人衛生。
  • 一年150天都在放假?感受一下大唐朝的逆天休假規定!
    唐朝皇帝生日,更要放假3天!在古代沒有「國慶節」,皇帝的生日就是國慶節。放!回鄉祭祖,放假5天,給程;如果遇到父母、親戚以及授業恩師去世,會有喪事假。老師去世,給假三天;父母去世,官員一般要解官,三年侍丁。
  • 香港春節只放假4天,我卻可以放9天!(內附2020拼假攻略)
    尤其是在港打拼的人,一年到頭放假的次數用手指頭都能數得過來。不止是工作的人放假少,香港各大高校的春節放假時間也是很奇葩的,它不像內地一樣連著放,而是放幾天假又上幾天課,這來來回回折騰真的很難受。不信,你就來看看香港八大高校的春節放假安排。
  • 古代沒一周七天概念,也沒周六、周日,那麼古代官員怎麼休息?
    此外,每月給假天一天,即「晦日」。兩個相加,一個月有4天,全年有48天。也合一周休息一天。二,長的節日。唐朝最長的節日,是正月初一和冬至,每個節日七天,當天前後三天。中國如今春節放假是從初一開始,而唐朝是提前三天。唐朝同時重視冬至這天,與春節一樣,因為這天皇帝要祭祀天地。
  • 為了休假,這裡專門為公務員設置了「泡澡日」
    唐朝:新增探親假在唐朝出現了一種特別人性化的假期「探親假」主要是為了照顧異地官員的思鄉之情放假天數和離家距離掛鈎離家越遠放假天數越多28天每年假期加起來一共143天也就是說一年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在放假而且還是「帶薪休假」真是讓人羨慕
  • 古代也有公務員,假期多福利滿,漢朝公務員這個飯碗有點「鐵」
    在中國,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現在,很多人都想做公務員,原因是覺得這個工作待遇很好、時間比較固定,但是,在古代,所謂的公務員,就是給朝廷幹事情的官員,在過去沒有時間和星期這個概念的時候,他們是否也會有固定的工作時間和假期的劃分呢?答案是有,而且很早就已經有這樣的概念了。
  • 古代的放假制度
    但是總放假時長並沒有減少。反而比之前多很多天。因唐朝節假日增多。除原來的夏至、冬至、伏日、正月之外。中元、中秋、寒食也都有假期。其中冬至和春節放七天假。一年有兩個黃金周。而且因為唐朝國姓為李,老子也姓李,就尊老子為先祖。在老子誕辰(二月十五日玄元節)那天放假一天。
  • 「蘭湯沐浴」,親人團聚,中國古代「公務員」是如何休假的?
    《禮記》記載,每五天人們就要伺候父母洗一次熱水澡,每三天幫他們洗一次頭髮。為何古人要規定「休沐」的周期為五天呢?這大概與漢朝時深入人心的「天人合一」觀念有關。在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中,一年為360天,分二十四節氣,每一節氣分成三「候」,也就是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