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驁不馴之人並非瘋子,而是指行為與眾不同,略顯瘋狂的人。這些人性格放蕩不羈,做事風風火火,乾淨利落,是一群強烈追求極致和絕對的人。中國歷史上的五大桀驁不馴之人,看看你都知道哪幾個,你最崇拜哪一位古人?
1、陶淵明 南山果是悠然見
少女時代,我一度花痴陶淵明。不在於他的田園詩寫得有多好,而在於那時候語文老師大力推崇陶淵明的隱士哲學,順便提了一嘴他很帥。後來我混進去了中文系,一查證,陶淵明真是一枚美男子,而且是一枚逼格滿滿的美男子。
因為不願為五鬥米折腰,這個天真的詩人高唱《歸去來兮辭》回到鄉下老家。然而,「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除了詩歌,詩人永遠不可能在田園裡收穫五穀。當大家都以為詩人採菊東籬之下,果真每次悠悠然見到南山之時,我們的大詩人卻在妻兒飢腸轆轆之際,奔走於告貸的道路之中。因此,後世之文人都很敬仰陶淵明的這種精神境界,卻沒有幾個願意繼續他的人生道路,更沒有幾個人願意繼承他的錚錚傲骨。
陶淵明崇尚老莊,追求自然,反對束縛,渴望過上《桃花源記》裡寧靜安然,與世無爭的美好生活。然而現實世界,無論古今,哪裡有此佳境呢?追古溯今,我們又該如何面對真實的人生呢?
2、李白 美酒能消萬古愁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讚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 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徵李白一生不以功名顯露,卻高自期許,以布衣之身來藐視權貴,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力為中心的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政治現象,以大膽反抗的姿態,推進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義精神。李白 反權貴的思想意識,是隨著他的生活實踐的豐富而日益自覺和成熟起來的。
李白實在是中國詩人中的遊俠。這位偉大的漂泊者用他的雙腳和詩筆豐富了大唐的山水他的大筆橫掃,狂飆突進,於是,洞庭煙波、赤壁風雲、蜀道猿啼、浩蕩江河,全都一下子飛揚起來。在詩中,詩人靈動飛揚,豪氣縱橫,像天上的雲氣;他神遊八極,自由馳騁,像原野上的奔馳的駿馬。在詩裡,詩人一掃世俗的塵埃,完全恢復了他仙人的姿態:上窮碧落下黃泉。他的浪漫、癲狂、愛恨情仇,寂寞與痛苦、夢與醒,他的豪氣義氣,他的漂泊,全都達於極端。
3、唐伯虎 肯賴風流長卷著
唐寅落魄一生,窮困一生,除了詩和畫,唯一剩下的就是狂傲不拘。然而,歷史給他開了很大的玩笑,數百年來,他被演化成了妻妾成群仍到處尋花問柳的花花公子,一生風流快活。這一切都源自於他那枚「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圖章。「風流」本指自由無羈的精神世界,卻被後世之人移植到褲腰之下,難怪,當今未有真狂士,皆把下流當風流。
坎坷的生活,形成了唐伯虎傲世不羈、蔑視權貴的性格。他在一首詩中說:「但願老死花酒間 ,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 ,酒盞花枝貧者緣」。反映了他寧願貧窮,也不趨炎附勢的性格。清高傲世,必然開罪了達官貴人,因此,唐伯虎的生活並不富裕。他在一首詩中說:「立錐莫笑無餘地,萬裡江山筆下生」,生活窘迫得幾無立=錐之地了。他在另一首詩中寫道:「青山白髮老痴頑,筆硯生涯苦食艱!」直接了當地道出了生活清苦的狀況。西元1523年,53歲的唐伯虎在貧病中死去,死後貧窮,無力安葬,只得在住宅邊暫痤。如今,在蘇州桃花塢唐伯虎住宅遺址附近,還有一條名曰「唐寅墳」的小巷。直到二十年後,由唐伯虎的親友湊了錢才將唐伯虎靈柩遷葬於城西橫壙王家村。
4、金聖歎 妙筆評書枉斷頭
這位鑽研哲學卻沒能成為哲學家,詩文有集卻不以詩文名世的天才狂士,因為批了雖沒能批完的六才子書,批批《唐才子律詩》,成為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的一代宗師。然而,這位宗師的命運是如此的滑稽:有一年,他聽說順治皇帝稱讚他評點的才子書和他的詩文,於是高傲的頭腦突然陽痿,整日懷著「何人窗下無佳作,幾個曾經御筆評」的感恩之心等待皇帝的召見。結果,等到的不是順治的召見,而是順治的死訊。後來,這位狂生參與書生們的反腐敗鬥爭,到先帝廟中哭廟,向死去的「伯樂」傾吐自己的忠心並哭訴官吏的腐敗,結果換來的是斬首的酷刑。臨刑前不忘幽默一番,寫信給兒子說:「醃菜與黃豆同吃,很有胡桃的味道。這一吃法能傳下去,我就死而無憾了。」
5、黃景仁 天妒英才夭傲骨
這位狂野的文學青年曾經宣稱:「臣本高陽舊酒徒,未曾酣醉起嗚嗚。彌生謾罵奚生傲,此輩於今未可無。」自比彌衡和嵇康。也許正是這種狂傲,使他六次高考落榜。但是,上不了清華北大,卻沒能阻止他登上乾隆盛世詩壇的巔峰。可惜的是,這樣一位前途無量的青年詩人,三十五歲時在貧病交加中悄然辭世。或許,以他的慷慨疏狂,能在文網密布的乾隆時代躲過文字獄,死於貧病,已經算是上天對他的恩賜了。
黃仲則的詩格,在社會繁榮的乾隆一代之中,實在是特殊得很的,我們但須看看他的許多同時代人的集子,就能明白。他們的才能非不大,學非不博,然而和平敦厚,個個總免不了十足的頭巾氣味。要想在乾嘉兩代的詩人之中,求一些語語沉痛,字字心酸的真正具有詩人氣質的詩,自然非黃仲則莫屬了。性豪宕,不拘小節,既博通載籍,慨然有用世之志,而見時流齷齪猥瑣,輒使酒態聲色,譏笑訕侮,一發於詩。而詩顧深穩,讀者雖嘆賞而不詳其意之所屬,聲稱噪一時,乾隆六十年間,論詩者推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