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代人的審美,不管是對女人還是男人,最基本的就是苗條,至少也是身材勻稱,當然對男人的政策可能要寬容一些。但是在古代呢?卻完全不同,五大三粗這個成語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現在說到這個成語,多是貶義,就像趙本山的那個相聲裡說的一句:「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夥夫。」但是在古代呢?這個成語可是毫無疑問的褒義詞,多用來形容男子外形出眾,長相毫無挑剔。
五大三粗也並不只是一個籠統的概括和形容,而是真的有所指向的,那「五大三粗」到底指的是哪「五大」和哪「三粗」呢?「五大」分別指的是手大,腳大,肩膀大,耳朵大還有臀大。手大可以勞作,豐衣足食;腳大,可以站穩腳跟,走自己的路;肩膀大說明這個男人強壯,能武能鬥;而臀大,也就是屁股大,俗話說鬥大坐金墩麻,也類似於女人屁股大好生養的說法;還有一個耳朵大,耳朵大在古人看來是有福氣的表現,也就是有富貴相,比如劉備,耳大垂肩。
下面再來看看「三粗」,它們分別指的是腿粗,腰粗,脖子粗。其實這三個粗表明還是這個男人強壯,有力氣,能勞作,能經事,所以跟了這樣的男人,生活不會受苦。大家可以去觀察一下,是不是運動員的脖子都會比一般人粗一些呢?這就說你脖子粗的人體力一般都好,受過歷練。
通過對五大三粗這個成語的理解,我們也能再一次感受到古人審美的特點,還是比較務實的,這大概也和當時的生活環境和背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