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良將系列之呂蒙(尾聲,其一)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呂蒙重大事件之十一——推薦甘寧
呂蒙的文章到這裡已經第四篇了,作為在歷史上以詭詐著稱的名將,呂蒙的風評爭議比較大,這基本是偷襲荊州且間接害死關羽所造成的。似乎呂蒙是個徹頭徹尾的陰謀家,為許多人所不齒。
筆者在此前三期文章已經講過不少呂蒙的事跡,既然各為其主立場不同,偷襲荊州也就無所謂正義不正義。襲取荊州這事放到下一期繼續講,這期咱們聚焦於呂蒙與另一位東吳大將——甘寧之間的故事。
《三國志·甘寧傳》載:周瑜、呂蒙皆共薦達,孫權加異,同於舊臣。
在甘寧篇筆者講過,在東吳眾將中,甘寧算是個異類。第一,甘寧是土匪出身,來路不正。儘管《三國演義》中東吳還有其他武將也出身盜賊,如蔣欽、周泰,但這只是小說,在正史中明確記載的則只有甘寧。他聚集一批追隨者殺人越貨,「錦帆賊」在巴蜀大地聲名遠揚,甚至當地官員也敬畏三分。
第二,甘寧是個叛將,而且不止一次背叛舊主。憑藉天資聰穎,甘寧讀了些書自學成才,又成功與政界搭上關係步入仕途,洗白身份後竟然做到蜀郡郡丞。但甘寧不安分,劉焉死後參與了針對劉璋的叛亂活動,失敗逃入荊州,輾轉到江夏黃祖麾下。甘寧在江夏又不安分,覺得在這裡沒前途又想跳槽,於是向黃祖要了個邾縣縣長的職位,借赴任之機逃往江東。史書稱甘寧早有投奔江東之意只是被黃祖截留,這恐怕是甘寧投奔東吳後的說辭。畢竟甘寧在荊州待了足足十幾年,想投東吳何必等這麼久?
第三,甘寧加入江東非常晚。繼續甘寧在荊州效力十幾年的說法,自興平元年(194)反叛劉璋失敗算起,到建安八年(203)甘寧射殺凌操,已經為荊州效力了足足十年。如果算到甘寧在建安十三年(208)春孫權第三次徵討江夏之前加入,那甘寧在荊州的時間長達十五年。也就是說甘寧最晚在赤壁之戰的同一年才加入江東集團,是同時期知名將領中最晚的。
概括起來,甘寧出身土匪來路不正,兩次叛主人品存疑,入夥最晚位置尷尬。最重要一點,也是第四點,他是凌統的殺父仇人。接納甘寧,勢必要在東吳將領中埋下一個雷,處理不好就要爆炸。可甘寧自江夏來投,如果不接納,代表著對荊州降將的不接受,今後攻打江夏及荊州勢必遭到殊死抵抗,不利於江東集團的發展。
還好這時的東吳有器量宏大的周瑜主持軍事,呂蒙也力主接納甘寧,兩位江東大佬共同推薦,使孫權對甘寧十分重視,對待甘寧與其他人一視同仁。從此也拉開了呂蒙與甘寧之間的故事。
呂蒙重大事件之十二——宴會危機
建安十四年(209),周瑜攻打南郡,甘寧帶著幾百人向西進軍搶佔夷陵,引來曹仁大軍猛攻。正當眾將紛紛表示兵力太少不宜救援時,呂蒙站出來力保凌統守營十天,然後自己跟隨周瑜、程普救援甘寧。
《三國志·呂蒙傳》載:諸將以兵少不足分,蒙謂瑜、普曰:「留淩公績,蒙與君行,解圍釋急,勢亦不久,蒙保公績能十日守也。
甘寧被圍,呂蒙力主去救雖然不能用私人感情解釋,但推薦凌統守營就只得玩味了。這裡的潛臺詞應該是:「甘寧幾百人尚且能硬抗曹仁幾千人圍攻,凌統你看著辦吧,再怎麼也不能表現不如甘寧吧?」
凌統本就是好勇鬥狠之人,加上與甘寧眾所周知的緣故,當然會拼命守營。至於甘寧,確實等到了大軍來救,看到當初力薦自己的呂蒙也在其中,想必也會死心塌地為東吳效力。
後來周瑜去世,魯肅接管荊州軍事,呂蒙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將。有一次呂蒙做東宴請眾將,甘寧與凌統也都到場。凌統總是找機會要對甘寧下手,甘寧心知肚明,平時能躲著凌統就絕不見面。孫權也知道這情況,還特別命令二人不得互相敵視。
但是呂蒙作為領導邀請下屬喝酒,誰也沒法躲。酒過三巡,凌統又按捺不住復仇的念頭,站起來要給大家舞刀助興。平時的話甘寧也就躲得遠遠的,但是今天當著眾人面要是逃就太丟臉了,而且也喝了不少酒,甘寧也來勁了,站起來拎著雙戟道:「我也會雙戟舞。」
宴會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呂蒙趕緊站出來一手拿刀一手持盾,站在兩人中間,說道:「甘寧雖然雙戟舞得好,但沒有我呂蒙的舞靈巧啊!」這才把兩人隔開。
《吳書》載:嘗於呂蒙舍會,酒酣,統乃以刀舞。寧起曰:「寧能雙戟舞。」蒙曰:「寧雖能,未若蒙之巧也。」因操刀持楯,以身分之。
通常對這件事的理解,是呂蒙顧全大局制止兩人因私械鬥,避免了矛盾激化。這麼說也沒錯,但如果看得更深一層,其實呂蒙客觀上是在幫甘寧。
怎麼理解呢,呂蒙的行為確實並不偏向任何一方,但客觀上局面對凌統與甘寧是不一樣的。因為甘寧是凌統的殺父仇人,凌統作為江東二代將領,比起外來戶叛將甘寧來說,其他將領在情感上會偏向誰不言而喻。如果凌統殺死甘寧,在眾人力保求情之下,孫權很大可能不會嚴厲懲罰;但反過來,甘寧殺掉凌統的話,孫權就未必會善罷甘休凌家父子將領都死在甘寧手裡,即便孫權不處罰,甘寧以後也沒法在江東混了。
所以,呂蒙制止兩人爭鬥,凌統不會覺得是好事,但甘寧如果夠聰明,就會感激呂蒙。呂蒙當時說的話也是「寧雖能」如何如何,而不是「統雖能」。因為這場爭鬥是凌統所希望的,呂蒙借著跟甘寧說話,給他一個臺階,甘寧先退步,矛盾就緩和下來,呂蒙接下來只需要集中精力制止凌統。
至於說甘寧有沒有感激呂蒙呢?筆者認為是有的。
呂蒙重大事件之十三——甘寧百人劫營,呂蒙舉止失態
《三國志·呂蒙傳》載:蒙乃薦甘寧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銳繼之。侵晨進攻,蒙手執枹鼓,士卒皆騰踴自升,食時破之。
建安十九年(214)五月,孫權親自帶兵進攻皖城。此戰呂蒙力主推薦甘寧為升城督,帶領先鋒部隊攻城,呂蒙則親自為其擂鼓助戰,並隨後領主力跟上。戰後呂蒙首功,甘寧其次,均獲得豐厚獎賞。
戰役的細節在甘寧篇與呂蒙篇都有過介紹,這裡不重複了。從呂蒙推薦甘寧作為先鋒的舉動看,可見兩人的交情與其他人不一般。
建安二十二年(217)正月,曹操大舉進攻濡須。在此次戰役中甘寧以百人劫營平安歸來,使東吳軍士氣大振,孫權興奮地豪言出:「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這樣的名句。
甘寧的水平到底能不能跟張遼相提並論暫且不談,在甘寧篇筆者詳細分析過,百人劫營這事本身並不是甘寧自願的,而是孫權強烈暗示下不得已而為之。以至於甘寧的上司竟然給甘寧下跪,擺明了不同意甘寧這麼幹。
《三國志·甘寧傳》載:…都督伏,不肯時持。寧引白削置膝上,呵謂之曰:「卿見知於至尊,孰與甘寧?甘寧尚不惜死,卿何以獨惜死乎?」都督見寧色厲,即起拜待酒次,通酌兵各一銀盞。
這段史料在甘寧篇(下)筆者分析過,其實百人劫營是甘寧的無奈之舉,但君命不可違。而這位不具姓名的都督的表現顯然是認為甘寧將有去無回,才有失態之舉。甘寧稱其「見知於至尊」,即與孫權非常親密,遠勝於甘寧。這樣的都督在東吳並不多,而與甘寧又交情深厚,擔心其安危以至於失態,筆者認為,這位都督就是呂蒙。只不過這件事呂蒙的表現不夠冷靜,史書為避諱而隱去了姓名。當然這只是筆者猜測。
為什麼呂蒙會失態,向甘寧下跪伏地不起呢?筆者認為,讓甘寧死守夷陵,攻打皖城等戰役雖然也都是在前線賣命,但這些是正常的軍事行動,為了勝利當然要用好甘寧這員猛將。而百人劫營是孫權的賭氣之舉,為的就是與張遼八百人劫營比個高低,才只用一百人。八百人能守夷陵城,能劫孫權營,可一百人真的太少了。如此少的人數必定不能產生多大效果,為這種無意義的賭氣而把甘寧搭進去,太不明智。呂蒙覺得甘寧兇多吉少,覺得好朋友恐怕有去無回,才會做出下跪伏地的舉動。
呂蒙重大事件之十四——容忍甘寧殘暴
剛才提到呂蒙與甘寧是好朋友,這似乎較少有人提及。其實兩人不僅是好朋友,應該說是好兄弟。從甘寧初投江東就被呂蒙引薦照顧以來,上面講了不少兩人的交集,但大多還是公事,下面就講講兩人的私交。
甘寧生性殘暴是史書有定論的,即使做將領也改不了濫殺的惡習。這也是甘寧始終只能帶領幾百上千人,而不能進一步晉升的關鍵原因。
甘寧家中有個打理廚房的小童,因為工作中犯了過錯,逃到呂蒙家中避難。
《三國志·甘寧傳》載:寧廚下兒曾有過,走投呂蒙。蒙恐寧殺之,故不即還。後寧齎禮禮蒙母,臨當與升堂,乃出廚下兒還寧。
這句史料就能看出呂蒙與甘寧之間深厚的交情。小童不去別處而是呂蒙家,便是知道呂蒙與甘寧關係好,能夠保護自己。而甘寧帶著禮品看望呂蒙母親,升堂拜母也表示兩人的關係非常要好。所以說呂蒙領兵出戰,甘寧總是擔當先鋒,這不是偶然。
甘寧見到呂蒙與其母親,賓主相談甚歡氣氛融洽,呂蒙覺得時機不錯,就把小童叫來歸還給甘寧。呂蒙千叮嚀萬囑咐,不要殺掉小童,甘寧滿口答應。
出了呂蒙家,甘寧回到自己船上,那就換了面孔。他把小童綁在桑樹上,張弓搭箭,竟然把小童射殺了。在呂蒙家當然少不了喝酒,甘寧殺完人覺得有點困,於是吩咐人把船停穩,自己寬衣解帶躺在船裡便睡,打算休息好了再開船。
甘寧這邊沒事人一樣呼呼大睡,小童被殺的事可就傳到呂蒙的耳朵裡。呂蒙頓時大怒,親自擊鼓集結士兵,打算攻打甘寧。甘寧那邊聽見動靜,心裡知道大事不妙,但也不知道怎麼辦,乾脆當起鴕鳥,繼續躺著假裝沒聽見。
倒是呂蒙的母親聞訊,慌忙中鞋都沒來得及穿,光著腳跑出來對呂蒙勸說,要以大局為重,不能因私憤攻殺甘寧。
呂蒙見驚動了母親,一來二去自己也冷靜了些,壓下怒火,走到甘寧的船邊,笑著喊甘寧:「興霸,剛才光顧著喝酒,飯都沒怎麼吃吧,母親特意叫我來喊你一起吃飯呢,快點下船!」
《三國志·甘寧傳》載:蒙素至孝,聞母言,即豁然意釋,自至寧船,笑呼之曰:「興霸,老母待卿食,急上!」
甘寧知道自己做得不對,呂蒙作為上司做到這種地步,甘寧已經是羞愧萬分,再也不能假裝聽不見了。甘寧淚流滿面地走出來,對呂蒙道歉,兩人回到呂蒙家中繼續喝酒吃飯。
從這件事就足以證明呂蒙與甘寧的交情超越一般的將領,而史料沒有明確記載的事情還有更多。
《三國志·呂蒙傳》載:甘寧粗暴好殺,既常失蒙意,又時違權令,權怒之,蒙輒陳請:「天下未定,鬥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
甘寧其人優缺點都非常突出,不僅凌統,也總是得罪其他人。如筆者在文章開頭列舉的四大「特點」,甘寧很容易成為江東其他將領排擠的對象,不僅經常讓呂蒙失望,連孫權都對甘寧很不滿。
這時反倒是失望的呂蒙出來幫甘寧說好話,幫甘寧打圓場。所謂「天下未定,鬥將難得」不假,但結合兩人眾多交集,呂蒙的話裡一定是帶有私人感情的。
縱觀《三國志》及相關史料,呂蒙與甘寧兩人互相在對方傳記中佔據了很多篇幅,甚至於甘寧傳記中絕大多數事件都有呂蒙的參與,不得不說兩人的交情非比尋常,雖然很少有人將這兩人視作異姓兄弟,但實際也差不了多少。
本期為大家介紹了呂蒙與他的好兄弟甘寧之間的深厚感情,下一期將繼續講述呂蒙執掌荊州軍務之後的事跡。感興趣的話敬請點擊關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