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有五虎大將,曹魏有五子良將,孫吳大將中誰能進前五呢?

2020-12-22 夜話堂

《三國演義》中,東吳眾將存在感普遍不是很強。大概原因是《三國演義》主要以曹劉爭霸為主線,主要篇幅都在寫曹操、劉備方面的事,因此對曹劉手下的大將也著墨甚多,就有意無意把孫吳方面淡化 了。但我們不可因此小覷東吳,在魏蜀吳三國之中,曹魏實力最強,東吳次之,蜀漢最為靠後。最後結局也是魏滅蜀,晉滅吳,一統天下。

既然孫吳方面實力在三國中排第二,自然文臣武將也肯定能人輩出。武將方面,孫吳方面有十二位將領,以英勇驍戰、功勳卓著而為人稱道,按照正史《三國志》為其列傳的順序依次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盛讚他們為「江表之十二虎臣」。

問題來了,相比曹魏的「五子良將」,蜀漢的「五虎大將」,孫吳方面又有哪些大將可以排在前五名呢?

綜合考慮個人武力、指揮能力、參加戰鬥、取得戰績、所授官職,拋開四大統帥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不在排名之列,個人認為,以下五人可排名孫吳五大名將:

第一名,程普

程普,字德謀,是東吳將領中資歷最老的一個,輔佐過孫堅、孫策、孫權三代。跟隨孫堅徵討過黃巾之亂、董卓作亂,斬華雄、破呂布,跟隨孫策平定江東。在孫權掌權過程中,又同張昭等人共同輔佐孫權,平定江東亂匪。在赤壁之戰中也有不俗的表現,時任副都督,和周瑜一起大破曹軍,攻伐南郡。程普雖然以統兵出名,但武功也不錯,曾單挑太史慈,與其大戰三十回合而戰平。因其年長,又被人尊稱為「程公」。歷任裨將軍,領江夏太守、南郡太守、蕩寇將軍。

第二名,黃蓋

黃蓋,字公覆,亦是早期跟隨孫堅的東吳老將,輔佐過孫堅、孫策、孫權三代,善使鐵鞭,曾經生擒劉表大將黃祖,其最著名的戰績,就是於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時詐降曹操,並以火攻打破曹操之軍,是赤壁之戰的主要功臣之一。後又因平定山賊有功,加偏將軍,官至武陵太守。

第三名,甘寧

甘寧,字興霸,少年時集結兵馬,在地方為非作歹。後投於劉表麾下,未受到重用。公元208年,再投於孫權,開始建立功業。隨孫權破黃祖,隨周瑜破曹仁,隨魯肅拒關羽。甘寧是個全能型的將領,能統領騎兵、水軍,單挑能力也極強,擅使用弓箭,大刀,曾經打敗過曹洪,武藝堪比趙雲、張遼。歷任西陵太守,折衝將軍。

遙想當年「錦帆賊」,鮮衣怒馬少年時。

第四名,韓當

韓當,字義公,漢末三國時期吳國將領。韓當因為長於弓箭、騎術並且膂力過人而被孫堅賞識,追隨他四處徵伐周旋,數次冒險犯難,攻陷敵人、擒拿俘虜。對江東基業的逐漸穩固和吳國的建立有著重要影響。官至昭武將軍、冠軍太守,加都督稱號,封爵石城侯。

第五名,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義,東漢末年名將,擅騎射,箭術堪比呂布。早年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招降,跟隨孫策平定江東,孫權時期鎮守南方,後在合肥之戰中陣亡。太史慈身高七尺七,武藝高強,和張遼大戰七八十回合不分高下,孫策攻打揚州的時候奉命拒孫策,兩人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只到夜晚兩家收兵才作罷。後在官至折衝中郎將、建昌都尉。有名言「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

為何太史慈沒有名列「江表之十二虎臣」,估計是因為死得太早,死於公元206年,那時連赤壁之戰還沒打呢,三國鼎立的局面還沒形成,後面的許多戰事都沒參與,所以不得名列其中。

相關焦點

  • 蜀國有五虎上將,魏國有五子良將,那麼誰是吳國的五虎大將呢?
    提起三國,五虎上將之名絕對是家喻戶曉的。憑藉文學巨著《三國演義》,劉備麾下的五虎大將威名傳遍天下。其實歷史上並沒有五虎之說,但因為陳壽在《三國志》一書中,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等五位當世猛將列在了同一列傳中,於是,便成為了小說中五虎上將的雛形。
  • 五子良將都是怎麼死的?演義與歷史有何不同?
    而老將黃忠卻隨先主劉備徵戰江東,雖然被東吳射傷最後傷口崩裂而死,但對於老將黃忠來說,自己能為劉備霸業而死,死得其所。連黃忠臨死前都說:臣乃一武夫耳,幸遇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五,壽亦足矣。望陛下善保龍體,以圖中原!詞語說明黃忠已經對蜀漢霸業盡力了,死而無憾。這對於黃忠來說可能是最好的結局。畢竟自己沒有辱沒「五虎上將」的威名。
  • 三國正史中蜀國「五虎上將」與魏國「五子良將」的正確排名
    首先解釋一下:以陳壽《三國志》為根據的三國正史中,蜀漢勢力並沒有「五虎上將」的說法,劉備稱漢中王時,分封的四方將軍分別是前將軍關羽,後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右將軍黃忠,趙雲此時是翊軍將軍。但「五虎將」雖是演義說法,千百年來卻也一直深入人心,陳壽在作蜀書時,也將此五人合列為《關張馬黃趙》一傳。
  • 五虎上將之首是關羽,五子良將之首是張遼,十二虎臣之首是誰?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吳蜀魏三國各有聞名於世的名將組合: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則有十二虎臣,其中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之首是關羽無疑,五子良將之首曹操生前是于禁,不過襄樊之戰于禁投降之後張遼則是當之無愧的五子第一人,那麼江東十二虎臣之首是誰呢?
  • 劉備的「五虎上將」和曹操的「五子良將」,究竟誰更厲害些?
    ——保羅《三國志》中把三國時期蜀漢陣營湧現出的五位傑出將領,即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等五人並列在一傳之中,後世將他們稱之為「五虎上將」。五虎上將驍勇善戰,名聲撂在地上都能聽見響聲。同樣,在曹魏陣營,也有「五子良將」。《三國志》中,把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並列一傳,並評價道:「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後世稱之為「五子良將」。
  • 五虎大將誰對蜀國貢獻最大?馬超,他為蜀國立下一件大功遠超關羽
    一提起「五虎大將」,熟悉三國歷史的人,都會想起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幾個人。其實,「五虎將」只是《三國演義》中的說法,正史《三國志》並沒有這麼說,只是把他們五個人的生平傳記並列而已。不過,在當時的蜀國武將中,也確實是以這五個人為主要骨幹,因此羅貫中這麼寫也是言出有據。
  • 三國五大先登猛將:蜀漢黃忠,曹魏樂進,東吳甘寧、凌操和丁奉
    字面的理解就是先於眾人而登,通俗點說就是衝鋒在前;每戰先登意思就是每次打仗總是第一個衝在前面,頗有點身先士卒的意思,延伸之意其實說的就是衝鋒在前的先鋒大將;與此相對應的職位大都是折衝校尉,折衝將軍以及破賊,討寇,討虜等等名號的校尉或將軍居多。三國時期這樣的猛將也不少,今天就說一說正史中的三國五大先鋒猛將:蜀漢黃忠,曹魏樂進,東吳甘寧凌操和丁奉,分別是蜀漢一人,曹魏一人,東吳三人。
  • 三國有名的幾個組合:五虎上將排第一,第四個組合很可惜!
    三國有名的幾個組合:五虎上將排第一,第四個組合很可惜!五虎上將:指漢末三國時期,跟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五位將軍。分別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陳壽最早作《三國志》時,將五人並列合為一傳,但還並未提出五虎上將的概念,而後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將!從歷史來講,蜀國只有4虎上將,5虎上將是羅貫中封的。五子良將: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
  • 臨戰而先登,曹魏五子良將,樂進樂文謙
    陳壽在《三國志》中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列做傳,後世沿襲逐漸成為曹魏的五子良將。然而作為五子之一,為何其他大將功勳卓著,樂進卻看起來沒什麼功勞甚至可以說是沒什麼存在感,那麼作為五子之一的樂進是否浪得虛名呢?190年,曹操在陳留起兵。樂進募兵千餘人,投效曹操。
  • 如果三國時期東吳也評五虎將,孫權哪些大將有資格?
    (千年風霜·第108期·三國史 文案/沐小瞳 圖片/沐小瞳)熟讀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劉備在戰場上徵戰最得意的便是他的五虎大將,個頂個的英勇,而曹操集團也有智勇雙全的五子良將,雖說江東孫權沒有那麼強的猛將陣容,但他手下也少不了能徵慣戰的大將,除過四大都督
  • 三國:都知道曹魏五子良將,但魏國的中流砥柱十虎將,你可知道?
    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一起合稱五子良將,不僅可以單獨領軍打戰,而且于禁還是曹操麾下外姓將領中唯一一個持假節鉞權利的將領。不過被關羽水淹七軍,還被俘虜,晚節不保。5.樊噲之勇—張郃張郃[字 俊乂] 魏國五良將之一。在袁紹手下之時,雖然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但是並不出名。在官渡之戰時投降曹操。
  • 魏延死之後,除姜維之外,蜀漢還有哪些可堪重用的大將呢?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魏延與楊儀鬧翻,最終被馬岱斬殺,而魏延一死,給人的感覺就是蜀國再無可堪重任的大將,即便是姜維也不能與魏延相比,那除姜維之外,還有哪位大將拿得出手呢?
  • 五子良將在正史中的武力排行:張遼第一,第二名是張郃還是徐晃?_呂布
    筆者翻了半天,才知道那是京劇裡「國老喬玄」的唱詞,並非從正史和演義中來:「他三弟翼德威風有,丈八蛇矛(讀作苗)慣取咽喉……當陽橋前一聲吼,喝斷了橋梁水倒流。」但是我們看正史就會發現,張遼確實勇猛,但要說忠義,那兩個字在後漢三國亂世是很不值錢的:曹魏五子良將中只有樂進沒管過主公,蜀漢五虎上將中只有張飛沒換過主公,從一而終的名將,在三國時期屬於鳳毛麟角。
  • 三國中蜀漢第一戰將——獨自迎戰魏、吳兩國的11位一流猛將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史事百傳」,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比五虎將和東吳四大都督還要厲害的組合,其中有兩人濫竽充數?
    比五虎將和東吳四大都督還要厲害的組合,其中有兩人濫竽充數?說起三國著名的武將,多數人耳熟能詳的都是什麼蜀漢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再就是呂布典韋許褚什麼的,那些武力值不是頂尖的武將,讓人的印象就不起那麼深刻了。
  • 東吳如果也有「五虎上將」,誰能有資格入選呢?
    一說到吳國,其實挺可憐的,在《三國演義》中既不是主角也不像曹魏一樣強大,導致戲份很少。但是也不缺乏傑出的人物,話說蜀國有「五虎上將」,魏國有「五子良將」,東吳有「東吳四傑」。 東吳的主要人物都是文武全才類型的統帥,比如周瑜。如果我們就按照武力來選著,東吳的「五虎上將」,那麼將會有誰入選呢?
  •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是褒是貶?廖化又是什麼樣子的人?
    品讀三國演義,有句老話叫做「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好多人理解為由於缺乏傑出人才。這樣理解真的對嗎?完全錯誤!相反,這句話是對廖化將軍的高度評價!廖化,本名淳,字元儉,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人,蜀漢名將。廖化曾為前將軍關羽帳下主簿,關羽北伐失敗後,廖化歸屬孫吳,用詐死之計,奔波千裡回歸蜀漢。這便是真正的千裡走單騎,劉備見到他後非常高興和感動,被劉備授為宜都太守。
  • 三國轉折之戰:蜀漢搖搖欲墜,曹魏損兵折將,孫吳卻吃飽喝足
    其實,這場大戰中死了關羽對於曹操和孫權來說都是解決了一個心頭大患,但是他們兩個又何嘗能夠滿載而歸呢?在這一場大戰中,曹操派出了龐德,他可是一個戰鬥力極強的人物,甚至能夠和徐晃打個平手,但也在這場戰疫中死去了,而作為龐德的左右手,董衡和董超因為立場不堅定,所以被龐德親手了結,對於曹操來說也是一大損失啊!
  • 魏延死後,除大將軍姜維外,蜀漢還有多少大將?
    有「五虎上將」,打下蜀漢江山。後有「平安三侯」,拱衛蜀漢安全。「平安三侯」是蜀漢中後期重要的軍事將領,他們的出現與蜀漢政權獨特的地緣環境和國防戰略有關。蜀漢立國,三大戰略(武侯祠)自關羽失荊州之後,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已然坐作古。
  • 一項紀錄無人能破
    在根據武力值排名的時候,大多數人首先都會想到趙雲、關羽、張飛等《三國演義》主角軍團中的五虎上將大隊,亦或者是梟雄曹操軍團的五子良將。這些名將在戰場上的確都是以一敵百的強者,各自為自己的君主立下過赫赫戰功,成為軍中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