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參禪的功用 明心見性得生死大自在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宣化上人(圖片來源:資料圖)

一、意不顛倒不再糊塗

我們人生來糊塗,死去糊塗;睡也糊塗,醒了也糊塗。這樣活著有何價值?那麼是不是不要做人呢?不是,但你要明白生從何來?死從何去?有人說﹕「我知道怎樣死去;或服藥、或上吊、或投河,不就知道嗎?」這叫自殺,不但不能解脫,反而增罪業。因此,打坐要想辦法,將來臨終時如何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不貪財色名食睡﹚,意不顛倒,如入禪定。或含笑而逝,或悠然而逝,或見彌陀佛手執金臺來相迎,人對生死有把握,預知時至,知道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乃至哪一時辰圓寂,知道這一生的事情辦好了。修行就是為這個!若不知道這最後一關,則糊塗一輩子。也不是說死了就完了,要是這樣,下一輩子仍然糊塗,再下一輩子仍是糊塗,如是者永遠糊塗,多可憐啊!

我們打坐、學佛,就是想不糊塗,想真正明白本身的化學工廠,如何把這化學工廠建立起來,研究真科學之所以然。你到外面去找科學,是捨本逐末。你把本身明白了,才得大智慧,學佛即是學大智慧。

二、生死自由來去自由

參禪的人,對於生死自己能做主宰,來去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所謂「性命由我不由天」,就是閻羅老子也管不了,對你無可奈何!為什麼呢?因為你已經出離三界的緣故。

何謂來去自由?也就是生死自由,愛活就活,愛死就死,隨心所欲,可是要注意,這種死並不是自殺,也不是服毒。

我們的身體,好象房子,願意外出旅行,到什麼地方去,都是自由。願意化身千百億,盡虛空遍法界去教化眾生,任運自如;不願意旅行,就在房子住,沒有人來幹涉。要曉得盡虛空遍法界,都在法身中,沒有跑到法身之外邊。

大家辛辛苦苦來參禪,晝夜不停來用功,就希望生死自由,能控制自己的生命,對生死有把握,能做得主,那才是得到生死自由的境界。參禪的人,參到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與虛空合而為一,到了這種境界便有開悟的曙光了。行行坐坐,坐坐行行,便是開智慧的鑰匙。

三、全體大用瞭然明白

如果不參禪,不打坐,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不知道。不知道就糊糊塗塗生來,又糊糊塗塗死去,這樣一輩子,多麼可憐!用功參禪的人,開了悟,認識父母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豁然貫通,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得到大造大化的境界,將來能成就佛果,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地位。

四、參禪打坐才能開悟

人怎樣才能開悟呢?開悟好象開鎖一樣。鎖能把門鎖上,禁止你出入,你一定要有一把鑰匙,才能把門鎖打開,否則,將永遠被禁在屋中。那麼這把鑰匙放在哪裡?就在你自己的身邊,很容易找到。怎樣去找呢?你現在參禪打坐,念佛持咒,就是在找鑰匙。什麼時候能找到呢?就要看你自己的修行程度而定。如果精進,很快就找到;如果懈怠,就永遠找不到,不但今生,即使來生也找不到。這種道理非常簡單。

五、從此不落人我相

大地春回百物生,粉碎虛空自在翁。從此不落人我相,法界雖大盡包容。

我們參禪就有機會開悟,自性光明現前,猶如春回大地百物滋生。虛空本來是無形的,無形的虛空也被粉碎,你就得自在了。從此不再執著人相,做到人相空,我相也空。法界雖然大,我也能包容,豈不是成大丈夫嗎?

六、打坐入定法身復活

坐禪修定,是給我們法身之食糧。肉身天天要吃飯、穿衣、睡覺,忙忙碌碌,為衣食睡奔波。一天不吃飯也不行,一天不穿衣也不行,一天不睡覺也不行。這三件事皆不可少缺,每人都這樣,缺一不可。可是,法身也要吃、穿、睡。打坐就是給法身天然的飲食,吸收虛空裡的真營養品,令法身增長健康。打坐若入定了,就是法身在睡覺、休息;若不入定,法身仍然沒有睡覺、休息。法身的衣服是忍辱,能入定,法身就復活。靜坐久了,法身就能得到法味,能吸收虛空所含之真營養品。人肉身需要這三種東西,法身亦需要。我們修行,天天要著忍辱衣、入如來室(入定﹚、升如來座,這個法身不能一天不滋養他的。

七、久坐有禪清淨其心

坐禪的目的就是要開智慧,所謂開悟也即是開智慧。有了智慧,就不會像從前那麼顛倒,你若坐在此處身不動、心不動,便能入定;有了定,自然開智慧,而一切問題也迎刃而解了。

佛沒有什麼地方與旁人不同之處,只是他有大智慧。大智慧,也即是神通,精神通達一切。智慧與神通二而不二,但這不是鬼通。鬼通是用自己的識心揣測,自命聰明,其實不是聰明。真正的智慧不用想,是自然知道,任運自在的。你有智慧,一切通達;若無智慧,則事事顛倒。明明是顛倒,自己還不知;若知道做錯了,尚有得救;若做錯了而又不知,就是很苦啦!

我們若想「離苦得樂」,我們就要有智慧,有了智慧便不再苦了。若明白了這個道理便不會生煩惱。其實這道理很簡單,但坐禪必要拿出時間來,所謂「久坐有禪,久住有緣」。參禪,即是清淨其心;靜慮,是要把思慮平靜,把思慮收拾乾淨。這就是神秀大師所謂的「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把這道理懂了,便能立志修禪。

各位要努力,要拿出忍耐心。腿痛腰酸也要忍。所謂「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您的意見很重要:歡迎參與有獎調查

相關焦點

  • 宣化上人:參禪入定後似活死人 呼吸脈搏都會消失
    核心提示:宣化上人,黑龍江省雙城縣人,美國弘法第一人。1918年出生,19歲時母親逝世,於母親墓旁守孝三年,期間剃度出家。守孝期間,發「十八大願」,禮懺坐禪、日中一食、夜不倒單,靈異之事多不勝數,被稱「奇僧」。
  • 明心見性與成佛
    開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斷煩惱、證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頓悟,事須漸除」。所以稱開悟的禪宗大德「成佛了」是錯誤的。開悟並沒有成佛,明心見性之後還需要學習。如果不識文字就從文字學起。例如六祖大師雖然做到了明心見性,但因為不識字所以讀經要由別人代讀。由此也可見理可頓悟,事須漸修。另一方面,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只授記彌勒佛而並沒有授記他人,所以也可以知道明心見性絕不等同於成佛。
  • 幾位大德告訴你:到底什麼是開悟,什麼是明心見性?
    但我們不是說開了悟,明心見性了,就成了佛,再不用做事了。不是的,我們開了悟以後還要繼續用功。因為佛是覺行圓滿的人,我們雖然已經見到了『法性』,有了『覺』,但『行』還不圓滿,所以還要繼續努力。但開了悟以後,他什麼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就好用功了。夢參老和尚:開悟並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開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斷煩惱、證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頓悟,事須漸除」。
  • 萬行開示:什麼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的人沒有人生死角(上)
    很多學佛人都是誠心有餘,智慧不足,誤以為只要誠心誠意地燒香、拜佛就能了脫生死。這些固然是修道所需,但並非修道的全部。成道究竟需要什麼呢?佛祖講過:「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也就是說在見性的基礎上,再繼續修下去,才能成佛。
  • 明心見性,才是真修行路
    回到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這是佛教禪宗講的明心見性。破而後立,破的是一直流浪在生死輪迴河的妄想,回向一念清淨的真如本性,即佛即心。心即是佛,明了此心與佛性無二之別。只因人有迷悟之別,迷人有如天空中的浮雲,遮蔽了佛性的光明照耀;悟人籍風吹雲散重見天日,心開悟解明了此心與佛性無二,本自清靜郎然。將白紙的汙垢慢慢清除,這是有些道家的養生延命之法。
  • 慧海慈航:宣化上人——修行的好處 禪的十種利益
    你天天參禪打坐總有個樣子,這個樣子就是個儀式。你天天參,月月參,年年參,時時參,刻刻參,都有一定的儀式。你行跑香,在禪堂裡要跑香的時候,就叫說:「行起來!」就是跑;在裡邊跑得甚至於身上都出汗了,跑得天昏地暗,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道有人,就是不知道有我了,根本就沒有一個我了。一跑到這個無我無人的時候,就觀自在了;沒有我,也沒有人。
  • 學佛者需知:什麼是明心見性?如何明心見性?
    在禪宗,經常講明心見性,很多經書中也經常提到,明心見性,那到底什麼才是明心見性呢?很多修行者,歷經一生歲月,不惜生命,跋山涉水參訪名師,只為可以明心見性,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明心見性是所有修行者,追求的目標,也是印證我們,是否悟了佛道的標準。
  • 求證到了明心見性嗎?明心見性是這樣的境界
    佛法傳遞的是一種,覺醒之人開悟後的境界,是要觀自在,也就是說觀自己所在,去發現真正的你,發現後,一一將障礙你本心的五蘊剝除,從而獲得空性,在定在這個境界上,便明心見性了。  實際上現社會,說法的人多了,但為何還稱為末法時代,就是因為,很多講法之人,自己並沒有體悟到佛的真諦,也就是說並沒有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那他所講的法也都是書面文字而已。
  • 佛教開示:明心見性是什麼境界
    我們人慾了脫生死,就必須要明白生死的真理,要知道生死是怎麼來到的,如果想要斷其流者,就必須要先知道知識的根源所在。而後方可塞起源,斷其流,逍遙於生死之外。那麼芸芸眾生在六道內出沒而進行不斷的輪迴,那麼這是因為什麼呢?其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釋迦牟尼佛用兩句簡約的話告訴我們其真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分析起來就是說,一切如來皆具如來藏性。這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無相靈敏的萬能體。
  • 宣化上人講漏盡通
    但漏盡通除了作用大,含義也是很深的,師兄若想對漏盡通有更多了解,那麼可以去看看宣化上人所講的漏盡通內容,這樣會有一些收穫。那接下來一起看看宣化上人講漏盡通吧!  無論男人、女人,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那就叫漏。天上的魔和鬼神,都有五種的神通。什麼五種神通?
  • 心無所住,得大自在
    「無住」就是不在一個念頭上或任何一種現象上產生執著、牢牢不放。比如,一個人受了批評,聽到了一句非議的話,或遭遇挫折、蒙冤受屈,被心外的事物所困擾,心生苦悶,那就叫心有所住。貪財貪色,貪名貪利,心中牽掛自己的追求、自己的貪戀,甚或瞋恨怨怒,這些都是「有所住」。凡是煩惱、想不開、看不破、放不下,就是心有所住。
  • 【宣化上人】開示龍的真面目,因果真實不虛!
    對於宣化上人,很多高僧說他是觀世音菩薩轉世!時糾察恆無法師,建議把蛇拿走,但上人莞爾微笑說不必,所有眾生,皆有佛性,此蛇乃來親近三寶聽法,不應驅之。 奇怪者,此蛇不同普通蛇,它伸直躺在地上,雖有近百人前後來往,卻毫無怯意,而是柔順馴服。上人登法座,說:『告訴它可以進來聽法。』該蛇立刻聽招呼,隨即從前門爬行到殿內,未曾驚怖任何人。再從大殿左側爬至右側,作繞佛一圈,然後伏在法座前面,靜得儼如跪在佛前聆聽說法。
  • 學佛人必知的六大「修行要訣」
    一、發大心學佛首要在發心,這個心要發得無邊之大、無量之大。心量越大,得到佛法的利益越多,不發大心,就得不到真正的利益。古人所謂;「量大福也大,越貪越沒有。」發心要正,不發正心,則得不到實果。發心是因地,因地不正,果遭紆曲。佛經上說:諸佛如來因眾生而起大悲,因大悲而發菩提心,由菩提心而成正覺。
  • 〈楞嚴咒〉內這兩句咒一起念,令人開大智慧(宣化上人)!
    傳授開智慧咒宣化上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能開智慧,遠離顛倒夢想。得大智慧便會得大辯才,得大辯才便會得大壽命,得大壽命便會得大安樂;這都是有連帶關係。「智慧第一舍利弗」:在羅漢中舍利弗的智慧第一,因為他在往昔修了般若的法門。舍利弗是一個羅漢的名字,翻譯中文叫「鶖鷺子」。鶖鷺是鳥名。
  • 佛說:欲望乃是無底洞,學會這般想,心無掛礙方能得大自在
    欲望,有時可以幫助人們不斷進步,有時卻也會將一個人毀滅,正如佛說:欲望乃是無底洞,學會這般想,心無掛礙方能得大自在。樹神和他曾經有過一段因緣,現在知道了他的思想情況,很為他擔心,認為他就這樣回去,會永淪生死輪迴的苦海。樹神就用了點小神通來試試他,想以此挽回他的意志,幫助他成就道業。所以,樹神化現為一個美貌的比丘尼,穿上了豔麗的衣服,帶滿了珍貴的飾品,扭身弄姿走到修道者的面前來。
  • 你只要度一切苦厄,生死就由自己,閻羅王管不著了 (宣化上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非臺頌解◎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於舊金山佛教講堂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九月十二日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度一切苦厄。你知道是空了,你感覺到是空了,但是還得要去行去。這是所謂「理可頓悟,事須漸修」,在理上你雖然已經明白它是空的,但還要去修行去,才能度苦厄。如果你單單知道它是空的,而不修行,空也就也沒有用;有也沒有用,空也沒有用。你要去修行,要去躬行實踐。
  • 宣化上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非臺頌解(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非臺頌解(八)◎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於舊金山佛教講堂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九月十二日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一般人都著住到這上面,著住得非常堅牢,所以叫五住。這五住的煩惱若詳細講,很久也講不完的,現在就講講這個名字。   二死永亡,「二死」,有的沒有聽過經的人就說:「喔!二死,要死兩次?」這個是兩種的死,不是死兩次。人有兩種的生死,不是一種的生死。兩種的生死是什麼呢?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什麼是「分段生死」?就是你有你一分,我有我一分,這叫分;你有你的身段,我有我的身段,這叫段。
  • 明心見性以後要悟後起修,從色陰盡開始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知道明心見性以後,並不就是修行的結束;相反的,正是修行的開始。所以明心見性稱為見道位。菩薩見道、菩薩見諦,就是明心見性。悟後起修才算進入修道位。但是要想證得色陰盡、受陰盡乃至識陰盡的境界、那必須以明心見性為根本,如果沒有明心見性,而修四禪及楞嚴大定就很容易落入魔道。如果明心見性之後再來修四禪八定,就不會著魔。
  • (宣化上人)
    經前懸談◎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壹.經前懸談 (分三)C1.釋「妙法」 C2.釋「蓮華」 C3.釋「經」 每個人對這個「經」字都很熟了,但是熟是熟,你究竟認識它、不認識它?好像昨天晚上我教一個生字,今天晚間再問:「這個是什麼?」沒有一個人認識。我恐怕講這個「經」也會有這個毛病,講了很多次了,你教他講一講這個「經」字怎麼講呢?他張口結舌了,不會講了。「經」字的意思是什麼呢?
  • 到了這個時候,才能身心清淨沒有煩惱(宣化上人)
    到了這個時候,才能身心清淨沒01:58來自宣化上人全集近期熱文推薦閱讀↓ 滑動點擊文字查看↓宣化上人1992年預言新型肺炎做了蚊子、螞蟻和蜜蜂,是造了什麼業?犯邪淫的人,如再生人間,會有兩種果報小孩子生出來聰明、還是脾氣大的原因男人不要借這種「風流債」手淫的人,會得五種「不男不女」的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