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群裡解答了兩個案例,一個是微商的,一個是直播的。
下午去見了2位做護膚品的老闆,從中午11點一直聊到晚上7點才回家。
我發現,他們存在一個很嚴重的思維誤區就是:掉到具體的產品裡,產品就是一切的思維裡。
因為任何行業都會經歷:紅利期一穩定期一衰退期。
微商:如果是 2012 年開始做,誰都能輕鬆發財。
實體店:如果你 10 多年前就開,有個不錯的商品也很容易掙錢。
因為那個時候就是好做,和營銷水平關係不大。
70 %的經營者,是靠時機機遇掙錢,市場好,就掙錢,市場不好,就不會賺錢。
現在是好時機嗎?
當然不是。
微商,實體店都陷入到貨難賣的境地。
因為微商多了,消費者不夠用。
因為實體店多了,網購多了,消費被分流了。
這個時候很多人坐以待斃,還按照以前的方式幹,溫水煮青蛙般的倒閉了。
網際網路快速的發展,光靠產品開個門店等客上門就能做好生意,那基本是很渺茫的。
移動網際網路來了,大家一窩蜂的去發朋友圈廣告,一窩蜂的去做微信商場,一窩蜂的去上美圖,一窩蜂的去開公眾號,現在又一窩蜂的去做小程序。
都想引流,都想從顧客口袋裡掏錢,都把顧客當做行走的人民幣。
結果顧客越來越少了,偶爾的零星顧客消費,已經無法把你的成本覆蓋掉了。
那麼最後,生意就很難做了。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當所有媒體都在唱衰傳統行業時,真相卻是:所謂的傳統行業支撐著80%的市場份額,沒有所謂的傳統行業,只有傳統的經營方式,換一套經營方式,今天各行各業依然有巨大的機會,思維一變商機無限……
現在新零售有一個新的趨勢,很多做傳統電商的人開始著急了,他們發現,在網際網路的下半場,新零售的戰場,還真的不一定被叫囂了很多年的電商取代實體,極有可能是,傳統實體,拿起網際網路的武器,反過來幹掉傳統電商!
社群思維——用免費的社群,把顧客圈起來,用社群運營的方式,讓顧客重新和實體店擺脫純粹的買賣關係,建立真正的粉絲和朋友關係。
這個是社群思維的方向——建立顧客強關係。
商業勢道術,是真正會賺錢的核心認知。
勢:趨勢,方向。
道:經商思維,理念,價值觀。
術:營銷方法。
很多人喜歡聽術,喜歡聽人說怎麼幹,然後去模仿,但是一旦模仿起來,發現做不了。
為什麼?
因為照葫蘆畫瓢,很容易幹不動,世界上沒有兩片樹葉是一樣的,更別說生意了。
只要建立正確的商道,才能夠運用術。
有句話: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勢不對,努力白費。
當你能夠明白社群的商道的時候,你就運用自如。
社群的商道:100%利他, 100%輸出價值, 100%參與感。
利他一一想著辦法給群友帶來好處,站在群友的立場考慮問題,你說的每句話,每個動作,都要給你加分,而不是減分。
輸出價值——閒聊創造不了價值,一味的刷屏更會讓人厭煩。
有的時候你覺得對大家好,其實並不是他們所需要的,你想給予別人的時候,你要想清楚:如果你是群友,你喜歡這樣的的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比如:有的餐廳剛建群,在群裡通知到家,今天到餐廳吃午餐,送飲料,結果大家發現飲料還有 1 個月就過期的。不僅沒有讓群員感謝你,相反還罵你。
參與感——讓會員積極的參與到社群中來。
每個人都有四個需求:消費需求,精神需求,佔便宜需求,賺錢需求。
每個人內心裡都渴望被認同,都想嘗試當一把主角,都想擁有更多的朋友。
作為社群組織者,其實就是幫助大家搭建這樣一個可以展示自我,可以交到高質量朋友的人。
佔便宜是人之天性,但是我們可以設計出別人覺得佔便宜,我們仍然掙錢的方案。
當然你能夠讓顧客掙錢,顧客就願意積極的參與到幫你轉介紹中來。這一切都是可以設計出來的。
我在社群實戰的一年中,發現了無論是社群營銷,還是其他營銷,都同樣的商業盈利設計流程:
產品一流量一信任—價值一成交一裂變。
任間生意,只要你按照這 6 點去匹配.你打通這六點,一定是可以掙到錢的。
為什麼很多微商五個微信號,每個微信有 5000 人,卻掙不到錢?
因為你雖然有產品,有流量,但是在當下的朋友圈環境中,沒有信任,也不會塑造價值.按照錯誤的方式來做,所以沒有成交。
實體店:要麼產品過時,沒有竟爭力;要麼沒有流量來源;要麼不會塑造價值帶來成交;不會發動顧客轉介紹。
總之:不掙錢的絕對打不通6點,掙錢一定難。
很多人認為產品就是貨,你賣衣服,衣服就是產品。
你攝影,拍照就是產品,你開水果店,水果就是產品。
你說臘肉西施,為什麼人家願意買他的臘肉?
小虎醉蟹,人家為什麼買小虎的醉蟹?
他們除了賣產品以外,還賣個人故事,用個人故事來打動人。
實體店老闆做社群,用社群來賣自己個人形象,用個人形象來帶動生意。
我們回到實體店,給大家分析:
1 、高頻的實體店的產品
如果你是高頻的實體店,就是可以復購的商品,那麼你店裡的商品,儲值卡,你的個人形象,都是產品。
2 、低頻的實體店的產品
低頻:就是消費頻次沒有那麼高的商品,可能消費一次就沒有第二次了,也可能一年只有一兩次消費。
低頻消費實體店,我們的產品——和你客戶需求有關聯的商品。
比如:做婚紗攝影的,誰會拍第二次?只有二婚吧,如果你能夠給客戶提供酒店預訂,婚宴預訂,紅酒預訂,蜜月旅行,都是他們需求的。
你建立社群為他們搭建這樣的信息平臺,不也是產品嗎?
顧客的需求被滿足了,他們覺得有價值,一定可以和你建立信任,你轉介紹拿提成可以掙錢。
兒童攝影和親子旅遊結合做社群,不就盈利了嗎?
如果你是賣建材的,顧客有沒有廚衛,電器,淨水,家具的需求?
你是為了掙錢,還是為了攝影或者賣建材?
你想把這些生意切入,你必須有你的個人 IP ,就需要在社群裡打造。
1 、高頻類的流量獲取
高頻類的消費:
顧客進群送禮。
藉助其他實體店引流進群。
給顧客發進群海報和走心文案。
低頻類的流量獲取
低頻:你可以建一個售後服務群。
高頻快消不需要售後服務,但是有交流和中獎禮品需求。
低頻的生意一般單價高,有售後需求,因為顧客知道他不復購,你讓他抽獎,他擔心有套路。
顧客掃碼進群,80 %的人會懷疑你的動機,會懷疑你是為了推銷而建群,懷疑你的禮品是質量差的,懷疑你的到店領獎有套路。
我們對一件新事物,往往都是抱有懷疑的態度。
我們要做的一切,就是為了消除誤會。
我教給大家的方法就是:三等獎為50元現金立轉,二等獎和一等獎為實物。
因為三等獎是50元現金,他們就相信二等獎和一等獎的價值了,人家不可能認為二等獎和一等獎的成本比三等獎還低的。
三等獎看到了,這樣一等獎和二等獎至少有60 %的人相信了。
來領獎的人,你不要要求他買東西,也不要強迫他們發朋友圈,因為這個是交易,顧客很逆反,下次就不願意來了。
你只要他做一件事情即可,他也很樂意的,就是曬獎品到群裡。
你說:群裡很多顧客說我是騙人的,我很鬱悶,你能幫我證明一下,發群裡嗎?
顧客拿人手短,舉手之勞是沒有問題的,因為群裡流量是你的,他沒有任何損失,一般人都順道說兩句:獎品不錯, 真實的,質量很好。
然後群裡氣氛又起來了,你的信任就一步步建立起來。
當然光靠抽獎是不行的,群主要發表一段走心的文字演說:
在兩個獎之間發表,因為大家等著獎。
走心的方式:你的經歷,你開店以來的酸甜苦辣,你的人生價值觀,你對家庭的責任感,你經歷的難忘的事,你建這個群的目的。
人聽到感人的故事,容易被感動,然後就放下防備心理。
和你產生共鳴.對你印象深刻。
當信任有了,我們就要輸出價值,這樣群員才參與進來。只要他們參與了,就會從理性冷眼旁邊變感性衝動。
首先群要有門檻
首先群要有門檻,你要強調不是你的顧客不能進群,這樣他們有榮譽感。
要會塑造獎品的價值
要會塑造獎品的價值,要視頻,說明,細節圖。
群內要有乾貨知識輸出
群內要有乾貨知識輸出,我們有四大內容板塊供大家使用:知識、娛樂搞笑、新聞資訊、哲理美文。一次好的分享,可以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和發表感慨討論。
收集周邊便民信息
下載-些軟體查找內容
你自己下載一些軟體,查找內容,整理一些,給大家分享,帶來大家有獎競答。
帶領大家做群遊戲
帶領大家做群遊戲,有獎遊戲,刺激且好玩。
會挖掘群員的痛點,會講故事把他們變的感性
比如美容院的顧客群,要給顧客灌輸:女人不把自己弄的漂亮,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的思想。
很多人在美麗和健康面前,又想省錢,因為痛點不夠,所以要使勁挖。
比如你賣 228 元洗髮精的,別人平白無故會買嗎?
當你不斷告訴她幾十元的洗髮精的危害的時候,他就想買了。
成交群裡的小號和互動員很重要。
什麼是互動員?就是和你一起做社群的其他店主,他幫你,你幫他。
如果你在群裡預售報名,需要接龍,第一個接龍很重要,就像線下搞活動,誰第1個站上去很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很尷尬。
這個時候小號和互動員接龍,超過 3 個人接龍,後面一大堆。
要抓住時機曬好評,我為什麼在免費直播的時候發了很多實體店老闆說業績提升的截圖?因為光靠我說還不行,還要擺證據。
要塑造出活動的好處,贈送禮品如何超值。到京東,淘寶找同類的禮品,賣的貴的。
活動要限時限量
活動要限時限量,很多人都是拖到最後一刻,當名額滿的時候,還私下裡求你賣他一個。
說句難聽的話:人都是賤兮兮的。有的時候不珍惜,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
零風險承諾
最後是零風險承諾,不滿意可以退, xx 日期前可以退。
你看天貓.京東都是 7 天無理由退貨。只要你嚴格按照這個流程走下來,你-定能夠把業務翻倍。
最後一點:你想把生意持久的做下去,就要裂變,因為就這些顧客,時間久了肯定會疲憊。一定要有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