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學校。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再愛孩子,這些事也不能做。
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
在武漢地鐵2號線金銀潭車站,一位媽媽拖著行李箱,帶著大包小包下車了。
跟在她身後的女兒,因為媽媽坐錯了車,生氣地用腳踹媽媽和行李箱。
媽媽走開後,女兒不依不饒,又跟上來踹了媽媽幾腳。
路人看不下去,出面擋了一下,女孩竟然動手打了路人。
直到媽媽出面勸阻,女孩才罷休。
視頻中的女孩,看著也就十來歲的樣子。
媽媽拖著全部行李,她不僅沒有分擔,反而兩手插兜,對媽媽接連踹腳。
有網友憤怒了,直言說:「這孩子太過分了,怎麼可以這麼對待自己的媽媽?」
也有眼尖的網友說:「太溺愛了,書包都是媽媽幫忙背著。」
母女倆在下一輛車上車後,媽媽絲毫沒有責怪女兒的意思,反而安慰女兒讓她別生氣。
這溺愛程度,可見一斑。
有句老話說: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父母對子女的溺愛不是愛,慣子如殺子。
很多父母,過分寵愛孩子,甚至到了不敢管教的地步。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很多類似的新聞,孩子小小年紀,一言不合,就敢對父母大呼小叫,甚至發狠動手,更有甚者,能做出殺害父母的惡事。
父母這種沒有原則和底線的愛,就是縱容。
他們的唯唯諾諾,忍讓遷就,由著孩子無理取鬧,任性犯渾。
溺愛,足夠寵壞一個孩子,摧毀他們的一生。
今天父母不管教自己的孩子,明天社會就會替你狠狠教訓他們。
還記得那句「我爸是李剛」嗎?
十年前,李啟銘22歲,就讀於一所貴族學校。
爸爸李剛是當地公安分局的副局長。
家裡有錢,加上李啟銘是男孩,家人更加寵他。
從小到大,他想要的東西,父母都會想盡辦法給他。
孩子還在讀書,就開上了豪車,每天在校園裡招搖。
渾身名牌服裝,出手闊綽,揮霍著父母的財富。
2010年,李啟銘開著一輛黑色的轎車進了學校。
那天他喝了酒,儘管如此,為了送自己的女朋友,他照樣開著車進了學校,結果把兩位女生撞出數米遠。
一個當場死亡,一個遭遇重傷。
李啟銘開車想走,卻被圍觀的同學堵個水洩不通。
口出狂言的他,說了那句火爆全網的:「我爸是李剛。」
兒子肇事後,父親李剛才深深後悔。
平時沒有好好管教孩子,以為讓孩子有錢用,給孩子提供物質滿足就是教育。
殊不知,這種物質上的愛,卻是最貧瘠的愛。
兒子入獄六年,李剛也丟了公職。
出獄後的李啟銘沒有特長,沒有學歷,為了謀生,不得不在社會的洪流中卑微前行。
李剛也和他斷絕了父子關係。
如果父母能多點管教,李啟銘本該有著不錯的前途,不會走到如今的田地。
要知道,物質永遠無法代替父母的教育。
金錢可以買來很多東西,卻無法買來孩子的品行和修養。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對待孩子的物質需求,一定要適可而止,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孩子的引導和管教之上。
閨蜜因為體質特殊,歷經千辛萬苦才生育了一個孩子。
孩子出生後,閨蜜辭職在家,一門心思照顧孩子。
她放棄了工作,也捨棄了自己的所有愛好。
省吃儉用,給孩子報了一堆課外班,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完全奉獻給了孩子。
曾經那個幹練的職場白領,終究活成了孩子的影子。
閨蜜的老公也抱怨妻子,眼中只有孩子,冷落了自己。
暑假期間,他專門把孩子送到奶奶家小住幾天,就打算帶著閨蜜去旅行。
結果,因為擔心孩子,不放心老人的照顧,閨蜜硬生生拒絕了丈夫的好意,退了機票和酒店,把孩子接了回來。
因為這件事,丈夫生氣了好幾天,夫妻關係也有了不可言說的間隙。
八歲的孩子時刻活在媽媽的視線裡,媽媽這種無處不在的關注和愛,讓他感到壓抑和沉重。
為了抗議,孩子用了自己的方式。
他上課講話,破壞課堂紀律,回家就看電視,故意拖延不寫作業,媽媽開口說他,他就強硬地懟回去。
如今,兒子對她各種不滿想要逃離,丈夫也是一肚子牢騷,閨蜜覺得萬箭穿心。
這就是一味地將孩子擺在第一位的後果。
孩子是愛的結晶,但這不意味著孩子可以凌駕在父母之上。
真愛孩子,就不要以孩子為中心。
在人生的旅途中,父母和孩子,會在某個站臺相遇,註定會在下一站分開。
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這樣的愛太過厚重,只會壓的孩子喘不過氣。
父母只是子女的引路人。
保持自我,給予孩子成長空間,適度放手,活好自己,你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網上看到一個視頻。
一個年僅五歲的小女孩,自己跑到派出所找警察「自首」。
她站在警察面前,小臉上雖有幾分膽怯的神色,還是鼓起勇氣把事情經過說了出來。
起因是她的幼兒園同學來家裡玩,把電話手錶落在她家裡了。
小女孩很喜歡這塊電話手錶,就不想還給同學,於是把手錶藏在了自己的書包裡。
媽媽發現後,覺得這種行為如果不及早糾正,將來遲早釀成大禍,就讓女兒自己到派出所來找警察叔叔坦白「自首」。
警察問小女孩:「你到派出所來,怕不怕?」
小女孩回答說:「害怕,但是做錯了事要勇敢承擔。」
真想給女孩的媽媽點個讚,這樣的教育方式,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孩子犯錯不可怕,教會孩子認識錯誤,知錯就改,勇於擔當,凡事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才是我們應該教會孩子的處事真理。
如果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沒有被教會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即便長大,他也學不會擔當。
谷歌創始人曾說過:成功的秘訣就是要學會自己的自己自己負責,自己解決。
父母會老去,孩子總要獨立面對自己的人生。
教會孩子不論做什麼事情,學會自己負責,學會承擔後果,才能讓孩子明白,要正確選擇,正確行動,減少犯錯,及時修正自己的言行。
盧梭說過:「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為人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愛的有原則,有底線,讓孩子清楚地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
別用物質來代替教育,發現孩子犯錯,要及時制止,幫助孩子改正。
養育孩子絕非易事,父母如何教育,直接關係到孩子的未來和一個家庭的興衰。
《戰國策》中,西漢劉向有句名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他說的就是,父母對孩子,不能溺愛,要有生有養,有管有教。
畢竟,父母的教育,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End-----------
魚白原創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