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了這樣一則震驚的新聞報導,看時感覺好奇,看完後我陷入了沉思。或許真的是「天下沒有一個笨學生」只要老師和家長找到了正確的引導方法,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
有這樣一個學校,他們三年級才開始學數學,小學一二年級只學語文這一門課程。它就是赤壁正揚小學,是湖北的一所私人創辦的民營小學,其創辦者是吳震球,今年已經75歲高齡,就是他提出了這次「課改」。吳震球校長17歲開始教書,站在三尺講臺38載,55歲因工作變動,南下任一所大型民辦學校常務副校長。60歲時回赤壁借款創辦正揚小學,目的是打造自己心目中的「教育王國」。
正揚小學創辦於2003年,至今已經有15多年了,而且正揚小學已成為湖北省知名的民辦小學。從2015年起,吳震球校長才大膽地提出了「課改」,並經過家長的同意後,創辦了三個「課改」的實驗班。雖然面對質疑和承擔違背《義務教育法》的風險,但並沒有讓吳震球校長退縮,經過三年多的實驗班證明,「課改」的效果是很好的。第一批實驗班的學生已上四年級,數學平均成績比普通班高出11.5分;語文平均成績比普通班高出15.3分。
自此也打消了外界的質疑,更是贏得了教育主管部門和專家的肯定。那麼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課改」呢?我們的吳震球校長給出了這幾個理由。
1、一二年級學數學,造成學生的銜接壓力大。雖然現在很多幼兒園都開始教孩子基本的數學數字,但大多數的幼兒園還是以遊戲為主,也就是在玩耍中學習。一年級如果就開始學習有一定思維的數學題,會造成孩子的壓力過大,不但不利於孩子的身心正常發育,還會使孩子產生厭學的心理。
2、孩子的理解邏輯思維跟不上老師的教學。一年級的孩子最主要的特徵是形象思維,他們喜歡的是唱唱跳跳,而對於邏輯思維他們並不擅長。比如:一年級中加法的湊十法。8+6,老師會教孩子把6分成2和4,讓2跟8湊成整10,再加上剩下的4。再比如:減法中的退位減法,13-8,老師會教孩子好幾種方法,把8分成3和5的拆分法;或者先讓孩子減掉10,再加上2的湊十法。這些方法對於大人來說很容易理解,可是以孩子的思維模式根本就不理解是為什麼?這樣的邏輯思維鏈,已經遠遠超越了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
3、一二年級的孩子不認識漢字,不會審題。這個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我們家裡有一年級孩子的家長都知道,孩子剛開始學數學做題目的時候,因為不認識漢字,讀不懂題目要求,所以導致題目的出錯。大多數一年級的孩子都是要父母或者老師讀題,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形成讀題的依賴性。
4、一二年級的個別內容違背常理。可能有家長也會發現這個問題,一年級上學期的數學學習的是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體等立體圖形,而下學期才學正方形、長方形和圓形等平面圖形。不是先易後難嗎?怎麼反而顛倒了呢?這也對孩子的認知產生了影響。
總之,對於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吳震球校長來說,不管哪個原因,「課改」都是百益而無一害的。而經過實驗班的證明,更是印證了他的想法。我不禁對這位校長產生了無比的敬意,又有誰有這個膽量跟氣魄能與傳統的教學叫板呢?在這個看重成績的時代,真正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的英雄。
我們總是埋怨孩子怎麼這麼笨,就連簡單的5+8甚至都算錯,我們卻不知道孩子是因為思維根本就沒有達到這個水平,現在的教育又跟「拔苗助長」有什麼區別呢?如果讓你的孩子三年級再開始學數學,你是贊同呢還是反對?
我是【致遠媽咪】,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