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 艾瑪讀繪本 關注」
中英文故事 | 正版童書 | 英文繪本講解 | 育兒好文
艾瑪說:
艾瑪一直很關注英文和數學啟蒙相關的教育理念。關注英文,是我的本職工作也是愛好所在,而關注數學啟蒙的科學理念,是因為從小就沒學好。我就是從三年級開始「梯次掉隊」的那批孩子(捂臉)。一直到高中畢業,我也沒整明白為什麼自己如何努力,數學就是學不好,每次絞盡腦汁解不開題,看到好閨蜜沉吟片刻,就開始在紙上刷刷刷寫起來,很快就解開答案,那種強烈的羨慕和百思不得其解一直伴隨著我整個學習生涯。
直到自己有孩子,關注了很多科學的理念和方法,才開始解開心裡的謎團。我相信很多英文不好但是長期堅持親子英文啟蒙的家長和我有一樣的感悟:家長某項能力強不強,並不一定會直接影響孩子,我們要做一個能力比徒弟弱、卻能指明方向運籌帷幄的教練。
希望這篇對我有極大啟迪的文章,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數學學不好,很可能根源在於思維能力的地基沒打牢,而思維能力的培養,「瘋玩、啟蒙、閱讀」是關鍵。
數學是個很奇怪的科目,它存在著一種「梯次掉隊」的現象。不是說你低年級的知識學好了,高年級的知識就一定能學好。
在數學上面,我們常常看到,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批學生數學成績突然掉了下來;再往後,到了初二、初三時,常常又有一批學生的數學成績落後了;再往後,到了高中時,仍然有人不斷掉隊。
很多教育工作者嘗試解釋這種奇怪的現象,有人說是「孩子大了,不聽話了」,有人說是「青春期了,孩子野了」,還有人說,「小時候沒有進行思維訓練」。
認同最後一種說法,更準確的說,是:思維能力的地基沒打牢。
數學是人類的高級思維活動,越往頂層走的時候,需要的各種思維能力就越多,當思維能力不足的時候,掉隊是必然的。
比如說——
小學三年級以前,數學只需要記憶力就可以了,記住一些計算規則就搞掂了;
但到了小學四年級,光有記憶力就不行了,還要邏輯能力,這時邏輯思維能力不足的小朋友就掉隊了;
到了初中,還需要用空間想像力,空間想像力不足的學生們就跑不動了;
到了高中呢,可能還要用到抽象、歸納、演繹等思維能力,這方面綜合能力不足的學生,就力不從心了。
這就有點像打地基起高樓,兒童時期打的地基越深越牢,未來起的樓就越高越雄偉,就越不會中途掉隊。
所以,要想孩子數學好,首先幫他「打地基」。
地基怎麼打?個人認為有三條:一是開發八種智能;二是生活數學啟蒙;三是培養閱讀興趣。
開發八種智能
所謂八種智能,是美國的加德納博士說的,他說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由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等8種組成。
然後問題又來了,這八種智能怎麼開發?非常簡單,就是讓孩子去玩,玩得越瘋越好。
遊戲中喊叫和交談吧,這叫語言智能;
遊戲中組合多個遊戲道具和計算數量吧,這叫計算智能;
遊戲中爬樹跳下堆起積木吧,這叫空間智能;
遊戲中瘋跑亂跳吧,這叫運動智能;
遊戲中還合作協調吧,這叫人際智能;
簡言之,孩子玩得越瘋,玩得越嗨,這八種智力就開發得越好,未來的數學成績可能就越好。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點調皮的男生,一直似乎數學成績不好,到了高中反而超越了一直聽話和優秀的乖乖女呢?
很簡單,原來數學成績不好,也許僅是由於粗心,但調皮男孩在童年時的多種智力開發得遠比乖乖女要徹底,其深層的思維能力遠比乖乖女要強大。
地基打得牢打得深,自然會在高中階段反超,數學大廈自然也起得更高。
所以讓小孩去找「孩子王」。
啥叫「孩子王」?就是那些特別容易活躍和興奮起來的,能夠且願意帶著一大堆小孩子玩起來那種,就叫「孩子王」。
這種孩子,往往還是天生的,沒法培養,所以你身邊要是遇到的,那就不要放過,就得想辦法去親近才行,呵呵。
因為只有這樣,小孩才能玩得嗨,於是八種智能也就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鍛鍊和開發。
生活中的數學啟蒙
因為只有這樣,小孩才能玩得嗨,於是八種智能也就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鍛鍊和開發。
看過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嗎?
她說她的小孩圓圓4歲開始,通過遊戲開始學習數學,不出兩年居然就會了500以內的加減法。她們玩的就是一個簡單的遊戲「開小賣部」,讓她自己圍個地方當櫃檯,放點東西,爹媽輪流去購買。
真定價,用真錢,真找零,玩著玩著,這些錢款計算就成了天然的「應用題」訓練。這麼訓練到小學二年級,學校經過測試後,覺得也不用上三年級了,直接給她跳級上了四年級。
沒錯,生活中的日常買賣活動其實是最好的數學啟蒙。
如果咱們不知道怎麼玩「小賣部」,小孩去超市買自己的玩具,或者買冰淇淋時,讓他自己算錢、拿錢、花錢、存錢,也是個不錯的法子吧。
或者,玩點狠的,把買菜買煙買家居用品的所有任務都交給上小學之前的5、6歲的小朋友,當專職的家庭採購員算了。
當然啦,這個遊戲要爹媽配合才能玩起來,還要順應興趣和時機,如果一方大包大攬所有採購事宜,那就沒得玩了。
還有啊,擲色子,打撲克,參加兒童跳蚤市場,都是方法;專業點的還有蒙臺梭利的數學教具,一切都可以在遊戲中進行。
反正,每天你總要面對小孩的,每天小孩總要纏著你玩的,如果你不知道怎麼玩,那就去玩「數學遊戲」,動點心思,給抽象的數字結合到遊戲中去,把零花錢當成道具。
玩著玩著,小學三年級的加減乘除估計都給你學完了,而且還一點壓力沒有,而且還興高採烈,而且還興趣盎然。
培養閱讀興趣
前段時間還看到一篇文章,《閱讀,才是最好的「補課」》,說是孩子數學成績不好,根源在於讀書太少?這個道理,100%認同,現將那篇文章部分節選如下:
前幾天,朋友給我13歲的女兒推薦了一位數學輔導老師。「您孩子數學學習是什麼情況?」電話中簡單寒暄了幾句,老師問我。
「題不難成績還不錯。一遇難題,就好像深入不進去。」提起女兒的數學,我真頭疼。
「那她平時喜歡讀書嗎?」老師的問題讓我一愣,這不是語文老師的事嗎?跟數學。。。?「不是特別喜歡,但也不是一點不讀。平時喜歡看《淘氣包馬小跳》之類。」我想了想說。
「哦,那科普讀物和一些經典名著讀過嗎?」老師接著問。「沒有,我認為對學習有用的書她都讀不懂,也不願意讀。」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我們班數學成績好的同學大多6、7歲就能看書,在小學階段就大量閱讀有深度有人文素養的好書,愛思考,愛看書,這群孩子問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有時把我都難倒了。
而那些表現不怎麼樣的孩子大都以前沒讀過什麼書,現在也就不愛看書,有些油鹽不進、刀槍不入的感覺,他們父母著急花錢,我再怎麼輔導,他們的數學成績也不會有太大的提高。」
聽他這麼一說,忽然想起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曾經說過:「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
很多家長總覺得閱讀所帶來的改變很緩慢,而考試就在眼前,所以還是覺得不如補課來得直接,效果更顯著。
今天,經這位數學老師一提醒,茅塞頓開。閱讀的功效絕不僅僅是豐富文化積澱,提高語文素養,而是幫助孩子點燃思維的火花,拓展視野,深化思維,提高學習力。
所以,閱讀不僅僅是語文的事情,它對於任何一門學科來說都是首要的。有研究發現,一年級或更早開始大量閱讀的孩子比三年級開始閱讀的孩子在其後的中小學學習,尤其是數理化學習方面潛力更大。
因為前者在其後的學習生涯中具備了深閱讀能力和習慣,也就是理解能力很強,而後者閱讀時思維很膚淺,理解能力自然很弱。這個現象在初二這個分水嶺年級就表現得很明顯了。
所以,不要等到中小學遇到困難才沒完沒了地補課「拉一把」,而是要讓孩子4-7歲解決識字問題,6-9歲就能愛看書,9歲後就會大量閱讀、讀好書。
(來源:網絡資源整合編輯)
購買鵝媽媽童謠
掃一掃二維碼即可進入
艾瑪老師正版進口童書館
為了讓大家隨時買到優惠的正版繪本
童書館每天都有優質暢銷童書團購
艾瑪工作室致力於為大家提供專業細緻、簡潔明了、公益免費的英文繪本講解課程及資料。目前我們已推出的公益材料是(都是入門啟蒙級別):
1. 著名分級書美國蘭登 Step 1:💥完整蘭登講解免費領取~史上最全最專業的蘭登第一級30冊獨家講解示範資料!
2. 翻翻書鼻祖的小玻系列翻翻書(Spot the Dog):💥完整小玻翻翻書講解免費領取~艾瑪工作室獨家講解示範資料又來啦!
3. 凱迪克大獎的「鴿子」系列繪本:💥凱獎「鴿子」繪本講解免費領取~艾瑪工作室獨家示範資料又來啦!
想和艾瑪老師交流,
圍觀艾瑪和小窩頭的「私」生活嗎?
掃掃上面的二維碼,加艾瑪為微信好友吧~
目前微信號「emmajinan」, 「emmabook1」已加滿
加過的同學不要重複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