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臨洮「依傍」資源品牌 「盤活」馬家窯文化家底
甘肅臨洮「依傍」資源品牌 「盤活」馬家窯文化家底 2019-05-16 16:00:5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海外遺珠:去瑞典發現90年前從臨洮運走的馬家窯彩陶
去瑞典尋找馬家窯文化 馬家窯文化 半山類型 彩繪人頭陶器蓋 甘肅出土 瑞典遠東古物博物館藏
-
蘭州文理學院「賦能文旅產業發展 服務技能甘肅建設」新聞發布會...
蘭州文理學院落實甘肅省關於推動文旅產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支柱產業的決策部署,為滿足對一專多能應用型文旅人才的需求,蘭州文理學院創新傳統文化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專業跨界融合,將時代新技術和傳統文藝人才培養深度融合,讓隴劇、蘭州鼓子、臨夏磚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後繼有人;依託數字媒體專業群,培養文化、藝術、計算機技術相互融合的3D影片製作、VR技術人才,研發VR旅遊平臺,助力脫貧攻堅,成功孵化出以3D影片製作為主業的大乘影視公司
-
甘肅馬家窯:陶藝教育列入校本課程 讓千年文化「活」起來
9月23日至25日,第四屆馬家窯文化藝術節在臨洮縣舉行。圖為馬家窯文創產品吸引民眾拍照留念。 上世紀20年代初,瑞典學者安特生在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馬家窯村發現馬家窯遺址並命名,由此,當地在業內名噪一時,但也引來不法分子的非法採挖,遺址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臨洮馬家窯文化產業園彩陶小鎮上,陶藝設計師藺博連續多年致力於馬家窯文創產品的研發。圖為藺博結合馬家窯元素,設計創作的陝甘地區獨特品茗風俗習慣——罐罐茶。
-
【非遺之美】領略民俗之美 傳承文化之根——茶食製作技藝傳承人...
它藏在街頭巷尾,既鮮活又精彩,是活態文化的見證。臨洮是黃河上遊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特別是非物質文化異彩紛呈。臨洮縣文化館近期將通過微信平臺推出全縣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旨在宣傳、保護、傳承非遺項目,開發利用非遺產品,讓非遺活起來,走進百姓生活,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不斷的傳承和發展。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市級茶食製作技藝傳承人——楊愛萍。
-
文商體旅深度融合 助力非遺傳承發展 2020「三峽好禮」旅遊商品暨...
文商體旅深度融合助力非遺傳承發展本報訊 (記者 別玥)全面展示大三峽區域文化旅遊資源,提升大三峽旅遊知名度和美譽度。12月5日,2020「三峽好禮」旅遊商品暨非遺產品交易大會在萬州和平廣場舉行,區政府副區長塗立軍出席活動。據了解,2020「三峽好禮」旅遊商品暨非遺產品交易大會是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的重要內容之一。活動以「」為主題,得到了市文化旅遊委的精心指導,以及渝東北各區縣、四川省達州市、湖北省利川市的傾力支持。
-
蘭州文理學院賦能文旅產業發展,助力「技能甘肅」建設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9月18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欣瑤)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就蘭州文理學院賦能文旅產業發展,服務我省文化大省、旅遊強省建設進行了介紹。蘭州文理學院創新傳統文化人才培養模式,將時代新技術和傳統文藝人才培養深度融合,讓隴劇、蘭州鼓子、臨夏磚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後繼有人;依託數字媒體專業群,培養文化、藝術、計算機技術相互融合的3D影片製作、VR技術人才。
-
永新華韻執行董事張軍:「非遺+旅遊」融合發展引領文旅產業新風尚
永新華韻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執行董事、中國文旅康養度假聯盟副理事長張軍在近期舉行的第15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上表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遺+旅遊」 引領了文旅產業的新風尚,也顯現出融合發展的重要價值。本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的主題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旅遊開發」。旨在推廣中國與東協各國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實踐經驗,探討文化遺產與旅遊業融合發展的形式及路徑。
-
古羌人文化標本:千年馬家窯,來這裡看的不僅是文化
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地方類型之一,距今也足有5700年——4200年左右。史料考證,馬家窯文化有石嶺下、馬家窯、半山、馬廠等文化類型,主要分布區域以甘肅中部及青海東部為中心,邊緣地帶延伸到甘肅東部、寧夏南部及四川北部。
-
要聞丨甘肅省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班在臨洮開班
為進一步推動甘肅省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全面融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促進非遺產品在網絡時代的銷售,12月8日,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委託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非遺學院在臨洮縣舉辦
-
探索非遺文化傳承創新寺庫名物籤約北京聯合大學非遺學院
,雙方將共同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在非遺傳承人才培養、非遺產品創新轉化、非遺文化解讀等領域展開合作。寺庫名物總經理邢雲、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旗(從左至右) 此外,雙方還將聯合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重點項目,圍繞非遺產品研發、技藝傳承、行業發展等方面,聯合申報國家級、省部級重大研發項目,共同進行科研開發和技術攻關。
-
全國「石友」聚焦甘肅臨洮 四萬方奇石「口述」文明史
5月6日,中國·臨洮首屆賞石文化節開幕式暨甘肅洮河石文化博物館開館儀式舉行。 魏建軍 攝中新網蘭州5月7日電 (記者 魏建軍)「洮河於我,猶如母親般的愛,洮河石與我更是『青梅竹馬』。」甘肅洮河石文化博物館館長邊正學在工作之餘,便流連於洮河岸邊、駐足於洮河河灘,奔走在全國各地奇石交流博覽會。7日,他30餘年收藏的近4萬方奇石「集體亮相」,吸引了全國「石友」探討「賞石文化」。6日,中國·臨洮首屆賞石文化節開幕式暨甘肅洮河石文化博物館開館儀式舉行,該活動持續至7日。
-
吳江桃源:文體旅融合打造「俏江南」
新華網南京11月14日電(記者劉巍巍)蘇派黃酒開釀、「林海天池森林度假區」項目籤約、體育旅遊精品線路發布、地方文化叢書《風情桃源》首發……2020中國吳江第十八屆酒鄉旅遊文化節13日在江南小鎮吳江桃源啟幕。有著酒鄉之稱的桃源鎮以文體旅融合發展為抓手,勾勒江南美景。
-
黃果樹旅遊區舉行非遺文化傳承主題系列活動
非遺傳承人楊正洪教小朋友雕刻 近日,黃果樹旅遊區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契機,在該區面具雕刻傳承示範基地、布依蠟染傳承示範基地舉行以「傳承匠心 傳習文明 在面具雕刻傳承示範基地,非遺傳承人楊正洪從古代祭祀圖騰的概念出發,深入淺出地闡述安順地戲臉子與安順屯堡文化的發展歷程,通過現場講解不同面具種類雕塑技法、裝飾花紋、色彩調配,讓孩子們了解、熱愛安順屯堡文化。
-
2020年度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揭曉
央廣網長春12月28日消息(記者劉源源)正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第五屆吉林雪博會及第八屆中國旅遊產業發展年會上,發布了《2020中國旅遊產業影響力報告》,同時揭曉了2020年度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
-
甘肅推廣「非遺+扶貧」模式 傳承創新擔使命,實幹攻堅助脫貧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 | 楊虹王斌保安腰刀、東鄉刺繡、臨夏磚雕……作為絲綢之路上文化交流的橋梁和藝術匯集融合的重鎮,甘肅擁有著豐富的非遺文化。近年來,甘肅省創新發展「非遺+扶貧」模式,帶動越來越多群眾走上脫貧致富路。
-
【文化傳承之美】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與共
文旅融合美美與共 青海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形成發展的重要源頭地區之一。 歷史上的青海,如同一個集散地,多個民族、多種文化在這裡相遇碰撞、交流融合,擴散發展。青海各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同呼吸、共命運,休戚與共,互通有無,共同開發了青海大地,共同創造了青海文化。
-
文化與產業融合,成都青羊打造「非遺旅遊目的地」
因此,成都青羊區確定了將非遺博覽園轉型升級為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並將以天府文化品牌跨界和國際非遺傳承創新為起點,通過對商業模式、主題概念和運營模式 的創新分別實現經濟、市場和建設的落地。具體而言,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探索本分別屬文化、商業、創意產業和旅遊產業四大實體與非實體產業的不同企業的跨界合作;通過創新主題概念打造以城市文化品牌跨界和情景體驗式消費為主導的多種業態複合功能為一體的旅遊綜合體;通過創新運營模式創造文商旅產四大生態系統的共贏局面。實際上,近年來,文化與旅遊等產業正在加速融合。
-
鑄文體旅深度融合 展龍華文體新形象
放眼未來,龍華會以更強的文化軟實力、更多元的文化氛圍、更高層次的文體服務,鑄就全區文體旅深度融合,讓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人收穫更多的美好和幸福。 關鍵詞 逆行者!建設者! 為疫情奔走 建設人與城市共享之成果 我們是逆行者!「別退,我們身後是百姓。」這是下沉君子布社區後,龍華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參與一線抗疫的工作人員說過的話。
-
體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文體旅融合發展
公眾號 | 網際網路+體育作者 | 子系11月29日,維寧體育正式舉行了體育經理人校友會創立大會暨文體旅高峰論壇,一同與各界學者、嘉賓探討體育商業發展的新未來。「體育+」行動的實施,體醫融合、體教融合和體旅融合成為體育發展的新趨勢。在大融合趨勢下,各地建設體育服務綜合體、運動休閒特色小鎮的意願也更加強烈。劉江南向網際網路+體育闡述道,文旅體的融合本是應有之意,都是為了滿足人的心、身愉悅和健康的需要,這是三者的共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