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立體的地球變成一張準確無誤的平面圖本來就不可行,畢竟在攤平球面的過程中,上方的圖像就會產生某種程度的變形。為了製作可隨身攜帶的世界地圖,製圖者得視地圖的用途,犧牲形狀、距離、方向或陸地面積的準確性。
麥卡託投影(Mercator projection)地圖於1569 年發表,是最廣為使用的世界地圖之一,目前仍為美國各級學校和Google Maps 所採用。此地圖原用於航海,圖上有代表經緯度的平行線,以確切描繪出方位和各國的形狀。
但各國的大小會產生變形,在接近極區時尤其明顯,因而引發一些政治爭端。有人認為,在麥卡託投影地圖上,歐洲和北美洲看起來比實際上大得多,因此顯得更強大,且深化對南半球國家的歧視感。
高爾- 彼得斯投影(Gall-Petersprojection)地圖於1970 年代出現,是麥卡託投影地圖之外的常見選擇。這種地圖可準確指出方向,有助於航行,且顯示各國面積的實際大小;但各國的形狀仍會改變,看起來好像受到拉伸。
隨著全球定位系統的發展,世界地圖不再廣泛地用於導航,方向的準確性也不再那麼重要。因此,現今較普及的地圖之一為1921 年問世的溫克爾投影(Winkel Tripel projection)地圖。此地圖折衷了形狀、距離、方向和陸地面積的變形問題,把整體的變形比例降至最低,因此成為最精準的平面世界地圖之一。